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越剧教学在初中教学的可行性

2016-02-03 08:37:15任雪梅浙江省东阳市江北上卢初级中学浙江金华322134
北方音乐 2016年10期
关键词:越剧流派可行性

任雪梅(浙江省东阳市江北上卢初级中学,浙江 金华 322134)

论越剧教学在初中教学的可行性

任雪梅
(浙江省东阳市江北上卢初级中学,浙江 金华 322134)

【摘要】初中音乐教育是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环节,在陶冶道德情操、渲染民族文化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精彩纷呈的表现形式、独具风格的流派唱腔,它走进音乐教学是我国初中教育创新的需要,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精神。本文以个人在音乐教育中的经验为背景,简要论述了有关越剧走进课堂的几点思考,供广大音乐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音乐;越剧;流派;可行性

一、现阶段越剧在音乐教育中的渗透现状

(一)教材编排缺乏实用性

中学阶段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强化对事物的鉴赏分辨能力。中国戏曲从流派形式上丰富多彩,是我国艺术群体中的庞大分支,无疑具有宝贵的民族文化内涵,更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同地域文化决定了对不同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越剧作为我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学教育提供了广泛的素材。然而,现阶段越剧在教学环节的引用并不多见,偶尔个别地区在音乐教材的编排中引入了部分戏剧内容,然而所带来的课堂效率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是教材内容的设置和实际课堂现状不相匹配,使得教材失去了课堂资源的价值,该现象在一线教师群体中的反响尤为明显。譬如,近年来金华地区出现戏剧进课堂模式的试点院校,其中婺剧在部分学校课堂中“崭露头角”,然而内容分配上仅占极少数课时,而且教学资源的连续性较差,使得对婺剧的课堂教学只能以“片段”形式呈现,给教师的课堂授课造成了较大的障碍。此外,婺剧从流派风格上来说具有较高的音调,对学生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中学阶段对学生来说,处于较大的生理转变时期,一般男生音调变化较大,在教学中可谓困难重重。可见,中学音乐教材的编排是影响戏剧走进课堂的重要因素。

(二)师资薄弱,越剧专业背景匮乏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因此对中学阶段学生的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艺术形式上应该向多元化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所体现的艺术效果普遍较低,大多学校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仅限于传统乐理的学习和基本音乐鉴赏,其主要是由于音乐教师自身的艺术形式相对单一,尤其在戏剧背景方面相对欠缺,不能给音乐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戏剧题材,某种意义上限制了我国戏曲的发展,也影响到了新时期综合人才的培养。越剧走进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将学生的兴趣和越剧所体现的艺术内涵有机结合,因此需要中学音乐教师具备专业的艺术素养,为越剧在课堂的有效渗透做好铺垫。

(三)音乐教育体制不完善

任何学科教育价值的体现主要受制于现行的教育体制,音乐教育作为综合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在授课方式和内容制定上以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标准》为基础,该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必须以优秀的传统音乐为主线,通过音乐对学生情操的熏陶激发其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显然,完全忽略了“戏曲进课堂”的模式,造成戏曲在教育层面上的缺失,阻碍了我国戏曲的发展,对越剧的影响也不例外。

二、“越剧进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资源丰富,片段来源多元化

越剧是我国戏曲中发展长河中较为“年轻”的剧种,自其诞生到现在约经过了百余年的历程,从艺术表现形式上具有独特的个性,通过表演者可以体会出其潜在的艺术追求和积极向上的艺术风格。作为教学资源,越剧具有丰富的片段素材,和其他剧种相比越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譬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梁祝—十八相送》以及《我家有个小九妹》等经典的越剧片段很容易引进中学音乐课堂,而且在激发学生个人感情方面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通过教师动情的引导,有利于学生情商的培养。相比试点院校推行的“婺剧进课堂”方案来说,越剧更能体现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丰富了课堂资源。因此,从教学素材角度讲,越剧进课堂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相对其他剧种来说可行性程度较高。

