祖庆芳,邢文涛
(1.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体育娱乐精神
祖庆芳1,邢文涛2
(1.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以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体育娱乐精神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体育娱乐精神进行深入考察,分析其特征及其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存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的娱乐精神具有传统性、全民普及性以及非理性特征,它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人们的身体放松以及情感宣泄提供了不受世俗约束的场所。此外,这种娱乐精神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建构以及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虽着重阐述了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积极作用,但并未否定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附带的封建思想等不合理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存在,承其所长,避其之短。
关键词:传统民俗节日;节日体育;娱乐精神;民族文化;文化建构
0前言
我国传统节日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以节气为前提,逐渐形成的风俗内容丰富的人文记忆,它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是自然时间过程与人文时间意识的有机结合[1]。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传统节日可谓数不胜数,这些节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主要活动形式有祭祀、驱傩等,而这些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身体活动予以表达。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夏至、中秋节、重阳节等都与时令有关,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性[2];其形式大都表现为图腾崇拜、神灵祭祀,如农事、祈福、驱邪、祭祀等活动都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的主体是人的身体活动,因而体育便成了传统节日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在先秦时期已初露端倪,在汉代得以定型,隋唐时期内容得到不断丰富,于元明清时期到达历史顶峰[3]。它除了表达对自然及神灵的崇拜之情,还营造了轻松的娱乐环境,使参与其中的人们在娱乐中放松身心,体验娱乐精神带来的身心狂欢。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娱乐是:“使快乐;快乐有趣的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通过个体的行为使自己或他人心情愉悦,并具有启发性的活动。”娱乐既包含心理活动也包含身体狂欢,正如赵国炳所言“娱乐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综合反应[4]”,其信号的发出者和接收者皆是身体。而从哲学家帕斯卡的角度,则将娱乐看作是肉体的要求[5],可见,身体和娱乐始终附于一体。在我国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身体和娱乐是两个重要的属性,前者作为能动者,不断地传递与接收体育活动中的娱乐精神。通过对“娱乐”一词的理解,可认为娱乐精神是人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排解身心压力,通过个体行为传递正能量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传统节庆体育活动中,娱乐精神表现为营造轻松的氛围、松弛紧张的心情、放松疲惫的身体,使人处于兴奋、激动甚至是狂欢的状态。
对比中西方文化,西方人崇尚健美的身体,重视身体的感受,利奇德曾说“古希腊人所追求的肉体上的享受是生活中一切享受的根本[6]”,如古希腊酒神节的狂欢,西方人追求身心的自然奔放,不存在对身体和灵魂的压抑。在我国人们的行为举止受到习惯、观念、道德、伦理、法律等社会规范的束缚,理性道德把非理性情感挤压到最低限度,身体享受被严格限制。然而,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为人们尽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享受身体自由狂欢提供了可以随心所欲的舞台。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中体育娱乐精神的传统性、全民参与性以及非理性特征的深入分析,对中国传统节日中体育娱乐精神进行透析,阐明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对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消除人们对它的误解,为传统节日体育的存续、传承、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1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特点
1.1传统体育娱乐精神的传统性
E·希尔斯在《论传统》一书中的观点是“延传三代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事物都可以被看作是传统[7]”,目前更多的学者特指延传百年以上者为传统[8]。传统节日体育活动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对休闲娱乐的崇尚、对英雄的崇拜等多种感情,比如春节期间进行的舞龙、舞狮表演,是为了祈求神灵降雨、求神庇佑或赐福,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苗族人民在“亚努节”举行上刀梯、玩龙灯等活动来纪念他们的民族英雄亚努[9],通过身体狂欢来表达对英雄的崇拜之情。从节日举行的目的以及节日体育活动的形式来看,我国的节日及节日体育皆具有明显的传统性,而娱乐精神始终寓于体育活动之中,因此传统节日中体育娱乐精神同样具有传统性。
据有关民众参与节日祭祀活动的文献记载,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身心放纵时传递的娱乐精神。中国人甚是看重春祈秋报,不争的是,在各种形式的节日祭祀活动中,舞龙、舞狮、龙舟竞渡等体育活动的娱乐精神贯穿始终,人们可尽情狂欢。春秋时,蜡祭是一年之终人们酬谢农神的大祭,子贡在参与了这一祭祀活动后,发出“一国之人皆若狂”的感慨。 在淮阳,为祭祀“高禖之神”——女娲,淮阳民众在仲春二月进行跑竹马、划旱船、舞龙等身体活动以表祭祀之情,正如《诗经·陈风·宛邱》描述,仲春二三月间,淮阳“坎器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翔[10]”。活动中的人们处于忘我的状态,尽情传递体育活动中娱人娱己的娱乐精神。又如信仰东巴教的纳西族民众在祭祀时,会进行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东巴跳,在表达对神灵的崇拜之情的同时体验身心娱乐的快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中传统的宗教祭祀元素日益减少,但娱乐的氛围却未曾减弱。
