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的当代诠释及时代价值研究*

2016-02-04 07:12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1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时代价值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1



雷锋精神的当代诠释及时代价值研究*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特质的呈象,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映像。本文分析了雷锋精神的精神内核,阐述了其现时代的社会价值,并指出雷锋精神的传承要坚持学习常态化、宣传创新化和价值普世化。

关键词:雷锋精神;时代特质;时代价值

雷锋是社会主义先进思想道德的卓越践行者,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为世人留下了恢弘的篇章。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特质的呈象,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映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前行,在实现“中国梦”愿景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今天,雷锋精神为现时代的人们做出了最佳的德行指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不忘雷锋精神的同时,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当代,悄然兴起的功利主义思潮也使部分人对雷锋精神产生了认识偏差和思想误区,错误的认为雷锋精神已经不符合现时代的社会基调,甚或认为雷锋精神过于迂腐而失去了存在的现实土壤。在现今的时代,雷锋精神是否还有传习的必要,雷锋精神是否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道德指引功能,如何将雷锋精神纳入到当代的社会情境中来,归根结底,就是需要领悟雷锋精神的精神内核,进而明晰雷锋精神所展现出来的独特时代特质。

一、雷锋精神的时代特质诠释

雷锋精神是雷锋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忠实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高尚道德和济世情怀的集中体现。雷锋精神并未随着雷锋的离去而弥散,这种精神穿透了雷锋所处的时代,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熠熠光辉。

(一)雷锋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源动力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寄怀的愿景,承载了全体华夏儿女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无上荣光的深情想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倾情共筑中国梦,正是因为它唤起了中华儿女心中对国家最深厚而真切的感情。雷锋广为世人所称道的“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最初就是出于雷锋为实现国家的富强而忘我的投入学习,在其牺牲个人时间分秒必争的刻苦学习背后,支撑雷锋的精神力量正是生生不息、奋发进取、永不止步的中国精神,雷锋精神正是中国精神的最佳写照,这两种凝练精神的背后所追求的乃是同一种力量,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强大力量——中国力量!这种力量不但在往昔激励着雷锋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也在今时鼓舞着中华各族儿女在党的带领下走向辉煌的明天。

(二)雷锋精神是党的独特优势的体现

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恪守着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革命情操,他秉承的是共产党人时刻以实现人民群众的福祉为己任的利他主义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晦暗色调中,有着一抹亮色,这就是心持济世情怀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坚持走群众路线,永远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这一动因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畏险阻,走过重重阴霾,战胜种种困难,领导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它百折不回,以领导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为己任,因而赢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这既是历史的选择同时也是人民的选择。在坚持真理、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指引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1]雷锋在日记中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雷锋始终坚持“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学习,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种高标准又同时近乎苛刻的道德自律正是源自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至上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人民衷心拥戴的内在缘由。

(三)雷锋精神是大爱与奉献的共同体

雷锋这样描述他对幸福的看法,“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党员要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时指出,“要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2]幸福是最高的善,个体所能体会到的最真实的幸福就是自身的善行,它是“合德性的实现活动”,[3]是个体对生命的满足状态,雷锋将人民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将帮助人民克服困难,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视为自己的责任,他的幸福感来自于他在帮人民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了他内心的满足,实现了他自身的使命。恩格斯曾经指出:“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4]雷锋自始至终坚守着“爱祖国”、“爱人民”的至高信念,这种大爱的精神使他抛却了“小我”的私利,以毫无保留的至诚奉献践行着共产党人毫不利己而精诚为他人的一贯作风,这种利他主义情怀与信念使雷锋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了最崇高的内容,又使他得到最大的满足,所有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幸福的感觉。

二、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解构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十年。在这半个世纪中,雷锋精神的内在价值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观念的变迁而不断得以重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每一个时代所特有的时代精神,映射出每一个时代的特有内涵。在“中国梦”成为全体国人翘首企盼的终极时代梦想的当前,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弘德品质依然闪耀在现时代的价值传承中。

(一)雷锋精神的文化整合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雷锋精神所代表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并非空洞流俗的宣教工具,而是最为真善质朴的实践道德诠释;它并未构筑起遥不可及的至高道德偶像,而是以其淡然平和的道德风尚传承并感染着周遭的人群。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先进文化在引领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中,也不断消解着当前社会存在的诸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功利主义至上等负能量文化,以平和兼具亲和的文化传承方式,实现大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心认同,并在雷锋精神的贯行过程中,唤起大众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激发其主动投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情,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雷锋精神的道德引领价值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举动应该与共同的普遍的活动协调一致,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应当服从于已经确定的社会规则。道德同社会纪律的其他形式同时都履行着这样的调节功能。某个社会的道德首先要求行为的一定的内容、习惯上应当如何做,即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道德风尚通过大众习惯的力量和普遍公认的并受大众维护的纪律的威力和社会舆论的威力每日重复出现在社会生活中。雷锋以其对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意义的正确理解,即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成为社会道德榜样。雷锋精神在道德问题上的权威同雷锋自身的实际权力和社会地位没有联系,而是一种成形于精神上的权威。这种精神上的权威不仅激励他人仿效自己的品行,而且向他人提供现成的活动方式,此种活动方式以道德风尚的形式普及于他人,转变为多数人的道德行为规范,并藉由此内化为多数人的个体信念,成为个体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这种基础能使个体对帮助他人和无私奉献的必要性与适当性作出内在合理解释,从而有意识的来实现和强化此类行为。

