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阳 杨 钊 黄 琪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经济效益测度及时空相关性分析
余 阳 杨 钊 黄 琪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文章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构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经济效益,并采用时间同步性及Geoda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示范区城市经济效益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马鞍山、芜湖和铜陵在区域内经济效益顶端优势明显;区域经济差异在逐步缩小,经济效益变动由空间离散向空间集聚发展,呈现区域一体化趋势;综合研究结果将区域内城市分为三类:一是马芜铜经济效益起点高,发展旅游业经济基础好;二是黄山、宣城,经济效益中等水平但具备优质的旅游资源;三是安庆、池州,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具备后期发展潜力,后期应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与旅游双赢。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经济效益;时空分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发展的进程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单一城市效益、城市规模以及多个相邻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城市科学、区域发展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城市效益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探索城市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如郭增荣等人提出应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方面研究城市效益,并结合12个城市的评价实例探索城市效益评价体系构建[1];党兴华基于城市经济效益指标设置原则,研究了城市经济效益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2]。(2)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公共基础设施效益的评价研究,如谢英楠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度2000-2010年黑龙江省及所辖城市的18个指标因子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土地利用生态效益[3];宋戈、杨志荣等人运用DEA对哈尔滨市2001-2005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4-5];孙珏等人运用对抗型DEA交叉效率模型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效益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6]。(3)城市经济效益影响因子研究,如林丹凤运用主成分法,综合测度中国35个主要城市2008年的10项经济指标,并运用回归分析法探究城市经济效益的影响因子[7];赵小娥根据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10项经济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究城市经济效益的影响因子[8]。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成立于2014年,范围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安庆市、铜陵市、马鞍山市及芜湖市,面积约5.7万km2,人口数量占全省的27.5%。目前对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空间结构、资源整合开发及发展战略等方面[9-12],而对于示范区的经济效益及其空间分异研究还较少涉及。从理论上说,区域的经济发展与旅游发展是一种相互影响、良性互动的关系。城市经济的高效运转能够有效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及旅游产品的推广提供资金保障,而旅游的发展则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经济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安徽旅游的品牌塑造,也将有利于活跃地区经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一)研究方法
单一的经济指标(例如GDP、三大产业产值等)虽然具有可比性高,可操作性强的优点,但城市经济效益是一个综合概念,单一指标显然无法满足研究的要求,为更加科学、系统、全面地评价城市经济效益,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市效益评级指标体系,包含8项经济指标(见表1),并采用熵值法测度指标权重,得到经济效益评价综合得分。进而依据经济效益的综合得分分析时空相关性,采用时间同步性分析城市经济效益时间关联,引入空间计量学研究方法,运用Geoda空间自相关分析经济效益空间分异特征。
表1 城市经济效益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1.熵值法
确定并获取8项经济指标数据构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的测度,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3]:
第一步,为消除各指标量纲、数量级间的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需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第二步,计算第 项指标下第 个城市占该指标的比重。
第三步,计算第 项指标的熵值。
第四步,求出各项指标的权重。
第五步,计算各城市经济效益评价的综合得分。
根据公式(3)计算得到的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2. 变异系数(CV)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衡量城市经济效益相对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14],其相对于标准差而言,消除了数量级和平均数对样本数离散程度的影响,离散程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更高。公式如下:
3 .首位度(S)
首位度用以描述地区规模分布状况[14],在此反映经济效益集中程度,公式如下:
