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三科,内蒙古包头 014000
探讨冠心病患者监护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王娜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三科,内蒙古包头014000
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 年6月该院88例冠心病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纳入护理风险管理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接受常规护理的8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3%,对照组总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1.4%,护理风险管理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管理组总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为(97.6±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4± 2.2)分(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监护病房管理的过程中,选择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发挥良好应用效果,可以促进护理风险发生率的降低,改善监护病房整体护理质量,优化患者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1.164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s applie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tutelar ward nursing role.Methods In June 2014 to 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8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gives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nursing risk management group,another choice at the same time for routine nursing 88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incorporated in the control group,in view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effec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group of nursing risk was 2.3%,the total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control group is 11.4%,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group of nursing risk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Nursing risk management group total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Nursing risk management group of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was(97.6±1.3)points,(89.4±2.2 point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re unit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the choic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can play a good application effect,can promote the lower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unit overall optimal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Care unit;Nursing risk management
冠心病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属于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冠心病的治疗,加强相关护理管理,尽可能降低风险,提高治疗有效性。冠心病监护病房中大部分为病情较重的冠心病患者,针对此类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给予科学管理,很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故,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很大不利影响[1]。护理风险管理要求针对患者个人、护理技术、护理设备以及护理环境等风险因素开展全方位管理和监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2]。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患者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了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为今后的冠心病患者监护病房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该研究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及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88例冠心病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纳入护理风险管理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接受常规护理的8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8例和40例,年龄皆在44~80岁区间为,平均年龄为(62.6±15.8)岁。护理风险管理组男、女各占50%,该组患者年龄最小值为45岁,年龄最大值为79岁,平均年龄为(63.5±14.9)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均被确诊为冠心病,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护理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在年龄范围、性别结构以及临床症状等基础信息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冠心病护理,护理风险管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详细做法如下:
1.2.1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综合分析过去监护病房存在的护理纠纷问题,总结相关护理风险因素,构建和完善不同病区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构建良好的风险应急预案,专业组织风险评估小组,负责针对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开展全方位评估,不但要针对患者心理因素以及个人健康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而且要针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等开展科学评估。此外,进一步强化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更多护理风险知识以及方法。
1.2.2不断优化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冠心病监护病房内的患者,应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可在患者病床边科学设置护栏,达到有效保护作用,避免患者出现坠床等风险,卫生间科学安装扶手,为患者提供便利。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要求家属在患者上厕所或者下床时应高度注意,实时在旁陪伴,避免出现摔伤等问题。存在便秘问题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该问题,防止患者因排便中过于用力导致心力衰竭现象。
1.2.3进一步推进药品管理在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应用到各种各样的药物,药物类型相对比较复杂,很容易出现药物配伍不合理的现象。部分患者接受硝酸甘油类药物治疗后可能会发生心悸以及头痛等症状。药物使用的不合理很容易引发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不利于保证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针对患者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具体的输液速度进行控制,同时在给药结束后给予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必须马上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4]。
1.2.4重视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培训,促使他们掌握各种护理风险管理理念,了解最先进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以及技巧等。不断增强护理人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同时促进其风险应对能力的提高,改善综合素质,确保护理人员能够针对相关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监控。
1.3临床观察指标
针对冠心病监护病房内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事件开展详细记录,科学给予统计,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通过问卷调查的途径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开展调查和评价,将其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以100分为满分,评分在80~100分之间的属于非常满意,评分处于60~80分范围内的为满意,评分低于60分的表示不满意,总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0%。针对护理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开展科学评估和比较。针对两组患者开展护理质量评分,以100分为满意,评分越高意味着护理质量越高,反之则意味着护理质量越差[5]。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计学意义。
2.1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
护理风险管理组88例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共有2例,1例属于非计划拔管,另1例属于碰伤事件,该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3%;对照组在住院过程中有10起护理风险事件,有4例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3例患者药物外渗,3例碰伤,对照组总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1.4%。护理风险管理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在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组88例研究对象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非常满意的有50例,满意的有36例,不满意2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后,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依次为36例、40例和12例,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为86.4%。护理风险管理组总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照在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风险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为(97.6±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4±2.2)分(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监护病房内的冠心病患者通常病情比较急,且病情容易出现恶化,病房内治疗仪器多种多样,护理人员肩负的责任十分重要,其护理工作任务也十分繁重,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中会存在各种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6]。除了要做到方法中提到的四点要求之外,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强化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等,全面了解护理风险相关法律知识,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权益。其次,要针对急救仪器开展规范化管理,给予规范化检查以及维修,设备使用结束后要马上整理归位,确保其能够提供应急备用,避免耽误抢救工作。最后,要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尽可能减少护理纠纷问题的发生。
该研究发现,护理风险管理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3%,对照组总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1.4%,护理风险管理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管理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为86.4%,护理风险管理组总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为(97.6±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4±2.2)分(P<0.05)。护理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监护病房管理的过程中,选择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发挥良好应用效果,可以促进护理风险发生率的降低,改善监护病房整体护理质量,优化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总而言之,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监护病房管理中具备良好可行性,不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而且能够促进监护病房护理水平的提高,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在今后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应该从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防范措施、药品管理以及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真正贯彻和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冠心病患者监护病房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陈巧,夏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监护体会[J].重庆医学,2011 (12):1194-1196.
[2]杨玲.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4(3):82,84.
[3]顾志莉,聂明卿.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1):83-84.
[4]张彩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ICU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6):45-46.
[5]易小平.高血糖对ICU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影响[J].中外医疗,2011(34):44,46.
[6]邱文莉,宋润珞,王萧逸,等.风险管理提高神经内科监护病房安全质量[J].护理学杂志,2014(23):20-22.
O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 to Implement the Feasibility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WANG Na
Baotou medical schoo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heart sorted,Baotou,Inner Mongolia,014000 China
R47
A
1672-5654(2016)04(b)-0164-03
王娜(1982.8-),女,辽宁沈阳人,本科,主管护理师,主要从事心血管介入护理与术中配合。
(201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