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

2016-02-04 12:16
山西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李 箐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

李箐*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也关乎高校的和谐和稳定。近几年,在高校的扩招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之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便凸显出来。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态势,大学生应及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全面、客观的规划。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途径。旨在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合理化建议,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向前开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是高校的民生之本,也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就业率持续走低,特别是普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大学生寥寥无几,签约率不到10%。学校的就业率大多由考研或临时就业者填充。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上人,另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大学生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对职场也知之甚少,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一股脑往事业、国企、外资等条件好待遇高工作稳定的单位挤,能成功的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因此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最后落得满身疲惫,自信心尽毁,最后不得不胡乱就业,频繁跳槽的现象时有发生。研究和探索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既利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利于高校的发展,对国家人才素质的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1.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来源于拉丁文的“路径”之意。狭义的职业生涯主要指个人的工作经历。如:与工作有关的活动、工作态度等行为;广义的职业生涯贯穿个体的一生,重视整个过程及在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职业选择、目标确立和道路设计三个方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全面认识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通过积极的努力和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全过程。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评估、自我定位以及对就业需要、就业环境等的分析。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理性就业思路

客观、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系统、科学的知识学习和实践,使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自我认知,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的个性和性格,知晓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对未来职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发向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意识的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做出理性的生涯决策和有效的行动。

2.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的体制改革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化学习,而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整体化知识的贯通,导致学生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较差,难以达到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标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推进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服务意识、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高校教育贴进社会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注重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努力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稳定就业市场,促进大学生和谐就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有效控制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出现的“盲目择业”、“抢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现象,对稳定和发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配置成功率,降低就业离职率,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本土性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与时俱进

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成的理论研究大多来自欧美等国家,缺乏与本土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研究和探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缺少深入、系统的实践性研究。此外,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大学生的专业、文化课程的开展,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没有把教学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二)对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不够重视,职业规划管理层次不高

目前的高校更关注“进口”,对“出口”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很多高校认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门课程、一个普通的工作程序,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不够重视,在政策、资金、人员投入甚少,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需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也不够成熟,定理层次不高。很多高校把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简单的分配给学工部或招生就业部门,这些部门人员少、素质不高,更多的只是在行使就业管理的职能: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由教学部门担任,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沟通缺乏一个通畅的渠道,许多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想法难以沟通、配合,导致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层次不高,个性化职业规划服务严重不足。

(三)职业规划师资队伍不够专业、教学内容、手段缺乏实效性

高校职业规划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手段上存在很多问题。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是由专门的职业规划师来讲,而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政专业的辅导员来指导,所以对学生的指导往往不够专业、系统、全面和深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不太规范、形式单一、内容零散,测评工具也不科学,造成很多大学生对学校设置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兴趣不大,认为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上完了依然糊里糊涂,这大大影响了高校职业规划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体制,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关系

高校要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取得实效,必须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上下大功夫,健全配套的管理体制,各小部门分工要科学而具体,使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各环节、各部门联系紧密、合作顺畅。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部门还应要建立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市场的合作关系,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服务系统,为大学生即时整合提供就业理念、就业讯息、职训机会、个别咨询等服务,时时关注校友的动态,保持与校友的沟通和联系。因为优秀的校友经历和经验对大学生来说弥足珍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重要内容,而且校友创办或任职的企业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有效资源。总而言之,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部门应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开发广泛的社会资源,不断探索大学生求职的新途径。

(二)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规划辅导活动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教育不仅仅针对毕业生,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各有侧重。低年级的大学生应着重大项目开设实用心理学和职业素养等课程,帮助大学生进行清晰的自我认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年级的大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以及职业规划技巧、能力等知识,使大学生能够客观合理的制订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计划。此外,高校还要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辅导活动。如:定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课程,由资深的人力资源教授和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担任主讲;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心理测试活动,拓展实训基地,启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贯彻大学生的、沟通、合作等理念,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职业角色。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内容应该丰富而深入,且具备实效性。内容应包括心理辅导、个人认知、品德修养,以及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状况等知识,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模拟式、演练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灵活性、参与性。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力量,加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通过进修、深造、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高校还可从校外聘请长期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相关职业的企业人士、人力资源经理等为学生和老师开设课程和讲座。此外,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外界需求的变化,对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科目进行适当调整,使课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就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军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杨海生.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实践创新[J].大众科技,2008(11).

[3]李军,费剑南,董承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读.合肥学院学报,2006(2).

[4]张立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理论界,2006(8).

** 作者简介:李箐(1973-),河北保定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028-02

* 山西大同大学青年专项研究项目[2014k10]。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和整合分析
高职学生入学教育的自我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