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云刚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四川 南充 637000)
谈歌唱中的几对技术关系
蒋云刚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四川 南充 637000)
摘 要:字是声乐作品中的歌词。歌词中的字头在歌唱语言器官的哪个部位成阻而发出,这个发出声母的部位就是字点;声位是歌词韵母在歌唱中应该送达的位置。而字点、声位与歌唱中的器官、唱法以及字正腔圆的声音效果有着紧密联系。
关键词:字点;声位;器官;字正腔圆;唱法
字是声乐作品中的歌词文字。歌词中的字头(主要指汉语字音中的声母,欧系语言中的子音即辅音)在歌唱语言器官唇、齿、牙、舌、喉的哪个部位成阻而发出,这个发出声母的部位就是字点(如:b、p、m是双唇音,由这些声母和某些韵母组成的字音,其字点就在双唇。G、k、h是舌根音,由这些声母与某些韵母组成的字音的字点就在舌根)。歌唱中,声母在正确的字点位置上灵活、快捷的发出,歌词才能唱清楚。
声位指歌词韵母在歌唱中应该送达的位置。根据歌唱器官生理结构的特征与声学原理,歌唱时歌词的韵母应送达后鼻管。因为声韵通过后鼻管能上达头腔,从而引起头腔中的蝶窦、额窦等窦室的共鸣。当声韵在连通的胸腔、喉腔、咽腔与头腔的全通道共鸣管中振动,声音就圆润、丰满、辉煌、有穿透力,悦耳动听。
喉咙既是发声器官,又是呼吸器官、语言器官和共鸣器官。在歌唱中,要解决好字与声的问题,喉咙是关键。喉咙作用于呼吸,气息从口鼻吸入后要通过喉咙进入肺部;作用于咬字吐字,喉咙与唇、齿、牙、舌一起参与咬字吐字;作用于共鸣,喉咽与口咽、鼻咽形成咽腔共鸣管。咽腔共鸣管上通头腔,下联胸腔。当胸腔、喉腔、头腔连通在一起就组成了全通道的共鸣管。当喉咙下放到适合歌唱的低喉位并打开,那么口腔开、齐、撮、合就会运动自如,咬字吐字就会灵活,母音进入后鼻管就水到渠成了。反之,口腔开、齐、撮、合就会受限,咬字吐字就不灵活,声韵就不能顺利到达后鼻管在全通道中引起共振,歌声就不可能获得丰富的共鸣。由此可见,字点、声位和喉咙关系紧密、车辅相依。所以在歌唱训练的初级阶段,喉咙的下放与打开就是首先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技术。
歌唱器官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发声器官——声带;呼吸器官——口、鼻、咽、喉、气管、肺;语言器官——唇、齿、牙、舌、喉;共鸣器官——胸腔、喉腔、口腔、头腔。但歌唱时,人的大脑与身体各个部位必须高度缜密地协调运动,才有可能完成创造性的歌唱活动。比如以呼吸器官来说,歌唱开始的一瞬间大脑支配吸气器官在吸气的同时下放和打开喉咙将气息吸入肺部。在此过程中,肩要松,胸廓要扩展,腰腹也有膨胀和延伸。
发声时,肺部的气息要经过小腹的施压与收缩,推动腹内器官使横膈膜根据歌唱气息流量反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小腹在进行压缩运动,与之相关的上腹、两肋、后腰、腰椎等都参与对抗,才能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大小、明暗有控制的将气息呼出。由此可见,歌唱不仅仅是歌唱器官的运动,更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身体参与的运动。比如说大脑要记歌词、音乐旋律,要调控情绪、想象意境,还要指挥全身各个器官协调运动。眼睛要传情,要与观众交流。如果是唱歌剧或音乐剧,还要关注表演动作。口鼻要参与呼吸,唇、齿、牙、舌要参与咬字吐字,耳朵要听伴奏、伴唱,监听自身的声音位置、线条、效果,喉咙要发声及参与咬字吐字。两肩要放松,胸要随着呼吸扩展,整个脊椎要上下延伸,使人显得精神、挺拔。腰腹要参与呼吸的对抗。两脚要与肩宽平齐拉开或成丁字站立,与两腿共同完成支撑上身的作用。
因此,字点与声位在歌唱中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紧密合作关系。歌唱的整体器官运动协调了,平衡了,那么,字点与声位的局部器官运动肯定是好的。如果说字点与声位的局部运动不好,肯定整个歌唱器官就会受到牵连。所以说,歌唱器官的整体协调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字正腔圆”是人们对歌唱艺术中语言和声腔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审美需求。只有字唱清楚了,人们才能够了解歌中表达的是什么思想内容。腔体充分打开了,声音才能在全通道中振动,产生出悦耳动听的圆润声音,也才能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但从声乐艺术的传统看,“字正腔圆”是我国人民对歌唱技术的传统要求,而西洋歌唱技术强调的是“腔圆字正”(主要指音乐会与歌剧唱法),从文字的组合上就可以看出,中西方对歌唱中字与声的技术要求侧重点有所不同。
究其缘由,这两种提法是有历史渊源的。因为中国的歌唱艺术是从诗的吟诵发展而来的,因此,诗与歌不分家,总是连在一起。如汉乐府中的风、雅、颂诗词都是用来唱的。所以,对歌唱艺术特别强调字的清正。而且,也与中国漫长的封建农耕经济和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有关。
西方歌唱艺术是从宗教圣韵与游吟诗人的吟唱中发展起来的,对歌唱的声音技术就比较强调。并且与西方较早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关。如代表西方声乐艺术最高成就的美声唱法,它为什么会首先在意大利形成呢?有一种说法是:意大利气候条件好,阳光充足,有美酒美食,所以能孕育出好嗓子,适合歌唱。在中国较普遍的说法是意大利的语言适合歌唱。这些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与意大利环境和较早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关系。意大利国土三面环海,在天上没飞机,地下没汽车、火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几百年前,船运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意大利三面环海恰好为海上交通提供了条件。
由于意大利较早进入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商品丰富,商贸发达,沿海城市商贾云集,城市居民增多。由于经济的发展,皇宫贵胄、达官贵人、富豪商贾有闲有钱就需要欣赏或参与文化艺术活动。而大工业生产需要很多产业工人,当城市居民和产业工人通过商贸和生产获得了劳动报酬,满足了养家糊口之后,也需要欣赏或参加文化艺术活动。而歌唱艺术是最能满足大众观赏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因此小剧场演出已不能满足皇宫贵胄、达官贵人、富豪商贾和普通城市居民的文化艺术欣赏需求,因此就必须建造能够满足大众观赏歌唱艺术的演出场地,场地的扩大与观众的增多就必须要求歌唱者拥有更加宏大的音量。又因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乐器生产品类越来越多,乐队的编制也随之越来越大。歌唱者的声音要穿过乐队的声浪传达到每个听众的耳中,”腔圆字正“就必然成为歌唱艺术中必须追求的技术,所以,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方歌唱艺术就形成了“腔圆字正”的技术要求和审美需求。
