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一例高一女生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孙涛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求助者菁菁是一名高一女生,因所谓“早恋”引起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一个多月以来感到烦躁和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安心学习,导致其出现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的症状。心理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的对求助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提出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后的改变了非理性观念,基本情况好转,能客观看待问题,恢复正常上学,咨询效果明显。
焦虑 人际交往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1.1 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菁菁,女,17岁,汉族,高一学生,出生于干部家庭,独生女,家庭条件优越。求助者自小发育良好,体态正常,身高在1.62米左右。无重大器质性病变,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2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父亲在政府机关工作,母亲原是小学教师,后下海经商做了起了餐饮生意,经营一家酒楼。求助者从小乖巧、安静,深得父母、老师、同学喜爱。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升入重点高中,由于母亲经商忙于应酬无法顾及家庭,求助者长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与母亲相处时间短暂,在求助者成长过程中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为弥补亏欠,母亲对求助者在金钱上尽量给予“充分”满足,进入高中后求助者慢慢对父母的管理教育方式感到不满。
1.3 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干净、整齐、光鲜;意识清醒,言语清楚,思维敏捷,但说话时总是低着头,局促不安,不敢正视他人。说话时紧张脸红;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1.4 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素质良好,无身体疾病,近期感到入睡困难,睡觉后常做噩梦,时常醒来,睡眠质量不好。
1.5 社会功能
课间不爱与同学一起在操场活动,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经常走神儿。
1.6 心理测试结果
选择测试为SCL—90、SDS、SAS
(1)SCL-90症状自评量表有两种评分方法,分别为1~5分的5级评分和0~4分的5级评分,这里选用的是1~5分的5级评分。测试结果分析:
评定因子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其他 总分因子分 1.4 1.6 2.2 2.3 2.1 1.6 1.6 1.5 1.3 2.4 168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的结果显示:该求助者总分168,阳性项目48个,显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高出常模,为阳性项目。
(2)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为:粗分44分,标准分55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粗分41分,标准分51分,提示有轻度焦虑。
主诉:求助者因上高中后与一男生交往,被老师家长发现,并予以呵斥说其“早恋”导致其心烦、焦虑、入睡困难、易醒;上课没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想离家出走。求助者困此内心很痛苦。
个人陈述:从小我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由于工作任务比较重,经常加班加点写材料,有时还要到外地开会。妈妈忙于生意,很少有时间来看我。每次盼到他们周末回来,我就像过年一样高兴。但他们总是还没有吃完饭就被电话叫走了,他们临走时一边说“对不起”一边塞给我钱。我在同学中很“富有”,但我自己却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上了高一之后,在军训时我认识了一个男生,他对我很关心,我第一次有了被人照顾的感觉,觉得跟他挺谈得来,交往也比较多一些。一个多月前,我们一起在回家的路上被老师撞见,老师转天就在课堂上说:我们班有的女同学放学不赶紧回家,和男生一起溜达,谈恋爱。虽说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我感觉全班同学都在嘲笑我,使我抬不起头来。放学后老师又把我们两人的家长叫过来,又是教育一顿,说我们“早恋”。爸爸被老师“骂”烦了,回家后又教训我,说我不自爱;后来就让我搬回家来住,妈妈天天“监视”着我。我现在感觉天空都是阴暗的,书也看不进去,上课不敢看老师,下课除了和几个要好的女同学说几句话以外,不敢和其他同学说话,怕他们笑话我。这一个月来我吃饭没有胃口,晚上睡觉常做噩梦,有时醒来,眼角挂着泪珠。谁都不理解我,我和他只是放学一起走了而已,怎么把我说的这么不堪!真想离家出走!您能帮帮我吗?(说到这里求助者掉下了眼泪)
3.1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由母亲带来,衣着得体,发育正常,五官端正;但情绪低落,无其他躯体症状。见到咨询师时,求助者低头不语。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语言表达清楚,叙事清晰有逻辑性;但声音小没有自信,有自知力,无妄想、无泛化现象,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3.2 求助者母亲陈述:女儿从小乖巧、伶俐,小学到初中读书成绩都很优秀;自上高中以后,就不太爱读书,老师说她聪明,但不努力。后来干脆让她回家住,我好天天看着她,督促她。我在家里常说她,让她努力读书,她就是不听。她平进在家爱看电视,都是些乱七八糟的言情电视剧,不让她看,她就一个人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也不知道干什么,不大爱说话,基本上不和大人进行沟通交流。她交的朋友也是不爱学习、爱打扮、爱追星的孩子,天天在一起感觉都变坏了,高中后的变化特别大,不像以前那么听话、懂事了。近来发生的事情,让我更生气——早恋,被老师抓到证据,不积极承认错误,还说老师和家长冤枉了她。最近在家也不敢说她,说她也不听,说多了就躲在房间里哭。我又急又气,不知怎么办。怎么好好的孩子就变成这样子了,是不是以前我关心的太少,还是精神压力太大造成的。
3.3 求助者老师反映:她在学校跟同学关系还好,交友范围较窄,属于较文静的学生,近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儿。
4.1 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女,17岁。
4.2 社会原因
求助者在其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过多的关爱,在经历了所谓“早恋”事件后,很少主动向他人诉说,缺乏支持和帮助,对事物敏感过度,缺少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社会成员沟通的具体办法。
4.3 心理原因
求助者性格内向、敏感,怕与人交流,认为没人理解,缺乏安全感,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心理机制。
5.1 对心理状态的评估:根据对该求助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个性内向,依赖性强,对他人的评价敏感,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因人际交往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近一个月。
