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6-02-09 11:27:04刘照艳黎柏宏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甘肃甘肃省产业化

■ 金 梅/何 莉/刘照艳/蒋 芳/黎柏宏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研究

■ 金 梅/何 莉/刘照艳/蒋 芳/黎柏宏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方向。文章分析了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现状,并运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目前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存在发展水平较低、各要素投入不均衡、相关机构多集中于“治理”、地质灾害非公企业占市场主体比重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市场、发挥非政府组织在“防治”方面的作用三个角度出发,促进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的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评价;BP神经网络;甘肃

地质灾害频发,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甘肃省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广、数量多、险情重、危害大、治理难,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极严重及严重的县市共38个,占到甘肃省县(市)总数的46.8%1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划分依据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王得楷的研究,将甘肃省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地区分为极严重、严重、中等和一般四个等级。满足下列7项控制指标的为极严重,满足5—6项的归为严重,满足3—4项的划为中等,满足其中1—2项的称为一般。控制指标:①滑坡、泥石流等直接危害城区;②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过较大灾情,有人员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超过500万元;③致灾源多、灾害频率高,每2—5年发生一次灾害;④受灾范围广、危害区内人口稠密、建筑物集中,累计损失严重;⑤威胁重要工矿单位、党政机关和交通干线;⑥有潜在滑坡、泥石流等危害或险情;⑦近期(三年内)有突发灾害的可能。,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全省地质灾害一直处于高发态势,成为制约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愈发重要。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发展方向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产业化,将企业等市场主体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但甘肃经济基础薄弱,如何依靠产业化发展实现地质灾害的长效治理需要认真思考。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基础条件的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选取相应指标构建出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的评价体系,以甘肃省46家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为样本,对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根据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发展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建议。

1 甘肃省地质灾害分布及特点

甘肃省地貌形态复杂,总体上可分为四种:河谷阶地型(兰州、白银、天水等),山谷冲洪积扇形地型(甘谷、武都、武山等),高原原面(东乡、玛曲、西峰等),山梁型和冲洪积平原型(嘉峪关、金昌、敦煌、酒泉等)。复杂的地貌形态也导致了甘肃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频繁和最严重的省区之一。

甘肃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深、分布广。甘肃83个县(市)中有38个县(市)地质灾害程度严重,地质灾害威胁人口22626万人,威胁财产达6225亿元。甘肃地质灾害分布广,总体而言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和发生频率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参见图1。

2 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地质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不断增加。投入资金增加,促进地质工作的发展,而地质认识的深化,必将拉动地质经济的发展,可见地质经济的发展与地质工作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近些年来,甘肃经历了几次大型地质灾害,地质部门从以收抵支、增收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到自觉发展地质产业经济,地质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在监测、施工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图1 甘肃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2.1 资金投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较强外部性,其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根据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台账,整理出甘肃2008—2014年地质灾害资金投入与项目治理数量。2008年至2014年,甘肃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共计219个,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投入共计19.41亿元,各年度项目数量和资金投入如图2所示。

图2 甘肃2008—2014年地质灾害资金投入与项目治理数量汇总

2008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呈波动式上升,2013年投入最高为2.2633亿元;省级财政资金投入为阶梯式上升,2014年省级财政资金投入为3.26亿元。相对于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设立与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更强的相关性。国家项目数量呈波动式下降,2008年受“5·12”汶川地震普遍影响,国家项目最多;省级项目呈波动式变化,2010年受舟曲泥石流灾害影响,省级项目达历年最多。受地质灾害频发的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重数量转为重质量,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投入资金持续增加,也促进了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发展。

2.2 相关机构资质

根据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资料,目前全省从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的企业机构共计145家。其中,评估资质机构46家,勘查资质机构48家,设计资质机构52家,施工机构89家,监理机构36家。从数量上看,施工机构最多,监理机构最少,甘肃地质灾害防治机构目前多体现在“治”。

2.3 从业人员素质

地质工作人员的科技业务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地质勘查工作和地质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对全省登记在册资料较为完整的46家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机构中在职职工总数、技术人员总数、素质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46家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机构中的技术人员3743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23.5%。根据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划分,其占比如图3,目前甘肃省各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人员专业集中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共占比为67.39%;而环境地质专业人员最少,共计128人,占比为12.97%。

2.4 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市场化程度

纵观甘肃省145家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其中国有企业有78家,占比53.79%;非公企业67家,占比46.21%。目前非公企业资质水平要远低于国有企业,公私发展极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地质灾害防治机构的市场化水平。

表1 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职工汇总表

图3 各专业在职员工占比示意图

3 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水平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国内对产业化发展评价研究多集中于农业和旅游业,尚未形成对产业化发展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而言,产业化发展的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投入阶段,第二阶段为中间转化阶段,第三阶段为产业化实现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可以看作为产出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投入和产出发展两大类指标为一级指标,以涵盖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的各阶段。

(1)投入指标。投入为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结合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外部性较强这一特点,本文选取机构的区位、机构注册资金、机构的自然年龄作为二级指标。这三个指标通常为地质灾害防治机构最初投入的必备要素,一经投入,除机构自然年龄外均不易改变。

(2)产出发展指标。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产业化发展的主体,产业内企业发展的水平往往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水平。在企业发展中,企业的资质、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企业的机器设备等为衡量企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本文选取机构资质、机构人员数量、机构人员素质、机构的设备数量和机构近三年内承担过中型(含)以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的数量(以下简称项目数量)这五大指标,根据这五大类指标得出机构总得分这一综合指标,以评价甘肃省的地质灾害产业化发展水平。

