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飞**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556011
论高校合唱教学新模式的转变*
孙树飞**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摘要:合唱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的地位,是音乐专业教学必修课之一,它在培养大量的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同时也培养着大量的基层群众表演者和组织者。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日益发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践,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显的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合唱;地方民族音乐;多元发展
*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成果(14ZC132)。
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多借鉴于西方教育体系,作为高校专业必修课的合唱指挥课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如今大多数高校的合唱指挥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仍在延续传统的合唱教学模式,即:只重视指挥动作和合唱歌曲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合唱歌曲的实操性训练,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众多的合唱指挥教师共同努力,研究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实用性的合唱指挥人才。
传统的合唱指挥教学模式直接造成的一个后果是学生在毕业以后当面对一个活生生的合唱团体时,往往无从着手进行合唱训练。因此,对合唱“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下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合唱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合唱队员进行训练,当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的时候就表现在仅仅会演唱几首合唱曲目的某个声部或者会某首合唱作品的指挥动作,而对于如何对合唱队员进行训练感到困难,这是传统合唱教学方式的缺失。
笔者认为,高校合唱教学的目标应在于通过合唱指挥教学培养学生能“演唱”,能“指挥”,能“训练”,实现“实用性”合唱人才的培养。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阅览合唱作品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学生合唱训练能力的培养,这主要集中在教会学生如何组织引导合唱队员、如何对合唱队员进行声部的划分、如何对合唱队员进行气息、共鸣、咬字吐字的训练;让学生在具备基本的技能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乐谱分析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二)教学内容的转变
在多年的合唱教学中笔者发现所用的教材更新程度很慢,几乎未曾更新,那么在合唱课上同学们所学习的合唱歌曲也是几十年前的优秀作品,近现代的多民族风格的歌曲几乎未曾接触,显的与时代略微脱轨。在不放弃老一辈作曲家创作的优秀歌曲的同时,希望能够多接触近现代涌现出来的新作品,新风格,让学生的耳朵能够与时俱进,紧扣时代的步伐。
另一点的转变就是在合唱课上除了教授演唱技巧和指挥技巧以外,笔者认为还应该从歌曲的曲式结构、歌词表达的意境、创作的手法、创作风格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让他们像一个指挥者一样独立的思考、讨论、研究总结每一首合唱作品。
(三)教学思想的转变
在合唱课上教师授课讲解排练,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这样往往造成了学生们懒惰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的结局,我们应该试着颠倒主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提问我变成我提问,让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研究,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才能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
(一)教材的选择
在很多的师范院校里,交师们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研究透了所用的教材,有可能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不会轻易更换教材,这在笔者看来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和传播是非常快速的,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强大的网络,挑选几本合适的教材加以混编选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广泛的接受新知识。
同时,笔者认为,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偏向于选择一些带有浓厚民族风格音乐的歌曲,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民族元素,实现中西合璧,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引入融合到西方的合唱艺术中去。
(二)合唱排练作品的挑选
选择一首好的合唱作品是合唱比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样在教学中也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选择歌曲时,既需要所选乐曲本身的结构要层次鲜明,利于发挥,更要在音乐风格上让演唱者产生共鸣,所以在排练教学中的选曲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一些经典曲目要演唱以外,还可以把带有民族风格的当地民间音乐素材的合唱歌曲纳入其中,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学会演唱当地的民族合唱,以期这些外地的学生毕业后能把本地的地方特色合唱歌曲带到全国各地广为传播。
由于地方高校经费都是捉襟见肘的,所以高校合唱想要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地区政府多多举办和支持这类赛事,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借助这个平台能够唱的更响更美。
欣闻2016年6月份在贵州黔东南举办中国国际民歌合唱节,这对于学习音乐的合唱爱好者无疑是个重大的惊喜,这是由中国音协、中国合唱协会和贵州黔东南人民政府一起联手组织宣传的面向全国的大型合唱比赛盛会,在这样规模的合唱比赛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民族的演唱团体,还有来自国外的合唱团,比赛中大家通过歌声相互交流,相互辉映,各个民族的音乐在此时融汇到一起,可谓壮观之至。
合唱是一种能够展示音乐魅力,团结人们情绪,弘扬社会正气的艺术门类,带有民族风格的合唱更是团结我国各民族的美好体现,在基层的师范类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和各民族的友好大团结,更多的更广泛学习和演唱地方民族音乐类合唱,让我们的各民族友谊团结之花随着我们的歌声越唱越美好。
[参考文献]
[1]阎宝林著.中国合唱教育研讨与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
[2]马革顺著.马革顺合唱指挥文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
[3]刘国臻主编.合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社会功能[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孙树飞(1983-),贵州省凯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5-0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