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态度的关系研究*

2016-02-04 12:46博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125
山西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应用型

吴 博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710125



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态度的关系研究*

吴博**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125

摘要: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收入水平、社会态度有正相关,但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所处收入水平不同其主观幸福观与其社会态度不同,两者呈现正相关。同时,如果生活境遇中获取的社会支持不一样也会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态度。本文主要研究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态度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态度

*西安培华学院2015年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大学毕业生生活境遇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态度的关系研究——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课题编号: PHKT20150773)。

本文的研究范围特指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主观幸福感是指在个体内部心理体验方面的一个核心指标,它能表现一个合体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是个体按照自己心理预设的标准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社会态度则是个体内心对于社会稳定状况进行评价的核心心理指标,能够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以及个体对于社会期望也会产生变化,它是人们对社会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评价,积极评价则表明个体对于社会满意度高;消极评价则表明个体对于社会满意度不高。积极的社会态度有助于荷西社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个体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行为,以减少对于社会的负面评价,或者对社会加之以不良行为。

一、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之收入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曲线”关系

现在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中收入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曲线”关系,即在较低生活水平下的收入增加会导致学生主观自我幸福感的增加,例如李雅儒、王伟璐在其《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的幸福感"社会支持及其关系-对“蚁族”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总体而言,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总体幸福感得分约为9.56;其中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的群体的幸福感得分为8.82; 2000-4000元之间的群体得分为9.44; 4000-6000元之间的群体得分为9.78; 6000元以上的群体得分为10.21;相对于高收入毕业生而言,中低收入水平的毕业生随着收入升高呈现主观幸福感上升趋势。但也有研究表明,主观满意度与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当一个个体收入不断增加是,主观满意度会不断增强。同时赫利韦尔Helliwel1)等发现主观满意度与社会满意度的关系存在明显线性关系,瑟奇(Sirgy)等把主观满意度进一步分为涉及生活各个领域的满意度(如住房、教育等)来检验与社会满意度尤其是政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态度尤其是满意度不仅与总体主观满意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还与大部分生活各个领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处于中低收入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毕业生,其生活境遇中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低相关,但社会的诚信、社会的经济形势、社会的保障水平等社会态度中公平和趋势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人们的生活境遇与收入相关,收入已经成为生活境遇中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的重要调节因素。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低收入应用型本科学生难以调节社会支持对于幸福感的提升。高收入应用型本科学生与低收入应用型本科学生在幸福感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但社会支持的差异接尤其是接触到城市先进的科技信息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差异不大,这些外部支持条件可能会促进毕业生心理行为的良好发展,但对于低收入应用型本科大学毕业生并不显著。可见,如果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属于高收入群体,获取的社会支持也就越多,体验的幸福感越强。如果属于低收入群体,则体验的幸福感比较低,因为月收入的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观幸福感的增加;即月收入会在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可能调节的力度不同。低收入水平的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对政府的诚信、社会的经济形势评价非常关注,且呈现出了这些社会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体现出社会态度中公平和趋势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因此,国家层面可以通过一是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减少心理失衡事件对公众尤其是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刺激来提升幸福感体验;二是提高对低收入应用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例如设置最低工资水平;三是提高社会支持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提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的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整体水平,从而从其内部心理体验及相关因素方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

三、处于中高收入的应用型大学本科毕业生,其收入的增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增加呈低相关,但社会给予其的话语权、社会责任感和政府保持政治稳定的能力的评价等社会态度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大

对于中高收入应用型本科大学毕业生而言,生活境遇中社会支持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贡献率相当高,尤其是其在社会的话语权、精英层级的责任感;社会态度中的社会稳定如治安、社会政治稳定能力等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反而其收入的增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增加相关性降低,可以用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当低层级需要生存的需要得以满足以后,更高层级需要如社会水平的保持即安全需要、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于个体而言变得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大学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态度的关系密切,收入水平对于本科大学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正相关影响,但随着收入达到一定层级,正相关影响逐渐下降;不同收入水平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毕业生其社会态度与主观幸福感有相关性影响,且不同收入层级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毕业生对于社会态度的不同方面关注不一致,相应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体验有所不用。总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态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

[参考文献]

[1]郑昱.生活满意度与政府满意度的关系变迁[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5.

[2]李雅儒,王伟璐.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的幸福感"社会支持及其关系-对“蚁族”的一项调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1.

作者简介:**吴博(1981-),女,西安培华学院学生潜能发展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4; 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037-01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对MOOC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