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继深/周志祥/范 晓/黄建国/杨 华/高晓辉
(1.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济南 250013;2.甘肃省地质矿产开发勘查局,兰州 730000;3.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运城 044004;4.重庆地矿局107地质队,重庆401120;5.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三大队,新干 331307)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遇到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 韩继深1/周志祥2/范 晓3/黄建国4/杨 华5/高晓辉1
(1.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济南 250013;2.甘肃省地质矿产开发勘查局,兰州 730000;3.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运城 044004;4.重庆地矿局107地质队,重庆401120;5.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三大队,新干 331307)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6〕15号)颁布施行以来,对推动地勘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起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执行的时间跨度较长,已不能完全适应和解决地勘行业不断深化的改革和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遇到的新问题。文章在对《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颁布以来的执行情况、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修订的相关建议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汇总分析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11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勘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对现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修订的相关建议。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情况;修订;建议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6〕15号)是我国地质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会计改革等综合作用的产物。该制度颁布施行以来,对推动地勘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起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20余年来从未进行过修订,已不能完全适应和解决地勘行业不断深化的改革和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遇到的新问题。根据财政主管部门相关调研的要求,我们通过对七个地勘行业局级单位和基层地勘单位的调研,认为地勘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科学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的保障,现行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亟待修订和创新。
1.1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历史沿革
1.1.1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概述
地勘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的发展过程总体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地勘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地勘单位执行的是所隶属的行业或部门的会计制度,难以在地勘同行业间进行会计数据的比较和交流。
改革开放后,先后已有四个版本的地勘财务、会计制度颁布实行,其中比较经典的有两个版本。一是1990年颁布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90)财会字第051号),为第一部全国地勘行业统一的会计制度,已经废止;二是在对90版《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改进的基础上,于1996年颁布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6〕15号)。在全国地勘行业全面实行并一直沿用至今。
现行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是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地勘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背景下,为适应地勘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遵循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借鉴当时已经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结合地勘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地勘单位会计制度》((90)财会字第051号)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改进的基础上制定的。既吸收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元素而具有企业会计制度特色,又保留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优点。
1.1.2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见证并服务了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6)15号)颁布施行以来,见证了地勘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更是为地勘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服务至今。
1999年国务院《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2001年国务院《国家经贸委国家局所属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原地质矿产部和各工业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队伍进行了管理体制“四属化”的重大改革,形成了目前全国“百局千队”四种隶属关系的管理体制。
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包括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预算管理新政,部分省(市、区)同时推行了二级预算等。
2011年以来,《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地勘单位列入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范围。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地勘单位的分类改革。
