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校武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02-04 19:41何强李朝旭王聚龙高伟代流通
武术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武术教育中小学校民族精神

何强 李朝旭 王聚龙 高伟 代流通

摘要:学校武术教育如何适应变化和发展的社会非常重要。文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在学校武术课开设方面,尽管原则上都认可武术的作用和价值,但在具体开设过程中,存在学校主要领导对武术课重视程度不够,至少其态度是支持和关心的力度不够;利用武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主要从电影、电视了解武术的人数最多,通过武术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最好的途径是影视作品,其次是小说,而体育老师发挥的作用还排在了这些之后。

关键词:中小学校 武术教育 民族精神 武德与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2-0048-04

1.问题的提出

综观中国社会发展史,武术教育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武术的主要内容是“射、御”,后历经春秋、秦汉时代累积,到唐代达到最高峰,且设了“武举”制度,开设以“武”取“士”的先河,该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武术运动,前国务委员李铁映在主持国家教育工作时一再指出:“要把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各级学校的正规教育”。

应该说,学校武术教育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有了明显的改观。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校武术教育也显示出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体育教师分工不明,专业水平偏低;课堂教学使教师教起来累,学生学着更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了“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现象等。本文就此人手,探讨普通中小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

2.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广州市东山、天河、越秀、荔湾、白云、番禺六个区抽样发放问卷,具体发放原则是每个区内选取高中、初中、小学各2-4所,共26所学校;每个学校抽样选取任意一班的学生和工作三年以上的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并分别组织一次校长和家长座谈会。发放问卷682份,成功回收653份,有效回收率为95.75%,其中,有效问卷625份,占回收问卷的94.57%。

具体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法、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方法。

3.研究结果

3.1学校开设武术课情况和师生对武术的认识

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目的是多方面的。从调查统计可知,选“强身健体”的有376人,占60.2%;“防身自卫”有374人,占59.8%;“培养自己的坚韧品质”有223人,占35.6%;“了解中国文化”有184人,占29.4%;“其他”仅有35人,占5.5%。可见,学生对于学习武术的动机是健康、正确的,但要加强对武术文化方面的教育。离开了武术丰厚的文化底蕴,谈武术的健康教育、武德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是不现实的。

学生在校外学习武术的情况比较普遍,兴趣也相对大些,家长对其功夫水平的认可程度也要高出许多。认可校外武术教育、训练的超过了50%,还可留在本校接受训练的不足30%,还有一部分就是干脆回答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学生和家长都喜欢新奇,另一方面,“学校武术”与“校外武术”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或差距,现有学校体育教师的武术专业技术、教学能力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家长们普遍存在“跟风”现象,即哪儿学武人多,哪儿方便,哪儿小孩喜欢就去哪里,对教练水平的要求退居次要地位。

3.2武术师资状况

在大学里专项选“球类”的占32.4%,“田径”的占29.4%,“武术”的占20.6%,“体操”的占8.8%,“其他”的占8.8%。由武术人来发放武术类调查问卷本来就带有倾向于武术特色项目学校的趋向,但结果依然是在大学阶段接受过武术训练的比例明显偏少,具备由学生和家长们称得上武术专业教师的数量还非常少,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武术“真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这对于学校武术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无疑是个障碍。

3.3校长对武术教学的意见和希望

各个学校的校长对于学校体育课增加武术内容都表示赞同。武术教育在学校的领导层首先得到支持,为武术教育顺利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他们还是担忧,这样是否会影响学校校风、学风建设呢?可见,真正要在某一学校增加内容,还是会有不小困难的。

普遍认为,武术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武德方面的修养,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但校长们对武术活动安全性有看法,主要是指散打项目,其主流看法是:其一,散打开展后担心学生受伤,家长找到学校,校方担不了这个责任;其二,助长学生打架斗殴的气氛,不利于学校管理。

3.4学生家长对武术教学的意见和希望

总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感觉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要么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对小孩缺乏吸引力;第二,教学形式不灵活,针对性不强,感觉小孩学不到什么东西;第三,教学环境随意性太大,教学场地经常变换,在所有教学用的场地中,感觉武术训练环境、场地是最差的,明显比跆拳道的场地差,觉得小孩学习武术没有档次。持第三种观点的家长,分布在城市市区的占绝大多数,他们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学生学习武术与文化课之间关系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处理得好,不会影响文化学习的,表示支持孩子学习武术。但也有一部分家长,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家长希望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学习武术。有些家长还认为,在进入高考总复习的时候,应该放弃武术训练了。