(二)流派唱腔多样化,增强课堂教育的灵活性

越剧的唱腔特点一般以“大嗓”作为基本音域,除了基本音域以外,中音区体现了该剧种轻松、圆润、飘逸的艺术美感,因此音调的转换成为越剧学习的难点。对于初中教学来说,越剧能够从唱腔上更加体现出其优越的普适性流派的多样性。随着越剧唱腔的发展,流派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主要以袁、傅、戚、尹、范、徐、王等流派为主,各个流派自成风格,各具千秋。最典型的袁派唱腔包含的艺术素材最为广泛,吸收了绍剧、杭剧等风格,徐派唱腔则更多体现了国剧风格,从唱腔上来说高亢有力,对演唱者的基本戏曲功底有较高的要求。而戚、王、尹派唱腔以委婉、舒缓为特征,在感情勾画上显得尤为贴切逼真,其中王派唱腔更加具备技术欣赏力,吐字清晰、旋律优美动听,能够带给观众感官上的艺术享受。

对于初中音乐课堂而言,灵活选择唱腔流派将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因素,也是戏剧进课堂的可行性衡量标准。越剧从风格上来说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流派资源,为教师课堂素材的选择增加了自由度,一线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音调特征,灵活地选择更加适合的越剧风格。譬如,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尹、王派唱腔更加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音调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体现了戏剧在音乐课堂的艺术价值,在教学措施的落实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三、“越剧进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以一线教学案例为基础深化教材改革,增强教材的课堂实用性

音乐教材的戏剧性改革是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戏曲种类以及数量,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综合发展。其中,越剧走进初中课堂成为音乐教材改革最直接的原因。教材改革的依据是现阶段音

乐教育中所体现的“不和谐”和“不适应”特征,其主要是针对一线老师的教学经验和课堂体会,将更加合适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剧种作为音乐教材中戏剧教学的主体,同时,必须兼顾戏曲教学中存在的由于地域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影响。越剧走进课堂需要将该部分内容授课模式上做课时规定,转变传统的欣赏式授课模式,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并且对越剧的课堂考核提出更高的要求。

譬如,浙江地域音乐教材对越剧尤为合适,不仅存在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特征,而且从唱腔特点上来说越剧更加符合学生的音调。可见,越剧进课堂的必要前提是对音乐教材在内容上做较大调整,以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基础,优化课堂教育模式,加强越剧的课堂教育意义。

(二)强化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长期工程,任何学科的建设都是以师资队伍为核心,只有专业背景丰富、教育素养优良的师资队伍,才能体现优质教材的效用,在新时期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越剧进课堂”也不例外,首先需要学校培养大量的越剧专业人才,让越剧在学校的发展具备科学性,使得初中学生在越剧入门阶段能够获得标准的乐理常识和技能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后续的艺术造诣上有所突破。此外,越剧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要考虑音乐教师所具备的戏剧背景,是否具备专业的戏剧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为具备专业背景的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满足一线老师的基本教学需求,只有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才能保证戏曲在音乐教学中的正确导向,使得戏剧在音乐教育中发挥拓宽艺术视野的效用。

(三)构建现代化教学体系

优质的音乐教材、专业的师资团队必须以科学的教学平台为基础,“越剧进课堂”计划不是简单地将越剧成分摘入音乐教材,更不是简单的音乐教师对越剧的引用和鉴赏,这一过程的实施不仅需要上述两种客观条件支撑,更重要的是需要搭建适合越剧在课堂发展的科学平台,优化传统教育方式,转变传统音乐教育理念,构建新时期教学体系。现代化教学体系是越剧走进课堂的保障,要求课堂教育中尽可能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体现越剧的艺术魅力。同时,现代化教学体系也包括对越剧教学的考核机制,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越剧在音乐教学中的发展速度。

四、结语

“越剧进课堂”成为新时期音乐教育的改革方向,从教学资源和流派风格上来说“越剧进课堂”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不仅丰富了课堂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适应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更容易掌握越剧的基本技巧,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吴乾浩.当代戏曲发展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任雪梅,女,中学一级,任教于浙江省东阳市江北上卢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越剧流派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艺术品(2018年5期)2018-06-29 02:15:04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5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戏曲研究(2017年4期)2017-05-31 07:39:24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戏曲研究(2017年4期)2017-05-31 07:39:24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天长地久》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29:28
越剧在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价值探讨
浅析越剧的剧种风格
跨文化背景下的越剧传播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