2015年以来,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决定“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山东省人民政府推进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工作方案》(鲁政字〔2015〕146号),更是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今后不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不得再以各种名义投资设立经营性企业和经济实体。”地勘单位投资兴办的企业将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全部划归国资委管理。
尽管历次改革都对《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存废之争此起彼伏,但《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在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无可替代,仍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评述
1.2.1 执行以来地勘会计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1)《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同我国会计改革总目标和进程基本协调一致。地勘行业虽有其独有特性,但在基本业务上与其他行业又有着许多共性。因此,制度的改革既同全国会计改革步伐协调一致,又在业务上根据地勘行业的特点对财会工作作出了规范。
(2)《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适应了地勘单位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是随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当时地勘行业的改革远远没有呈现出今天的深度和广度,更没有像今天一样被提到资源保障乃至科学发展助推者的重要地位;仅是为了服务于当时地勘单位走出经济困境所做的业务拓展的需要,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一是改变了会计等式: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演变为“资产=负债+净资产”;二是增加了“坏账准备”和“地质成果”会计科目,其他方面并没有实质变化。
(3)《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服务和推动了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度实施之时,正是地勘单位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财务管理和各项经济管理制度面临着转型。制度的实施,为地勘单位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等,提供了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也为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财务、会计方面的实践条件和经验数据。《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已为服务和支撑地勘经济改革和发展走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推动地勘经济快速发展,开拓市场和拓展服务领域,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推动了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和不断创新。《地勘会计制度》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既继承了原制度的行业性、统一性,又充分吸收借鉴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行业会计制度的精华,自成体系形成了具有地勘行业特色的会计制度。
(5)地勘单位的会计工作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计划经济时期,会计工作是以报账、记账、事后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核算型,管理职能是弱化和粗放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机制更灵活,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更多、更复杂,要求地勘单位的会计工作必须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地勘单位财务会计部门根据会计制度的精神和要求,在以利润为责任中心的成本核算方面,以内部银行为基础的资金核算方面,以严格程序为手段的事中控制方面,以全面财务分析为依据的事前预测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效和经验。
(6)地勘单位的会计工作手段由手工化向自动化、信息化迈进。传统手工时期,会计人员的大量时间用在了记账、核算上,效率低下,错误频出。进入新世纪以来,绝大多数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实现了电算化。电算化不仅使会计人员摆脱了大量的手工劳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也为《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提供了现代化的便捷手段,同时又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
(7)为地勘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了人才,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由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既在基本会计准则上保持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又在特殊业务的核算方法上体现了地勘行业的特殊性,有些内容则保留了对地勘单位实行事业管理的要求。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基本都能对相关会计制度较快掌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制度的贯彻执行,也提高了会计人员工作创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 对地勘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自颁布施行20余年来从未进行过修订,一直执行至今,但却为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国有地勘单位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投入的地质勘查工作机制,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提高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执行至今为地勘单位财务核算和成果报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由于地勘单位的特殊性,现今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仍然有其实用性。20多年来,国家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地勘单位的结构也发生了不小变化。地勘单位的业务和经营管理活动也在不断地拓展,国家《企业会计准则》的修改完善和税收制度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上述与地勘单位紧密相关的各项重大改革的推进,对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20余年里,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对地勘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全国地勘行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实践证明,地勘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保障和支持。
