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模式分析研究

2016-02-09 10:43仲启丰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效益体育锻炼素养

仲启丰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体育教研室,江苏 宿迁 223800)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模式分析研究

仲启丰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体育教研室,江苏 宿迁 223800)

健康素养与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素质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分析健康素养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的理论构建、主客观指标间的影响机制、互动原则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和设计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模式。

体育锻炼;健康素养;效益互动

0 前 言

健康素养已成为当今很多健康倡议中最炙热的话题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生活节奏、习惯的根本性改变,人们面对更多的压力、冲突、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经常让人感到烦躁、焦虑、恐惧、沮丧和疲惫不安,陷入了一种既要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却又难以摆脱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矛盾之中。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证明在疾病发生、发展、预防、治疗和恢复中,个人的健康素养都在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一些研究也表明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不仅对个人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两者之间是互相影响、密切联系在一起。健康是个人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能力生活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个人素养和社会进步的标志。近年来,人们审视健康的角度拓宽,将不同学科、多指标的综合体系融入到健康素养中;然而,目前社会和健康教育界,都对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认识较为深刻,而对体育锻炼与健康有关的素养认识明显不足;长久以来,人们在体育锻炼领域对健康的研究也多集中在锻炼如何促进生理、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功效,而较少谈及体育锻炼与健康有关素养带来的效益互动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与健康有关素养的效益互动,积极的体育锻炼对健康相关知识理念的提升、生活方式与行为质量的提高、基本健康技能的掌握等有极大的影响;而积极的健康知识理念,良好的健康有关素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意义与功能,而且可以达到理想的健康提升效益。

1 健康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1.1 健康素养的概念界定

健康素养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还是一个相对全新的概念,它的提出和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1974年在国际健康教育大会上Simonds首次提出了“健康素养”这一概念。1990年美国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健康素养的文章;2004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健康素养的报告;美国在《健康国民2010》中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人获得、处理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以做出适当健康决策的能力[1]”;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给出了包含提高和改善个人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定义:“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2]”。 随着有关研究的不断进展,健康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逐渐涉及到社会健康多方面的内容,与整个社会体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康素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出来。

1.2 健康素养的理论依据

健康素养被视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结果,对于健康素养的测量是根据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NEHS)的定义具体界定有健康素养的人应具备的特征,由预期目标回溯工作要求从而指导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NEHS的目的是改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它由标准、根据、行为指标三部分构成。标准围绕:健康知识基础、选择性地接受健康信息和健康促进相关产品及服务、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同时采取有利健康行为的能力、分析文化传媒科技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运用人际交流技巧促进健康、应用目标制定和决策的技巧来增进健康、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健康的能力等七个方面提出。在此标准基础上开发了评价健康教育方面表现的创新性工作框架,框架内容除了以NEHS为依据外,还考虑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确认的六种危险行为和传统健康教育的全部主题。最终围绕:毒品和酒精的预防、精神和情感卫生、社区卫生、环境卫生、消费者卫生、营养和饮食行为、体力活动的促进、烟草使用的预防、性和家庭生活、蓄意和无意伤害的预防等十个方面展开评价[3]。本研究认为,健康素养是一种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通过改善包括身体活动、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等在内的生活方式,寻求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提升生命质量的整体策略。

1.3 健康素养的评价标准

健康素养的评价是以健康素养理论构建为前提,对个人的健康素养状况进行界定的过程。中国健康素养量表包括对科学健康概念的认知、对健康社会影响的理解、对基本健康知识技能的掌握三部分。其中,科学健康概念主要是参照“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WHO定义)。健康社会影响方面主要考察人们对健康在个人生活、家庭负担、社会责任方面作用的理解。基本健康知识技能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与疾病(伤害、慢性病、传染病等)有关的知识、健康相关的行为(营养、运动、吸烟、饮酒、用药等)、心理健康知识、急救自救知识、可利用的卫生服务、健康相关的新名词、医学上新的重大进展等[3]。由此可见,健康素养不仅仅是增加人们的健康概念,提高人们的利用健康服务能力和健康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同时使人们意识到健康素养与经济、社会、环境等有一定的联系。高健康素养意味着个人具有理性的思考分析,并通过做出健康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等高级认知技能和沟通提问等社会技能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4]。