由于中西方歌唱艺术发展的渊源不尽相同,国与国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在历史的进程中,人们形成的审美观念不尽相同。但不论中国与外国,东方与西方,歌唱艺术乃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分类,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与音乐旋律结合,通过人声艺术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因此,对歌唱艺术中字与声的要求是“字正腔圆”也好,还是“腔圆字正”也好,强调歌词语言清楚,声腔圆润是绝对的共性要求,也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大家既可以从欧洲声乐史中了解到,也可以从帕瓦罗蒂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多明戈演唱的中国歌曲《红豆词》和廖昌永等歌唱家唱的很多中外歌曲,以及外国人唱中文歌的音像中得到实证。当然各国各民族语言韵味不同,音乐特点不同,产生的歌唱艺术风格就有所差异。所以,美声唱法也有意大利学派、德国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及中国学派等不同风格流派的区别。
我国歌唱界所说的民族唱法,其是继承了中国戏曲曲艺等唱法的精华,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技术,并与中国语言韵味、音乐旋律相结合的一种学院派唱法。原生态唱法、通俗唱法也应该将字唱清楚,声腔好听,否则就是用说、讲、喊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就可以了,用不着发展歌唱艺术。当然,不同的歌唱艺术种类,对“字正腔圆”的理解和要求不完全相同。不同群体对歌唱艺术的审美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但从我们师范类音乐院校目前开设的声乐课程内容看,教学内容是以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为主。
所以,不论是偏重于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的学习,基本的歌唱技术训练是共同需要的,都要进行严格的呼吸、发声、咬字吐字训练,都应该达到声区统一,共鸣良好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歌唱中打开腔体、找准字点、安放好母音、唱圆声腔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必须的。由此可见,字点与声位和“字正腔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
目前,我国声乐界对歌唱艺术的分类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能约定成俗的将歌唱艺术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而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大纲涉及的唱法主要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歌唱艺术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
当人类用语言已不能更生动活泼、深刻多样的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时候,就创造性地将语言与音调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歌唱这种艺术形式。但不论是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或者其它唱法,字与声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彰显歌唱艺术的语言美、音乐美、声腔美,达到娱人、教化人的艺术效果。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由于地域不同,发展历史背景不同,民族审美习惯的不同,对发声管道运用的大小、长短、宽窄,声音的厚重、明暗,各腔体共鸣的比例都有某些差异。但要求声音具有松、通、圆、亮、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是一致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审美标准是相同的。
金铁霖先生在《民族声乐要进入“中国声乐”阶段》①一文中,对从“字正腔圆”到“腔圆字正”有这样一段阐述:“歌曲与器乐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语言。中国语言在发音上,咬字吐字、四声、韵辄等方面十分复杂,如何协调字与声的关系是中国民族声乐一直面临的课题。对此,我也思考了很多,并从课堂教学中得到一些新的体会,逐渐总结出“腔圆字正”能够达到字声协调的目的,就是说通道打开之后要保持住,换字的动作要尽量小,不影响通道,咬完之后嘴巴马上松掉,这样的话,语言也会达到连贯统一”。
在同一版面上,廖昌永题为《迎接民族声乐百花齐放的春天》的讲话摘要中说:“我不赞成将美声和民声分开,美声唱法不只是撑着唱、竖着唱,民族唱法也不只是挤着唱、尖着唱。对唱法的误导直接导致努力方向的偏差。比如,有人认为《黄河怨》是美声作品,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唱不好。我不认同这种观点。《黄河怨》是中国人民的曲目,表达中国人民的情感,怎么能简单地从唱法上区分呢?这个作品首先是民族声乐演唱者应该唱的,而唱美声的人一样可以唱好”。从这些名家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不管那种唱法都有共性的要求,但同时也要彰显出不同唱法的风格特点。因此,我们在歌唱艺术的教学中,对学生既要有共同的技术要求,同时也要注意风格特点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声乐教育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气象万千的美好景象。■
注释:
① 载《音乐周报》2012年12月14日第三版
[参考文献]
[1] 赵振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 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盛瑞强.中国民族声:“字正腔圆”的再认识[J].艺术百家, 2007,01.
[4] 党伟光.谈高师声乐理论课的几点构想[J].中国音乐,1999,02.
作者简介:蒋云刚(1972-),男,四川巴中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