其中,S为首位度,P1和P2为经济效益最大和第二大的城市,当S≦2时,说明结构均衡,集中度不高;当S > 2时,则表明结构失衡,过度集中。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9、2004、2009以 及 2014四个年度为研究的时间节点,这其中都是以5年作为时间跨度,研究从1999到2014年十五年间该地区经济效益的变化特征,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安徽省统计年鉴》,且皆为统计年鉴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15、16]。
(一) 经济效益测度分析
根据上文计算得到的各项经济指标的权重以及各个城市具体经济指标标准化的值,通过公式(6)可计算得到城市经济效益的综合测度值,见表2。
表2 皖南示范区城市经济效益综合测度值
根据1999年至2014年期间5年为一个时间跨度将时间阶段划分为4个时间节点:1999年城市经济效益最高的为马鞍山市,紧随其后的是铜陵市,测度值分别是0.7485和0.7472,差距很小仅为0.0013;效益最低为池州市0.0769,最高效益与最低效益差分为0.6716。
2004年经济效益最高是马鞍山市,其次是铜陵市测度值分别为0.8746和0.7229,两者差距较1999年有所扩大为0.1517;最低效益城市仍为池州市0.0916,最高效益与最低效益差分为0.783,较1999年极值差分有所扩大。
2009年所测经济效益排名最高的前两位城市依旧是马鞍山市和铜陵市,测度值分别是0.7496和0.6880,差距值为0.0589较2004年差值相对缩小;最低经济效益得分城市为安庆市,测度值为0.1917,该年极值差分为0.5596,相较于2004年的极值差分有所减小。
2014年测度经济效益最高的前两座城市发生了变化,铜陵市上升为第一位,其次是芜湖市,马鞍山市降为第三位,前两位城市测度值分别是0.6747和0.6523,差距为0.0224,该值相对于2009年有所降低;最低效益测度得分城市为池州市,测度值为0.2156,极值差分为0.4591,相比较2009年该数值再次缩小了。
为了能够更好的揭示研究区域城市经济效益的离散程度,文章选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说明各个城市经济效益发展的差异(见表3),首先从标准差来看,1999年至2004年5年间经济效益发展扩大了,标准差值由0.2637增加到0.3126,八个城市经济增长差距明显;此外从变异系数来看,1999到2004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同样拉大,变异系数由0.6843增加到0.7793。2004-2014年十年里无论是标准差还是变异系数都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0.3126降至0.1921、0.7793降至0.4688,由此说明十年间区域内城市经济效益的差距在缩小。最后是采用了首位度评价系数,用于衡量区域内研究样本的集中程度和顶端优势性,2004年首位度较1999年有所提升,由0.2428增至0.2725,说明了马鞍山市经济效益在全区内具有绝对的优势,且呈上升趋势。从2004至2014年指数逐步下降,由0.2725降至0.2325,25年间首位度变化幅度不大,增幅0.0297,最大降幅为0.0373。
表3 皖南示范区城市经济效益差异及变动
注:变异系数CV由公式(5)计算得出;首位度S由公式(6)计算得出。
综上所述,根据经济效益测度值及其差异分析可以看出:(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马鞍山市、铜陵市和芜湖市是经济发展的领军城市,属于经济效益高起点城市,1999年至2014年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该区域前三位。从首位度可以看出,数值较高且变动幅度小凸显出马鞍山市和铜陵市经济发展实力雄厚,优势明显且集中度高;(2)池州和安庆相对而言经济发展薄弱,与马鞍山市、芜湖市和铜陵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黄山和宣城位于经济效益发展的中间位置,相对变化较为稳定;(3)除1999年至2014年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上升以外,往后十年都是逐年缩小,区域间的经济效益差距呈现缩小趋势。相对差异缩小,极值差分的绝对差异也在缩小,区域经济效益发展呈现均衡化趋势。
(二)城市经济效益时间同步性分析
图1 皖南示范区城市经济效益变化趋势时间同步性
根据图1所展示的内容对研究区域内七个相关城市经济效益的变化做时间相关性分析。
首先,从三个时间区间上来看,1999-2004年间马鞍山市、芜湖市和池州市呈现同步增长态势,其中芜湖市和马鞍山市增幅大致相当,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和宣城市则表现出同步降低的态势,且降幅均不大;2004-2009年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和安庆市经济效益为同步下降,其中马鞍山市和芜湖降幅大致相当,黄山市、宣城市和池州市经济效益则为同步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为池州市,增幅明显,在1999年和2004年经济效益排位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经济效益明显增加;2009-2014年马鞍山市、池州市和铜陵市经济效益表现为同步下降,其中马鞍山市经济效益降幅明显,效益得分排名由1999年、2004年和2009年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芜湖市、黄山市、安庆市和宣城市则表现为经济效益同步增加。
其次,就单个城市经济效益发展变化而言,马鞍山市经济效益变动幅度大,从1999年至2014年经济效益先增后减,后期降幅大;芜湖市经济效益处于波动状态中,有增有减;铜陵市经济效益一直处于下降中,但由于其效益起点高,降幅小,15年间整体变化不大;折线图图2分析结果再一次说明了马芜铜三市“领跑”该区域经济效益发展,与其他5个城市差距明显且始终保持优势位置。宣城市、黄山市从1999年到2014年经济效益变动不大,属于稳中求进的类型,经济效益得分保持稳步上升。安庆市经济效益起点与黄山市和宣城市相当,但相比之下呈现下降趋势,到2014年与后者拉开了一定差距。池州市经济效益的发展属于低起点型,虽然在2004年至2009年实现较大增长,但到了2014年相比之下经济效益还是比较低,相对落后于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三)城市经济效益空间自相关分析
根据本文研究对象的特征以及研究要求,文章选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来研究区域内城市经济效益的空间关系,既一个城市经济效益的发展变化与其邻近城市经济效益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区域经济效益的集中与离散程度。将上文研究得到的经济效益数值链接到区域图层属性上,运用Geoda软件分析绘制出城市经济效益Moran散点图[17、18](见图2),以经济效益得分数值为横坐标,经济效益空间滞后值为纵坐标,以平均值为轴,将研究区域的经济效益综合测度值空间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象限为高高区(地区自身经济效益发展水平高,且周边邻近地区经济效益也高,彼此间差异小);第二象限为低高区(地区自身经济效益发展水平低,但周边地区经济效益高,差异较大);第三象限为低低区(地区自身经济效益水平与周边地区都低,彼此间差异小);第四象限为高低区(地区自身经济效益高,但周边地区发展水平低,差异明显)。其中,第一和第三象限代表的高高与低低类型为正相关关系,低高与高低类型表示不存在空间相关性。
