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雨瞳
视频网站影视剧个性化推荐的现状与趋势
文/刘雨瞳
2015年我国电视剧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行业洗牌初露端倪。就题材来看,受“限古令”影响,古装剧数量有所减少,但民国剧呈现井喷趋势。“一剧两星”的格局,致使电视剧发行对视频网站的依赖加强,网络分流效力渐显。丰富的影视剧登陆视频网站,致使个性化推荐得到各视频网站的充分重视,在保护影视版权的情况下,给观众提供了一种私人订制般的服务。个性化推荐将生产与消费很好地结合,以影像为载体,并借助台、网、院线三线并举,深受受众的欢迎,将成为今后网络影视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观剧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如优酷、爱奇艺、乐视等,他们一步步的优化,以便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这一点从视频网站的个性化定制研发可以看出来。其人性化的设置受到了许多用户的好评,观众可以从这庞大的资源库中选择自己想看的电视剧,这也是它最大的优势所在。为了丰富资源库,让用户享受更多的精神文化作品,近年来,各家视频网站均从网络自制剧的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比如,最初推出网络自制剧的搜狐视频,所制作的电视剧《匆匆那年》,在用户“尝鲜”的心理影响下,得到了高点击量和大量好评。随后其他视频网站也纷纷推出自己的自制剧,比如,爱奇艺的《盗墓笔记》《最好的我们》,乐视的《太子妃升职记》等。随着智能媒介的广泛使用,各类视频网站纷纷推出手机客户端供用户下载,以解放用户因时间、地点而受限的观剧体验。为了提高用户黏合度,各家视频网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多商家将电视上热播的电视剧在自己的视频网站上同步播出。比如,在东方卫视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乐视网就推出了和东方卫视同步更新,每天都能看到最新的剧情,让用户随时随地感受同步带来的观剧快感。视频网站的创新与优化,人性化的改良基于“体验至上”的基础上,从“我播你看”到“你点我播”,即从单向到互动的传播模式,这当中离不开用户的反馈。
电影与电视剧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都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创作完全采用的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影视制作者在早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发现,女性观众钟情于情感片,男性观众更偏爱战争片,年轻观众喜欢青春爱情故事,而年长的观众则对家庭伦理剧更感兴趣,不同的群体对于影视剧的需要也各不相同。所以,早期电影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与特征。这些电影也都有着自己的范式与规律,此类影视剧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赢得观众的认同,很多影视剧的创作都遵循着这一规则。例如,众所周知的“肥皂剧”,就是针对家庭主妇的。影视剧的类型是联系影视剧主创人员与观众的桥梁,观众与创作者之间也因此建立起了一种隐形的默契。
对观众收看的影视剧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对观众进行分类,把不同类别的剧推送给不同类别的观众。电影与电视剧的个性化推荐,更加符合影视剧的创作与生产规律,把观众分类,也把影视剧的相关剧情与资料推送给观众,从而让观众更加精确地了解自己要收看的影视剧内容。随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每年生产的影视剧也在逐年增加,影视剧起到了宣传主流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传播正能量的作用,个性化的推荐系统也可以掌握观众观影后的感受与反馈,从而作出分析,判断观众接下来的情感需求,再不断更新数据,把符合条件的相关影视剧推荐给不同的观众,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大数据时代,影视创作者与观众的关系迎来了春天。观众不再被动地接收影视剧,可以主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影视剧,也可以选择喜欢的节目与影视剧进行回看。海量的信息资源带来的是迷茫,因为太多的信息导致受众无从下手,而个性化推荐把用户的需求、兴趣与推荐对象进行自动匹配,而后通过系统进行筛选,帮助用户找到并推荐心仪的影视剧。亚马逊网站最早用这种方式向大众推荐书目,该网站把购买相同一本书的读者购书数据进行整和,然后进行互相推荐。时代在进步,个性化推荐的系统也在更新与进步。
网络影视剧融合,在我国初期阶段是完全免费的。这样的免费,在我国网络发展初期既提高了影视新剧的影响,又借助影视剧的发展促进了网络视频的发展。网络影视剧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影响,同时在国际网络影视界皆造成了空前效应,自然就引起了影视版权难以维护的困境。
视频网站影视剧的多样化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观影需求,个性化推荐应运而生。今天一个好的影视项目如果要获得成功,自然要利用互联网的手段进行营销,特别是利用朋友圈、自媒体等平台进行推广。过去的中国影迷愿意花5元钱买光碟,而不愿意花50元去电影院看电影,现在的消费者却愿意为了影视版权而买单。目前,70后、80后、90后有60%以上的人愿意为影视内容付费,爱奇艺有1000万个用户愿意花钱成为VIP消费,这足以说明中国人的版权意识,并可认为是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的里程碑。尤其是通过注册成为VIP后,新颖且符合消费者影视习惯的个人推荐,将会提供多种渠道引导用户自由消费,各种网络平台逐步由免费转向付费时代。大数据时代下视频视频网站影视剧的个性化付费推荐,就成了现代网络影视发展的重要模式。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
201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在京召开
本刊讯(记者 杜静菊)7月19日—2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作为支持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201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数字出版行业的嘉宾们齐聚会场,介绍交流数字出版的新动态。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年会期间发布的《2015—201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占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重由2014年的17.1%升至20.5%。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15.85亿元,电子书49亿元,数字报纸9.6亿元,博客11.8亿元,在线音乐55亿元,网络动漫44.2亿元,移动出版1055.9亿元,网络游戏888.8亿元,在线教育180亿元,互联网广告2093.7亿元。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指出,移动出版和网络游戏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3.98%和20.18%,两者合计占比为44.16%,接近收入总规模的一半,二者仍然是数字出版收入的主力军。魏玉山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仅占数字出版总收入的1.69%,这说明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仍需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