从诗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们在传统节日中追求休闲、养生的娱乐精神,彰显了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传统性。如李商隐《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中所述:“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11]”,描述了元宵节之夜人们彻夜狂欢的娱乐精神;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中有“彩绳拂庭柯,轻球落邻圃[11]”的精彩描绘,从中可以看出,蹴鞠可以使参与者卸下疲惫、忘掉烦恼、放松身心,也可以作为表演性项目愉悦观赏者,使娱乐精神感染每个人。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传统体育活动(如蹴鞠),被遗落在历史长河中,但传统节日中的体育娱乐精神却从未消减。
综上所述,可见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传统性归于承载了民族“文化记忆”,我国传统节日体育活动承载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内涵流传于现代社会。比如,哈尼族的“苦扎节”是在农作物种植结束时举行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沉浸于荡秋千、摔跤等体育活动所带来的娱乐之中;再如,龙作为我国的图腾象征,很多民族都有关于祭龙的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龙舟竞赛等活动[9]。可见,传统节日中的体育娱乐精神展现了一个民族所共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底蕴,它们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承载者,传递的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记忆”。
1.2传统体育娱乐精神的全民普及性
节日庆典、宗教祭祀是我国传统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全民性活动。这种全民性是指,在节日庆典或祭祀活动中,参与者无论身份如何,都可以无拘无束地释放压力、尽情狂欢。这种具有全民普及性的体育娱乐精神,体现了对等级制度的反抗。
传统节日中体育娱乐精神的全民普及性首先表现在官民同乐。自汉代起,在除夕、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从官府到民间,从皇宫贵族到最卑贱的戏子,都似乎已忘却尘事,毫无顾忌地参与到节日体育活动中[12]。这种官民同乐的景象在史料性文献中也有记载,如《左传》庄公二十年记载国君到齐国去“观社”后世帝王将此类举措称为“与民同乐[13]”。在传统节日中,不管是舞龙舞狮还是傩祭,参与主体都是社会底层人群,他们通过各种身体活动表达情感,与此同时,朝廷官员作为欣赏者,感受表演者传递的快乐。另外,自汉代起,官方会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休假,比如“汉朝规定冬至、夏至两个节日必须放假[14]”。古时官员在节假日回乡祭祖时,脱掉官服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在娱身娱心的体育活动中,时而安静的欣赏,时而疯狂的舞跃,忘掉繁琐的国事,体验久违的身心狂欢。
传统节日中体育娱乐精神的全民普及性还表现在不分阶层高低,同娱同乐。传统节日庆典常以庙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庙会中各种身份的人都会以不同的姿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如在明清时期,“江苏昆山初三这天,不管富还是贫贱俱赴城隍祠,名谒庙”;光绪《琢州志》引《北京岁华记》说:“二月,都人进香琢州碧霞元君庙,不论贵贱男女,额贴金字,结亭如屋…… ”;山东济南三月三的玉皇庙会期间,“真是人山人海、拥挤不透的时节可也是男女混杂、不分良贱的所在”。通过这些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在传统节日庆典中无论贫富,都没有人会关注,贫贱的人找回了自信,富贵之人也放下了骄傲。平日里一向被上层人士所轻视的农民、戏子等,通过在节日体育活动中的精彩表现也会赢得上层人士的尊重。在体育活动中,听不到上层人士对底层居民的轻蔑之声,取而代之的是不绝于耳的赞叹之音。这种普天同乐的景象,将传统节日中体育娱乐精神的全民普及性尽显无遗。
另外,传统节日中体育活动场所的多样性也是传统节日中体育娱乐精神的全民普及性体现。巴赫金说“欧洲狂欢节的中心平台是广场”并说“广场是全民性的象征”。在我国传统社会,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比较多样,“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的瓦肆[15]、寺庙门口、马路等地都是人们活动的场所。两宋时期应运而生了供人们娱乐消遣、休闲健身的场所——“瓦肆”[16],各个阶层的人们齐聚于此,共同观赏各种身体表演,或是亲身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另外,在节日期间很多城乡的寺庙门口都会临时搭建个舞台以供表演之用,如怀柔敕建祗园寺前,“有戏楼一座,每岁中元盂兰会,四方聚会”。除此之外,在节日期间大街小巷是人们奉神像巡游的必经之地,如在天津“清明日、中元日等传统节日期间,人们会奉城隍神于西郊,人们扮作鬼魅,手持钢叉,行走于墟墓间逐鬼,俗语称之为赦孤”。在节日期间人们的活动却遍及瓦肆、寺庙甚至大街小巷等多样且多变的活动场所,人们可以尽情狂欢。从而使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及娱乐精神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欧洲在广场的狂欢更能突出传统节日中体育娱乐精神的全民普及性。
1.3传统体育娱乐精神的非理性特征
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现实生活中理性规范的反动及挑战,并通过无拘无束、非理性的身体活动释放激情。“理性”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来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行为受到制度规范以及世俗伦理的约束,不冲动,不任性,反之为非理性。“理性”行为指的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按照一定的规范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进行的有目的的外表活动; 而“非理性”行为则是指由感性支配大脑,不考虑方式和结果,随心所欲任意表达感情的外表活动,不受社会所认可的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等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标准的约束。也就是说,非理性行为是对社会规范的挑战,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非理性特征,便是这种非理性行为的体现。
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非理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对等级观念的颠覆。如前所述,在我国传统社会严苛的等级制度是统治者维护社会制度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敢有半点逾越;处于较低等级的人们会受到较高等级的人鄙视。但在节日期间各社会阶层的人们都参与到让人身心放松的活动中,等级、职业等界限被淡化,而且此时官府的管理在这时也比较松懈,所谓“远近男妇游赏,金吾不禁”。这种颠覆等级观念非理性特征具体表现在节日娱神活动中的服装、道具等象征性物品的使用。如隋朝时的京都在元宵之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人戴兽面,男为女服[17]”;宋代四川的迎神赛会中,“一坊巷至聚三、二百人,作将军、曹吏、牙直之号,执枪刀旗蟠队杖[19]”。这种传统节日活动中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完全颠覆了平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在人们心中的权威。平民百姓身穿上层人士的服装扮作上层人士,或穿上官员的服饰在城内巡游。如在城隍庙会中在城隍巡游的队伍中,往往都有銮驾仪仗,扮演者高举“回避”“肃静”之牌,完全模仿现实中官员的排场[13]。这种颠覆人们等级观念的穿着、仪仗一律都逾越了日常生活中严苛的等级规定;这种反常规、反传统、非理性的做法突破了传统的等级制度的束缚。人们扮演着在现实生活中触不可及的角色,在狂欢之余也反映了内心对“等级符号”的嘲弄以及对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抗。然而只有在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才有这种非理性情感释放的余地,因此人们更珍惜在“金吾不禁”的临时社会中肆意的放纵身体,释放感情。
