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娇
(广西来宾市第五中学 546100)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提问的技巧
黎晓娇
(广西来宾市第五中学 546100)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检测与评价的一种必要手段。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和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进而有效地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思想品德;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要体现本节课的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也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所以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应该从深入认清教学提问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开始,尝试学习和运用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提问的技巧,并且不断总结与创新,进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在实际课堂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这种现象极大地阻碍了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教师需要清醒认识到和坚决杜绝的。课堂提问具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功能,能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起到全面优化的作用。
1.1 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新课程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因此,研究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1.2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它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的作用。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
1.3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性和批判性。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闻乐答。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益方可真正实现。
1.4 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途径在课堂,改变传统的固定化了的教学心理模型和课堂教学行为是目前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任务。提问作为课堂教学行为之一,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促进教师改变其教学行为的关键性因素,是我们提高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方面。
提问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建构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提问呢? 经过数年的教学锻炼,笔者已然总结了一些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技巧,在此抛砖引玉,如有不足,希望大家积极斧正。
2.1 注意提问用语 ,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用语。教师提问用语不同,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如,在学习《唱响自信之歌》时,可以这样提问:“你是一个自信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唱响自己的自信之歌?”提问用语不同,课堂的气氛也不同,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也不同。如在谈到如何认识自卑和自负的危害时,我提问:“什么是自卑?什么是自负?”请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概括它们的含义,然后分组写一写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学生人人参与问题的思考以及问题的回答,当教师对问题进一步讲解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感受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能够不断地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劲。
2.2 提问要围绕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兴趣的事物很多,教师幽默的语言、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师生的生活事例等,都能很快地吸引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活跃和丰富课堂。如贺州张敏芳教师的《健康成长不能违犯法律》教学设计,导入就运用雷楚年案例视频,让学生看完视频谈感受。桂林彭安华老师的《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学生的已知知识与经验作为教学基础,再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围绕学生兴趣进行生动教学,教师再加以适时的语言提问,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3 提问要注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拉近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距离。思想教育只有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才能引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才能避免思想品德课成为简单、冗长、乏味的说教。湘教版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编写理念之一是“回归生活,引导生活”。所以笔者在设计问题时考虑把教材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感悟。问题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现实问题为切入口,展示丰富多彩的活动世界,在活动中达成教学目的。例如,初一思想品德课中的“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这是一个教学难点,对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大家熟知的具体案例:邓某原来是我校XX班学生,叔叔是学校的领导成员之一,原来他成绩优异,但不知什么时候,他迷上了去网吧玩游戏、看黄片等,更结识了社会上的一帮不良青年。开始只是小偷小摸,后来逐步发展到拦路抢劫,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笔者举例的依据是:1.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学生看得见,易接受;2.教师易切入;3.容易引发思考,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设计问题:1.邓某是如何走向犯罪道路的?2.邓某的小偷小摸和拦路抢劫都是什么行为?3.两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有何不同?4.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些提问,让学生积极地对一般违法和犯罪进行区分,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
从学生生活入手,既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教材难点也可迎刃而解。
2.4 提问要注意适时、适量、适度。语文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的同时,一边讲一边就文章的段落、层次、字词的结构和含义等进行提问。而《思想品德》课则有其独特的学科特征,它的侧重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即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提问要适时、适量、适度。如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走进法律”时,针对“我们身边的规则”这一知识点,我举了这样的例子:“在道路的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有条不紊,道路畅通无阻。相反,如果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北往的、东行西去的,各不相让,争抢阻挡,汽车、自行车及行人挤成一团,那么,谁也别想顺利通过。”然后提问一个学生:这个现象对你有何启示?学生很快就能回答:这个现象就是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社会就会混乱,我们都要遵守这一规则。我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加以肯定并进行总结:“是的,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则,各行其道,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如果教师频繁提问,就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的疲劳和思维的混乱,让学生在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中忙于应付,而降低回答的准确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这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
2.5 提问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教学的提问要具有一定针对性,要问在知识的关键处,从而突出课堂重点,达到用问题来统领课堂的目的。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材施教,切合学生实际。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程度,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提问时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难易适度。分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鼓励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环境。如在《新学校 新同学》的教学中,我在开篇就选择一则与他们现实情况密切联系的材料引入新课,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听课的兴趣,从而令到下面的课堂提问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当然提问还要有梯度,有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总之,教学提问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2.6 学生回答后要及时评价。教学是双向的活动,需要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相互沟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大部分都是经过思考的,所以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是自我学习价值的体现,都需要教师给予肯定。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层次各不相同,每一题的回答都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答案给予不同的评价。
除此之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对于他们大胆发表的独到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而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则应该以鼓励引导为主,对于他们的回答,及时表扬。对于答错的部分,也应该在鼓励中给予纠正。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十分重要。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而且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做好课堂提问,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研究、长期探讨的课题。
[1]崔笑君.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05).
[2]胡光辉.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初探[J].华章(教学探索),2007(03).
[3]曹素侠.思想品德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