2.1 自身时效和执行力的问题
2.1.1 与地勘经济改革和发展需要严重脱节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颁布20余年未修订,已与地勘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严重脱节。
(1)《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由于其局限性,无法更好地为地勘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地勘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勘单位已进入经济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复杂化的阶段。现行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已开始难以适应如此繁复的局面。
(2)《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时间跨度过长,无法与时俱进地解决现实问题。《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实施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时间跨度过长,制度长期不变,而经济与发展环境变化迅速,因而难以与时俱进地解决现实问题。
(3)《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难以处理实施以来出现的大量新事物和新问题。地勘单位涉足的服务和经营领域越来越宽广,全国范围算起来几乎是什么都有。如针对矿业权经营的出现,目前财政部已先后出台4个配套办法,但在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仍五花八门,难以妥善处理。
2.1.2 在适用范围方面的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总说明中规定了适用范围,地勘单位虽然选择的是《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但与每年财政要求上报的部门决算规定不相适应,地勘单位难以全部按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操作,也不能完全依照地勘会计制度的思路来进行核算。而现在要求必须结合企业的会计制度要求,在科目设置、核算内容上不得不有所增减。
2.1.3 会计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总说明中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对会计科目编号作了统一规定,并强调使用者不得随意改变或重编,但由于地勘单位的属性和形势的不断变化,不得不作出了许多适应性调整。现存问题有:一是科目不够用。鉴于地勘单位的事业属性,特别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来,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得不增设了与财政相关的会计科目,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以适应事业属性的核算需要,同时在电算化系统也添加了以上会计科目。二是有些科目又多余了。例如:器材成本差异、拨付所属资金、住房周转金等。三是制度和现实的差异,有些重要的科目没有用上。如地质成果等。
2.1.4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缺乏执行力的问题
“四属化”改革导致了地勘单位行政隶属关的多元化,一些主管部门对地勘单位和地质工作的特殊性不了解,加之地勘单位汇报沟通不够,对《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力造成了一些影响。主要原因:一是《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制度不完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重滞后,不能与时俱进解决现实改革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二是《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可操作性差。《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长时间未能修订和创新,导致其执行不能完全适应地勘单位业务开拓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受到了较大影响。三是《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连续性差。制度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生产水平的产物,一般不得随意违背和更改。地勘单位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等与时俱进地解决好所遇到的问题,只能生搬硬套,导致制度的连续性差。
2.2 地勘会计科目核算的相关问题
2.2.1 会计科目核算、地勘政策与决算报表衔接之间的问题
(1)“地勘生产”账薄的设置。制度要求按工作项目分账户,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成本项目的分类是人工费、材料费、其他直接费等,而现行的事业单位部门决算,属于项目支出决算中的“商品服务支出”,是针对通用项目的细分,与《地勘会计制度》科目存在分歧。
(2)“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问题。通过政府采购完成的固定资产购买,采用双分录核算,体现固定基金的增加,且一次性进入成本,不再计提折旧,而地勘会计制度是需要按规定计提分摊的。
(3)国家对地勘单位一些特殊政策的保留与现行财政政策的规定存在矛盾。《地勘会计制度》在地勘工作拨款结余转增国家基金、计提福利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规定,与现行的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存在着较大冲突。
(4)财务决算问题。“四属化”改革以来,财政厅每年的决算报表都是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格式填报,地勘会计制度与事业会计制度科目间存在差异,每年年末先做科目衔接转换,再填制报表,账表常常难以达到一致。
(5)财务报表问题。事企分账以后,会计科目、报表格式不一致,尤其在电算化模式下,内部报表合并存在很大困难。对于一套人马几块牌子的地勘单位,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较大地影响了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6)合并会计报表问题。按现行地勘会计制度规定,地勘单位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含独立核算多种经营企业)资本金50%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合并会计报表上报。但在财政管理上,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纳入部门决算报表,而是按对外投资份额收取投资收益。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执行起来存在困难。
(7)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年检时的报表问题。每年法人证书年检报表要求按照年末决算报表上报,而决算报表是由地勘会计报表通过科目转换而填制的事业会计报表,在“所有者权益”中,两类报表科目内涵不同,稍有不慎,科目转换不准确就通不过年检,而被要求变更注册资金。
