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驻马店地区民歌的社会价值研究

2016-02-03 10:44张艺迪
北方音乐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民歌

张艺迪

(河南省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豫南驻马店地区民歌的社会价值研究

张艺迪

(河南省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驻马店地区地处淮河流域的豫南,这里人杰地灵、文化昌盛,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自西汉在此置汝南郡至今,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远古时代,生活在豫南驻马店地区的先民们在与大自然搏斗和集体劳动中,逐渐形成了驻马店地区早期的民歌,这些民歌记载着世世代代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是他们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珍贵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驻马店地区;民歌;社会价值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在与自然界作斗争中,就已经创造了歌舞和歌曲艺术。驻马店地区地处淮河流域的豫南,这里古为交通要冲,因历史上在这里设立驿站而得此名,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驻马店地区人杰地灵、文化昌盛,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早在一万八千年以前,远古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自西汉在此置汝南郡至今,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文艺创作繁荣,历代名家辈出。如秦丞相上蔡人李斯,东晋史学家、小说家新蔡人干宝,唐代诗人确山人袁郊,元代杂剧作家西平人李好古,明代诗人新蔡人张九一、汝南人单可立、李本固,清代诗人上蔡人程元章,民国时期戏曲作家平舆人万道同,诗人西平人于赓虞,解放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著名版画家泌阳人焦心河等,都在文坛上有所建树。新中国成立后,一批驻马店籍作家、艺术家客居他乡,在各地文艺界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驻马店地区民歌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远古时代,当人类处于原始渔猎时期,生活在豫南驻马店地区的先民们在与大自然搏斗和集体劳动中,发出的呐喊声;劳动之余,愉快地呼唤;模仿劳动情景,手舞足蹈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讴歌声,逐渐形成了驻马店地区早期的民歌。

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在河南舞阳贾湖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两支骨笛中,其中一号骨笛开有五孔,可以构成四声音阶,就自然音序而言,以3、5、6、i四个音为主干音,构成一个完整的曲调。非常巧合的是,如今驻马店地区的民歌中,就有很多用这四个音或者它的变体构成的音调,如上蔡县民歌《一人一马一杆枪》。在舞阳出土的二号骨笛开有六孔,成为标准的五声自然音阶。有关专家认为,二号六孔笛,显然是在一号五孔骨笛四声音阶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它派生出了1、2、3、5四个音组成的新的四声音型,使骨笛的表现力更为丰富。在距河南舞阳贾湖约七十公里的上蔡县,至今还有民歌《五姊妹梳头》只使用1、2、3、5四个音的民歌。由此可以猜测,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初期,就音乐文化领域而言,居住在驻马店地区的先民们,就已经创造了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驻马店地区的民歌像春天田野里的花朵,争奇斗艳,摇曳生姿。她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枝绚丽的奇葩,是音乐家们音乐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现在,人们对世界多元文化越来越关注,本土音乐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驻马店地区的民歌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加崭新的生命,焕发出更加灿烂绚丽的光芒。

二、驻马店地区民歌与当地人民生活的关系

俄国著名作曲家格林卡说: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是将它们改编而已。民歌的作者就是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内容,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愿望而创作的流露自己真实内心声音的歌曲,因此,民歌与人民群众、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驻马店地区地处河南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民歌记载着世世代代各族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是他们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民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带给了当地人民群众无尽的欢乐和力量。

民歌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流传的过程中,民歌着很大的即兴发挥空间,经过世世代代人民群众的共同创造,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一直在提升,可以说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整个驻马店地区流传的民歌来看,内容十分广泛。有反映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和劳苦人民不堪忍受压迫起来进行反抗的;有反映劳苦大众在旧社会中过着悲惨痛苦生活的;有反映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有歌颂纯朴善良劳动人民真挚爱情生活的;有歌唱劳动生活的;有歌唱英雄人物的;有叙述历史故事的;有歌唱美丽家园和祖国大好山河的;有揭露统治者昏庸无能愚昧无知的;还有讽刺一些蠢笨之人所做的憨傻之事的等等。确山县小调《穷人生活难》中唱到:

家中那无粮盐,

有心上山去打柴,

街上无人要,

不是穷人命不好,

财主他心如刀……

这首民歌实际上是叙述了战争时期的驻马店地区,灾荒频繁,农民终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情景。平舆县民歌《洪河纤夫曲》,歌中唱到:

腿弯子扭转筋哪,

这湾转那湾呀,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2015BYS006)。

整天是爬河坡瞪眼对着天哪,

要不是没钱花呀,

这活我不干,

这个饭碗真是不好端哪……

这首民歌真实地描绘了船夫们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去忍耐痛苦的沉痛心情,是他们渴望生命的呐喊,是他们对黑暗旧社会的血泪控诉。从山歌歌词“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农民解忧愁”可以看出这是劳动人民在田里劳动时排忧解愁所唱的歌曲。

