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提升研究
杨琼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已发展成为衡量科技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一大指标。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把中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研究,发现这三个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提出我国的东部地区其高新技术产业应当依托于东部地区的特殊区位,利用好产业集群的优势,在坚持高新技术创业创新的同时,推动自主创新与国外技术引进的良好结合,国内中西部区域应对该资源优势予以充分利用并有效实施“重点突破,总体前进”创新方略,充分利用现阶段国内外的有效资源,不断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的产业创新效率,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
高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评价 提升
国外研究者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比较少,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研究比较集中。Hirofumi Fukuyama和William L.Weber(1999)考察日本保险业1988-1993年间的效率与生产率水平的变化;Jooh Lee和Eunsup Shim(1995)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证,发现研发投入和企业的长期绩效、市场分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uellec和Potterie(2004)认为产业的技术能力与其可用的R&D及研发努力程度有密切联系;Caimon (2005)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分析,建立了评价高技术产业效率的产品周期模型。
国内研究者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颇为丰富。柳卸林(1997)认为技术创新效率是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将技术创新支出占投资支出的比重作为技术创新的相对投入,新产品利润的比重作为相对产出,以相对投入对于相对产出的贡献度来衡量技术创新效率;王伟光(2002)利用工业行业技术标价创新效率指标(IRCIE),分析了1990-1999年期间我国38个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和技术外部效率的差异,以R&D人员和R&D经费作为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技术创新的产出指标,通过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来反映技术创新效率;池仁勇(2003)则更加直接的指出,如果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高的产出,那么,这样的创新投入产出关系是生产前沿面,在这个前沿面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是相当有效的。随后的大多学者纷纷沿袭这一观点,认为技术创新的效率就是投入产出之比。刘和东选取科研经费支出作为技术创新投入,产品销售利润作为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建立非线性模型对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差异,主要由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方面的不同;余佩馄(2005)选取专利数作为区域技术创新产出指标,以我国各地区1985年12月31日-2005年3月13日每周公布的专利数据作为实践序列样本进行分析,利用分形理论的思想,计算了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Hurst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各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分形结构即局部和整体相似性,且具有反持久性,即过去效率的提升意味着现在效率的下降,过去效率的下降意味着现在效率的提升;张宗益(2006)使用我国31个行政区域1998-2003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实证研究了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技术创新效率差距显著;刘顺忠(2002)用R&D支出经费占R&D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衡量技术创新的投入,用发明专利授权量、国外三系统(SCI、EI、ISTP)收录科技论文的数量、新产品产值率、亿元投资新增GDP和万元GDP综合能耗衡量技术创新的产出,选取1998年投入指标数据和1999年产出指标数据,使用DEA方法对我国各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黄鲁成(2006)选取R&D经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和科技活动人员作为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新产品项目数、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工业总产值作为技术创新的产出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定权法对北京制造业18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制造业之间技术创新效率差距显著,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其技术创新效率较低,相应地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其技术创新效率反而较高。
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在近些年的发展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了重重挑战与考验,将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充分体现出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在2011年居于世界第二位,高达9.3万亿人民币的总产值,国务院在2010年颁布了《加快培育战略性高新产业》的重要决定,明确提出通过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新型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培育与发展,促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如图1所示,高新技术产业的R&D投入从1995年至2011年持续攀升,R&D经费也从17.85亿元上升至1440.91亿元,每年平均提升率为31.59%。
图1 我国在1995-2011年的高新技术R&D经费支出情况
在人力资源投入领域,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质量与质量投入提升比较明显,2011年有511176名的R&D研发数量,如图2所示,与1995年相比,提升了八倍。而且也逐渐提升了企业研究者的工作水平与质量,工程师与科学家在科技人员中占据很大比重。
图2 我国在1995-2011年的高新技术研发人员投入情况
此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申请专利的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2011年有101267项高新技术专利申请量,如图3所示,与1995年相比,提升了165倍,且年提升率平均为37.6%。
图3 我国在1995~2011年的高新技术研发人员投入情况
(一)指标选择
高度代表性、综合性以及指标间要满足相对的独立性等原则是评价技术创新指标体系的要求,因此选取了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和投入的指标,其具体构成见图4。
图4 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和投入的指标构成
区域创新效率与当地人力资本存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说来,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数对创新的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故将其选入作为投入的人力指标。财力指标如图4显示,包括技术改造、引进、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企业资金、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关于产出指标,因为专利比较接近创新的商业应用,而且专利数据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各地区发明和创新的信息,所以把专利作为衡量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的指标。此外还选取了各地区高新产品的产值作为衡量技术创新产出的指标,因为这类指标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程度,用新产品出口的销售收入反映新技术的扩散和转移,这也是本文指标的选取较以往研究技术创新效率文献的创新点。
(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8年版)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年鉴》涵盖了1995年、2000年、2011-201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本研究只选取了2011-2014年的数据,一是由于这种时段的数据具有连续性,有利于结果的纵向分析;二是国家于2002年颁布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从2011年开始的数据对产业范围的关系确认更加清晰,有利于横向的比较分析。
(三)数据处理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理论,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测算其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由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年鉴》中内蒙古、西藏、海南、青海的数据缺失严重,故将其删除。同时,考虑到技术创新从投入到产出有一段时期的滞后,一般的研究都假设了滞后的时间,本文选择的滞后期为一年。
利用Deap2.0软件计算2011-201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逐年的技术创新效率值,见表1。
表1 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值
?
