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森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研究
林荣森**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高校辅导员作为与高校学生接触面积最大、平时交流较多的高教教师,其一言一行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对高校学生产生影响,所以高校辅导员只有以更高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以更高的标准来对待自己才能在高校学生中间树立权威,而这个前提恰恰是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令人敬仰的人格。鉴于此,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当注意的几方面内容。
辅导员;立德树人;路径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有着伟大而光辉的历史,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处处展现的都是为人民群众着想,没有半点私心,共产党的最新文件其先进性就在于,文件内容都是人性最光辉的部分,都是在告诫人们一定要从善如流,教导人们在新的时期下如何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如何持之以恒的为人们服务等等。所以,这些最光辉的内容,是每一个高校辅导员日常必须时常铭记的,并把这些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只有在这样的工作实践中,高校辅导员才能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摒弃人性自私的一面,不断展现自己的优良素质。在现代教育学的视野中,对学生言行、品德的影响最大的有两种人:一个是家庭,也就是学生在家中受自己父母的言行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一个家风良好、父母品德高尚的家庭,其孩子也必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另一个是孩子在校园里的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老师。也就是说,任何孩子在学校中都要受到老师的品德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辅导员学习党的最新文件就是要学习党的最光辉的品质,学习党的最让人肃然起敬的言行,从而为学生树立更加美好的道德榜样。
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工作中,往往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首先高校学生巨大的性格差异,并不是每一个高校学生都是同样的性格和同样的脾气,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行为时有同样的选择,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这么多不一样的学生,同时每一个学生又都是不一样的行为状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高校辅导员面临着的事情也是不一定的,经常是变换的,学校的各个部门,尤其是研究生处(部)在有任何通知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各个专业的辅导员,各个专业的辅导员都会第一时间发给学生作为通知。同时各个学院的研究生工作,辅导员又是主要的落实者,辅导员只有在自己的工作中。每一个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可谓不辛苦、不可谓不繁重,在这样的工作中,每一个辅导员只有不断地展现自己的勇于担当的勇气和敢于承担的气魄,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学生也会信服这样的辅导员。反过来讲,辅导员的各项工作也会更好地在学生之间开展。
高校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处理学生工作最多的,也是处理学生工作最繁重的,面临着很多的不一样的工作。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高校辅导员很多的时候和状态下,都要处理很多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比如奖学金的评定、助学金的评定以及各项评优的决定,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处理问题的公平性、公正性,一定要采用相当民主的形式,只有在民主的表决之下,很多事情的处理结果才能让人满意和信服。在各项评定工作中,一定要有一个相当的量化标准,不能随着个人主观愿望而评定各种奖、助学金。其实,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各种学生事务的过程,也是不断展现自己各种综合素质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在展现自己的各种综合素质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被学生学习、模仿的过程,学生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学会了各种优良的品德、过硬的素质。所以,综合来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优秀的、品德高尚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优良品质的人,而这些优良的品质,只有高校辅导员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一点一滴地、逐渐地展现在学生中,学生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任何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是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逐步积累,由一定的量变再到质变的过程,一个人品德的养成也是从逐渐地、点滴地生活作风中形成的,高校辅导员在与高校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一定要做到细心。客观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优点、缺点。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这些种种与众不同的地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质,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做一个细心的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往往辅导员细心、周到的为学生着想,学生更加会从心底里佩服辅导员的为人,这也就是说,很多时候,辅导员都是以一种得到榜样的姿态示人,榜样的力量就在于给人以模仿的动力,所以学生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以辅导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为对自己的要求标准,辅导员的热心、周到的服务,这些都是建立在一个辅导员及其细心的学生工作中,所以高校辅导员的细心习惯一定要逐步养成,逐渐凡事都养成这样的行为习惯,让这样的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这样才能在高校学生之间形成榜样的道德力量。
[1]马娟.高校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研究——基于对广东省40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14,04:69-75.
[2]邹群,田铁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2,01:71-74.
[3]陈建文,汪祝华.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01:84-89.
[4]李忠军.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97-102.
[5]方宏建.关于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1,01:17-23.
[6]刘世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7]李鹏.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
G
A
** 作者简介:林荣森(1985-),男,汉族,辽宁丹东人,本科,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