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丹(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黄自《思乡》歌曲与演唱探究
陶艺丹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作为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黄自先生创作了很多有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当代艺术鉴赏性是非常高的。在黄自先生的所有作品中,为音乐会独唱创作的艺术歌曲是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创作之一,且能够充分体现出黄自的创作风格。《思乡》是黄自先生为音乐会独唱创作的艺术歌曲,是他在这一方面的精品代表作,很多专业声乐学者迄今依然将其作为提高艺术修养的必唱曲目。本文以《思乡》为例,结合此曲的创作背景,探究《思乡》的整体演唱风格,对演唱艺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关键词】黄自;《思乡》;创作背景;艺术特点;演唱提示
黄自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音乐界非常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借鉴了西方音乐的精华,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巧妙地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形式、体裁以及作曲技法,创作出了很多既能代表自身风格又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尤其是为音乐会独唱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鉴赏性,为提高专业声乐学习者和工作者的艺术修养做出了贡献。
《思乡》的词作者是韦瀚章,他是我国第一代现代歌曲作词大师,《思乡》是韦瀚章先生的处女作,黄自先生非常欣赏韦先生的才华,并对他的词作赞赏有加,“诗中有乐”便是黄自先生对韦先生歌词作品的评价。《思乡》歌词作于1932年的暮春时节,当时韦瀚章先生常年居住在上海,教书生活清苦单调,心情非常孤独寂寞,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思乡》,寄托了韦先生对远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1932年,中华民族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的状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既需要承受外族的入侵,又需要面对国土的沦丧,这些真实的黑暗都在黄自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年,黄自先生为《思乡》谱曲,这首曲子寄托了黄自先生的希望和理想,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和意愿。面对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中国,黄自先生将音乐作为武器,将自己内心的呐喊喷发出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希望用音乐激发人们的斗志。另外,黄自先生积极参加抗战斗争,并亲自带领学生为抗战军人募捐,举办“鼓舞敌忾后援音乐会”,但遗憾的是这种形式的爱国行动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很多学院派人士对此并没有给予理解和支持。当时的情况令黄自先生非常的无奈,在民族危亡、国土沦丧的面前,黄自先生感到渺小的自己无力挽回当时的颓势。在这种背景下,黄自先生创作了《思乡》,将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寄予其中。
(一)吟诵调元素
吟诵调与一般的歌曲不同,它是在诗歌吟唱的基础上形成的曲调,平仄声调对比鲜明,从而达到急徐相间、抑扬有致的效果。吟诵调的形成需要有两大要素,第一要素是遵循“平长仄短”的原则,第二要素是如果遇到仄声押韵而旋律又需要拖腔的情况,则需要在韵字之后加上休止符。黄自先生非常热爱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古典诗词,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民族文化渗透其中,以《思乡》为例,黄自先生将吟诵调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其中,例如“柳丝系绿...凭栏无语”,这句歌曲便符合吟诵调的第一要素,而“一声声道:不如归去”则体现了吟诵调的第二要素。
(二)情景交融,写意传神
自古以来,中国古典诗词和美学都讲究情景交融、写意传神,黄自先生对诗学和美学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培养了较高的诗学、美学素养,在《思乡》作品中,更是将诗词中的看“柳绿”、听“鹃啼”等意境融入到了音乐语言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游子的思归之情。在《思乡》作品中,黄自先生在第一部分侧重写景,以“柳丝系绿...凭栏无语”为例,他用音乐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清明时节的景象,这幅景象淡雅中夹杂着一丝哀伤,用优美的旋律结合舒缓的和声节奏,充分的营造了思乡的情绪。间奏部分黄自先生运用了模仿手法,通过两次对杜鹃的啼叫声进行模仿,再进行一连串的和声变化,将音乐推向了高潮。第二部分伴奏由乐思变成了和声织体,节奏逐渐变得紧促,带动情绪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变得激昂。“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作曲者将“问”字推向了全曲最高音,并将其延长,使其能够将游子的思乡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在歌曲的结尾,作曲者又将伴奏改为对柳丝的描绘,将“思乡”主题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理解作品,把握风格
歌曲演唱之前,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思乡》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黄自先生在创作时处于怎样的历史环境,分析其创作动因,为理解歌曲做好充足的准备。另外,对歌词进行反复的吟诵,细细品味歌词中所表达的深意和内涵。其次,歌曲的整体演唱风格要把握准确,艺术歌曲的演唱更注重歌曲与诗歌的结合,演唱过程中要营造出二者结合后的诗意美和韵律美,在情感的表达上应该细腻、深刻,注重音色的变化,在声音的处理方面也应该更加含蓄、内敛。《思乡》这首歌曲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将歌曲的音调与歌词的“吟咏调”完美结合是中国民族元素在《思乡》这首歌曲的具体体现。在对歌曲进行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既要准确把握艺术歌曲的演唱基调又要将中国民族元素充分地体现出来。演唱者通过控制和调整相应的音色与音量,展现出歌曲中诗意、唯美的画面,将作曲家想要表述的心声通过音乐的诠释表达得更加完美。
(二)艺术处理总体预设
《思乡》全曲一共分为两部分,《思乡》乐曲一开始,演唱者需要准确把握音准,将“柳丝”一词通过小二度唱出来,气息要稳,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柳”字应该弱起。首句是全曲的开始,营造出的思乡情绪可以更好地为情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应该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以柔和的语气唱出游子的思乡之情。第二部分应该注重对“问”字的诠释,演唱者要注重情绪的积累,要足够兴奋,将所有的情感集中到“问”处奔涌,接下来的疑问在演唱时应该略带童真,情绪也逐渐平静。
《思乡》是黄自先生艺术歌曲中的精品代表作,在对这首曲目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它的创作背景应该充分了解,再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韩华.黄自艺术歌曲《思乡》之探究[J].艺海,2013(8):66-67.
[2]管成锋,孟晓.略析黄自艺术歌曲《思乡》[J].艺术研究,2015(3):128-129.
[3]李瑾璇.浅析黄自艺术歌曲“中西结合词曲融合”之美——以《玫瑰三愿》《思乡》为例[J].大众文艺,2014(1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