3.5武术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在问卷调查什么是“民族精神”时发现,许多学生难以准确表述概念的含义,但又有个模糊的、大致的、方向性的理解。“了解”的413人,占66%;“不了解”的有212人,占34%,其比例似乎均接近50%。从电影、电视了解武术的人数最多,有301人,占48.2%,其次是武侠小说;再后是通过学校体育老师了解,仅为95人,占15.2%,从民间拳师的途径了解武术的人数最少。可见,相对于学校开设的其他课程的教育,体育课在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也说明学校武术教学还流于形式,停在表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现在看来,对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是我们平时学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endprint

3.6中小学校武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6.1武术动作技术复杂,不易练习和记忆,与跆拳道等相比更不容易练好,还辛苦许多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校长、家长认为武术过于繁杂,没有跆拳道等外来武技简单易学,难于记忆,如果练得不好还很难看,加上又不是奥运项目,大部分学生觉得上武术课比上其它体育课程累等。持这种观点的人数占被调查的总人数60%以上。可见,武术要真正走进校园,并从心底里被学生、家长所接受,自身从其内容、形式等改变不可避免,大势所趋。

3.6.2单纯开展竞技武术的模式不利于学校武术的普及和推广

竞技武术的模式无疑对学校武术会产生影响,但现在武术竞技单纯以规定的竞赛套路为标准,丰富多彩的武术内容和形式,学生们只能从影视和其他途径有所知,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这不是自己当初想学的“功夫”。也难怪,学校参加武术比赛为了获得名次,只能按照竞技内容练习。导致的结果是,这些套路的高难性决定了只是少数受过专业竞技武术训练的学生参与和获得名次,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大部分学校的设施也达不到发展竞技武术的要求,只有放弃。

3.6.3武术在推广过程中,忽视其本质属性——技击性,导致人们失去了对武术的期待和吸引力

众所周知,武术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观赏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也是有意宣传武术的这两大作用,淡化其技击价值。但前两种作用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共有的,唯有技击性是特色,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武术套路应突出武术的攻防含义,不能仅仅满足“散打”那简单的技击方法,何况在中小学校开展“散打”,至少看法还有不同,观念还需转变。

3.6.4武术教材明显滞后

在对广州市中小学学习武术内容的调查统计中发现,很大部分希望学习少林拳、南拳、咏春拳、太极拳和一些传统武术。南拳、咏春拳在广州市中小学乃至整个东南亚一带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还有就是这些拳种在影视作品种中展现较多,如李小龙练咏春拳的经历等。现在小学、初中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以长拳为基础,高中教材从2004年7月出版的《体育与健康》(高中部分)中开始才有南拳、散打等其他内容,但内容很少、很浅,具体在开课过程中限于条件,基本上名存实亡。中小学生没听过“长拳”一词,总觉得没有少林拳、南拳、太极拳等过瘾;加上拳种的名称(如少年拳、初级长拳等)没有迎合青少年的口味,学生更没了兴趣。

3.6.5武术教法机械、呆板、枯燥,课堂气氛没有生机和活力

我们现在的武术课教法一直沿用传统的师传弟授式的并联形式,说教为主;加上教学武术动作时只是简单的模仿,然后是反复的练习记忆,体操方法式的教学、训练。导致内容枯燥、课堂气氛严肃,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更不敢主动提问,被动接受,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没有趣味可言。对学生进行武术课和其它体育课哪个让他们感觉更累的问卷中,觉得武术课更累的占了65%,除了体力累,还有心理、心力方面。

3.6.6武术礼仪和武德教育是学校武术教学中的一个空白

武术课上的礼仪只有一个抱拳礼,学生不知道“抱拳礼”的意义,在问卷中发现,大部分的老师也不能很好的解释,其他武术礼仪更是闻所未闻。武德的教育靠教师自己掌握,教材中没有规定,教师也不能很好解释武德所包含的内容,如校方、家长有要求,也是让他们望而生畏,说不清楚。

4.分析与讨论

4.1普通中小学校开展武术课的价值定位

4.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健康第一”是“新课标”的主要精神,中小学校中的武术教学要摒弃竞技武术运动体系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程内容的确立和选择,还是武术教学方法和评分方法的采用,都应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来进行。力求通过武术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充分体现武术课程的育人功能。

