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视角的安徽山岳景区旅游环境感知研究

2016-02-04 14:04林传红许云华
铜陵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天柱山山岳黄山

林传红 许云华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基于游客视角的安徽山岳景区旅游环境感知研究

林传红 许云华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选取22个评价指标,运用因素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基于游客视角对安徽省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等山岳景区旅游环境进行评价研究。分析表明:黄山、天柱山、天堂寨、九华山等景区各旅游环境指标的游客感知均值相对较高,齐云山、八公山相对较低;被调研景区的卫生设施、接待设施、游览的安全性、旅游服务态度、接待价格的合理性等指标均处于改善区,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山岳景区;旅游环境;游客感知

一、引言

随着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旅游环境作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近年来国内、国际旅游研究的热点。Tanja Mihalic(2000)认为环境管理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对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有重大影响[1],然而不是真正的环境质量,而是可感知的环境质量在影响潜在旅游者的购买行为。旅游是一个心理享受的过程,其本质意义在于感悟和体验,旅游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者的生理、心理及其对旅游活动适宜程度的现实感受。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山岳型景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山岳景区旅游环境有其自身的特征,如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社会服务环境的复杂性、景区资源的稀缺性等等。旅游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制约着山岳景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及游客的旅游体验品质,因此对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研究选取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齐云山、八公山等安徽省比较有代表性的山岳景区进行游客旅游环境感知随机抽样调查和实地访谈。通过游客感知调查,获取游客对旅游环境的现实评价,找出安徽主要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管理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其提升旅游环境竞争力提供建议。

二、相关研究现状

在安徽山岳景区研究方面,周秉根、卢晓(1995)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的开发情况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陆林等(1996)以黄山和庐山为例,测定了旅游经历对旅游者旅游地感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污水及垃圾处理、人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水体污染情况等环境要素方面,旅游者旅游后对黄山景区的感知劣于旅游前[3];查德民等(1998)提出齐云山景区应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软件管理[4];晋秀龙(2000)提出在景观规模、景点组合、环境舒适性方面琅琊山还有提升空间[5];万绪才等(2002)构建了包括旅游景观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3大要素的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黄山、天柱山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天柱山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管理及服务水平等与黄山相比差距较大[6];葛向东(2005)对天柱山的旅游环境进行了评析,提出丰富景观资源、完善信息工程、实现生态发展的举措[7];王群等(2006)研究认为社会服务环境感知是影响游客对黄山环境感知的关键因素[8];夏巧云等(2012)从游客体验视角,构建了山岳型景区游客满意度测量维度模型,结果显示景观价值维度是黄山风景区游客重要性-满意度都较高的“优势区[9]。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笔者发现,研究内容上,学者们对安徽山岳景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游客满意度测评、旅游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和细致;研究方法上,在山岳景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现有研究较多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过程中,注重专家意见,而从游客视角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感知评价的相对较少。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一)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文献回顾[2-9]的基础上,以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接触点和体验点为基础,初步构建山岳景区旅游环境游客感知评价体系,该体系共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总体感知评价;第二个层次为评价维度,包含旅游景观环境(景观多样性、景观特色、景观协调性、景区容量)、自然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水质、植被覆盖情况、岩体风貌情况、环境卫生质量)、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内外交通服务、景区通讯服务、旅游服务态度、景区管理水平、接待价格的合理性)、服务设施条件(接待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景区解说系统)、景区环境氛围(当地居民爱护环境情况、居民好客程度、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景区整体秩序)5个维度;第三个层次为22个测度指标。

(二)问卷设计与调研过程

根据确立的测评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初稿,综合预调研结果与专家意见,结合信度、效度分析及游客的意见反馈,修改问卷。问卷主体部分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分值量表。在各题项评价中5代表“非常好”,4代表“比较好”,3代表“一般”,2代表“比较差”,1代表“非常差”。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60份,其中黄山发放250份,回收232份,有效问卷182份;九华山发放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天柱山发放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天堂寨发放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齐云山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八公山发放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总计1053份,有效率83.6%。调查主要分三个时段:2014年7月12-18日;2014年10月2-4日;2015年4月25-26日,主要依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

全部调查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主要应用因素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