在我国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恋行为是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非理性特征的另一种表现。在我国传统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都是听信“媒妁之言”、遵从“父母之命”。然而当人们沉浸于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尽情狂欢之时,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会被打破。在活动中,青年男女会极力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寻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在很多生活较为封闭的传统地区,同一村落的人们大都是同宗同源,而由于交通不便,不同村落的人们也很少见面,再加上传统理性规范的束缚,青年异性之间更是不敢轻易交往。因此,传统节日体育活动的开展,便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相互接触、交流、交往的平台;而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娱乐精神的非理性特征,为他们恣意纵情的行为提供了合理的理由。正如广西侗族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举行的花炮节,“在抢花炮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小伙就会引起年轻姑娘的注意,二者便会在闲暇时间的交流中,互生情愫,互赠信物,在临别之时,会定下一年之约。经过漫长的等待,两人再见之时,往往不顾世俗的目光深情的相拥在一起[18]。”在这种牵手都不敢的传统社会,他们的拥抱无疑是非理性的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反动。在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青年男女之间反世俗、反理性规范的爱恋行为,充分体现了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非理性特征。
传统节日中女子的自由活动也是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非理性特征的一种表现。在我国传统社会,女子的行为受到世俗规范的约束。如为了把女性尤其是未出嫁的女子束缚在深闺之中,限制她们的身体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并在女子四、五岁的时候开始缠足,直到骨骼发育完全。从一些古文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约束女子的自由活动是缠足的主要原因。在元朝伊世珍的《琅环记》中载:“吾闻圣人立女而使之不轻举也,所以裹其足,使其活动范围仅限于闺阁之内”;清朝之时,贺瑞麟在《改良女儿经》中说:“为什么裹足?不是因为好看,而是怕她轻易走出闺房。”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古代女子不敢轻易走出家门,不敢与陌生男性交谈,她们的自由受到世俗的约束,而她们也只能平静的顺从。然而,这种平静的顺从背后却深藏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反动之心,她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冲破这世俗的牢笼,寻求属于她们的自由。
在传统社会的的传统节日期间,不仅官府的管理比较松懈,世俗的约束也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女性可以抛开世俗的束缚尽情享乐,从中体验暂时的自由。比如,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求女子“笑不露齿,走不动裙”,但在节日活动中大可不必在意。就像在清明时节,女子荡秋千时,她们的脚就可以自由的摆动,再没有世俗的约束,她们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尽情的释放久居深闺的苦闷之情。另外,女子蹴鞠的自由开展也是女子摆脱世俗的束缚、尽享自由的非理性表现。从唐代起在寒食节、清明节期间,女子可自由地参与蹴鞠活动,其形式有竞技性的比赛,也有娱乐性的白打。从唐诗宋词等文献记载可以想象的到古代女子参与蹴鞠活动的场面,比如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之句;王建《宫词》有:“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有“彩绳拂庭柯,轻球落邻圃[11]。”另外,在北京博物馆里,陈列着宋代陶瓷枕头,其中一陶枕上绘的便是“民间少女蹴鞠图”这充分反映了古代在节日期间女子可以自由参与身体活动的现象。从诗文记载以及陶枕等文物中可以看出女子在参与蹴鞠活动时的开心、放松的心情,他们一时间忘记了世俗的规束,完全沉浸在节日体育中的快乐中,将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非理性特征尽显无余。
综上所述,从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传承的时间及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所感染的群体范围以及所覆盖的场所、对制度规范及世俗伦理的反动等方面阐述了其特性。虽然三者切入角度不同,但都体现了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渗透力及影响力。
2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对民族文化的作用
2.1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之于民族文化的建构
民族传统文化是随着人们的生存发展而产生并存续的,一定区域的人们共同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各种行为活动决定着这一地区的文化取向。就某一特定地区或民族而言,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为人们忙碌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而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存在则对这一地区的精神及文化取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逐渐建构出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体系,逐渐形成该地区的文化传统。例如在某些地区,在春节期间为求神灵庇佑而进行的舞龙、舞狮等活动中彰显的娱乐精神就构建了该地区传统的尚武文化。
