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传平
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吉林 四平 136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冷传平*
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也已经慢慢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正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为了不断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进,这都是我们迫在眉睫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规范、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
在政策的要求下,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非常不规范,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些是独立部门,一些隶属于已有的部门之下,这就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处于管理的灰色地带,管理松懈,监督不明,加之没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导致办公缺少科学性,很多明明受过专业的心理专业训练的教师难以明确自身的工作方向,不仅造成资源、人才的浪费,也极易导致人才流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做到规范化,要纳入到高校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之中,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无论是从机构的建设,人员的安排,或具体到工作的计划、课程的安排等,都要有据可依,同时,足够的经费和必要的办公设施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可或缺的,从教人员也要及时的培训、掌握具体的心理问题解决方式,而不是抱着理论说教。
二、注重治疗工作、忽视发展教育
以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仍处于被动地位,等待学生前来心理咨询成为主要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从解决已发生的心理问题着手,这就致使高校学生对心理问题仍然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很多学生仍存在着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就是有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这就让很多学生根本不敢接触心理咨询,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很多高校仍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问题,然而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并没有彻底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就达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工作重点,并对于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就行疏导治疗,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健康防御机制,目前这种本末倒置的现状毋待解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视前期的预防机制,可以合理的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制定周期的心理测量计划,加强课程设置、多开展相关活动,多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教育形成连动的心理预防机制,不要被动的等待学生发生了心理问题才想到解决,要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内容趋于课程化、缺少实际应用性
目前,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课程设置普遍为公共课程,课时较少,教材繁多,讲授内容不一,职教人员很难系统全面的向学生教授,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理论性知识的介绍或是心理教育的发展介绍,脱离实际,学生重视度也并不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无法为学生构建健全的心理打下良好基础,更不要说根本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了,长期以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都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本应存在的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和一定的思想深度,过分的课程化、知识化、理论化,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僵化状态。心理健康教育课不能够像讲授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课程一样,重理论,轻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以考试为目的,而是切实的关乎到学生的生活,这两者不能够简单地等同于,因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应是向着符合学生兴趣的方面发展,不能太过呆板书面化,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亟待解决,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于自身的分析,发现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正视心理问题,继而寻求正确的解决方式。课程的检验不单单是成绩,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真正收获了自我调节节心理的能力。
四、导向过分德育化、缺乏个体独立性
目前高校工作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极易将心理健康工作与德育工作相混淆,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被当做是思想品德问题,不会综合考量,看到学生可能已经发生的心理问题。用德育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这种简单化地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甚至用大道理的灌输和说教去面对学生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心理问题,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兼职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又占了十分大的比例,他们习惯于以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方式解决心理问题,使心理问题的教育向德育化发展,给了学生一个德育标准,却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独特性,虽用了功夫去不见效果,没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态度。还有一些理论将心理教育的作用夸大化,政治化,认为心理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政治观念甚至人生观、价值观,认为学生问题的根本就是心理问题,无论什么情况都从心理问题入手,但功利性太强,适得其反。其实,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不是心理调节,而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太过于务实让学生缺乏个体性、独特性,陷入到从众却会迷失方向的怪圈,面对着生活的压力却找不到人生正确的方向,才造成了如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让学生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独立的人格,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心理教育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性,但德育工作室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两者决不能混为一谈,但也不能相互排斥。
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未完善,但也表明了高校从教人员对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我们会针对以上问题继续进行研究,争取更加深入细致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下,根据大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育规律,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承受苦难和克服挫折的能力。
** 作者简介:冷传平(1975-),男,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