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鹏,陈琬莹,琚腊红,马丽萍,吕 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xuPeng2007@163.com)
国内外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法律责任比较分析*
徐鹏,陈琬莹,琚腊红,马丽萍,吕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206,xuPeng2007@163.com)
〔摘要〕针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处罚的条款,有些设立了独立的“故意传播艾滋病罪”,有些则用其他罪名。在处罚方面,我国出现过故意传播性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司法实践;但是,在应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方面还存在争议。解决这些问题需综合考虑,如修订故意传播性病罪的适用范围,增设独立的故意传播艾滋病罪,修订监外执行和保外就医的范围,确定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认定程序,对艾滋病感染者加强防艾教育和法律宣传。
〔关键词〕艾滋病;故意传播;法律责任
**通信作者,E-mail:fanlv@viP.sina.com
故意传播艾滋病就是已经感染艾滋病的人明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仍然实施某些高危行为,如发生性行为、共用针具、献血、捐献器官等,故意使他人感染[1],由于法律不完善和疾病特殊等原因,部分此类行为没有得到惩罚[2]。国际上故意传播艾滋病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国家根据法律法规进行了判决。本文对国内外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
部分国家将故意传播艾滋病认定为犯罪,设立了独立的“故意传播艾滋病罪”,有些则以其他罪名处罚。
1.1独立的“故意传播艾滋病罪”
美国佐治亚州的法律规定,任何感染者和病人,有意隐瞒感染真相,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共享针具以及捐献血液、血制品、器官组织均属违法行为,被视为艾滋病传播罪,被处罚10年监禁[3]。2014年,路易斯安那州一名男教师在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情况下,与班上一名16岁的学生发生性关系,检方以“与青少年发生性关系”和“故意传播艾滋病”的罪名起诉该男子[4]。2009年,德克萨斯州一名感染艾滋病的男子在不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多名女性发生关系,致使超过6人感染,法院以“持致命武器严重攻击他人罪”判处其45年监禁[5]。
在亚洲,部分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越南刑法典》第117条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作了规定。[6]新加坡《传染病法案》规定,“任何人即使在还没有确定自己已经感染艾滋病,但有充足的理由可以估计自己可能已感染的情况下,在发生性行为之前,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如果违反规定不采取措施的,可能面临10年监禁,最高5万元罚金的惩罚。2008年,新加坡一名43岁的男性因未将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情况告诉其性伴而被判处12个月的监禁[7]。
欧洲也有惩治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相关法律。《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22条规定,“自知患有艾滋病疾患的行为人,将艾滋病病毒传染于他人的,应当处5年以下剥夺自由。对2人或多人,或对明知为未成年的人员故意实施传染艾滋病行为,应当处8年以下剥夺自由。”[8]2002年,瑞典一名25岁的男子因故意把艾滋病传染给2名妇女,被法院判处5年徒刑,并被处以172万瑞典克朗的罚款[9]。2008年,荷兰法院判处一名49岁的主犯9年监禁,2名从犯分别5年和18个月监禁,这3名男子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还多次故意传播试图让他人感染[10]。
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巴西刑法典》第130条规定,“故意传播性病于他人者,处1~4年监禁。”[11]《哥斯达黎加传染病法》第262条规定,“感染某一严重危及生命、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捐献血液或血制品、精液、母乳、人体器官或组织;与他人发生性关系而并没有告诉对方其感染疾病的实情;给别人使用自己事先已使用过的侵入身体的物品情况下故意将疾病传染给他人的,将被处以3~6年的监禁。”[12]
在非洲,肯尼亚严厉打击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违犯者将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或处以50万先令的罚款,有此行为的人将被认定为危险人物,政府将公开其艾滋病状况[13]。津巴布韦《性侵犯法》规定,“故意传染艾滋病病毒者,不论是在婚内或婚外,将处以不高于20年的监禁”。塞内加尔规定故意传播艾滋病是犯罪行为,凡故意将艾滋病传给他人者最高可被判处10年监禁,最高罚金可达500万非洲法郎[14]。
1.2以其他刑罚判处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
欧洲的一些国家用谋杀或伤害罪等惩治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在英国,2004年,一名38岁男子因故意把艾滋病传染给两名妇女,被法庭以“严重伤害他人身体罪”判8年监禁,这是英国首次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者定罪量刑。在法国,故意传播艾滋病将因“致使他人残疾或造成永久性伤害”的罪名被判处监禁。2010年,德国某女艺人因其仅被判处2年缓刑而被舆论认为量刑过轻,其被指控在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情况下,未采取防护措施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导致1人被感染[15]。
在南美洲,阿根廷《23798号法案实施细则》规定,“试图通过血液、针头、注射器或者其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仪器、性犯罪或诱奸等方式向他人传播艾滋病,将受到刑事处罚;向性伴侣隐瞒感染艾滋病情形,并致使他人染上病毒,构成严重伤害罪;可判3年以上10年以下监禁。”
在非洲,博茨瓦纳《刑法》规定,“强奸犯必须做艾滋病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判处徒刑10年以上;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且他本人不知道为艾滋病感染者,判处徒刑15年以上;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且他本人知道自己为艾滋病感染者,判处徒刑20年以上。”
