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乾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定西市分校,甘肃 定西 743000)
浅谈歌唱中的“声音的高位置”
范振乾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定西市分校,甘肃 定西 743000)
声音的高位置是一种概括的表述,是歌唱时的内在的感觉,也就是说歌唱时声音的冲击点的位置。
呼吸器官;横膈膜;气息
本文通过自身一点心得的论述,来阐释“声音的高位置”这一抽象概念歌唱中的一些困扰。
这里谈的“高位置”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高音位置。而是一种歌唱状态下高低音的走向和共鸣状态的复合体,是歌唱共鸣的一种状态. 拥有了高位置共鸣,不仅能拥有穿透力极强的金属般音色,而且能延长歌唱寿命。高位置是一种形容或习惯,它是指声音需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反之,失去头腔共鸣的声音位置就低。歌唱中训练大部分实质是各共鸣腔体的不断转变和配合、相互协调的过程。高位置的声音就是有相当的音量,又能强弱变化自如,声音集中,富有金属感和穿透力,共鸣点明显。体力消耗小,声带负荷轻。
怎样才能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呢?首先要有正确的气息支持。要获得正确的气息支持,就要充分打开口腔。这就使得我们平日里多做打开口腔练习,具体方法是两眼睁大平视前方,双手紧握拖住下巴,在张嘴练习过程中防止下巴下移。吸气的同时,打开喉咙,提起软腭,舌面放平舌尖紧贴前门牙的下牙根,以致增大口腔共鸣空间。下巴放松,象打哈欠一样,软腭和硬腭同时抬起(切忌下巴向下移动)象闻花香时口鼻同吸,气息吸到腰部皮带处,假想皮带为自行车内胎,要将“内胎”充满。形成“气环”。胸部放松,不疆不提。软腭和小舌随气息的加深而慢慢抬起,横膈膜保持下沉,两肋向外扩张。要吸的深,又不能过量以致紧张。保持一会。气息吸满后随着笑肌的微提后咽壁竖起来,切忌喉头上移,随着气流的吐出而将上颚和小舌在放松状态下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吐气时,气息一定要均匀,这个过程中假想手中握着一盏蜡烛,气流吹动光焰的倾角一直保持不变,这就可以做到对气息的自然控制,为将来歌唱中均匀用气打下良好而扎实基础。在这个练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解体会上面提到的几个假想(“打哈欠”、“闻花香”、“自行车内胎--气环”、“吹蜡烛”)的感觉,这对于呼吸和打口腔练习非常重要。
其次是发声过程中喉头的正确位置。它是气息连接的重要环节。歌唱中它的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关联着音色和音质。稳定的喉头位置能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又对嗓音具保护作用。初学者往往喉头不稳定,声音不能由强到弱的变化,发轻声非常困难,还出现摇晃或分岔声、破声。这实际上是没有解决好气息支持和喉头位置,处于一个“游离”状态,使得他(她)们气息上浮,有的随音高上升而脖子前伸;有的舌面和舌根僵,声音发抖,声音紧而挤。为此,在演唱高中低声区时喉头要保持像“打哈欠”或“闻花香”似的下沉,但不能强制性的下压或往下拉。要保持一种“站在悬崖边往下看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带领”下喉头就会自然地下沉,解决脖子拉长或挤的问题。有些初学者模仿所谓的“美声”唱法为使声音“雄壮”故意压低喉头或舌头后拉,给喉头很强的压力和后拉力,自我感觉声音很厚实、响亮,但实际上是挤出来的,很不舒服,没有明确的共鸣点,发白,又紧又窄,感觉歌者在“拼命”。下面用实例来说明这个现象。将你手中的书卷成一个喇叭状的纸筒,开口大的一面朝向自己的嘴巴,不断的用声音向远处大声喊,随后做相反方向的调整,进行同样的发声动作,不难发现大的一头朝向嘴巴时声音没有后者传的远,且很闷、发声很费劲。就是这个缘故,声音位置低沉发闷,恰似我们产生的错觉——声音很“浑厚”。所以不管在中低声区或者高声区,都要保持一种打哈欠和闻花香时呼吸的感觉,为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做好铺垫。给歌者的嗓子“减负”。
再次是掌握好声音的走向。前面谈到我对“高位置”的理解,它是一种歌唱状态下高中低声音的走向和共鸣状态的复合体。为正确获得这种状态的下声音走向,在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前提下,调节歌唱状态,必须要有两个假想。假想自己的声音一直沿后背冲向“天花板”(假想头腔就是天花板)让声音贴着头顶的“天花板”切线前进,而不冲破“天花板”。这种感觉能帮助歌者正确完成声音贴着后咽壁进入头腔,避免声音过分生硬和唱破。再一个假想就是发声时的“穿针引线”感。唱高音时就要像穿针引线一样,当唱到换声区前几个音时,必须想到母音变窄变暗,像穿针一样,提高软腭,找准头腔,用气息把声音顶上去。最好是先用轻声、假声或半声引导,气息不要太强,像线头一样捻得很细,找到正确的感觉和位置,然后瞄准“针眼”,加强气息力度。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刻口腔内必须“关闭”,音高上升时生束的逐渐变窄,变圆变暗不要过分明亮,效果会更好还很省劲。这也就是正确获得“关闭”唱法状态的方法。
能做好以上所谈到的三个方面,就能获得正确地声音高位置,就能使“逐战斗员”积极、协调的“战斗”,轻松愉快的歌唱。以上论述是笔者多年在教学实践和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不对之处希望得到前辈和同仁们的批评指正。
[1]孔令华.声乐入[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2]项亮.歌唱艺术十八讲[M].中国文联出版社.
[3]周晓燕.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