根据moran散点图可以看出在1999年moran指数为-0.5133,而2014年该指数为-0.1058,皆为负值说明皖南示范区城市经济效益的发展在全域空间上相关性很弱,集聚效应低,整体发展离散程度很高。同时,1999年到2014年moran指数呈增加的趋势,说明皖南示范区城市经济效益发展差异在逐步缩小,向区域一体化、集聚联动方向发展。
图2 皖南示范区城市经济效益Moran散点图
此外,1999年moran散点图中,位于第一象限的城市为芜湖市,第二象限是池州市和宣城市,第三象限的为黄山市和安庆市,第四象限的是铜陵市和马鞍山市。2014年,位于moran散点图第一象限的城市变为两个:铜陵市和芜湖市,第二象限城市为池州市和安庆市,第三象限城市为黄山市和宣城市,第四象限城市是马鞍山市。1999年和2014年经济效益空间高高类型和高低类型的城市是芜湖市、铜陵市和马鞍山市,低高类型和低低类型城市为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和宣城市,再次说明马芜铜经济效益在区域内优势明显,与其他城市差距明显,1999年经济效益高高类型城市只有芜湖市一个,到2014年增加了铜陵市,说明在经济效益发展方面芜湖市与铜陵市空间联动更加紧密,集聚效益明显增加。
图3 皖南示范区城市经济效益LISA集聚图
为了更好地说明皖南示范区城市经济效益从1999年到2014年空间相关性的变化,文章采用显著性水平P=0.05和序列数值为99的系数标准下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集聚图(见图3),1999年仅铜陵市为High-Low型,其他城市均不产生空间关联性,铜陵市的邻接城市有4个,分别是池州市、安庆市和芜湖市,除了芜湖市经济效益较高外,其他三个城市与铜陵市差距较大,形成典型的高低类型分布,中心高四周低。而2014年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黄山市以及宣城市在整体上经济效益趋于平衡,没有出现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仅池州市经济效益属于Low-High型,池州市邻接城市有安庆市、芜湖市、铜陵市、黄山市和宣城市,相比之下池州市经济效益较低,呈典型的低高类型分布。
文章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通过选取8项经济指标数据,构建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9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四个时间节点经济效益进行测度分析,并依据综合测度值运用时间同步性分析以及Geoda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经济效益发展变化的时空演化特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马鞍山市、芜湖市和铜陵市经济效益优势明显,从1999年至2014年十五年间均保持绝对的领先地位,虽然这期间三个城市的经济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他城市也有上升,但要赶超马芜铜经济效益从目前的增幅来看难度较大。
二是从变异系数、空间关联度moran指数等分析结果来看,区域经济效益差异呈现缩小趋势,由空间离散向空间集聚发展,但由于发展初期起点差异很大,而后期变动幅度不大,要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集聚经济发展过程较长。
三是依据经济效益发展起点、后期变化幅度以及空间相关性可将示范区城市划分为3种类型:1.具有经济效益发展高起点,后期保持了绝对优势并存在空间邻接性的城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和芜湖市,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理论上说具备了发展旅游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无论是作为旅游目的地还是旅游客源地,合理地规划布局能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整体的发展;2.经济效益起点相对较高,后期增长势头明显存在空间邻接性城市。黄山市和宣城市,这两个城市具有优质的旅游资源,经济效益也较好,如若科学合理地将旅游资源升级打造,实现旅游—经济协调互动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地方经济效益,也将有利于皖南示范区特色旅游品牌的塑造;3.经济效益起点较低,后期增幅也不大的城市。池州市和安庆市,经济效益相对于前面的5个城市来说偏低,但两者都具备开发旅游良好基础,且市场潜力大,通过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整体打造,区域旅游乃至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也必然会带动两市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增加。
文章通过选取经济指标测度经济效益,并分析其时空相关性,以期得到十五年间经济效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数据获取的局限,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还有待丰富;未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经济效益还将会受到政府政策、旅游发展、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综合变动特征及驱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郭增荣,赵洪才,张国全,等.城市效益评价方法初探[J].城市规划,1991(3):48-51,64.
[2]党兴华.城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分析及评价[J].技术经济,1994(12):49-51.
[3]谢英楠.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4]宋戈,高楠.基于DEA方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8,28(2):185-188.
[5]杨志荣,吴次芳,靳相木,等.基于DEA模型的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14-18.
[6]赵小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域经济效益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8):47-52.
[7]孙钰,王坤岩,姚晓东.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效益评价[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5):164-175.
[8]林丹凤.中国城市经济效益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9]程晓丽,祝亚雯.基于点-轴理论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9):1082-1088.
[10]程晓丽,胡文海.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J].地理研究,2012,31(1):169-177.
