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郎振婳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关键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近几日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这本只有11万字的小册子承继了钱老先生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读完只觉得豁然开朗、意犹未尽,可见书的好坏优劣万不是以字数来定夺的。
本书以汉、唐、宋、明、清这五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为例来讲述“中国历代政治”的得与失,已基本可概括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之进程。全书条理分明,共分为五章,一个章节就是一个朝代。在每一章中钱穆先生都是从“政府组织”、“考试与选举”、“赋税制度”和“国防与兵役制度”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该朝代的政治制度,“纯从历史事实上来比较它的好坏,根据当事人的意见来说明它的得失”。先生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在讲这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而且是在该朝代的“人事”基础上去讲此朝的制度。笔者认为这里“人事”指的就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人事比较容易变动;而制度由人创立和制定且比较稳定,可以规定人事、限制人事。用事实说话使得钱先生的笔触更加深入,语言也更有说服力,这是本书内容上的一大亮点。
钱穆先生在前言中就已经开宗明义地指出: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悉一代的人事。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现实中去分析该朝代的政治制度才更有真实性,也更有价值。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而定,还要保持其灵活性和与时俱进性。就拿“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来讲,当时实行确实是有其优越性和必要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到后来,因为其施行的时间、空间关系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却还是照样沿用原来的制度框架,终于就出了大问题。
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项政治制度之间都是互相配合才得以形成一整套的政治体系。断续的政治制度或者是没有延续性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中也是推行不了的。反观现今,许多学者极力呼吁模仿外国所谓“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岂不是有将历史隔断的嫌疑。又或者想推翻现实来迁就一项前景不明的制度,然后明其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而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任何一种制度的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哪怕这种用意和需要在当时就未必为人所知,更不用说后世人。多少年之后,时代变迁,制度也早已不存在,单凭后代人的主观臆想去不切实际地推论,也是脱离了该制度的初衷的。
钱穆先生说,某一制度的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其前身已经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的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经渐渐地在变质。政治制度有其稳定性,但是也不排除其根据“人事”不断变动的可能。只有用这样的心态和分析方法,才能更加全面地去把握各项制度的来龙去脉,否则仍只是一条条的具文,决不是能在历史上有真实影响的制度。
在钱穆先生观点中,他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因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任何政治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每一种政治制度都必须根据现实情况不断改进,但无论如何变化,一项制度背后的本质精神所在,也就是这项制度的主要用意所在,却是可以持久不变的。我们若是一方面去完全否定传统政治制度背后的一切理论根据,一方面又刻意忽略现实环境里面的一切客观真实的要求,那我们此刻的理论,必然是是蔑视现实空想的理论,而我们所期望的制度,也是不切现实的制度。
任何制度的存在都是有利也有弊的。并不是欧美国家现行的政治制度就只有民主自由、理性和法度,也并不是我们的传统政治只是专制黑暗、无理性、无法度。一切合理的、有法度的制度都是在不断地改进、不断地生长,现行的合理的制度必然是吸取历史经验的教训而不断完善才成为如此的面貌,而现如今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政治制度也必然是经过了无数次历史检验而被证明的不合适。钱穆先生提出了“历史意见”这样一个概念说的就是如此。一项制度在其实施期间就应该知晓该制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实际影响,也应该事先了解当时各方的意见。万古长青的制度不存在,同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政治制度。“历史意见”有其合理之处,但我们不应该仅凭“历史意见”来忽略现如今的“时代意见”,更不能用现在的“时代意见”去随意抹杀当时的“历史意见”。就好像我们此刻所处的时代,已经是需要民主政治的时代了,如果现在我们再去呼吁要求一个皇帝,肯定就会显得格格不入。但我们也不该单凭我们当前的意见来一笔抹杀历史,认为从有历史以来便不该有一个皇帝;或者是认为但凡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个皇帝便是坏政治。这些结论都是不可取的。将一项政治制度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综合考虑是分析政治制度利弊的必要手段。钱穆先生认为这两者之间,应该有精义相通,并不只是以一种矛盾与冲突的方式存在。
钱穆先生还提到了当我们讨论某一项制度的时候,重视其“时代性”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其“地域性”(或者称之为“国别性”)。也就是某一项政治制度在某一地区或者某一国家得以顺利推行并取得一定成效并不代表该制度在另一地区或另一国家会取得同样的效果和成绩。政治制度的存在是极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社会里,既不可能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制度,当然也更没有“行之百世而无弊”的政治制度。
读完这本书,当我再去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历代所谓的传统政治制度时,脑海中浮现的不再只是简单粗暴地概括为“专制政治”;同样,分析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时,不再去刻意将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与欧美国家政治制度进行比较,更多地考虑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会使得分析过程更加理性客观。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积淀我们不应只看到封建政治制度的流弊,历史长河中沉积下来的也有许多宝贵的政治经验。比如我们的政治制度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中国传统政治也使得我们的社会逐步地趋于平等的等等。一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也应用一种客观公正的心态加以对待,若因对满清政治制度的不满意而连带对历朝历代政治制度一并不满意,若因对传统政治制度不满意继而迁怒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也是万万要不得的。读史使人明智,以前人之鉴指导今人之事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3-0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