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洋宁
陕西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
文/于洋宁
日前,陕西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为切实编制好未来五年陕西省档案事业发展蓝图,早在2015年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就作出了安排,随后成立了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后,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去年11月召开了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座谈会,各地市档案部门负责人、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院校等有关人员在会上进行认真探讨。12月规划起草小组又深入兄弟省份进行调研,吸收了不少有益的内容。2016年1月26日召开了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会上又一次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八易其稿,最终形成了陕西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规划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全省档案事业要紧跟我省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明确发展理念,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同时兼顾缩短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把握了档案事业实现依法管理;档案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档案馆和绝大部分市级档案馆全达标;档案工作档案服务初步实现信息化;以人为本的档案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和大众利用需求;档案工作基础全面巩固;档案安全得到保障等七项原则。
“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省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实现指标:
(一)档案法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地方档案法规体系,制定和修订一系列规定和办法。全面推进档案依法行政工作,落实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全省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主体、执法检查对象数据库,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提升档案法治意识,促进档案从业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运用法律制度管理档案。
(二)档案资源建设。完善档案接收、征集工作,依法做好到期档案和撤销(合并)机构档案的接收工作。征集民间、海外档案。实施口述历史、城乡记忆档案采集项目。普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
(三)档案馆库建设。到2025年全省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十三五”末实现全省106个县级档案馆全部达标。提升新建档案馆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规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建设,推广“标准档案室”评价工作。
(四)档案信息建设。提升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适时启动全省统一的档案云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初步实现省市县档案馆数据融合共享、电子档案移交的规范管理;完成12个市级数字档案馆,60个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至2020年,省、市、县三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中30%、20%、10%的单位基本达到数字档案室建设要求。基本实现档案存量数字化,省档案馆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市级档案馆数字化比例超过80%;县级档案馆数字化比例超过50%。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全面启动档案数字化加工。初步实现档案增量电子化,省、市、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分别对30%、20%、10%的立档单位实现电子档案移交接收。
(五)档案文化与服务能力建设。深层次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推进“陕西档案编研成果50部精品”项目。打造网上档案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提升陕西档案文化影响力。实现档案信息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六)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经济科技档案工作。健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制度体系。继续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证工作。加强对新经济组织、新兴行业档案工作的调研与服务;加强对“一带一路”、西咸新区建设、关天一体化建设、关中城市群建设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档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的跟进指导;加强对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引导与服务。加强对乡镇机关和行政村两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
(七)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全面推行档案数据、电子文件(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加强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与开发。完成“感光影像档案病害治理系列关键技术”“档案整体脱酸技术”“同种纤维‘最小介入’档案修复补强工艺”“环保型防灾耐久档案封护工艺”等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档案保护项目研究。
为切实保障目标任务的达成,规划中要求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加大经费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档案宣传,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陕西省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