4.1.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原武术教学内容、方式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模式,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在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变成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传授武术运动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武术课程的理解和快乐。

4.1.3“武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作为教材内容的主线贯穿其中,注重对学生“武德”的培养和教育

现在的武术教学只是教授动作方法,武术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却没有要求,教材中更没有提及,这使本该具有很强传统文化感染力的武术没有它的文化品味,而只有单纯的体育运动技术。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武林人士那种“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爱国故事和高尚情操比比皆是。“武德”教育,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准测,成就大业,立身社会,必首先学会做人。处理好武德与法制的关系。

4.2中小学校武术內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則

4.2.1不拘泥于统一的武术内容,可考虑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其所属地域的文化风俗习惯

根据地方的特色和民俗民风的喜爱情况,增设不同的“机动”内容。例如:天河区“移民”成分相对较多,北方拳种有一定市场,可走长拳和南拳等拳种共同和谐发展的道路;番禺区、白云区等南拳、南棍、南刀等是主体,可突出南拳类,发展竞赛类项目等内容。

4.2.2内容丰富,时代美感

学校武术内容选择应丰富,具有特色和时代美感。如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爱好等选择学练的不同内容。女生的柔韧性及基本功练习,可把柔韧性及基本功编成优美、大方的操式练习,配上时代美感或民族音乐,让女生一听、一见就想练,既可练好体型、培养对武术的爱好,又为练习武术打下良好的基础。endprint

4.2.3武术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内容的教学

从古到今,“未曾学艺先学德”都被列为习武者必须遵循的条规之首。通过武术教学,强调“武德”修养,培养民族气节和精神,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

4.3

中小学武术教学教法运用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則

4.3.1学练结合,以学生练习为主

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学会是个前提,但学会后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和感受动作要领和方法、要点,从而体会武术带来的快乐。淡化套路,使技术简单化,使学生易学易练。

4.3.2鼓励学生发现和找寻自己的武术运动风格,创新适合自己的动作组合

支持学生去创新动作,不要用“错误”和“正确”去评定学生的创新,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在创新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

4.3.3区别对待,注重学生武术学习过程中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求索的基础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习,在学习完武术基本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我们认为,学生学多或少学一些武术竞技技能和掌握武术动作是否规范等,并不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专长,养成锻炼的习惯,才是武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事情。

4.4以武术来弘扬民族精神的设想和途径

应给予武术特定的地位——弘扬民族气节、增强自信心和强身健体的需要。规定中小学生每人必须最少会一个武术套路;规定武术课在体育课中的比例;规定每个学校都应该有武术表演队作为本校的窗口来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等。还有应规定武术文化的教学课时;在升学环节,体育加试中增加武术内容。中小学运动会规定要有武术项目,定期举办中小学武术比赛,各种运动会举办武术团体操比赛,各镇规定要有一至两所以武术为特色的学校。教育局定期考评学校武术活动开展情况,并结合校纪、校风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建立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学校对学生的考核的监督制度。

在武术教育的环节方面,原则是:以武术技术为手段,以武术所包含的“武德”含义为主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考核从两方面进行,即技术考核和理论与行为准则考核。“技术”考核以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为主,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发挥和创新;“理论与行为准则”考核,主要包括武术基本理论与武德、遵守校纪校规和好人好事等情况两方面考评。

5.结论

(1)学校武术教育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武术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和重点内容,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有了明显的改观。出现了许多以武术为办学特色的传统学校,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长等都积极主张学校开展武术活动。

(2)中小学武术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武术动作技术复杂,不易练习和记忆,与跆拳道等相比更不容易练好,还辛苦许多;单纯开展竞技武术的模式不利于学校武术的普及和推广;武术在推广过程中,忽视其本质属性一技击性,导致人们失去了对武术的期待和吸引力;武术教材明显滞后,武术教法机械、呆板、枯燥,课堂气氛没有生机和活力;武术礼仪和武德教育是学校武术教学中的一个空白等。

(3)中小学武术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价值定位上,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武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作为教材内容的主线贯穿其中,注重对学生“武德”的培养和教育。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不拘泥于统一的武术内容,可考虑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所属地域的风俗文化习惯;内容丰富,时代美感;武术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内容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学练结合,以学生练习为主;鼓励学生发现和找寻自己的武术运动风格,创新适合自己的动作组合;区别对待,注重学生武术学习过程中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求索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术教育中小学校民族精神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