1.4 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美国学者对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和社会、卫生系统、教育系统是健康素养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5]。这些影响因素主要依赖于社会体制、健康信息可读性、公众对信息的接受等原因;因此,健康信息的难易程度、表达的方式和传播技巧就成了影响健康素养的首要因素,同时个人接受度、判断信息的能力、采取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行为,并对自己的健康不良行为产生较强的约束力也同样是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健康素养能帮助个体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只有从实践活动视角,分析和致力于影响健康素养的社会文化因素、寻求保护和促进健康、消除健康素养危险因素,才能解决问题。

2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模式的理论构建

如何在体育锻炼中融入健康素养教育,促进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既是卫生系统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社会教育系统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试图在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之间建立一种富有成效的关系,与健康素养有关的体育有别于过去传统知识、社会、认知、技能等多目标,因目标太多,并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资源去达成这些目标,纵观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不少研究都针对体育与健康的各个具体方面的影响来进行,但很少有人尝试对与健康有关素养与体育锻炼做结构分析,毫无疑问,与健康有关素养的各个方面与体育锻炼是相互联系的,但这些具体方面是否有高低层次的联系?是否这些诸层次、诸方面以及具体项目可以最终形成一个特定的表现或反映健康素养特征呢?此外,健康素养体现是多方面的,影响健康素养感受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如果没有一种健康素养的体育锻炼方式,体育锻炼的成果不一定会有效转变为健康素养的提高。因此,本研究在探讨健康素养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依据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主客观指标间影响机制,遵循“主体性、实践性、强化性、互动性”原则,从互动模式构建以及操作策略等几方面,探讨和设计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模式。

3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主客观指标间的影响机制理论依据

3.1 体育锻炼与科学健康概念认知的效应互动

科学健康概念包括躯体机能健康、运动体能健康、人格和谐完整、情绪健康、认知健康、社会接触与整合等方面[6];由此可见,科学健康概念不仅认知到生物学的健康,而且还表现在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和社会建立联系方式及对各种事情处理能力等诸多方面。体育锻炼对认知的影响不同于其他认知活动,需要更多的肌肉运动感觉参与,对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产生直接影响,促进机能的改善和提高,延缓认知机能的衰退;体育锻炼可对大脑的氧供应、氧利用、神经递质的功能和大脑本身的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影响机体的感知、记忆、想象加工速度;也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的思维和注意得到有效调整,通过体育锻炼调整思维活动的指向,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进入更为合理有序的状态,并将注意集中于锻炼过程本身,排除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促进认知功能的提高。此外,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行为可增长知识、技能,发展创新能力,使人精力充沛、自信,产生充实感,培养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个性品质。而体育锻炼产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定向、健康认知等直接而长远的影响,促使个体激发和维持更加持久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技能,提高锻炼效果,促使个体在体育锻炼与科学健康概念认知方面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3.2 体育锻炼与社会影响理解的效应互动

健康社会影响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6]。人有着独特的个性心理和丰富情感,作为一个社会人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之中,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不同的社会角色,同时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多变,紧张与孤独、焦虑与烦躁、脱离社会群体、出现不良性格障碍等这些现象对人际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体育锻炼既是身心活动,也是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发展,而且对人的社会影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参与体育锻炼时,既需要相互合作与交流、宽容与忍让、又存在友好与竞争、信任与理解,这种锻炼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从而增强了个人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此外,体育独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助于个人和社会建立联系方式及对各种事情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可以让人从中获得愉悦、欢心和满足,使人心胸开阔、情绪饱满、处事果断,增进自我了解,不卑不亢,树立悦纳自己及他人等积极态度,消除紧张、愤怒、抑郁、慌乱等消极情绪,磨练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增进社会适应。而体育锻炼交往过程中这种亲密、融洽、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把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原则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来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获得正确的社会文化规范和社会角色[7];促进个体在体育锻炼与社会影响方面获得更多周围环境或他人的关爱、理解和支持,体验到心理归属感、满足感。