现如今,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各种蓬蓬勃勃的文艺形式充分表现出了人们热烈欢快的激动心情,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的思想感情,必然要在新的民歌中给以真挚地流露,很多民歌也都被填入了新的歌词,记录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愉快的思想感情。如根据驻马店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父亲的车》中唱到:

父亲的院里有三辆车,

里边放的是自行车,

驮着父亲去干活。

中间是辆摩托车,

载起小康新生活。

外边是辆小轿车,

父亲驾车谈项目,

精神爽来前景阔。

这首歌曲以父亲院里三辆车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当代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生活的精神面貌。

三、驻马店地区民歌的社会价值

(一)珍贵的人文研究资料。驻马店地区的民歌直接反映了驻马店地区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和日常生活,是当地人民生活的精神伴侣、劳动助手和斗争武器,是人民群众交流情感、传播知识、娱乐消遣的重要工具,是认识驻马店地区社会、历史、民俗、民风的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人文研究价值。

(二)本土音乐的根基与基础。在驻马店地区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形成了民歌、歌舞、器乐、曲艺和戏曲等五大类的本土音乐,它们互为影响,共同发展。其中民歌音乐最早形成,在其他本土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上,民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很多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的音乐是直接或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驻马店的很多民歌曲调和河南豫剧中的某些音调元素相近。“河北吹歌”等音乐种类以及许多民族器乐曲牌,如《梳妆台》、《剪剪花》等均由民间歌曲发展移植或改编而来。

(三)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我国历史上,民歌的营养曾哺育过一代又一代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的艺术创作,许多优秀音乐家的经典作品都曾从民歌中吸取了营养。现如今驻马店地区的很多创作歌曲中都吸收了本土音乐营养,除了前面介绍的驻马店地区优秀创作歌曲《父亲的车》和《哎哟,我的个妈》之外,还有根据驻马店豫剧素材创作的反映现代河南人性格豪爽、勤于创业情怀的创作歌曲《河南人说中就是中》(谷天义词,汪辉曲),2002年获全国“四进社区”创作金奖的创作歌曲《楼上楼下》(张体龙词,汪辉曲)等很多优秀作品。驻马店地区的民歌记录了当地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的喜怒哀乐,也陶冶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操,寄托着人民群众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现如今又影响着当地其他各类音乐的发展,今后也将为建设繁荣驻马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继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四、驻马店地区民歌的艺术特征

在驻马店地区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民歌是最早形成的音乐体裁之一。它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我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驻马店地区民歌艺术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历史悠久、体裁丰富。我国民歌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六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它最早的表现形式是劳动号子,曲调短小、节奏简单,多以呐喊、吆喝等演唱形式为主。驻马店地区地处河南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春秋战国以前的“蔡讴”音乐就可以看出其悠久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驻马店地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地区的民歌进行了大规模的采集和整理,共收集当地民歌500多首,抢救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财富。驻马店地区的民歌体裁极其丰富,按演唱形式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灯歌、田歌、儿歌等,“歌伴舞”也是民歌在文艺演出中主要表演形式之一。

(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驻马店地区的民歌无论在曲调还是歌词的创作上,其素材多来源于劳动人民日常生产与生活实践,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里的民歌多以简单的曲调为旋律基础,有些民歌无固定唱词,是人们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民歌内容贴近生活,主题鲜明,演唱起来朗朗上口,非常便于流传。如《嵖岈山山歌》,这首歌曲五声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悠扬,变宫音的加入,使旋律更加流畅。《伏牛山好地方》是一首流传于当地遂平县一带的民歌,歌曲结构短小、感情真挚,降B宫调式,五声音阶,歌曲高亢明亮,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家乡无限的热爱之情。

(三)旋律优美、感情真挚。驻马店地区民歌创作的源泉来自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旋律、歌词和演唱形式都非常贴近生活,因此它的内容丰富,曲调优美,感情真挚,通俗易懂。如确山县的小调《走娘家》曲调优美,结构简洁,歌词“穿戴那真得法①呀,谁见那谁都夸”,简洁明了,刻画了演唱者愉快又俏皮的生动形象。

注释:

①得法:方言,舒服的意思.

参考文献

[1]臧艺兵著:《民歌与安魂》,商务印书馆,2009年出版.

[2]宋大能著:《民间歌曲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出版.

[3]汪辉著:《美丽的家乡――汪辉创作歌曲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出版.

[4]王东方著:《洪汝河畔的歌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出版.

[5]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省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上、中、下),1983年7月油印.

张艺迪(1967—)男,河南省驻马店人,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民歌
畲族民歌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十送红军》不是纯粹的民歌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