四、统计分析与检验

表1 六大景区的客源统计特征

(一)样本基本特征

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客源方面,游览黄山的安徽本省客源占42.9%;游览九华山的安徽本省客源占45.7%;天柱山的本省客源为55%;天堂寨为69.9%;齐云山为70.3%;八公山为93.5%。6个景区总样本(1053份问卷)中有61.3%的游客来自安徽本省,各景区客源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性别方面,安徽几大山岳景区的男性游客略多于女性;年龄阶段也以18-30岁、31-50岁的游客居多;旅行方式上,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齐云山、八公山通过旅游团组织的比例依次为20.9%、16.5%、19.9%、29.5%、4.7%、10%;总体而言,游客对各景区的期望“比较高”。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表2 样本信度、效度系数

本文选取全部22个题项变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如表2所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的样本数据KMO值都在0.8以上,表明题项变量间的关系良好,适合进行因素分析,而齐云山、八公山的样本数据KMO值大于0.6,勉强可进行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量表的可靠性,需要进行信度检验,主要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进行检验。各景区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齐云山的α系数均在0.8以上,量表的整体信度很高。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一致性,量表的效度和信度除八公山景区外都通过了检验。

对总样本(1053份问卷)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值大于1为提取标准,转轴方式选用最大变异法,结果共抽出5个共同因素,可以解释的总变异量为56.063%。5个构面及其所包含因子与之前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大体一致。

(三)各测度指标的重要性及绩效分析

在前面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各景区旅游环境按照划分好的5个构面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将游客对各景区旅游环境的总体感知评价作为因变量,抽取旅游环境5个构面(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的样本数据各构面的KMO值均接近0.7或者大于0.7,α系数均高于0.6,各分量表具有稳定性与一致性)第一主成分形成的5个潜在变量作为自变量,由此可以得到各个景区旅游环境各构面对游客旅游环境总体评价的影响程度(即回归系数)。而各测度指标对游客旅游环境总体感知的影响系数等于其在第一主成分中的加权系数乘以对应主成分在多元回归中的系数。前者可以通过对每个景区旅游环境各构面主成分分析后的成分矩阵获得。以黄山风景区为例,游客对旅游环境各测度指标的重要性及绩效感知情况如表3所示。由此可绘制各景区22个测度指标的游客“重要性—绩效”感知分析模型,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旅游环境各测度指标的游客“重要性—绩效”模型分别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表3 游客对旅游环境各测度指标的重要性及绩效感知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于黄山景区而言,景观协调性、景区容量处于首要改善区(Ⅰ区);卫生设施、接待设施、旅游服务态度、岩体风貌、游览安全性、接待价格的合理性等指标的游客感知均值处于低位区(Ⅳ区),但其对旅游环境总体感知的影响相对较小,处于次要改善区,但落在此区域的因素仍需引起景区管理方的重视,特别对于游客评价较低的食宿、门票、索道等接待价格以及景区拥挤问题;而景观特色、环境卫生质量、景观多样性等指标处于继续保持区(Ⅱ区),这说明黄山景区的景观质量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认可。

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九华山景区而言,从属于景区环境氛围构面的4个指标处于继续保持区(Ⅱ区),说明九华山景区的环境氛围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认可;而接待价格的合理性、交通服务、卫生设施、接待设施、通讯服务、景区容量等12个指标的游客感知均值均处于低位区(Ⅳ区),这些指标基本归属于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设施条件构面,是需要改善的要素。从图3中可以看出,对于天柱山景区而言,通讯服务、旅游服务态度、景区管理水平等归属于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的几项指标处于首要改善区(Ⅰ区);而接待设施、接待价格的合理性、游览安全性及解说系统等指标的游客感知均值处于低位区(Ⅳ区)处于次要改善区。从图4中可以看出,对于天堂寨景区而言,景区管理水平、旅游服务态度、通讯服务等指标处于首要改善区;而归属于旅游服务设施条件的4个指标以及接待价格的合理性处于次要改善区。

由于齐云山、八公山两景区样本各构面量表的信度与效度不高,故不再做主成分分析。从图5中可以看出,两个景区各指标的均值都较低。特别是八公山景区,环境卫生质量、接待设施、景区游览的安全性、景区卫生设施等指标均值都小于3,急需要改善;内外交通服务、景区解说系统、景区管理水平等因素也需要加强。齐云山景区的接待设施指标均值位于3以下,急需要加强停车场、食宿、购物、休息、残障设施的保障与建设;景观的多样性、内外交通服务、旅游服务态度、游览的安全性、接待价格的合理性等指标均值也处于中位区,也需改善。