3.3 体育锻炼与基本健康知识技能掌握的效应互动

美国琴森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测定人脑细胞的反应速度可以看出他的思考速度和智商的高低,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是促进脑细胞反应速度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8]。由此可见,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脑细胞反应速度而产生的积极生理、心理效应,来促进个体对基本健康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选择便于理解掌握的基本健康知识技能,形象、生动地广泛传播,使个体逐步理解、掌握,从而对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深刻的形式认识,促使个体基本健康知识技能得到逐步提升。此外,体育锻炼可以激发个体学习成就动机,让人做事果断、有信心、情绪稳定、得到更多的积极性自我评价及主客观行为的良好感;还可以促使外部信息认知逐渐转化为内部认知,有效地改善个人气质、涵养,塑造完美形象,学习、工作、生活效率随之提高。而体育锻炼所赋予人们的气质涵养、进取精神以及抵抗自身惰性的意志品质,促使个体在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掌握方面更容易接受的“诱因”刺激,产生迫切的、强烈的锻炼动机,实现有效激发追求更高、更好健康知识技能的决定感、愿望感。

4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基本原则分析

4.1 主体性原则

不论是体育锻炼还是健康素养最终都是落实在人的身上。健康素养目的在于发展提高主体的认知水平,引导找出解决健康问题的办法;体育锻炼目的在于通过主体不断的身体练习,逐渐形成内在需要、比较稳固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健康素养的发展推动体育锻炼的发展变化,赋予新的形式内容;体育锻炼的发展变化又反过来促进主体健康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在相互改造的同时,提高主体能力,进而提升主体的健康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实施者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外部因素,健康素养的提升,最终要依赖于主体的内部因素和自我认识。因此,在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过程中,一方面要转变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主体地位,调动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健康素养提升。

4.2 实践性原则

人通过实践反映客观世界,又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宏观世界,创造有益于人的发展需要价值成果,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进行的自我确立、自我实现,并不断造就出更优秀的素养[9]。健康素养是个体在体育锻炼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健康的认识、体验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当个体深化了对健康的认识、体验,就会产生通过体育锻炼以保持健康的强烈愿望和责任感,从而引发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动机。体育锻炼实践行为构成了健康素养提升的基础,是健康素养的本源,健康素养的提升依赖于积极体育锻炼实践行为参与来实现的,仅靠理论讲授肯定是不能完成的。因此,在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互动中,一方面要加强对体育锻炼实践行为的认知与体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基本功能,通过系列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在多种情境具体实践中促进健康素养提升。

4.3 强化性原则

健康素养需要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支撑。态度一旦改变,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人是否产生预防性的健康行为,主要取决于个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知觉,及对采取行动的代价与所获得利益的评估。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身体不健康,产生健康的动机时,就会自觉开始锻炼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体育锻炼需要顽强意志和坚韧品质,通过积极的行为态度不断克服自身的惰性并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忍耐不适和伤痛才可能享受到身心舒畅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行为效应潜移默化地施加于身心而作用于行为,逐步促进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10]。从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生理、心理学角度来看,健康行为通过反复的刺激逐渐形成稳同的条件反射,在生理上形成较为巩固的动力定型,在心理上形成固定的心理定势,逐渐养成的不需要监督和意志努力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因此,在体育锻炼健康素养效益互动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健康动机的引导与激发;另一方面,充分强化生理、心理或社会需求产生的健康动机,在动机驱动下产生健康行为,行为的结果符合主体的动机目标,从而促使健康素养提升。

4.4 互动性原则

健康素养实施不仅涉及到医学,也涉及到教育学。从对象来看,全体国民是健康素养实施的主体;从实施者来说,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了解国民的需求,只有不断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只有加强互动性才能做到实施行为高效。互动性的形成来自个人身心健康的积极体验和他人对自己健康行为的积极交流评价;健康素养认知体验是个人切身感受和认识到的健康素养对改善自身状况的作用,以及他人对自己健康素养交流评价做出的反应,体育锻炼行为所带来的健康素养认知体验又会强化互动效果,如此不断循环,形成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相互增强的过程。因此,在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优势,促进积极参与体验各项活动,实现实施者与实施主体之间的积极互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健康素养提升。

