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娜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小学)
浅谈怎样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于丽娜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小学)
新课改的逐步深化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使教师认识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这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必须按照教学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改进。本文针对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展开研究,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而努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即在正常的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以及教科书之间可以展开有效的对话,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知识技能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透过文字获取信息,提升相关的思维逻辑、审美能力等,并能够自主灵活地应用。由此可见,有效性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探究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相对不全面,其对教师的依赖程度相对于其他阶段更强烈,教学过程基本由教师主导。而教师对阅读内容的领悟程度、教学的技巧及相关感情的投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优秀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极具感染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而一般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易使学生对没有激情、感染力的课堂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待班级内性格各异、阅读知识面不同的所有学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待不同种类的文章,如议论文、叙事文、散文等,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还有一方面是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应用同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生阅读教学标准中要求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为低、中、高三级,而目前我国实践教学中却忽视了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针对性重点培养,教学内容或高于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或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学生具有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开展的前提。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理论性思维发展相对薄弱,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也相对不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认识到学生在此阶段的缺点,利用其对画面直观变化、声音起伏、情感传达更为敏感,对教师的信任度高等特点,对其阅读兴趣进行培养。教师应有意为小学生创造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其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转变阅读教学等同于一般文本教学的认知,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其自信心得到增强,提升参与的积极性,感受到阅读教学的乐趣。在创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脱离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教学目的,应结合教学文本提出有价值的、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例如在《手术台就是阵地》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等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氛围,使学生对战争的残酷产生一定的认识,并产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要使学生了解到文章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战争中不顾个人安危,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爱国情怀。教师要抓住时机抛出“我们应该向白求恩大夫学习什么?”,使学生在思考后认识到白求恩对工作高度负责及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阅读方法的传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地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文本含义,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由于不同阅读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阅读量的学生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阅读方法教学通常耗时较长,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依赖性强,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范文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并灵活应用。例如叶文玲的散文《落花生》,通过浅显平实地描述种花生、收花生的过程,揭露出花生的品质,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是一篇寓理于物的阅读范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到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作者明着写花生,其实是想表达做人的品质,由此使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清主次、明暗结合。
阅读训练是学生阅读方法全面掌握、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完成正常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应积极为学生做好阅读的发散和延伸训练,使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这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例如在《梅花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认识到老华侨手中的墨梅图和血色梅花与生活中真实的梅花其有何异同,老华侨在外孙女即将回国时将其托付给她并嘱咐其妥善保管意味着什么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的相似文章进行列举,以此将学生所阅读的关于热爱祖国、眷恋祖国的文章进行整合,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训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