(三)雷锋精神的行为导向价值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在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一些如“炫富”、“拼爹”等骄奢淫逸的行为,也在近年随着媒体的曝光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暴露,足以说明在当前部分社会领域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行为价值选择偏差,同时集体主义原则沦丧。集体主义原则是人的个人责任心的最高尺度,每个人不仅对自己私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负责,而且对大多数人和集体的命运负责,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命运负责。但同时,每个单独的人都要在周围人面前,在他所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集体面前对自己行为负责。一个个体如果没有正确对待自己对集体所负有的责任心、未承认集体的道德权威,他其实做出就是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在这种情形下,应大力发扬雷锋精神的行为文明导向作用,构建积极正面的行为价值体系,为公众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参照,使公众的行为合乎社会道德规范与审美规范,并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克制内心的“恶”,以内心的“善”去指引自身的行为。

三、现时代雷锋精神的实现进路

在现时代,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和传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在于落实”,要以契合时代发展特质的方式将雷锋精神的贯彻学习落到实处。

(一)把握精神内核,推进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结合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学习,不能以机械的形式化与表层化的方式对雷锋生前活动进行简单模仿,而要在用心领悟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核,以及把握其在现时代所呈现出的独特价值的情形下,采取积极有效的创新举措,使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和传承契合时代的面貌,让雷锋精神继续成为人民道德前行的指引。同时,在学习活动的理念方向把握上,要克服形式主义的谬误,避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的“运动式学习”的现象发生。

(二)宣传模式创新,促使学习雷锋精神惯习化

雷锋精神出自民间社会,最终仍要实现向民间社会的回归。因此,在实现雷锋精神学习常态化的举措中,宣传部门要正视公众的价值诉求,选择合乎公众理解和接受范畴、生活化、平易化的宣传推广方式,以便使公众不会将学习雷锋归结于外力的强迫,让公众形成自觉的惯习化学习意识。使学习雷锋精神惯常化的原因在于:通常每个人在分析情况、形成决定的过程中,有时还需要作出自我强制的行为,一经成为习惯,完成该事项就毋需多加思索。就社会方面而言,习惯是道德关系的一种因素,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方式。共产主义习惯的培养过程不是简单的训练人们履行他们所接受的规则,这个过程要求培养信念和自觉性,然后使这些信念和自觉性变成习惯。

此外,在具体的宣传方式选择上,可以考虑在传统的以板报、条幅等传统宣传模式之外寻求突破创新。原因在于传统宣传模式的表现形式较为被动,其宣传效果和宣传目的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公众是否主动呼应。同时由于传统方式已经实行多年,难免因为公众对其产生边际递减效应而导致最终宣传无果。因此可以尝试借鉴当前盛行的微博、微电影、微拍等新型媒介方式,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现时代社会节奏。

(三)创设认同机制,实现雷锋精神普世化

普世价值并非西方专利,但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彰显主流价值皆可归为普世价值。雷锋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其对个人主义的摒弃、对集体主义的拥护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普世价值意义,因而对待雷锋精神应将之信仰化,使公众对雷锋精神形成整体认同态度,让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个体的内心需要而非任务强加。信仰的来源有三方面要素:即理性、习惯和启示。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个世纪,至今仍发挥其特定的时代价值,足以证明雷锋精神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此为其理性要素;雷锋精神根植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之一,此为其习惯要素;雷锋精神在无私奉献服务他人的同时践行了个体的幸福感,此为其启示要素。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的观点看来,调整个人行为的决定因素不是个人的意向,而是那种依靠一定的公认的道德原则和标准的社会舆论,因此,在雷锋精神实现社会整体认同的情形下,雷锋精神将成为社会的道德标准度量衡,成为大多数人自愿遵守奉行的社会生活规则,受到公众共同舆论的权威维护。

四、结语

当前,中国梦是举国上下的共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物质文明建设的硬实力的提升,更要借重道德、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的软实力提升。雷锋精神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精神的最佳写照,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发扬雷锋精神时代特质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2012(15):3.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7.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0.

[4][苏]伊·谢·康主编,王荫庭等译.伦理学辞典[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38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022-02

作者简介:崔勇*崔勇(1979-),男,硕士,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5-2016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scsz2015059)。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时代价值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浅谈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发扬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精神做好雷锋精神的研究与弘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