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节目如何用听觉诠释博物文化

2016-02-05 06:01谢晶晶
视听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闻广播南京博物院江苏

谢晶晶

广播节目如何用听觉诠释博物文化

谢晶晶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博物院条例》,为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江苏文化遗产丰富,博物馆的规模和数量均居全国各省市前列。早在2012年,江苏新闻广播金陵之声推出大型系列专题《江苏博物馆访谈录》,历时3年,探访全省大大小小博物馆几十家,从大气磅礴的综合性博物馆,到钟灵毓秀的人物纪念馆,再到其他形形色色、风格迥异的主题馆,遍布大江南北。201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江苏新闻广播再度推出大型系列播讲《101个江苏博物馆传奇》,每天一个5分钟小故事,全新讲述江苏博物馆。博物馆节目的不断推陈出新,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众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但是,如何用广播语言来呈现,把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内容——博物馆做得好听,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一、年轻化

中国的博物馆数量在过去一年里达到了4500多座。携家带口或约上知己好友走进博物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节假日的选择。号称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也是南京旅游最热门的景点之一。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有6万多人走进南博,排队进场的队伍长达两三百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年对博物馆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现在南博近七成观众是年轻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的走红,也从一定层面上有力佐证了文博类节目受众的年轻化。

有学者提出,文化类节目一直以来保持着不温不火的发展态势。随着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和认知,文化类节目如何通过内容形式的创新吸引年轻观众成为该类节目进一步拓宽市场的关键。[1]实际上如何新瓶装老酒吸引年轻受众不光是媒体人研究的课题,也是博物馆人努力的方向。以南京博物院为例,从2015年度大展“和·合”,到2016年新锐现代雕塑展“呼吸”,每一到两个月就推出一个新的展览,从理念到展陈方式凸显开门办展,与观众零距离。逛博物馆成为时尚生活方式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可喜变化,

江苏新闻广播在今年3月推出20分钟专题节目《在南京博物院感受“和·合”之美》,聚焦年度大展“和·合”,采访对象从世界各地的观众到年轻的策展人,节目中出现的大都是年轻人的声音。从“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和谐之美”的展览本身,到多年来博物馆的变化、观众的变化,超过20段同期声,志愿者精彩细致的讲解,年轻的策展人真情实感的讲述,知名博物馆陈列专家精辟权威的点评和总结,以及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多元声音,通过丰富的音响,年轻的活力、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近年来,年轻受众的声音、态度、需求在社交媒体强势传播,越来越引起传统媒体的重视。江苏新闻广播2016年推出的《101个江苏博物馆传奇》,5分钟一个小单元,比起2012年30分钟一集的《江苏博物馆访谈录》呈现更为碎片化,更利于新媒体的传播。除了在江苏新闻广播FM937和AM702双频同步播出外,节目内容通过全新编排,文字、图片、音频等全媒体手段充分展现,由江苏新闻广播官方微信号专题推送,并且不定期举办更多线下活动。

二、国际化

近年来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得到中央高层的持续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在国际传播领域,博物馆题材有着天然的优势。比起政治、经济类的硬题材,文化类软题材听众接受度高,博物馆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故事性也更容易做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节目。博物馆是最适合讲好中国故事的场所。专题《在南京博物院感受“和·合”之美》片段:

骑着高头大马的状元泥塑,背后一个硕大的“榜”字,诠释的是“金榜题名”的喜悦。一组矾红地金彩喜字纹瓷盘、瓷碗,一个朱漆描金透雕人物木提桶,一对驴皮罩双喜烛台,诉说着“洞房花烛”的浪漫。正所谓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所长陈同乐:

【出录音】有人问:“陈老师你‘他乡遇故知’没做啊?”我说:“错了,‘他乡遇故知’我已经做了。”他说:“在哪里?”我说:“我在展厅里遇到你,就是‘他乡遇故知’。”【录音止】