5.2 诊断结果: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3 诊断依据:
(1)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她的情绪与生理反应是由于“早恋”事件引起抑郁情绪,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因“早恋”事件导致在家哭泣、睡眠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个性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母亲带来后,有主动求治的意愿,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症状。由现实刺激引发,从程度上来讲,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并不强烈。
(3)反应只局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内容没有泛化。
(4)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5)从时间上来讲,持续时间较短,病程时间有一个多月。
(6)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因此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4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郭念峰的区分“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主客观世界统一,性格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发生在一个月左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睡眠障碍,跟“早恋”事件有关,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情绪反应未泛化,人格稳定,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强烈、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只限于“早恋”问题引起的人际交往问题,没有出现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6.1 具体目标
(1)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缓解抑郁情绪,消除“早恋”事件的困扰;
(2)改善不良情绪,接纳别人,相信自己,学会与人沟通;
(3)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放松技术和积极的自我对话,改善抑郁情绪,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缓解学习压力,扩大交友范围。
6.2 终极目标
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提高求助者自我调控能力,学会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宽容、接受不确定性、敢于尝试,接纳自己,接纳别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6.3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略)
6.4 强调保密原则。
7.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方法与原理: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是本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取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映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将不合理的信念B加以归纳和简化其主要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至极三个非理性观念。
由于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改变认知的咨询与治疗方式,来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个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有可能正常的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以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出现了心理上的正常但心理上的不健康。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在本质上是一种态度、价值观念,也是一种认知过程。一个人的情绪不但起源于这些信念,也会因为这些信念的稳定存在而持续下去。所以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信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这是咨询实践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的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D),使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E),这样原来的ABC理论就进一步扩展为A—B—C—D—E的治疗模型。
7.2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
7.3 咨询收费:学校心理咨询室,按规定不予收费。
8.1 咨询阶段划分
(1)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测量,确定咨询目标。
(2)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问题,探寻根源。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
(3)结束和巩固阶段:不断完善求助者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8.2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初诊接待
1、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理清咨询目标。
(5)进行咨询分析。
2、过程:
(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通过尊重、热情、真诚、倾听、积极关注等技能,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觉到被尊重、被接纳;
(2)指导其做心理测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3)运用摄入性会谈方式的背景资料采集法,收集求助者个人的背景资料,获得求助者的咨目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做出初步的问题分析,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共同协商确立可行性咨询目标;
(6)布置咨询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全部都表现出来:诱发事件A:因为所谓的“早恋”带来的人际交往问题;引发的不良情绪C:焦虑;不合理信念B:感觉大家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咨询进步就越快。
咨询内容片断:
咨询师:您好!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您希望在哪方面获得帮助?
