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平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第一中学 021500)
注重预习方法指导 培育自主学习能力
王伟平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第一中学 021500)
语文的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此高度重视,精心设计引导的具体方法。本文阐述了预习的意义与引导方法。
语文课文;预习作用;引导;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进行认真充分的课前预习。在预习时,要找出知识的疑点、难点与重点,以便带着问题,有准备的参与听讲和课堂互动,做到有备而来,增强听讲与互动的效果。实践证明:预习程度对学习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为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本文仅谈谈预习的重要性,教师怎样改进引导策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进行课文预习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是构成学生学习的三部曲,预习课文是新课学习的前奏。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未来社会中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能否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因此,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的语文课前预习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许多学生常常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骑马观花,将课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预习;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生词,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学常识,便以为是预习,结果与老师要求的甚远,预习与不预习是半斤八两。而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预习重视不足,引导方法不当,要求不严,检查督促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课文,找出新课文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
预习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非常被动,而且还会手忙脚乱,课堂效率也不高,在复习的时候更是费时费力。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刚上初中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上课要讲,到时候认真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有的同学甚至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显而易见,这种观念完全是错误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才能有效地吸收所学的知识。
预习的任务是分清新课中已知和未知,发现问题,做好听课的准备;预习的目的是加强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必须讲究有效的预习方法
(1)整体阅读,即时查阅 。学前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介绍、课前提示、阅读文本、阅读注释、阅读课后探究与练习、阅读学案等等。根据课标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其结构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各篇文章,初步看出其共性和个性。具体学习单篇时,课前提示及课后练习、学习指导、补充习题,均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绝佳资料。通过阅读,学生对整个单元和每篇课文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和整体的了解,这就有利于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与理解。
一篇课文,或多或少会有些生字、生词以及疑难语句。这就需要在学前阅读时查阅工具书,扫清障碍;就要手脑并用,将预习时生发的问题划出来。如果有注解,阅读时可以参照,以弄懂其意;如若没有注释,那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似乎”与“确凿”意思相反,用在一起看似矛盾。而在这里,作者将它们放在一起,是何用意?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下做出标记,打上问号,当师生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的时候,就可带着问题听,带着问题思考,就会理解得更透彻。
(2)圈点批注,认真思考。预习时,要根据课前提示、课文内容、课后练习及学案进行深入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否解决,课后探究练习是否能回答等。阅读文本时,可以带着问题(探究练习、学案)进行,看到文本中有相关答案就直接做上标记,并做必要的批注。通常,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做到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多看几遍,反复研究,并进行标注。对于一些经过查阅资料和理解能够弄懂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对于一些不解的地方,要将自己的疑惑写出来。同时,也可将文本中感觉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是有疑问的地方,在边角做上记号,并积极思考,产生理解。这样在课堂交流展示的时候,也就容易思维沟通,心领神会。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拟人化的语句十分有特色,预习时就可以将其划出来。特别是一些关键的、生动的词语,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偷偷地”、“钻”,“在雨中静默着”中的“静默”等等。如此经由自己的赏析,再加上同学、老师的点拨,领会就更快,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总之,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是新课标十分强调的内容之一。通过预习,学生可自己解决很多能够解决的问题,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能够发现不会的问题,产生要探讨问题的强烈愿望,进行积极地思维;能够带着疑问学习,促使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更有效。最主要的是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对此,我们语文教师务必要高度重视,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理论上认真进行研究,在方法上积极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