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璐 何桂强 孟尚儒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湖南 长沙410083
构建大学学院多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危机防范与自制力培养机制
刘璐何桂强孟尚儒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如今日益增多的校园危机突发案件与大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及自制力水平的下降息息相关。本文基于学校及学院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大学学院心理危机防范与大学生自制力的培养机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补充与凝练。完善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危机预防体制的单一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自制力
现如今大学校园各类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剖析起来主要与大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薄弱、心理健康知识欠缺、情绪管理及自制自律能力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致使很多大学生不能合理的调控自己的情绪,管控自己的学业与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恶性事件。
将二级学院心理危机防范与大学生情绪管理及自制力培养机制与学校现有的心理教育工作进行互补与对接,形成多层次心理危机防范体系,希望实现危机干预与能力提升一体化的工作愿景。
图1所示为二级学院心理危机防范与自制力培养机制的主要思路。心理工作的基础是构建二级学院多层次排查机制。寝室长、心理委员掌握学生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报送学院心协。心协干事将四个年级的问题归类汇总,报送学院心理专干老师与辅导员。心理专干老师与辅导员通过初步访谈、询问,将问题不为严重的划到图中三种教育模式分类教育,将问题较为严重的上报学院副书记转介学校心理中心进行干预。
图1 二级学院心理危机防范与自制力培养机制概览图
进行了上述排查工作后,应结合多种教育模式将危机干预与自制能力提升一体化。教育方式主要分为教师管理式教育、学生求知式教育与师生互动式教育。教师管理式教育是现在工作中较为成熟的模式,而开展学生求知式教育与师生互动式教育是目前的重点发展方向。
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法与过程为:
传统的管理模式包含辅导员的查课、查寝、晚归人数的统计等等。通过个别寝室的小范围试点,制定合理可行的寝室自制公约,形成了作息规律、学习成绩良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寝室卫生好,寝室关系融洽的模范寝室。后将这些模范寝室在全年级进行推广,在同学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大多数寝室都积极的参与到了寝室公约的制定中来。寝室公约的建立能够使辅导员对学生生活园区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把控,可以很好的融合晚点名、晚熄灯、倡导参加积极的活动与锻炼等日常工作,也形成了寝室成员、寝室长、学区管理员、辅导员的多层次管理渠道。
寝室的管理对心理危机的防范和自制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种教育模式是必不可少的[1]。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单纯管理模式下公约的制定很多学生难以坚持,不能起到长久的效果2、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生活有问题的同学,也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3、95后的学生对管理模式已经不那么认可,应该采取新的手段来改变他们。综上,本文将教师管理式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继续开展,并发展出以下两种新型教育方式。
现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也渐渐意识到自我情绪的把握、心理的管理、自制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大多数希望从根本上提升自我,也对这方面的知识十分的渴求。根据调查了解大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渴求,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心理危机防范及自制力知识的普及,分别为情绪管理讲座、自制力培养课堂与心理知识新媒体的传送。情绪管理讲座以心理学情绪管理有关知识为依托,加入大量的真实例证,帮助同学们认识到不良情绪的恶果。自制力课堂是针对现在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能规律作息、按时上课完成学业、寝室卫生差,人际关系混乱等自制力不足的现象,依托于现有的专业教材,将改善自制力的好习惯带到学生中去。利用新媒体的手段传送心理学知识是大学生们比较乐于接受的,在学院的微信、微博平台定期的推送相关知识、电影及书籍,补充传统方式心理版块传播的局限,也带动了学生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
互动式教育模式也是前两种教育模式的升华,前两种教育模式应能够更好地促进师生的互动。互动方式分为活动与咨询,在活动方面,应增加更多具有时效性、趣味性的心理健康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不仅调动了更多同学的积极性,也能够使教师工作重心下移,使寝室长、心理委员成为心理工作的中坚骨干力量。
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归纳如下:1、构建了多层次、更全面的危机防范系统,促进了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实施,也提升了学生的整体面貌与精神素质。2、完善补充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危机预防体制单一,自制自律制度难以推进的困难,将工作的中心从管理转为改化。通过结合不同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够学会自我管理和情感调控。3、通过课程及讲座的开设,让辅导员走向了课堂,提高了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也加强了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交流。
[参考文献]
[1]王甫勤.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8(1) :84-89.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