求助者:我最近一段时间心情一直不好,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睡眠也不是很好,我想摆脱这种情况但不知怎么做?
咨询师:很高兴您能信任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来找我,按照咨询师的职业要求,我会对咨询内容给您保密。
求助者:哎!我现在真的很乱。
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吗?
求助者:……
评估:求助者主动配合,这一阶段咨询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阶段:接受领悟阶段
1、目标:
(1)加强咨询关系。
(2)寻求和确认咨询者的不合理信念。
(3)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4)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引起自己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自己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
(5)布置作业:要求求助者思考“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我早恋了?”、“什么样的交友情况会被认为早恋?”,目的是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咨询内容部分摘要:
咨询师: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处境,每个与您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您现在的感受,目前您特别压抑自己,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求助者:自从这件事发生以后,我很孤独,没有人愿意和我说话,感觉自己是个坏孩子。
咨询师: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但和同学交往被称为“早恋”这件事在心理学上称为诱发事件,但可能并不是引起您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
求助者:那什么是根本原因呢?
咨询师:是您对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后果。如果您能认识到不同的情绪状态是您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想法所造成的,那么您或许能控制您的情绪。
求助者:会是这样吗?
咨询师: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您在公园里,把玩的气球放在了椅子上,这时走过来一个人,坐在了椅子上,并且把您气球给坐坏了,这时您是什么感觉?
求助者:愤怒!她怎么可以把我的气球给坐坏了呢?
咨询师:我现在告诉您,他是一个盲人,您又怎么想呢?
求助者:哦!原来是盲人啊,盲人看不见啊!
咨询师:您还对他还愤怒吗?
求助者:不会了,我现在能理解她,并有些同情她。
咨询师:您看,同样一件事情,您的情绪反应就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您前后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所以,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才是认知情绪和行为的真正原因。一个名叫艾利斯的心理学家由此提出了ABC理论。现在我们用这个理论来分析您目前的问题。
在这一疗程中,帮助求助者的诱因事件A(所谓的早恋问题),不良情绪C(焦虑)与不合理信念B(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引导她将这个理论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
评估:求助者不良的情绪体验有所减轻,表面上看,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依然摆脱不了对人际交往的焦虑,只是程度不像以前那么重。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
这一阶段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阶段。所谓修通,就是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时经常采用“产婆术式”、“黄金法则”和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种方法。本案例中采用的是合理想象技术。
目标:
1、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2、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使求助者自己识别不合理的信念并与之辩论。
咨询过程:咨询师检查作业,发现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启发下作建设性的思考,基本理解“同样事件,不同的人观念不一样,对事件的看法不一样,引起的情绪体验也不一样”这句话。在此基础上,引导求助者明白她自己向自己头脑传播的烦恼,给自己传播不合理信念,在头脑中夸张想像各种失败的情境,从而产生不适当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道理,引导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一是让求助者体验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二是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使她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三是让求助者讲述自己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同时启发求助者如何用新的、合理的观念来替代。
咨询内容部分摘要:
咨询师:好,现在闭上您的眼睛,尽可能坐的舒服一些……现在开始想像,您正和一些同学在一起,其中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有男的,也有女的,您坐在他们中间。尽可能想象得像真的一样……现在继续想,有几个人好像在议论您,用那种眼光看着您,好像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都对您流露出讨厌的神情……尽可能生动地想象这些情境,能做到吗?
求助者:……是的,我在努力这样做。
咨询师:您现在有什么感觉?
求助者:我快要受不了了,那么多人在议论我、讨厌我……真是糟透了。
咨询师:继续想象,您现在体验到什么?
求助者:我感到害怕,很伤心,也很焦虑。
咨询师:是的,您经常会体验到这些情绪。但是您现在把这种情绪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失望和遗憾。仍然保持刚才的想象,但您仅仅感到失望和遗憾。能做到吗?