2.1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刑法》《传染病防治法》《民法通则》《艾滋病防治条例》等。《艾滋病防治条例》第62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刑法》第360条规定,“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刑法》第114条和115条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5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我国,故意传播艾滋病适用的刑事立法包括:故意传播性病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等。2008年10月10日的《华西都市报》报道,刘某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依然卖淫,被成都市某法院以故意传播性病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2000元;2012年5月15日的《法制日报》报道,广西陆川县谢某为报复罗某,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注入罗某女儿的胳膊内,致使其感染艾滋病,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谢某有期徒刑12年;2014年6月13日的《大连晚报》报道,辽宁一名HIV感染者赵某,因与多个女网友发生性关系且故意不采取安全措施,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2014年10月28日的《钦州日报》报道,HIV感染者叶某,因嫖娼涉嫌故意传播性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2存在的问题
我国没有明确的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刑罚,主要根据故意传播性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定罪量刑。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刑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引起争议。例如,“故意传播性病罪”仅限定于卖淫和嫖娼的活动中,对于夫妻间、非商业的同性性行为、非商业的异性人群间是不适用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特殊人群故意传播艾滋病情况在很多地区客观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再如,“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条件是传染给不特定人的多数人,对于只发生于两个人之间的情况不适用,而故意传播艾滋病的在特定时间内多数还是发生在两人之间。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已经可以让艾滋病感染者的预期寿命等同于一般人群,这也使得因传播艾滋病而被判故意杀人罪的适用条件变得愈加具有争议。
其次,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取证和认定存在困难。第一,证明首例感染者的难度大,如果两人同时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认定首例感染者方面具有难度,即难以确定传染者。第二,传播艾滋病者的唯一性不容易认定,当一个人在交往多个性伴被感染后,确定其究竟是被哪个性伴所感染的难度较大。第三,对“故意”难以定性,如果是在正规机构内检测艾滋病的会有详细记录,会提供检测报告,但是,如果是个人自行购买各类试剂检测出的,就无法判断其是否已知自己感染艾滋病了,也就无法判定其发生危险行为时是故意还是无意。
最后,判决后刑罚执行困难。《看守所条例》第10条规定,“患有精神病或者急性传染病的;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在羁押中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不予收押”;《监狱法》第17条规定,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可以暂不收监;《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第29条规定,艾滋病病毒反应阳性者可准予保外就医。因此,故意传播艾滋病者可能会因感染了艾滋病而被保外就医或者暂不执行,借此逃脱法律的制裁。
如果某种违法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大,那么,防止犯罪的法律手段就应该更完善、有力。故意传播艾滋病不仅会导致疫情传播,对受害者造成身心危害,还会造成社会恐慌和危害,因此,需要调整法规和强化措施。
第一,修订故意传播性病罪或增设故意传播艾滋病罪。将《刑法》第360条的范围扩展至所有性行为,明知自己患有严重性病而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对在卖淫、嫖娼活动中传播艾滋病的则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或者增设条款,例如,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增设独立的故意传播艾滋病罪。如果设独立的故意传播艾滋病罪,则需分别明确多种情形下的处罚力度:未造成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果的,致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在卖淫、嫖娼中传播艾滋病毒的,以及对多人传播艾滋病的。
第二,修订不予收押和保外就医的范围。对保外就医的条件中与艾滋病相关的内容进行修订,避免出现以患有艾滋病为借口逃脱罪刑的情况,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正义。
第三,加强普法宣传,体现法律的威慑力。让HIV感染者知晓,故意传播艾滋病是犯罪行为,危及他人身体健康和公共安全将受到法律惩罚,艾滋病并非“护身符”。
第四,通过研究,确定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认定程序。相关部门应组织法律界和传染病防控领域的专家,制定法律和生物学的严谨的技术规范,科学判定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中的施动者,为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工作提供依据。
第五,增强艾滋病感染者的预防意识。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让HIV感染者换位思考,加强自我约束。
〔参考文献〕
[1]王陇德,汪永清.艾滋病防治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85-88.
