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婷
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江苏 苏州 215101
回归素质教育的本原
——谈多维化素质教育
钱婷
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江苏苏州215101
摘要:素质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多维化的理想的教育境界。但由于素质教育的理想化状态与现实功利性教育教学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和区别,因此在实施和落实素质教育过程时,广大的一线小学教师们会遇到巨大的难题。素质化教育的本质是回归教育的本原,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本质出发,结合人本精神、科学精神、与生产劳动、务实精神、面向世界、远瞻精神等多维素教文化,制定合理的校内校外教育计划,逐步实现小学教育的多维化。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本原;多维化
素质教育是这些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是各级教育部门必须直面的话题。在长期的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一直停在口头方面,而所谓的素质教育常年提,到头来也不过是镜中花。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捆绑。因此如何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能保证升学率的同时,全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成为了当下小学教育中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素质教育的本原分析
教育这一概念很难被说清楚,我们通常认为它是所学知识忘记后剩下东西的结合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很多年后,他们之前存在的差异往往显现的不是掌握知识量多少的差别,而是综合素质与社会能力的差异。综合素养与能力和他们所处教育的环境关系密切,所以说接受教育的过程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现代意义上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教育,它更重要的是精神教、修养和创新上的教育。这和升学并不是相悖的,学习培养出高素质学生的同时,应试升学率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和世界观形成的初始时期,好的开头必然对以后的人生路意义重大。相比于中学应试教育的绝对性优势,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却能与应试教育上持平,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的实践中更具有建设性意义。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又一个名称,它的功能不只是考试和升学,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建设一代身心健康具有道德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立身于现代的合格公民。总之,现代教育的定位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业教育,而更多的倾向于人文、科学和公民的素质教育,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即教育的本原。
二、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呈现出一种混乱和力不从心的状态,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考评制度对素质教育的制约外,多种因素也影响着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考评制多是以学生的期末考试分数来衡量的,而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是受试卷难易程度、试卷批改尺度所影响的,教师的成绩在这些标准下很难作出明确的规定。由于考评办法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阴影,致使很多小学教师在利益的驱使下,直接忽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从而使学生变成只会答题的考试机器。
当然学校的管理也会使得教师不能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会从学校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出发,严格贯彻上级部门的精神,从而不能不因为考核,来压学生,抓学生,继续强调应试的重要性,这会使得应试教育如滚雪球式的继续变大,并不断压缩素质教育的空间占有率。
除了大方面上的原因外,教师素质偏低和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误读也是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的背景下,不同地域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老教师和低水平教师的现象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国家不重视教育的结果,这种问题急待解决。
从日常的管理来看,学生家长对素质教育存在严重的误读,他们始终认为孩子的成绩和将来考大学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会不由自主地给孩子施压或者灌输高考及应试教育的重要性。而每次考完试后,家长和家长之前存在着攀比状态,而家长和孩子之间,家长又会打着鼓励的旗号对孩子进行考试结果奖惩制度。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这一现象会不断改善,但它终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真正的起到效果,还需落实依法治校,把时间归还到孩子身上,把健康、能力和多元化素质还给孩子,建立一个和谐自主的小学校园。
三、小学校内外素质教育的回归和探究
(一)校内素质教育的理念建设
校内素质教育的理念建设,是小学校内文化的建设的直观体现。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总领着学校各方面的建设,推进学校的发展的同时提高教育的品质。文化立校是现代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必然之举。由于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位还需回归到校园环境建设上来。除了常规的校园建设安排外,大规模的采用学生作品更是日常校园文化的不错选择。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完成相应名言名句名画的模仿和制作,通过模具设计、绘画、毛笔书法、板报、钢笔字帖等多种形式,在装扮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迎合了当代素质教育建设的需求。
当然开设特色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变单调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多维化素质,使文体活动生动活泼,使团队工作和谐,使课间活动变得多彩,使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发展目标。在注重学科渗透,形成特色文化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展开以班级和校级为特色活动的举办。不同科目的老师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开设书法、古诗词、手工、武术、舞蹈、音乐、合唱、表演、拍照等多涵盖艺术、体育、文学、科学的小活动,这将会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校外素质教育的探究
校外教育一直是学校忽略的模块,在和家长的接触中,可以了解到孩子们的校外教育很多时候存在着杂而不规范的现象。在现今的中国背景下,如何选择校外教育成为了一个家长和老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校外教育一直是学校所不支持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校外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这种不支持逐渐被弱化。从日本小学校外教育的经验来看,校外具有诸多的益处,它将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的本原,从各方面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和生存能力。
在强调校外教育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盈利性与公益性校外教育所相关的活动和培训。公益性活动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大有裨益,而盈利性或者说专一性的培训机构往往只能有限制的培养学生的部分能力。当然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但前提必须要从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出发。夏令营类的自然活动、参观类的社会体验活动、服务类的志愿者活动、民间的文化活动等都是值得选择的校外教育活动,选择这些活动可以从实践性、灵活性、体验性、成果的直接性、社会性各方面出发,帮助学生脱离学习压力的同时,回归自然和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转变小学综合评价机制
学业评价已经恒久的话题,但对学生非专业的评价却少有被提及或者重视。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只关注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评价,穿插在教育教学的日常活动活动中,日常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能让学生甩掉仅以分数作为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的包袱,使学生正面自己,树立信心,全面发展。首先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通过各种试题和能力测试,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并结合老师的教学方向的审查,奖励“小红花”、“小奖状”之类的小奖励和鼓励评语。关注学生人格的动态发展是整个评价的核心内容,不管什么样的活动评价,班主任或者学校,应该把着重点放在人格的品质评价上来,并且着眼于学生人生态度,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评价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才是根本。小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除了弥补现阶段存在的众多问题外,还需探索校内校外的教育方式方法,从多维化的角度看待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实现小学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深入程度,为孩子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博.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下的素质教育本质再认识.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2-0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