求助者:我在努力……但是,很困难。
咨询师:他们只不过是不喜欢您而已,有什么理由必须让别人都喜欢您呢?即使他们真的不喜欢您,那又怎么样呢?您不是还好好地坐在这里吗?并不是真的受不了,对不对?您只是对他们的反应感到失望而已……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求助者:好一些……对,我只是感到有些失望。我在告诉自己,他们不喜欢我,但这没有什么关系。
咨询师:好极了!现在您停止想象,告诉我您是如何改变最初那种感觉的?
求助者:虽然他们不喜欢我,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死去,正像您所说的,我还好好地坐在过里。看样子,是我把问题想象的太严重了。
咨询师:很好!您能讲一讲您从刚才的练习中都获得了哪能东西吗?
求助者:我想是因为我想法的改变才使我不再感到那么伤心和焦虑。事情不是像我想的那样糟糕,只要我不去想别人到底怎么看我,我就会觉得自己还行,当然,可能不是像我希望的那样好,但是我想这会改变的。如果我仍像以前那样想,事情就可能变得越来越糟。
咨询师:好极了!您已经发现了您以前想法中的不合理的地方并在努力用新的想法来代替,这正是我们要做的。如果您能继续下去并亲自实践,您就会发现自己进步得很快。
求助者:……
第四阶段:再教育巩固阶段
目标:强化心得观念,巩固咨询效果,帮助求知者从认知模式、思维过程方面建立新的反应模式,帮助求助者克服因人际交往带来的焦虑情绪。
过程:
1、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成长,进一步分析其情绪、人际关系、强化“合理观念”。
2、与求助者共同探讨加强与周围人(家人、同学、邻居等)交往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收集父母、同学等周围人真诚对待她的事例;运用“黄金法则”真诚对待别人,每天尝试与人沟通,每周帮助妈妈或同学、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一件事。
咨询内容节选:
咨询师:您运用“合理情绪想象”和“黄金规则”真诚对待同学有什么收获?您能跟我聊聊吗?
求助者:(神情有点兴奋)行啊!有一天上体育课,小红(化名)不小心把脚扭伤了,我想象一个积极的情境,按自己所希望的感觉去付诸行动。我主动扶她去医务室。后来小红告诉我,她对老师上课说的那番话也很不满,她还主动告诉我,让我多交异性同学,就不会给自己惹麻烦了。小红对我的态度,当时让我很吃惊,看来是我误解了同学。我现在经常尝试主动与同学交往,很开心,感觉每天都有新发现……
9.1 求助者自我评价:心情平静了,睡眠正常了,感觉开心多了,有种放下重担的轻松感,上课时的注意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9.2 他人评价:母亲反映,孩子跟我亲近多了,对于各种事情都能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去努力,主动跟我谈学校的事情,也听话多了。老师反映:她开朗多了,学习更认真,和同学们有说有笑。
9.3 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求助者消除了“早恋”事件带来的情绪困扰,改变了不良情绪,人际交往明显改善,与人沟通的能力明显增强,自信心增强,以正常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咨询效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9.4 心理测验与咨询前相比,趋于正常。
SCL-90测试结果分析:
SCL-90自评量表测试的结果显示:该求助者总分125,阳性项目22个。各因子分均为阴性,明显改善,显示此次咨询为有效咨询。
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为:粗分35分,标准分44分,提示没有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粗分33分,标准分41分,提示没有焦虑。
9.5 求助者社会适应情况:情绪稳定,能正常学习生活。
9.6 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睡眠恢复正常,症状明显好转。
10.咨询效果总结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主要是人际交往问题,咨询师运用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技能与来访者在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收集求助者各方面的资料。结合心理测验方法对求助者的不度良情绪体验和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想象”等咨询技术协助求助者解除不合理情绪体验和不良行为,提高了求助者的社交能力,改善了求助者心理健康的发展。
[1]戴海琦、张锋、陈雪岚,《心理与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林秉贤,中国心理咨询师大典
[3]郭念锋,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4]郭念锋,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5]郭念锋,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