[2]曾恩泉,冯俊,陈毅君,等.染艾人员犯罪面临的法律空缺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8,29(8):46-47,62.
[3]陈应秋,何宇平.美国佐治亚洲艾滋流行与控制法规简介[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5,18(5):311-313.
[4]HIV-Positive teacher intentionally exPosed male student,16,to AIDS virus during sex[N/OL]. (2014-06-02)[2015-07-06].httP:// www.nydailynews.com/news/crime/hiv-Positive -teacher-sex-student-16-Police-article-1.1814695.
[5]美国男子因故意传播艾滋病致被判刑45年[N/ OL].(2009-05-31)[2015-07-04].httP:// www.cnr.cn/newscenter/gjxw/200905/t20090531 _505350403.htm l.
[6]越南刑法典[M].米良.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7]张永兴.新加坡自愿接受艾滋病检查人数大幅增加[N/OL].(2008-07-18)[2015-07-02].httP://www.gx.xinhuanet.com/dm/2008-07/18/content_13855591.htm.
[8]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M].赵路.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9]吴平.瑞典一男子因故意传染艾滋病病毒被判重刑[N/OL].(2002-02-21)[2015-06-15].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2-02/ 21/content_284008.htm.
[10]Men jailed for sPreading HIV at sex orgies[N/ OL].(2008-11-13)[2015-06-13].httP:// www.brisbanetimes.com.au/articles/2008/11/13/ 1226318782726.html.
[11]巴西刑法典[M].陈志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12]王陇德.艾滋病与法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13]程志良,林威.肯尼亚新议案重拳打击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N/OL].(2003-09-26)[2015-07-06].httP://www.cctv.com/news/world/ 20030926/100278.shtml.
[14]陈顺.塞内加尔: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以犯罪论处[N/OL].(2010-02-18)[2015-07-04].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2/18/ content_12999507.htm.
[15]陈慧清.德国女星传播艾滋病被判缓刑被指量刑过轻[N/OL].(2010-08-27)[2015-06-16].httP://gb.cri.cn/27824/2010/08/27/ 3525s2970412.htm.
〔修回日期2015-12-24〕
〔编辑商丹〕
Com Paratlve Analysls of the Legal ResPonslblllty of Dellberately SPreadlng AIDS ln Chlna and Abroad
XU Peng,CHENWanying,JU Lahong,MA LiPing,LYU Fan
(National Center for STD/AIDS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2206,China,E-mail:xuPeng2007@163.com)
Abstract:For deliberately sPreading of AIDS,many countries have corresPonding laws and Punishment cases. Some of them set uP indePendent crime for Deliberately SPreading AIDS to Penalize this behavior,and some charged itwith other crime.In terms of Punishment,there have been several judicial Practices in China,such as the crime of deliberately sPreading venereal diseases,the crime of deliberately injury,the crime of deliberately homicide and the crime of endangering Public safety and etc.But there are still controversies in resPonse of deliber_ ately sPreading AIDS behavior.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following issues need to be considered:revising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n deliberately crime for sPreading venereal diseases,setting uP the indePendent crime of de_ liberately sPreading AIDS,modifying the scoPe of execution outside Prison and released formedical treatment,de_ termining the certification Procedure of deliberately sPreading AIDS,and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on laws and Pre_ vention education of AIDS to the PeoPle infected with HIV/AIDS.
Key words:AIDS;Deliberately SPreading;Legal ResPonsibility
〔收稿日期2015-09-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本、疗效和预防作用的比较研究”(71373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单阳家庭内传播机制及防控策略建模研究”(71573239)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16)01-0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