图1 黄山景区各测度指标游客重要性-绩效感知情况

图2 九华山景区各测度指标游客重要性-绩效感知情况

图3 天柱山景区各测度指标游客重要性-绩效感知情况

图4 天堂寨景区各测度指标游客重要性-绩效感知情况

图5 齐云山、八公山景区旅游环境各测度指标游客感知均值

五、 结论与讨论

1.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客源方面,总样本中来自安徽本省的游客超六成,除黄山、九华山外,本次抽样的天柱山、天堂寨、齐云山、八公山的本省客源均超5成,八公山更是高达9成。一方面说明,近几年安徽省旅游局推出的“安徽人游安徽”的活动效果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安徽省针对外省以及境外的旅游宣传尚需加强,齐云山、八公山更需加强主题凝练与宣传。旅游方式方面,采取旅游团出游的方式最多的一个景区仅占三成,亲友结伴或者个人出游两种方式成为大多数游客的选择。安徽省山岳景区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信息建设,为自助游客人提供更多便利。

2.黄山、天柱山、天堂寨、九华山等景区各旅游环境指标的游客感知均值相对较高,分别为4.04、4.07、4.05、3.90,齐云山为3.65,八公山的最低(3.38),六大景区各指标要素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3. “重要性—绩效”分析显示,安徽主要山岳景区的卫生设施、接待设施、游览的安全性、旅游服务态度、接待价格的合理性等指标均处于改善区,这些要素的改进,能够提升安徽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各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指标感知均值相对较高,而对旅游环境总体感知评价的影响程度较低,属于锦上添花的要素,是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优势所在;对于黄山、九华山而言,景区容量指标也处于改善区,游客反映较多,而景区拥挤度通过影响旅游者游览情绪进而影响旅游体验,进而影响重游和推荐[10],天柱山、天堂寨、齐云山景区游客的拥挤感相对较小。

4.游客填写的问卷开放性部分,主要反映以下问题:(1)基础设施有待改进,诸如:低海拔地区阶梯边无护栏、登山台阶窄、休息设施少、游客中心无取款机、公厕及垃圾桶少等;(2)景区周围环境管理需要加强,诸如:景区附近商店、餐饮、住宿存在抢客现象,附近居民带游客逃票、景区外围垃圾清理不及时等;(3)山顶建筑较多,冲击生态环境,影响游客审美体验;(4)核心景区游客拥堵,影响游览质量及体验心情。

[1]MIHALIC 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a tourist destination:A factor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65-78.

[2]周秉根,卢晓.安徽省山岳型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9):400-406.

[3]陆林,焦华富.山岳旅游者感知行为研究——黄山、庐山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41-46.

[4]查德民.论齐云山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66-169.

[5]晋秀龙.琅琊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4):61-63.

[6]万绪才,包浩生.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安徽省黄山与天柱山实例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1):48-52.

[7]葛向东.天柱山旅游环境构成分析及综合开发对策[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5):98-102.

[8]王群,丁祖荣,章锦河,杨兴柱.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6,25(1): 171-181.

[9]夏巧云,王朝辉.基于Fuzzy-IPA的山岳型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471-476.

[10]陈金.基于FAHP的景区环境拥挤度评价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14.

A Study on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Perceptions of Mountain Scenic Area in Anhui Provence Based on the Tourists' Perspective

Lin Chuan-hong, Xu Yun-hua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This paper selects 22 indicators for evaluation on tourism environment of mountain scenic area such as Huangshan, Jiuhuashan, Tianzhushan, Tiantangzhai and so on in Anhui Province,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analysis, based on tourists perspec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eans of perception of most tourists to Huangshan, Jiuhuashan, Tianzhushan and Tiantangzhai are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ones of Qiyun, BagongsHan are low. The health facilities, reception facilities, tourist safety, service attitude, reception price and so on are in improvement district and need to be perfected.

mountain scenic area;tourism environment;tourist perception

F590.7

A

1672-0547(2016)05-0013-05

2016-08-12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基于感官视角的安徽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提升研究”(2012SQRW049ZD)

林传红(1980-),女,山东德州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消费行为;

许云华(1974-),女,安徽泗县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猜你喜欢
天柱山山岳黄山
奇峰出云含美意——天柱山掠影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南京山岳风景与城市关系历史研究
红旗招展天柱山
黄山冬之恋
雨雾中登天柱山
浅谈山岳救援中T型救援法的使用
动物派对
七律·登天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