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华
(江西新建二中 330100)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王小华
(江西新建二中 330100)
在教学中有时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初中的数学成绩比较好,但是进入高中后,却感叹数学难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的比较与分析、重视新旧知识,数学思维方式,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
在教学中有时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初中的数学成绩比较好,但是进入高中后,却感叹数学难学,成绩一路下滑.经过多次和这些学生交流,笔者总结了一些意见,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同时,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的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反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
初中数学知识逻辑关系比较少,运算要求不多.从数学思想方法看,近年来对二次函数的要求也在降低,一般不作为中考压轴题.高中数学所追求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没有初步的体现.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中即有很高的要求!例如解决 ax2+4x+6>0这样简单的不等式时,首先要讨论a是否为零!如果不为零,还要讨论a是正数还是负数,这需要学生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意识!学习不等式时,需要方程、函数、不等式的思想,尤其是函数y=ax2+bx+c(a≠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不等式ax2+bx+c>(或〈)0(a≠0)之间的关系,需要有统一的认识才能迅速地分析、解决问题!高中数学有很多代数证明,这也是初中时很少遇到的,这类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比如:证明f(x)= ax2+bx+c(a≠0)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b=0,这需要学生首先分清一个函数是偶函数需满足什么条件,其次需要有数形结合的思想,从二次函数出发来解决问题!
在初中,数学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模仿式的学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受初中学习定式的影响,对于一些有固定操作程序的题目还能勉强应付,而对于那些没有固定套路、需要发散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束手无策.
尽快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增强紧迫感,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我们必须把初中的基础夯实,温故而知新.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灵活性强,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而要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理清解题思路和步骤,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与初中相比,一部分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同学尤其是和老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一部分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在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因此,培养积极的情感、开放的心态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的学习更要求我们积极和他人沟通,体会团队和小组合作的乐趣,有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从而获得学习上的进步、与人交往的快乐.
[1]九年级数学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2]九年级上册教案 延边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学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4]十年高考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