(8)经济责任审计时的制度差异问题。由于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外部审计不是用《企业会计制度》来套,就是拿《事业会计制度》来套,就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地勘会计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存在着相关制度之间无法衔接的差异。
2.2.2 财政拨款新增经费支出的会计核算问题
(1)福利费和公用经费问题。1999年“四属化”改革以来,有的省财政只给地勘单位下拨部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几乎全无。如《地勘会计制度》规定福利费按14%提取,而财政经费中福利费仅按2%下拨;《地勘会计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而财政经费中无公用经费,导致账面公用经费挤占了人员经费。
(2)其他新增费用问题。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财政拨款内容扩大,地勘工作拨款除了有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以外,新增了在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缴费和住房公积金等内容。而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没有对应的相关会计科目。
2.2.3 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
(1)管理费用的分摊问题。税务部门规定管理费按经营收入和财政拨款收入等各自所占的比重进行分摊,但财政拨款收入中离退休人员费用(统筹费)占比很大。多数地勘单位离退休人数已占或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且离退休人员费用是财政拨款全额保证,不应再分摊管理费。问题在于地勘会计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
(2)财政出资项目缴纳税收和营改增问题。目前公开招标的由财政出资的地质勘查类项目按税收要求需缴纳税款,地质勘查预算价格中并没有完全明确税金等;地勘单位已按“营改增”要求,交纳增值税。地勘会计制度在处理以上业务方面明显地存在问题。
(3)关于应付福利费的计提核算问题。地勘会计制度规定应按实际工资发放额的14%计提福利费。按现行所得税管理规定,单位福利费支出在工资发放额的14%以内据实列支,否则不予税前扣除。执行地勘会计制度遇到了在年终汇算清缴时要做纳税调整的问题。
(4)关于预提费用的使用问题。地勘会计制度规定地勘单位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出的各项费用,如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修理费等,可以预提计入当期成本或费用,但税务部门认为该项费用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不能作税前扣除,要进行纳税调整。若是财政拨款类资金预提,放在负债类,财政上会视同为财政补助结转,应在净资产类反映,在填报部门决算报表时往往产生矛盾。
2.2.4 地质成果、矿业权的核算问题
(1)以前年度国家投入取得的矿业权收入账务处理问题。地勘单位取得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进行地质勘查,一些矿业权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并实现了转让。政策要求对以前年度国家投入部分取得的矿业权收入,应按比例上缴财政,但账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却存在问题。按比例经批准转增资本金部分,贷方科目“国家基金”,可借方科目如何设置没有明确的规定。
(2)地勘单位的矿业权核算,没有合规、有效的业务流程来进行全面核算和处理。尤其是涉及探矿权、采矿权合作及股权收益分配等相关会计核算业务处理,与矿业权管理制度的配套及风险勘查投入的处理,现有制度无法准确地反映地质成果。建议做详细说明。
2.3 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
2.3.1 地勘单位经营结余问题
(1)结余分配的会计处理问题。地勘会计制度允许地勘单位承担国家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有节余额,节余额留在地勘单位部分可以按照4∶3∶3的比例分到地勘发展基金、公益金和应付工资—奖金三个科目,而目前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如有节余,必须上交财政或抵顶下年度财政拨款;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这三类资金的无来源问题。
(2)地勘单位经营结余中的奖励基金处理问题。地勘单位经营结余按4∶3∶3的比例分配后,按照地勘会计制度规定,应付工资—奖金用于支付单位职工奖励。但由于此规定与目前地勘单位分类改革后实行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根本无法执行。
2.3.2 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
按现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地勘单位购置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下是减少银行存款,各单位用于购置设备的资金,多是市场盈利所得和占用的经营周转金,无法取得财政资金的支持(因财政拨款在当年形成支出或结转结余,结余只能是上交财政或抵顶下年度拨款,不得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在地勘单位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合理争取财政资金购置固定资产是较优选择。但按现行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财政预算安排的固定资产购置,需增加资本性支出,即当年形成支出。从而导致了会计处理的困难。
2.3.3 地质找矿自筹资金及融资问题
(1)地勘单位投入地质找矿项目没有资金来源。一是地勘单位是事业性质,没有结余或节约,不会形成资金积累;二是地勘单位承揽的市场(商业)项目是为弥补单位由于财政预算拨款不足,仅能满足养人;三是地勘会计制度直观上可以使用存量的自有资金,但《地勘单位财务制度》“第六十五条”和“第六十六条”并没有规定可以用于矿产勘查。
(2)地勘单位融资用于地质找矿没有会计核算的依据。由于规定不明确,如果地勘单位通过其他企业融资取得少量的资金进行矿产风险勘查,会给会计核算带来困难。
(3)地勘单位事业性质和现有的经济状况无力承担矿产勘查风险。矿产勘查是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经济活动,世界范围统计的找矿成功率仅为1%~3%,地勘单位既不能贷款,更不能承担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责任,无法有效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投入。
3.1 对现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
(1)保留《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合理内容,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相关的修订。①坚持《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的划分和会计平衡公式;②坚持各级财政性预算内(含各类政府性基金)事业经费和地质勘查项目支出与完全由社会性资本支付的预算外地勘支出相区别的原则;③坚持以地质项目组织地质勘查生产成本和费用核算的原则;④保留“节约”“收益”两个会计科目,以客观分类反映地勘单位的经营成果;⑤坚持地勘单位缴纳所得税后的节余与收益,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地勘发展基金——提取公益金——提取应付职工薪酬;⑥厘清各级财政性预算内(各类政府性基金)各项经费的财务关系,明确纳税范围;⑦针对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重新设计地勘单位会计报表体系。
