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魏村中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胡海燕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魏村中学)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了当前教育的迫切任务,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而,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激励教育;创新培养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又能启知拓思,巩固知识开拓视野。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本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点思考。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介绍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有泛读、精读、跳跃式阅读、比较式阅读和研究性阅读等。资料性质、记叙性质的文字一般宜泛读;对于有必要把握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字,可采用精读法,精读关键是要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筛选主要信息的宜用跳跃式阅读;文章的内容、艺术表达技巧方面有相似的宜用比较式阅读。研究性阅渎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往往针对文章的主旨、立意及表达技巧或含蓄深刻的语句进行鉴赏评价,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能力,更要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些需要教师的正确诱导和鼓励。把思想品德教育融进阅读教学中,是当前教改的一大趋势。素质教育这么重要的任务,仅靠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是不够的,非常需要语文发展它的优势,使学生感受更多的愉悦情感,便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意激励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但"乐学",而且"会学",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的内动力。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高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因此,应重视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摆脱固有习惯经验的禁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胆地、积极地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育经验,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又符合教学规律的新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4.1 踊跃思考,敢问敢说。在学习《闲情记趣》这一课时,笔者会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解,比如:作者为什么写生活中的小事?文中的"物外之趣"是什么?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层层深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思考、敢问敢说,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点,从文章重点、中心以及过度点处入手探究,让思维从这里向四周延伸,挖掘文章的奇点、矛盾点,逐步形成"质疑――择疑――解疑"的良性循环。学生不再是问题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了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答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2 边读边画边思考。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养成了走马观花式的习惯,光读书不动笔墨。这种阅读方式下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无法深入下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随文笔记,边读边写边思考,将重点难点标记出来,把自己的阅读心德和精彩语段记录下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4.3 层层深入,有序阅读。例如,在学习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文章的内容;随后提出思考问题,明确思考方向,强化学生的理解认识;最后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大家分享,交流心得。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推进阅读教学改革进程。
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以一些课文为基点,向课外相关文章拓展。拓展的方式是多样的: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冰心的《纸船》,可分别将其与席慕容的《乡愁》、泰戈尔的《纸船》作对比阅读。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可以分别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或让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相关章节。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很自然地联想到古今社会制度、背景的不同,使学生能更深地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厌恶乱世,想摆脱压迫、摆脱剥削,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思想。这样由文本联系到生活,又由生活回到文本的领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新理念。
总之,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