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曦
从“私人厨房”向“中央厨房”渐进
——广播融合之路的思考
陈曦
“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媒体平台,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媒体融合是媒体发展必然趋势,也成为了各地媒体奋斗的目标。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打破媒体间固有多年的壁垒,实现有效的融合,从管理层面到技术层面,每一步都异常艰辛。
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媒体融合还在起步阶段,一些媒体(多为报纸,包括:广州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进行了全媒体平台的尝试;而大部分的媒体融合,还仅限于和网络、手机之间的单向融合。
缩小范围,就广播而言:新媒体广播,包括网络广播和手机广播是目前最普遍的媒体融合产品,但这些产品多数是传统广播内容的平移。以网络广播为例,“传统广播进军网站最常态的做法是:节目网上直播、网上点播、视频直播、图文转播等”“只是收音机变化了一种样式而已”。[1]
在目前的起步阶段,如何做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开好头,起好步,让广播真正和新媒体融合,而不是做简单的“平移”,业内做出了多种形式的探讨:
2011年北京电台曾经以“自己做台长”为宣传理念,推出了“北广菠萝台”,网友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在庞大的音频资料库自由定制节目,形成自己的专属电台。
这样的尝试充分展现了交互、分享、人本的新媒体精神,让听众从被动收听转为主动创造,更加人性化。但是,有专家提出质疑:“只是把不同的节目往虚拟的节目单上编排……还要等着传统电台原定的播出时间收听……真不知道什么样的铁杆听众才会如此痴迷。”[2]
“菠萝台”激发了网友相当高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激情,却被专家评判为不到位的媒体融合产品,是因为:最终它还要让网友“等着传统电台原定的播出时间收听”,“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存在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传统广播挣得更高的收听率。
想要真正做到媒体融合,首先是树立正确的观点:新媒体广播不是传统广播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它由传统广播而生,弥补了新媒体不够权威的特点,又结合了新媒体的可视、可点播收听、可反复收听、可以在全世界收听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广播传播方式单一、线性传播不可逆、地域限制等缺陷。可以说,它是传统广播基于高科技的升级版。
这样的升级版产品,完全没有理由成为传统广播内容的另一个展示区,或者沦为传统广播的电子广告牌,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它的优良品质,为它量身打造适合的内容。
如何“因材施编”,为新媒体广播定制内容呢?
可以换个思路去想:“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的“中央厨房”可能还稍微有点遥远,那么,是不是可以将范围缩小,以传统广播的频率为中心,做成一个“某频率+此频率衍生的网络广播+此频率衍生的手机广播”这样的小型“私人厨房”呢?
(一)“私人厨房”的运作模式
“私人厨房”可以在“中央厨房”的理想模式“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上,进行相应的简化:
1.由“采集员”也就是记者采集新闻素材,制作半成品。这些半成品包括了传统广播、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的各种需要,有文字、声音、画面、视频等。
2.由“加工员”也就是编辑根据需要采用相关内容,并结合媒体特点对内容进行整合加工。
3.由“加工员”找到一些可以深度挖掘的线索,反馈给“采集员”,进行定制的、有特色的深度采集,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雷同。[3]
(二)“私人厨房”的特色打造
“私人厨房”可以有效利用频率资源,研制“私房菜”。
例如:某些广播进行了节目视频直播的尝试,听众可以通过直播看到主持人的工作状态,揭开了广播主持人神秘的面纱,受到了不少听众的喜爱。
“私人厨房”可以在直播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在直播视频中插入相关内容的画面,如果节目邀请了嘉宾,也可以插入嘉宾的个性化简介,以及工作照等,还可以借鉴一些外国直播节目的创意元素,例如在音乐节目中展示主持人的个人爱好或者才艺、旅游美照、写的字、画的画,等等。在打破“一直看主持人说话”的枯燥感和视觉疲劳的同时,也让视频观众觉得新鲜,更加了解和喜爱这位主持人。
“私人厨房”还可以进一步为主持人开设个人档案:在直播片段中剪切最精彩的片段,集合起来,同时提供该直播片段相关的内容:播出的新闻、音乐、照片等。可以让观众根据需要和喜好反复收听收看,同时又充满商机。
新闻类的内容可以提供文字、相关背景、有意思的深度解析、记者稿件音频,以及记者采访的相关视频。
音乐类的内容可以单独提供下载地址或收听网址,以及主持人对于相关歌曲的理解。如果是某音乐工作室的成果,可以介绍一下该工作室(可植入广告)。
节目里插播的照片可以单独拿出来,服装赞助、化妆摄影可以介绍(可植入广告)。如果是外出旅游的照片,可以上传主持人亲历视频。
如果是旅游类或者饮食类的节目,色香味俱全的照片视频可以全上(最易植入广告)。
如果是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可以开设嘉宾档案,推广内容视嘉宾意愿而定(视嘉宾性质植入广告)。
主持人档案式的“私房菜”可以采用“一鸭两吃”的方式,同时在网络和手机上推广,一天一更新,并且设置互动区,请网友推荐喜欢的音乐、感兴趣的话题,说一说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同时也欢迎愿意做广告的商家,如果有商家感兴趣的话,可以选择他们的商品作为奖品,奖励经常推荐音乐和话题的网友。
“私人厨房”也可以为记者开个人档案,打造明星记者。记者的个性简介,每天采访的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心得体会,都可以在其中一一呈现。和主持人不同的是,由于广播记者一直处于幕后的状态,所以推广的开始,可以选择以稿件打头、链接记者档案的方式,让网友在了解新闻内容的同时,也认识了提供新闻的记者。
和主持人“私房菜”同理,记者“私房菜”也同时在网络和手机推广,并且设置互动区,请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私人厨房”可以有效避免广播融合发展遇到较难突破的障碍之后只能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同时在技术层面进行热身,从最小处着手,以点带面,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为今后实现“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1][2]连新元.新媒体时代广播传播策略研究.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
[3]范以锦.中央厨房产品不是终极产品.新闻与写作,2016(4).
(作者单位:南京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