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非理性特征对民族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民族文化需要不断地更新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就需要文化创新,而创新最主要的是要有开阔的思维,要有反传统的魄力、反理性的胆识。比如,在传统社会女性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不仅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自由,还要备受缠足的痛苦折磨。如若没有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非理性突破,女子蹴鞠便不会产生,残忍的缠足习俗便不会被禁,女性的社会地位便不会得到改变,自由也许还只是美好的憧憬。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以其非理性特征与封建世俗作斗争,建构了一个公平、开放、自由的文化系统。
另外,传统节日体育活动虽然是寓于民俗背景中进行,但它也可以构建具有民俗特色的文化系统。若将我国的传统村落看作一个容器,人们的日常生活看作放在这个容器中的石子,那么村落中的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便是细沙,它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有乐趣,使村落文化更加丰富。如依附于抢花炮、龙舟竞渡、舞龙舞狮等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的娱乐精神,不仅使人们从中体验到忙里偷闲、身心放松的快乐,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构建出团结凝聚的文化系统。
费孝通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总有一些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被赋予强烈的民族感情,最终把它升华为为该民族的标志[20]”。同样,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建构出多种文化系统,并使之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保持着连续性,在创造与再创造中建构着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文化系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维持着社会秩序。
2.2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之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依附于传统节日而存在的体育娱乐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精粹,影响着中华民族各时期的人们,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取向。而且传统节日中体育活动的举办吸引了大量民众参与其中,这种体育娱乐精神借助传统节日的平台,以最快的速度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拓了最大的空间。
就时间层面的民族文化传承而言,来自远古娱神活动的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在历经千年的洗礼后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在这期间由于人们的生活追求的不断变化,传统节日体育从为了祈求神灵护佑而娱神演变成为了强身健体而娱身再到为了获得心灵放松而娱心。然而无论怎样,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都扮演了民族文化的承载者。它的存在向世人彰显了远古娱神活动中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以及现代社会人们的现代身体观。另一方面,清明节的祭祀活动、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及纳西族的“东巴跳”等活动中传达的娱乐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祖先或民族英雄的纪念与崇拜以及对宗教信仰的坚定信念。当今社会,尽管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有所变化,但其所传达的娱乐精神始终承载着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另外,就空间层面的民族文化传播而言,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全民普及性,使传统体育娱乐精神以最快的速度将民族文化的传播空间最大化。在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不管是何等身份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参与其中,无拘无束地释放压力、尽情狂欢。同时,人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地将传统体育娱乐精神扩散,让每一个人都能真切地感知到它的力量,从而使传统体育娱乐精神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在一传十、十传百的文化接力中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传播。
3结语
从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特性来看,有其可取之处也有部分糟粕。若看其表面现象,或许只会看到它所隐含的封建迷信思想,也可能会看到它对传统的颠覆、对理性的挑战。然而从多角度对其分析发现,它不仅在传统社会对人们的生活具有调节作用,还对民族文化的建构及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就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中所蕴含的封建思想而言,在一些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形成之初是基于对神灵、图腾的崇拜,但在其后续发展中,这种封建意识逐渐淡化但不会被彻底清除。这种封建思想未被彻底清除的原因主要是对民族“文化记忆”的传承。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剂。如民国时期的《三河县新志》中记载:乡人终年劳动,得不到休息,只有在庙会中方可尽情狂欢,人们的日常生活单调平淡,需要一个可以宣泄的平台。自然,具有时令特点的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便是最佳的选择,人们可以在活动中恣意纵容身心狂欢以使疲惫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
其次,具有非理性特征的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虽然具有一定的颠覆性,但却是对封建礼教、传统世俗的反动。一方面,它把被封建礼教、传统世俗双重束缚的人们暂时解救出来,使他们获得暂时的自由。另一方面,它以非理性的手段使人们的思维变得开阔,从不同视角实现文化创新,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建构及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言以蔽之,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存在有利有弊,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它的存在。对其可取之处给予肯定并合理利用,将其不足之处看作是一种“文化记忆”,作为平淡生活中的调味剂。
参考文献
[1]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3]张秋君.论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的文化内涵与发展机遇[J].搏击·武术科学,2010(8):74-75.
[4]赵国炳,杨忠伟.古希腊与中世纪体育的兴衰探源:基于对身体与娱乐的考察[J].体育科学,2012,32(1):89.