看过无数次的东汉错银铜牛灯,神气活现的珐琅羊,久违的河南博物院的青铜重器……一切的感动,都在这一句“我在展厅里遇到你,就是‘他乡遇故知’”。

2015年3月的专题《山羊年还是绵羊年?来南京博物院数羊吧》的灵感来源则是源于各国民众对中国羊年的不同理解,从微信朋友圈到央视,话题持续发酵。

这个新年,“中国羊”走出国门,红遍世界。外国政要“集体”拜年,不过,羊年到底是哪只羊,是Sheep(绵羊)、Goat(山羊),还是Ram(公羊),让欧美民众和媒体犯了难。英国的威廉王子在春节贺词的视频中表达了他是坚定的绵羊党。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在给全球华人华侨的拜年贺词中说:“不管你是过公羊年、山羊年还是绵羊年,愿我们都尽一己之力向前迈进。祝大家新年快乐。”对于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也许我们可以从博物馆得到一些启发。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馆藏文物42万多件。现在南博正在举办《大吉羊——南京博物院藏羊文物展》,从商代到民国近百件与羊有关的文物集中亮相。新春伊始,一起去南京博物院数羊。

美国游客喜欢强壮的Ram大角公羊,德国小伙同样选择Ram但理由则更为任性:因为他是Ram白羊座的,杭州姑娘则举例广州“五羊之城”就是翻译成Ram作为论据颇具说服力。脑洞大开的讨论过后,记者走进南京博物院在羊文物展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切入既新颖又生动,也为文博报道开启了新的叙事思路。节目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景中国》栏目播出后,不仅听众的反响不错,专业内涵和新颖呈现也受到了南博专家的赞扬。

三、个性化

【出音乐】在温暖的音乐中开始今天的《海上生明月》。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早春三月,《海上生明月——江苏博物馆访谈录》走进常州博物馆,在细腻婉约的唯美江南中开启2014江苏博物馆之旅。【音乐渐起】

这是2014年3月12日《江苏博物馆访谈录》的开场白。

每一个城市博物馆都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气质。

穿行于南京博物院浩如星辰的文物陈列感慨地大物博,在苏州博物馆的几何线条、光影错落间流连忘返,感怀徐州博物馆汉文化的雄浑气度,亦或是烟花三月细雨蒙蒙中沉醉于常州博物馆江南式婉约与细腻……每走进一座城市博物馆,我们都会去寻找它的特色所在,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比起有特定主题的博物馆,城市综合博物馆的呈现难度更大。

从1972年至今在常州博物馆工作超过40年的元老级馆长陈丽华,常州博物馆很多珍贵藏品都是经过陈馆长亲手征集而来,甚至还有部分文物的出土,这位考古专业出身的女馆长还是亲历者和见证者。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是怎样从尘封的岁月中走来,再以一种或光彩夺目或古老沧桑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今天的《海上生明月》继续《江苏博物馆访谈录》,听常州博物馆女馆长陈丽华讲述你所不知道的考古奇遇。

这是《常州博物馆》的文案片段。陈丽华的故事已足够精彩,而她略带乡音、充满感情的表述,更是为节目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所要做的,则是把她的闪光点按照讲故事的逻辑逐一呈现。3期节目使用同期声录音近30段,一位热情、执着、率真、坚韧的博物馆女馆长形象呼之欲出,一档精致的广播节目业已成形。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说教,多一些体验;少一些叙述,多一些音响;少一些刻板,多一些个性。2016年《101个江苏博物馆传奇》,个性化进一步凸显,5分钟,1200字,也许讲述的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许呈现的只是一个闪光点,千馆千面,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吸引人走进博物馆的理由,一个就够了。

注释:

[1]周欣欣.“网生代”的收视特征及节目对策.视听界,2016(5).

(作者单位:江苏新闻广播金陵之声)

猜你喜欢
新闻广播南京博物院江苏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中共早期创办的新闻广播和出版媒体
隽逸书艺 绝妙好辞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展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南京博物院
江苏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新闻广播基于全媒体时代影响的改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