[11]章尚正,周佳,巩胜霞.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战略与政府推动[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9):12-17.
[12]章尚正,周伟伟,朱莲.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产品体系开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1):68-73.
[13]宋宇宁,韩增林.东北老工业地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空间格局——以辽宁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1):40-45.
[14]胡文海,程海峰,余菲菲.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差异分析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11):1413-1418.
[15]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5.
[16]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4.
[17]蒲英霞,葛莹,马荣华,等.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24(6):965-974.
[18]夏永久,朱喜钢,储金龙.基于ESDA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9):1427-1431,1438.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Measure and Spatial-tempor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Southern Anhui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Yu Yang, Yang Zhao, Huang Qi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Regional economic efficiency is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especially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for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and promotion of tourism products.The paper chooses the 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Southern Anhui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as a case, selects four time nodes: 1999, 2004, 2009 and 2014, Build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nomic efficiency, uses entropy method to measure economic efficiency, applies temporal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Geoda spatial auto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study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efficiency i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economic efficiency of Ma'anshan, Wuhu and Tongling has obvious top superiority;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efficiency is becoming less and less, economic efficiency changes from spatial dispersion to spatial agglomeration, presenting a regional integration tendency; according 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it can be divided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cities: they are have high-starting point of economic efficiency in first type, such as Ma'anshan, Tongling and Wuhu, they can use advantage of economy to develop tourism. Secondly, there are Huangshan and Xuanchen, which economic efficiency situated middle level in the area, but they both have high quality of tourism resource. Finally, there are Anqing and Chizhou, comparing with other cities, they have no advantage of economic efficiency, while taking advantage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joining to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unify, they can make economy and tourism efficiency rise together.
the 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southern anhui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economic efficiency; spatial-temproal variation
F119.9
A
1672-0547(2016)05-0018-06
2016-0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自然观光地旅游从业移民空间行为、动力机制及区域社会经济影响研究——以九寨沟、黄山为例”(41271172)
余 阳(1992-),男,云南昆明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旅游地理学;
杨 钊(1974-),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社会学;
黄 琪(1992-),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