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水平评价

3.2.1 评价模型及样本说明

BP网络模型是一种用于前向多层神经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由一个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各层神经元间由连接权重连接。本文利用matlab实现BP神经网络的学习、训练、模拟(仿真)和预测过程。

根据甘肃省质灾害防治的相关资料,目前登记在册的共145家相关机构,本文选取其中资料较为完整的46家机构作为样本。其中随机选取23家为训练样本,剩余23家测试样本。

3.2.2 数据处理说明

本文将上述八个指标进行量化,以更好地利用BP网络模型对甘肃地质灾害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相关数据指标说明见表2。

本文以机构总得分这一综合性指标评价甘肃省业化的发展水平。借鉴冯霞等人[9]的研究,划分产业化前景等级区间,如表3。

3.2.3 适用性说明

对所选取的23家机构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采用matlab软件进行训练,学习率为matlab系统默认的0.01,共进行17次检验,在红线与绿线相交处为训练最佳效果,训练结束,最佳效果为11次,误差最小为10-2。表4中显示出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输出结果与期望输出结果基本一致,误差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3.2.4 评价结果

表5为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评价的结果,从整体来看,目前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处于B级,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各市(州)的发展较为均衡,但产业化发展水平与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及危害程度不匹配。以陇南市为例,陇南市处于地质灾害频发区,属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严重区,但陇南市地质灾害产业化整体水平为全省最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地质灾害防治机构的分布与发展应相匹配,才能及时对该地区进行有效的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表2 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评价指标及数据处理说明

表3 产业化前景等级区间

表4 部分样本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对比

表5 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评价结果

从机构资质得分看,甘肃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得分处于C级,各市(州)得分均较低。从机构从业人员素质得分看,甘肃全省及各市(州)的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较高,除天水、平凉外,各市(州)均处于A级及以上。结合机构资质得分与人员素质得分两项指标看,目前各要素投入不平衡导致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总体水平偏低。因为机构资质为综合性评价指标,受到人员素质、人员数量、设备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人员素质等级高,机构资质等级低,这说明机构内部的其他要素投入与从业人员素质投入不匹配。

4 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目前,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产业化整体发展水平低,产业化防治机构集中于“治理”,非公企业占地质产业市场比重少、资质低,各要素投入不平衡等。进一步促进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优化资金及各要素的投入;二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产业化市场,引导非公企业进入;三是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发挥非政府组织的“防治”作用。

4.1 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从近些年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发展与政府资金投入情况看,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需要打造服务型政府,进一步优化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一是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发挥市场主体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进入地质灾害防治产业;二是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加大地质灾害预防方面的资金投入,“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三是以资金为导向,引导各要素的流动,优化各要素的配置。

4.2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市场

甘肃省目前地质灾害产业化发展水平低,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市场。首先,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产权交易市场,激励民间资本投入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吸引个人、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其次,引导非公企业进入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市场,在此可借鉴日本的相关经验,发挥其在金融商业保险中的作用,实现国家财政的风险分担;最后,积极打造地灾防治产业集群,产业集聚辐射作用往往能迅速带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目前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主要集中分布在兰州和天水,可以依靠兰州、天水已有的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基础,进一步打造以兰州—天水为中心的产业集群,辐射带动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的整体发展。

4.3 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甘肃省目前地质灾害机构多集中于“治理”,关于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工作,国际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非政府组织制定相应的减灾规划和措施,加强防灾教育培训,强化全面防灾意识,提高全民抗灾软实力。通过政府防灾管理与公众防灾教育结合,有效提升民众抗灾自救能力。

[1]何东晓,谢世友,孙在斌,等.中国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防治对策综述[J].四川地质学报,2007(1):31-36.

[2]张梁,张业成.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3]王得楷.城市地质灾害及防治规划探讨[C]//兰州滑坡泥石流学术研究会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9:71-74).

[4]李迎新.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09 (4):42-46.

[5]朱清,余振国.地质灾害治理的产业化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4):112-116.

[6]张翠凤.GM(1,1)模型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中的运用[J].统计与决策,2010(16):156-157.

[7]奉莹.我国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预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 (13):85-91.

[8]李代红.基于BP神经网络和GM(1,1)的我国三次产业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4(7):81-83.

[9]冯霞,徐晋.基于神经网络的布图设计产业化前景评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7):1020-1023.

[10]朱清.论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的构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4):34-36,55.

[11]梁振杰,张樑,张建军.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8):24-26,47.

Study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n Gansu Province

JIN Mei, HE Li, LIU Zhaoyan, JIANG Fang, LI Boho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s the new direction in this fel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n Gansu province, with the use of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urrently, there’re several weakness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work in Gansu province, for example, the low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is industry, the un-balanced among input factors, the majority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have focused their work on "governance", the non-public enterprises accounted for a small proportion of market players and also other issue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promoted thre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in Gansu Province: frstly, the government can play a guiding role; secondly, we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arket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thirdly, we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this work.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ndustrialization; evaluation; BP neural network; Gansu

F407.1;F062.1

A

1672-6995(2016)10-0043-05

2016-06-12;

2016-07-08

甘肃省科学院科技产业化项目(CY02)

金梅(1969-),女,重庆市人,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甘肃甘肃省产业化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林业(2022年1期)2022-02-19 02:35:08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0年6期)2020-08-07 10:54:36
行走甘肃
学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2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0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20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18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