5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模式的基本建构

健康素养的提升及深入实施,既需要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又需要各部门、各方面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既需要相关专业部门相互交流与沟通,优势互补,又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形成合力。建构科学、系统的互动模式是促进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的基础保障。基于调查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目前要构建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应着力建立健全以下几个方面。

5.1 建立立体化的组织领导体系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要实现效益互动,必须要建立一个立体化、多元化组合的工作管理体系,加强机构统筹领导作用,从不同层面、角度、多渠道开展工作。健康素养工作机构主要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两条途径,并辅之于公共医疗和社会活动,做到指导、开展、实施;其主要职责是面向全体民众传授科学健康概念,促进对健康社会影响的认知,指导对基本健康知识技能运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塑造人、完善人、美化人。

5.2 促进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师资队伍素养提高的互动机制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能否实现有效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健康素养和业务素养,但目前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师资队伍的素养还远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需要和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要求。从高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和自身的努力等途径,并辅之定期培训与考核,做到发现问题、有效预防、及时解决;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师资队伍的素养,发挥团体中精英人物的人格魅力,倡导优良传统文化、风俗时尚的榜样作用。

5.3 提高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教育效益运作体系

要实现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的有效互动,必须面向社会全体成员,以提高身心素质和健康调适能力,优化健康特征为二者互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体育锻炼中坚持与健康素养教育相融合。从深化体育锻炼内容创新、丰富健康素养教育内涵,通过重视健康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多形式的讲座和报告等途径,并辅之积极培育群众社团、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做到宣传普及、解疑释惑、潜移默化;其主要职责是以群众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为载体,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健康素养主题教育活动,使体育锻炼和健康素养教育范围不再囿于传统模式。

5.4 提高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评价效益的运作体系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实现效益互动的内部动力来自于评价运作体系,通过评价真实的反映出个体的锻炼情况、健康信息,真实地与危害风险密切相关,迫使主体对自身健康产生反省,导向、规范和激励体育锻炼动机与健康素养发展。评价主要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反馈等途径,并辅之评价的典范结构与指标,探讨体育锻炼对这些指标的导因和后果,做到自我审视、预防、矫治;其主要职责是围绕健康素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康危害方面的数据库,健全健康危害风险参照标准,与健康危害风险密切相联系,从而提高健康素养评价效能。

6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的操作策略研究

6.1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要讲究有机互动

人的不科学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行为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病因,要想减少这类疾病,改变健康行为习惯是关键,而行为习惯的改变主要靠个人,个人改变的动因在于认知的提高,提高认知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成效主要取决于社会、家庭、实施机构的重视程度及教育条件和水平。用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手段,普及科学健康概念知识、帮助树立正确社会影响观念、建立良好的健康知识技能。首先,要根据体育锻炼的具体内容及其所蕴涵的可利用资源寻求与健康素养教育的合理结合点,通过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性、群众兴趣爱好的广泛性和身心状况的差异性,调动群众积极性、自觉性和针对身心健康需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讲究时机和内容,融入的健康素养教育内容符合社会、环境、时代的特征,而不能脱离实际,体育锻炼需要属高层次需要,它一般建立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下,物质生活条件越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越发达,体育锻炼层次越高,个人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其次,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要讲究时机,并非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以渗透健康素养教育,也不是每次体育锻炼都必须渗透健康素养教育,内部渗透贵在自然、贴切,它与整个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具体过程应该是紧扣的,也是有机融合的。因此,促进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教育效益互动首要策略就是讲究内容和时机、顺其自然、避免牵强。

