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素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6-02-04 07:12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居民综合素质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素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新型城镇化不能脱离三农问题来搞。农民的素质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选项,同时也是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农民的素质问题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上相关文献的搜索,对现有的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素质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理清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及提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居民;综合素质

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素质问题,引发了国内学者的思考。笔者梳理了主要的研究文献,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农村居民素质问题提供参考。

一、相关文献梳理

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农业、农村发展最为本质、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问题进行了丰富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关注农民素质问题的现实意义

1.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污染问题日渐突出。要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现状,需采取积极措施。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不断提高农村科技文化的工作力度,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2.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想要发展农业,改善农村建设,农民是最主要的因素。只有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高了,能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效率,增加经济收入。才能够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3.也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来证明农民的文化素质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朱光明等学者对江苏省农民的素质和收入水平做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个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明显,并且与农民的素质高低呈现正比关系。陈华宁对河北省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同样证明了农民素质与家庭收入的关系,农民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家庭经济收入的高低。

(二)我国农村居民的素质现状

1.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当前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就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9亿农民中将近90%以上都是文盲与半文盲。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率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80%左右,而我国的仅30%左右。

2.思想观念差、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大多数农村地区,农民仍受封建迷信的束缚,靠天吃饭,不懂市场经济及运转规律,不懂资本运营。而且部分农民长期以来的饮食都不太卫生,“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仍是一些农民生活当中的口头禅,更谈不上合理的饮食搭配。

3.政策、法制观念淡薄。留在农村的大多数农民,并不关系国家的政策。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有很多人听说过,有很多人根本不关心,不知道这个政策具体内容,以后农村会如何建设。他们只懂得埋头种地,不懂得解读政策。

(三)探索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1.加强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引导农民相信科学,运用科学进行生产,摒弃封建迷信,树立正确的三观。这就要求对农民的教育要注意文化常识和思想政治相统一,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农民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划清与封建迷信的界限。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以农民喜欢的方式,加大现场指导培训的力度。

2.加强农村文化消费建设,促进传统观念和娱乐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学者提出,在广大农村建设图书馆(室)的建设,增加农村的文化氛围,让农民也有机会有环境接触到书籍,引导他们自主读书。

3.发展职业农民新理念。依托各类农业职业培训机会,开发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信息化、多媒体化、技术化培育一批懂得经营,掌握科技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民素质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研究仍有不完善之处,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多数研究都是宏观性的,缺少地域差异的比较分析。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南部地区的农村、农业发展存在差异化。研究应该更多从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入手,做到因地制宜。

其次,各种文化教育、科技教育、技能培训,不应该是喊口号。应该多从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到农民所喜欢和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播。

第三,信息化时代,新一代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应该加入到提高农民素质的问题研究当中。

最后,研究方法上重视一般的规范分析,很少从计量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

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研究,仍然未来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未来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将趋于微观化、具体化、针对性强的特点。比如:

1.城镇化概念提出前后,我国农民的素质现状的对比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发展得到了许多政策的支持。那么城镇化建设,在多大程度影响了农村的生活,农民的综合素质又有没有相应的改变。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改变,这些因素对提供我国农民总体素质的研究有怎样的帮助。

2.运用统计学与问卷调查,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地区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3.农民素质的问题,不仅仅是文化科技素质的问题,它应该是综合性。包括环境保护能力、文化科技知识、政策法律知识、卫生健康理念、新事物接受能力、经验管理能力等等全面的综合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应接受全面农业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国宝.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科普给力[J].海峡科学,2015(12).

[2]刘佳琪.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下的农民素质研究[J].理论观察,2016(1).

[3]朱光明,刘美玲,张大方.农民素质与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民素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J].生产力研究,2009(19).

[4]陈华宁.农民素质的内涵探讨及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问卷调查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086-01

作者简介:段旭*段旭(1991-),男,汉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研究。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农村居民综合素质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