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花夕拾》看鲁迅思想创作的越文化影响

2016-02-04 12:16肖云慧
山西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叛逆

肖云慧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江西 南昌 330099

从《朝花夕拾》看鲁迅思想创作的越文化影响

肖云慧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鲁迅的思想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与他生长的故乡密切相关。源远流长的越文化,构成了一个叛逆的异端思想谱系和生动的鬼神世界,它深刻地影响着鲁迅,并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表达方式。本文旨在通过对《朝花夕拾》文本的分析使读者对鲁迅思想创作所受的越文化影响有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朝花夕拾》;越文化;叛逆;鬼神文化

文学是有地域性的。丹纳在他的《英国文学史》引言中,认为决定文学的三大因素,是地理环境、种族与时代。任何地方都可能产生一些影响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但象越文化的中心地——绍兴那样,连绵不断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众多的杰出人物,形成令人叫绝的特殊文化现象的,却实属罕见。正是越地悠久厚重的文化传统和优良的文化基因,造就了鲁迅这颗文学史上的参天大树,他特有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和文化性格,都根植于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下面我将以他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为例,与大家一同探讨鲁迅思想创作中所受的越文化的影响。

首先,鲁迅身上的特立独行、富于叛逆和反抗的文化精神,正是对越地风俗人情的继承与张扬。基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迥异的生存方式,越文化与中国最古老的淳朴敦厚的中原文化不同,它先天具有一种勇于开拓、冒险和创新的精神向度。“考古发现,生活在东南沿海‘饭稻羹鱼’的古越人,在六七千年前即敢于以轻舟渡海;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木桨、陶舟模型与许多鲸鱼、鲨鱼的骨骼,都表现了海洋文明的特征。”[1]正因为这种精神向度,越人从不轻信、不盲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这种精神向度投射在文化传统上,就形成了一种特立独行的异端思想,即天然地反感所谓的“正统”文化,对奉为“正宗”的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在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这种反感随处可见:《二十四孝图》中他痛斥“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故事,这些曾经被儒家用来大肆宣扬封建孝道的故事,在鲁迅眼中却成了不顾儿童性命,把“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2]的大毒草,他们给鲁迅带来的毒副作用,直至中年以后都没能完全消散,还能时时引起反感和恐怖;《五猖会》描写了当时还是孩子的鲁迅急切地想去观看迎神赛会,而这时候父亲却突然出现,强迫他背诵二三十行《鉴略》方才让去,以致兴奋之感一扫而光的故事,充分反映了压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禁锢和摧残,表现出鲁迅对个性自由的维护与向往。可以说,这种自觉的反抗意识,正是越文化这一母性基因造就的。

其次,鲁迅的爱憎分明,仗义敢言的处世性格也师法越地先贤。鲁迅对嵇康的研究与他对古代小说的研究可并列为他学术上的两大成就,他的长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鲁迅从1913年即已开始研究嵇康,直至他生命将息的1935年,长达23年的时光他一直在校勘《嵇康集》,几乎贯穿了他整个的生命历程。鲁迅为什么要研究嵇康呢?因为他们都有正义感,都不被公认的权威思想所囿,都刚正不屈桀骜不驯。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高呼“礼岂为吾辈而设”,“刚肠嫉恶,轻肆直言”[3]。这一切也正鲜明地体现在鲁迅身上。《朝花夕拾》中体现出鲁迅批判精神的文章比比皆是:在《狗·猫·鼠》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曾救养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时常“一副媚态”、喜欢“到处噑叫”等特性的憎恶,表现出他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父亲的病》中回忆了作者儿时为父亲寻医治病的情景,通过对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行医作风和治病开方等表现的描写,揭露出这些所谓“名医”的丑恶嘴脸,他们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名曰行医为善、治病救人,实则勒索钱财、草菅人命。这些作品当中,鲁迅愤世嫉俗、刚肠嫉恶的性格特点呼之欲出,这与他对嵇康多年的推崇和研究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鲁迅的处事性格正是师法越地先贤。

第三,鲁迅把“鬼神”世界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与追求与越地尚鬼这一民间传统密不可分。越地先秦以来就有着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吴越先民自古就是“信巫鬼,重淫祀”。[4]到隋唐时期这种风气仍然十分盛行,唐崔龟从《宣州昭亭山梓华君神祠记》云:“吴越之俗尚鬼,民有病者不谒医而祷神。”可见鬼神在越地人民心中的地位。如出一辙,鲁迅笔下也塑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鬼神”世界。早在《破恶声论》中,鲁迅就指出,被斥为“迷信”的民间宗教和艺术,实际上是“向上之民,欲离是有限相对之现世,以趣无限绝对之至上者”的一种精神寄托与追求。中国古典小说中鲁迅最推崇的当属神话小说,《山海经》、《太平御览》、《列异传》等都被奉为完全自由和永恒美丽的领域。而在《朝花夕拾》中,我们更是看到幼年时期的鲁迅对“鬼神”世界不仅没有丝毫恐惧,而且对此有无限的兴趣甚至憧憬。在《无常》中,鲁迅张扬的正是“无常”这类被冤屈和受苦的人们的反抗压迫、渴望公正、勇于复仇的精神。他甚至提出这般振聋发聩的论断:“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5]其实,鲁迅的为“无常”的辩护、对“迷信”的捍卫,实质上是在坚守人类最原始最纯净的精神家园。

最后,在越地成长的鲁迅会不可避免地被越文化影响一生。童年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绍兴长大的鲁迅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和民间文化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在《朝花夕拾·小引》中,他依然借对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的回忆,表达对故乡挥之不去的记忆:“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在《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回顾了小时候在故乡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对逝去的童年的怀念。因此可以说整部《朝花夕拾》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随处可见越文化在鲁迅思想创作上的深深烙印。

[参考文献]

[1]100名史学教授的联名重写中华古史的建议书.文史杂志,1999(4).

[2]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4]《汉书·地理志》.

[5]鲁迅.《朝花夕拾·无常》.《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中图分类号:I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218-01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叛逆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成长之痛
心病还须心药医
叩问灵魂的乐章
师生冲突中遇到学生挑衅,怎么办?
那些“叛逆”的姑娘,只是比你更了解自己而已
允许他更“叛逆”一些
《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