6.2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要做到适度互动

人的意志品质是通过言行举止体现出来,而言行举止又受意志品质的支配,意志品质的健全在于言行举止上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具有健康素养的人意志品质和言行举止是统一、协调的。用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手段,开发体育锻炼对健康素养教育的潜能、树立健康素养的新观念、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与策略、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首先,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锻炼中有健康素养教育价值的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积极反馈、归因教育、价值寻求等方法,设置目标、执行要求,以自觉、果断、顽强、自制为目标,自我激励、正面引导、效仿榜样、督促检查,帮助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良性的意志品质。其次,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教育效益互动,健康素养教育目标是次级目标,体育本身的内在规定性目标才是主目标,不能喧宾夺主,在体育锻炼中集中进行健康素养教育要注意互动目标适度,要尽量考虑各层次人群的可接受性及互动的循序渐进,要经常搜集群众的有关动态信息适时调整互动的策略,把握互动的最佳时机。因此,促进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最重要目标就是保持和增进健康互动目标,明确健康是将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促进统一起来的最有效的、最容易调控的发展方法。

6.3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要做到灵活互动

人的情绪、情感、性格特征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改变许多疾病的进程,甚至比引起该疾病的病原学性质更能决定该疾病的表现,良好的情绪、情感、性格对健康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用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手段,强化对情绪的调控力,培养良好的社会性情感,矫正不良的性格特征,避免身心失衡而引起病患。首先,要挖掘体育锻炼中蕴涵着对人的良好情绪、情感、性格的刺激,通过克服困难、参与竞争、经受挫折、获得成功等方法,以引导正确对待喜与悲、成与败、平等与差别、合理与不合理等多元化体验为目标,运用认知调节、活动调节、激励调节、自我宣泄、心理归因等手段,形成个人良好心境。其次,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可以人为中心重视性格塑造,促进身心发展;也可以锻炼项目特点为中心,结合身心特点,进行情绪、情感教育;还可以健康问题为中心,解决实际健康问题。因此,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在不同价值追求的指导下,各种不同互动内容和互动目标的灵活运用便构成了不同的互动策略。

6.4 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要做到改善性互动

人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斥、合作、竞争等互动关系,对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越来越趋向冷漠,缺乏适当的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用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手段,改善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基本社会需要、自我了解、自我实践与肯定、自我鉴定社会健康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通过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合作交流增加交往的渠道,增加人与社会联系的方法,以健康为共同努力为目标,运用同心协力、合作共事,并乐于助人建立起平等、亲密、和谐的关系,很好促进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其次,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效益互动,可以从塑造个人品德修养、外在美的特征,正确的自我意识,能了解自己、接受自己以及正确地评价自己,再推己及人,以积极进取的、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应在环境中改变适时,认定个人社会角色,按法律、礼节、道德、行为等规则进行互动。

7 结 语

健康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政府做出努力,同时更需要个体对健康素养负起责任,无论是被实施个体、实施者或政策制定者,都要制定一个有效的策略,建立持续的合作互动,加强健康素养知识的学习、知行合一,通过长期不断努力,最终达到健康素养养成、发展的目标;同时,要合理利用体育锻炼中的积极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进,在体育锻炼中融入健康素养的内容和方法,营造和谐的体育锻炼氛围,加强公共体育工作,安排好群众体育工作,开展好民间的体育交流,创造高品质的体育锻炼环境,寻求健康素养养成、发展的积极契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J].中国健康教育,2008(1):86—89.

[2]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R].北京:卫生部,2009.

[3] 郭 欣,王克安.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590-593.

[4] BOUCHARD C,BLAIR S N,HASKELL WL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7.

[5] Nielsen—Bohlman L,Allison M,David A.Health literacy[M].Wash— ington,DC:Natl Academy Pr,2004:32—35.

[6]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7] http://baike.baidu.com/view/26060.htm

[8] 王晓.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9] 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10] 翁孟迁. 体育锻炼习惯的本质及运动健身信念模型[J].体育学刊,2014,21(3):36-39.

Analysis on the Benefit Interaction Model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Health Literacy

ZHONG Qi-fe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Sports, Suqian Higher Normal School, Suqian 223800, China)

As health literacy is associated with society, economy and culture.It serves as the yardstick to judge the overall social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health literacy, this paper studied the theory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health literacy, the principle of mechanism,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dex system. Thus explore and desig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exercise and health literacy benefit.

physical exercise; health literacy; benefit interaction

江苏省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SQ2015GH189)

2016-07-26

仲启丰(1978-),男,江苏宿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G806

A

1004-3624(2016)06-0021-06

猜你喜欢
效益体育锻炼素养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