为了更直观的描述表的内容,利用arcgis软件将各省份的相对效率值数据利用柱状图的形式在地图上表现出来,见图5。
图5 各省份的相对效率值柱状图
(四)分析结果
1、从总体上看,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各省市差别很大,但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原因是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是最早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度集中同时也散发着强大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创新和发展。中、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略低于西部地区,这与实际国家的政策倾向相吻合。
2、相对效率值为1的个体,即处于效率前沿面的省份包括:天津、广东、云南、新疆,此外,上海、北京、福建、山西的相对效率值接近1。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近几年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落户,设立了总部及科研机构、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及转化工作,以行业应用为导向重点建立实验室,同时国家对重大科技成果进入高新区实施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促进了高新区对战略产业的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创新。广东省属于对外开放较早的省份,1998年就作出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关键是争创科技新优势”。当前,全省一系列有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优惠政策随之纷纷出台,在税收、财政返还、吸纳人才、技术和设备进出口、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都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开绿灯,形成了一个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3、从长期趋势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波动趋势,其中 2012-2013年最高,2011-2012年最低。
(一)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就全国范围分析发现,国内东、中、西部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可知,我国资源配置存在失衡性。就体制经济学视角分析,因为现阶段我国也具有不够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低,权利配置资源情况仍然存在,这就造成资源无法全部支配市场,所以,很多区域存在资金投入冗余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不断扩大国内市场的自由度,对市场内部资源进行科学调配,以此确保市场资源利用率得以全面提升。
(二)促进地区间互动,发挥技术的扩散功能
工业化水平也会对我国技术创新形成消极影响,总体而言,我国正处在工业发展的中后阶段,但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区域已在工业化后期徘徊,因此,应该采用区域互动性将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不断提升我国整体工业化水平,将更为优良的发展空间与经济环境提供给技术创新。除此之外,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与数量、合理配置其它资源也对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企业投入资金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有助于提升西部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因此若要实现西部区域技术创新,不仅要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同时还应该依靠东部与中部的技术扩散,并且还要避免西部区域资产出现过度投资现象和合理配置与协调地区间的人财物等资源。
(三)健全市场保障机制,践行科技创新成果
从根本上说,市场是实现创新成功的重要场所,市场应该支持与激励技术产业创新,因为市场体制对创新主体所得与投入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我国应该不断健全市场保障机制,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活动。一般高新技术产业都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开发手段与形式多样化,确保市场高科技创新产业成果的公平及平等交易得以实现,这样才可以保证创新成果对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形成激励作用,以市场对交叉学科间的彼此支撑与人才流动形成带动作用,确保创新要素实现最优化,这对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1]Hirofumi Fukuyama,William L.Weber.Th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of Japanese securities firms,1988-1993.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1999(11)115-133
[2]Jooh Lee,Eunsup Shim.Moderating effects of R&D on corporate growth in US and Japanese hi-tech industries: An empircal study.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e.1995(6)179-191
[3]Guellec,Potterie.Form R&D to productivity growth:Do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s and the source of R&D matter.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Statistics.2004.66(3)
[4]Caimon,Morton.A Investment in facility changeover flexibility for early entry into high-tech markets.Production and Operationgs Managenment.2005.14(2)159-174
[5]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背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6]王伟光.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效率差异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7]池仁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6)105-108
[8]刘和东,梁东黎,耿修林.技术创新绩效的“南北差异”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3(4)8-10
[9]余佩馄,林水山.基于分形理论的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研究.技术经济管理研究.2005(4)20-26
[10]张宗益,周勇,钱灿.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软科学.2006(2)9-11
[11]刘顺忠,官建成.区域创新机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科学学研究.2003(4)20-22
[12]黄鲁成,张红彩.北京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6)54-58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and Promo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
YANG Qiong
School of Business,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high-tech industry has become a major indicator of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As China's 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continues to increase,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in affecting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By dividing China into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concerning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 among these three regions,and proposes that the high-tech industry of eastern region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its special loc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s,as well as adheres to high-tec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th a good combination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technology;under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on strategy of"major breakthrough and overall forwar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current available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innovative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 for the sake of China's leapfrog development.
High-Tech Industry,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Evaluation,Promotion
F752
A
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5BZZ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琼,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湖南长沙,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