(2)参照新版《企业会计准则》,增删相关的内容。①修订时应删除住房周转金、科技三项费用、多种经营生产(成本累算)、计提职工福利费、预提费用、应交上级节余与收益等相关内容。②修订时应增加矿业权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重点解决好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的会计处理问题。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对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勘查与评价的会计处理的规定,重点解决好矿产资产的核算与会计处理,消耗与折旧,勘查成本的摊销等相关问题,实现与国际准则的接轨。
3.2 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完善财政拨款类会计科目问题
(1)经历了“四属化”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国有经营性资产统一管理平台等改革后,地勘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会计核算中应该更注重其行业的适应性。
(2)根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相应的会计科目,删除“限额存款”科目。
(3)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可将“地勘工作拨款” 改为“财政补助收入”或“事业收入”,增加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科目设置。收入在当年形成支出或结转和结余,不再在下年度做拨款和支出的对冲会计处理。
3.3 几点具体的修改建议
(1)银行存款部分。现金支付起点依现行物价建议调整为5000元,增加网银支付等内容。
(2)工资薪酬部分。费用要素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设计,对福利费的提取和使用等进行修改。
(3)地勘工作拨款的核算部分需要修改。现在不是本级财政预算的项目应采取招投标,这种项目的核算应视同市场项目,允许产生利润和税金,否则,地勘单位无法积累发展基金,所以,通过招投标取得的项目应该视同市场项目,税后结余结转到地勘发展基金。
(4)地质成果的核算部分需要进一步明晰化。商业联合勘查项目应该视同商品订购方式的核算办法,收到的勘查费应作为预收账款处理,每年形成的勘查费归集到地质成果科目,待矿权正式转让时再形成收入,同时结转成本。
[1]财政部.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朱堂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1):48-49.
[3]卜文周,刘锡忠.地勘会计制度历史回顾与今后修订取向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7):48-50.
[4]韩爽,韩继深.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亟待改革与创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4):40-43.
[5]冀锋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相关问题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5(19):65-66.
[6]曾芳.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之特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18):41-42.
[7]孟书梅.地勘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初探[J].现代商业, 2008(32):229-330.
[8]荣树新.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的回顾与改革设想[J].企业家天地,2009(1):102-103.
[9]师红聪.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2(7):42-44.
[10]刘艳飞.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203-204.
[11]吴家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亟待改革与创新思路构建[J].财经界,2014(23):178,183.
[12]陈宇新.对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趋向研究[J].财会学习,2015(8):81-82.
[13]常国兵.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创新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0):9-10.
[14]廖会玲.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设想及回顾分析[C]// 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北京:《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
Problems We Fa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and Suggestions for Revision
HAN Jishen1, ZHOU Zhixiang2, FAN Xiao3, HUANG Jianguo4, YANG Hua5, GAO Xiaohui1
(1.Shan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Jinan 250013, China; 2.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3.Shanxi Province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Yuncheng 044004, China; 4.Geology No. 107 of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ongqing 401120, China; 5. 263 Brigade of Jiangxi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Bureau, Xingan 331307, China)
Since the enactment and enforcement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role in promot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However, neither can the present system completely adapt to the needs of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industry; nor can we solve the new problems we face on the forward march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system.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from 6 aspects. The problems we met during execution needed to be solved have been analyz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current system have been offere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form present to the near future.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implementation; revision; suggestion
F407.1;F062.1
A
16722-6995(2016)10-0014-06
2016-08-16;
2016-08-20
韩继深(1957-),男,山东省莱芜市人,山东省地质矿产开发勘查局高级经济师,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地勘经济和地勘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