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视角下减量训练的认识

2016-06-16 15:02周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

【摘要】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对运动训练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也在不断的深入发展。目前针对运动训练中出现的过量训练引起的机体劣变现象,“减量训练”法成为目前较热点的话题。本文将从生理学视角对“减量训练”法及其发展进行简介,进而加深对减量训练法的认识,使训练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减量训练 生理学视角 竞技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233-02

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对训练效果的优良有着重要的影响,适宜的负荷量度能够使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通过超量恢复产生累计效应进而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减量训练”能够对训练中运动员出现的疲劳进行合理的调节,进而保障训练的科学化,本文将从生理学视角对其进行认识和探讨。

1.减量训练法及重要性

所谓的“减量训练法”指的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负荷调整、机能恢复或其他原因为目的,进而降低对运动员训练量或者负荷强度以达到原有目的的训练方法。依据训练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性减量训练和赛前减量训练,其中减量训练主要通过训练的时间、强度、频率等途径进行减量。其中赛前减量训练把“降低训练的负荷量,保持比赛训练强度”作为基本的原则。

运动员要从事长期的运动训练,过量的训练会因为机体的过度疲劳而产生劣变现象,严重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但如果运动员进行完全的停止训练进行休息的方法,也会对训练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减量训练对运动员机能适时恢复,为运动成绩的提高产生着重要的作用。而减量训练法必然有其重要的生理原理作为理论支撑,因此,对减量训练法的生理学原理进行清晰的认知对有效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从生理学角度对减量训练法进行剖析,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简析,进而有较明确而全面的认识。

2.减量训练法的生理学认识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是从生理学角度来分析运动与机体之间的关系,在运动训练中一般从骨骼肌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去检测运动于机体间的关系,文章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减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2.1骨骼肌系统

从骨骼肌的功能系统来看,有研究表明经过6周的以原有训练强度的80%进行减量训练之后,以原训练机体的磷酸原供能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供能能力的降低,而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改善;而以原有训练强度的50%进行减量训练之后,运动员机体原有的训练效果出现丧失的现象,无氧供能能力明显减弱,有氧功能比例明显增大,因此减量训练要依据项目特征进行适宜强度的减量。

在细胞及代谢能力方面,有研究对减量训练后骨骼肌细胞的微观结构进行检测,发现减量训练提高了细胞结构的恢复。其中骨骼肌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变化,主要以促进骨骼肌合成蛋白的mTOR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提高为主,这样有利于机体疲劳的恢复。对有氧代谢有了促进作用,但无氧代谢影响不大。 在相关酶的活性方面的研究中发现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出现个体之间较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酶活性变化规律性探讨的现实意义不大,而在骨骼肌毛细血管的研究中,发现经过2到4周的减量训练最大摄氧量对毛细血管密度变化之间也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2.2血液系统

血液是检测运动员机体对负荷适应状况较常用的指标,综述减量训练法与血液各指标的研究表明:赛前减量训练不受负荷强度的影响,高强度或低强度的训练模式都能够使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峰值以及运动成绩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肌酸激酶、血球压积、血容量、血红蛋白等指标在减量训练后则发生积极性变化或保持不变。

2.3心血管系统

关于减量训练法与心血管系统的研究中主要涉及到心率和心肌两个方面的研究。其中有研究表明赛前减量阶段安静心率没有出现显著变化,运动员的最大心率则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同时具有不同的项目特征。如游泳运动员最大心率出现下降现象,但跑步、自行车等项目运动员减量训练后的最大心率则没有明显的变化,目前关于这种项目间的差异的具体差异原因尚不清楚。关于心肌方面的研究发现,与激活P13Kp110a和mTOR有关的P13K和mTOR会产生磷酸化变化,这一变化对心脏有利但心肌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变化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2.4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中反映运动的常用指标有血睾酮、皮质醇、血尿素等。其中研究表明,经过减量训练后,有机体在不同负荷的刺激下,血睾酮和皮质醇的指标值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而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减量训练后BU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大鼠的疲劳程度逐渐降低,因此证明减量训练对缓解运动产生的疲劳有着显著效果。

3.小结

运动员会由于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而使机体处于被抑制状态,经过科学的减量训练调整后,运动员有机体神经肌肉的各项功能很快得到恢复和提高,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要通过利用相关生理学指标,从生理学角度使减量训练的负荷量度的变化更适合专项特征以及运动员个体的差异性,进而使减量训练能够更科学有效的发挥其原本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越,王瑞元.赛前减量训练生理机制研究进展,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2011(10).

[2]刘俊一.论赛前减量训练理论及其对竞技训练的策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2015(2).

[3]金雯,王煜.不同强度的减量训练对大鼠骨骼肌供能系统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6(8).

作者简介:

周阳(1989.9-),女,河南南阳人,北京体育大学2013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
浅析青少年拳击爱好培养的重要性
兴奋剂对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影响
探究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