[5]维加雷洛.从古老的游戏到体育表演——个神话的诞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
[6]利奇德.古希腊风化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6.
[7]E·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常朝阳.传统节日体育再现“文化记忆”活态存在及其价值走向——以欧洲文化记忆理论为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213.
[10]安彦伟,彭仁芝.太昊陵民间传统庙会节庆体育活动考究[J].兰台世界,2012,(11):77.
[11]彭定求.全唐诗卷 300[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2]刘魁立,萧放,张勃,等.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J].民间文化论坛,2005(3):6.
[13]赵世瑜.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6(1):187,192.
[14]周英才.古今休假制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3-23(2).
[15]于会歌.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传承[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36(4):89.
[16]薛玉蛟.宋朝的“休闲健身乐园”瓦肆[J].兰台世界,2010(8):40.
[17]《隋书· 柳或传》.转引自“赵世瑜.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6(1):191.”
[18]郑国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失范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75.
[1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二.转引自“赵世瑜.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6(1):192.”
[20]费孝通.《费孝通文集》[M].北京: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The Entertainment Spirit of Spor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s
ZU Qing-fang1,XING Wen-tao2
(1.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2.Department of Postgraduate,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Regarded the entertainment spirit of the spor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s as the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 in this paper, it ingeniously uses a series of methods of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logical inductive method,meanwhile through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entertainment spirit of the spor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s, briefly analyzes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tainment spirit of the spor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s and its very important role that has played in the existence and continuation in the profound national 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tainment spirit of the spor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s includes som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whole n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irrational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a strong social influence, the entertainment spirit of the spor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s provides all kinds of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relax their bodies and offers a place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that is not easily affected by the secular constraint. In addition, the entertainment spirit of the spor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ll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he profound national culture in our country. Although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expounds the positive effects in all aspects of the entertainment spirit of the spor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s, we still can not deny the unreasonable contents facilely that attached to the proces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all kinds of feudal ideas. Therefore, we should look upon the existence of the entertainment spirit of the spor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s in a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Key words:traditional folk festivals; the sports in festivals; entertainment spirit; national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祖庆芳(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
收稿日期:2016-01-07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3-0044-06
·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