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驾驶员心理变化对驾驶能力的影响

2016-02-05 12:57肖文强
山西青年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驾驶员方法

肖文强

本溪市交通局技工学校,辽宁 本溪 117000



谈驾驶员心理变化对驾驶能力的影响

肖文强

本溪市交通局技工学校,辽宁本溪117000

摘要:从驾驶员心理变化对驾驶能力的影响分析指出驾驶员的心理变化会影响驾驶员反应能力;预见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提出针对提高驾驶员的驾驶能力的方法,也就是要求驾驶员必须在职业道德、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驾驶习惯方面都具有良好表现。

关键词:驾驶员;心理变化;驾驶能力;方法

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迅速,与之相应的是交通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车辆的不断增多,交通日渐发达,这种现状也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局面和情况下,拥有一支技术过硬而且思想素质也够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成为了客观上的迫切需要。然而随发展而产生的既多样又复杂的道路交通,也成为了增加驾驶员心理压力的一方面原因。在影响行车安全的众多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人的因素,而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人为因素的重中之重。因此想要做到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就要正确认识驾驶员心理素质优化及驾驶员驾驶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的心理变化对其驾驶能力的相关影响

(一)驾驶员的恐慌和焦躁心理会对其预见能力产生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不顺心的时候,驾驶员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可能来自外界、人为或者各种意料外的因素从而影响其心理。比如持续平坦的道路可能会使得驾驶员感到驾驶单调从而放松警惕出现麻痹心理;道路的弯曲情况会使车辆处于连续转弯从而引起驾驶员心情厌烦;汽车内部环境的变化也会成为驾驶员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在遇到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心理可能会恐慌;交通拥挤尤其是堵车更容易使驾驶员产生急躁得情绪。正是因为上述各种心理重复出现的可能性,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也会随之影响而出现各种变化,尤其是可能会出现类似于麻痹、急躁、紧张等负面心理,负面情绪影响下,如果再面对意外情况或者是不顺心的事件,就可能导致驾驶员行为的不受控,导致对车辆操作出现失误。所以,驾驶员的恐慌和焦躁心理会导致其预见能力下降。

(二)驾驶员的疲劳和厌倦心理会其对其反应能力产生影响

有些时候,驾驶员在持续驾驶车辆的状态下,需要不停地长时间去应对意料外状况或者不断变化的环境时,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就要被迫始终保持着高度集中,相应地就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上的过分紧张,从而影响其心理素质。如果在这种紧张心理状态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驾驶员的身体会更容易出现疲劳状态,甚至直接引起生理及心理的双重不适。这种疲劳与不适的状态,首先是驾驶员会表现出四肢酸懒,哈欠连天的状态,甚至连动作的准确率也出现明显下降;其次会表现在驾驶员的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再次是表现在驾驶员的烦躁不安,情绪低沉,尤其是会开始厌倦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以,驾驶员的疲劳和厌倦心理会导致其反应能力的下降。

(三)驾驶员的侥幸和紧张心理会影响其应变能力

在驾驶车辆时,有些驾驶员会抱有侥幸心理,而没有做到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甚至不按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在明知道隐患车辆上路、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严重违章违法行为具有很大危害,仍然觉得只要自己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或者自认为驾驶技术高超,而又或者侥幸地认为未必能被交警查到,所以并不重视这些违章甚至违法行为。但他们却忽视了自身行车状态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行车,驾驶员心理状态的复杂、多变以及不断波动,都使得他们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没办法沉稳应对,多数情况下会惊慌失措或者反应迟缓。所以,驾驶员的侥幸和紧张心理会引起其应变能力的下降。

(四)驾驶员的逆反和追求利益心理会影响其判断能力

这几年的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占据整个事故大多数比例的是营运车辆事故。这种状况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尤其是企业内部车辆竞争的冲击,二是由于部分营运车辆驾驶员追求利益,只想多拉快跑或者其家庭负担使驾驶员在压力中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在上述原因中,驾驶员因素显示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竞争压力的增大及行业现状的不健康,可能使驾驶员在行车中过多地关注于自身所追求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对外界环境及各种行车要求产生了逆反心理,而失去了对行车状态的科学客观判断。所以,驾驶员的逆反和追求利益心理会引发其判断能力的下降。

二、提高驾驶员驾驶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驾驶能力的主导是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某些驾驶员自身性格存在缺陷,心胸比较狭隘,不能很好地调整自身与集体以及其他利益之间的关系。但是多数情况下,有些驾驶员个人本质并不坏,只是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和感染,不能更好地辨别是非好坏。这也就对驾驶员的思想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要求其要有高度的大局观,时刻保持十足的责任感,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投入到驾驶工作中。

(二)提高驾驶能力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反常心理状态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尤其要求驾驶员要做到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做到自我调解和疏导,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减少不安因素,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要养成沉着、果断、坚强、机智的品质,做到在不因外界环境分散精力的基础上,也坚持不被自身情绪左右,以自身反应能力、抗压能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保障安全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环境。

(三)提高驾驶能力的基础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驾驶员的驾驶能力,最基础的就是要求驾驶员要对自身的工作热爱负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因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驾驶员纠正自身的不健康心理状态,从而保证其正常发挥自身的驾驶能力,确保行车安全。在日常行车中,驾驶员要时刻铭记自身的职业道德,以交通法规为行为准则,始终将国家与人民的安全作为自身的重要责任,自觉遵守相关法规,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杜绝各种不安因素与隐患的存在,切实做到安全第一。

(四)提高驾驶能力的必须是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日常行为可以形成好习惯,反过来看,一些不良行为也会养成坏习惯从而埋下隐患。这就要求,驾驶员必须做到主动远离摒弃那些不良习惯,比如吸烟、酗酒、低头族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驾驶员的警惕心理,使其短暂或者间歇性地忘记自身的责任,也就为事故留下了可乘之机。在远离不良习惯的基础上,逐渐养成生活上有规律、有节制,工作上积极负责的良好状态。

(五)提高驾驶能力的保障是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我们的身体作为负担各种压力的物质基础对个人相应的心理状态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驾驶员需要适应各种状况下的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这对驾驶员身体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其身体不能有相关疾病而影响其驾驶工作。身体疾病或隐患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身体硬件条件的问题,比如达不到驾驶要求的听力视力条件,这种情况的身体不能够和大脑形成良好有效的联系,会导致在行车过程中遇到情况时不能及时作出判断与反应,甚至导致发生事故;另外一种是身体或精神状态不佳,比如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时出现的疲劳过度状态,如果驾驶员身体本身有着血压或心脏方面的隐患,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心理紧张,甚至出现昏厥,导致危险发生。只有驾驶员在身体素质良好的状态下,才能保证在行车过程中的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应对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

三、结语

总之,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只要驾驶员认真对待自己的心理变化,培养自己的驾驶能力,就能保证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7.

[2]李红.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中图分类号:U4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2-0211-02

猜你喜欢
驾驶员方法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学习方法
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
基于matlab的纯电动客车驾驶员行为分析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