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华
(青海民和县川口小学)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陈 华
(青海民和县川口小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给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成效。当中,教师在课堂设置提问问题可以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其好奇心。不设置问题或者是一个失败的问题,会让小学生形成一种死板机械的思维模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加重视课堂上提问的设置技巧。
小学生进行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不管是对他们现阶段的学习还是日后的学习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好处。提问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通过有效提问,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同时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步伐。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提问教学中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缺乏整体性,提问的群体较固定,使其获得的信息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第二,提问的内容缺乏创新性,不注重知识的难点以及重点,没有起到总结的作用;第三,提问形式单调,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堂提问有“数量”而无“质量”
课堂提问已经成为一种深受小学数学教师欢迎的教学形式,但是从提高质量和实际效果来看,仍然存在重数量而轻质量的现象.个别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没有针对性地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得问题质量不高.课堂提问有“数量”而无“质量”,不仅没有办法实现学生思维发展,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处于停滞不前的不良状态.
(二)课堂提问重“个体”而无“全面”
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个别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计划或节约时间,在选择提问对象时往往只集中于班级中较为优秀的学生,而且在设计相关问题时,小学数学教师也在不自觉中从优秀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这样只会导致设计出来的问题只适合于班级优秀学生这一少数群体,对于其他学生而言,由于无法应对而只能在课堂中成为旁观者,长期以往,只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提问评价“单调”而无“多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中,教师往往以权威自居,对学生的回答习惯于求全责备,而且大多以“对”“正确”“不对”等词语对其进行简单的否定或肯定,然后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或者继续提问.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评价“单调”且“千篇一律”,很难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学生往往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在内心渴望得到教师多元的评价,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得到认可.
(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课堂提问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思维发展特点,以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是为了问而去提问学生,应该问到关键处,问在核心点上,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有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教师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把握好提问的难易程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前提,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尽量使问题显得新颖一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而不是把思维仅仅局限在某一固定答案上。
(三)要根据学生的分层进行提问。小学生本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分层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让他们稍加思考就能回答正确,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发回答的欲望。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层层突破,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师提问还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广泛性。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实际,增强问题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回答热情。同时,在提问时教师应从学生整体出发,尤其要注意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应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从而敢于回答,并努力回答完善。
适时有效的课堂设问,能够最大化指引学生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身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利于培养反应灵敏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