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美
头腔共鸣在声乐演唱技能中的意义探讨
张 美
在声乐演唱中,熟练的运用头腔共鸣技能,可以使演唱者的咬字、吐字更加出色,除此之外,合理的运用共鸣技能,还可以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来,让听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头腔共鸣可以使演唱者取得高位置声音,只有找到了这种高位置声音,才能让演唱者在发出歌唱性声音的时候,既持久、动听又不费力。本文对头腔共鸣在声乐演唱技能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头腔共鸣 声乐演唱技能 意义探讨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歌唱者必须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头腔共鸣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表演更加完美。共鸣需要人体各个发声器官、共鸣器官的有效配合,它与其它的胸腔共鸣、腹腔共鸣等不同,比起这些共鸣方式,头腔共鸣更能使演唱者的声音充满爆发力,另外,头腔共鸣调节音色、改善音色的效果更好,它能扩大演唱者的音量,使表演更具震撼力。因此,熟练驾驭头腔共鸣技能是所有演唱者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男高音还是女高音,其声音的质量高低都取决于头腔共鸣的运用情况,如果技能发挥得当,那么声音的质量一般都不会差,如果发挥的不好,声音就会变得非常的单薄、苍白,缺乏美感,达不到演出效果。高水平的头腔共鸣,会将声音传送的比较远,人们的歌唱其实和乐器演奏的本质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发音体,并且它们的共鸣腔体也都是各有特点。“基音”是人体通过声带直接发出来的声音,比较苍白,没有任何的修饰,但是在经过共鸣腔体的共振后,人们的声音就会变得高亢、浑厚,表演效果也更具美感。“声带”是人类的发音体,在歌唱发声的时候,人的气息会经过声带,而声带则会挡住气息,此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基音,基音的振动波经过共鸣腔体发生共振调节,从而产生了“共鸣”。
与其他的共鸣腔体相比较,头腔共鸣比较容易实现。因为口腔、鼻腔、头骨等腔的空间体积较小,所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都比较快,形成共鸣也比较容易。一般头腔共鸣的声音我们又叫做“头声”,它是由蝶窦门的震动而产生的,而这种震动则是由不同的声波频率引起的。
头腔共鸣可以使演唱者发出的声音激扬高亢,极强的穿透力,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盛宴。头腔共鸣运用起来比较困难,它需要舌面、舌根和咽壁的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完美的鼻咽腔共鸣,然后收缩咽腔的共鸣通道,让它变的狭窄些,这就基本上可以体会到头腔共鸣的感觉了。当演唱者的气息由鼻咽腔共鸣变成头腔共鸣的时候,演唱者要记得张大嘴巴、放松下巴、开放头腔,感受声音的流动,在由中音部位转向高音部位的时候,我们要将声音推到额窦上面,切勿把声音滞留在口咽腔内,并且当声音完美的发出时,我们只能感觉到鼻腔与头腔的共鸣点,其它的声音是感觉不到的。在唱高音的时候,我们要习惯性的寻找一个发音点,这个发音点在头腔的固定位置,也是高音区的共鸣点,寻找高音点可以有效的消除演唱者紧张、恐惧的心理,使声音发挥的自然稳定、富有弹性。
良好的声音条件并不能作为演唱者的资本,一定的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可以让演唱者的歌唱生涯变的长久。每一个人的声音条件都是有限的,如果不爱惜自己的嗓子,盲目利用自己的本钱,那么演唱生涯就会变得越来越短暂,声带也会受到损坏,然后逐渐的出现各种嗓音问题,最后导致演唱者无法在继续歌唱。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去进行演唱,即使是到了晚年,声音也是很完美的。正确的运用头腔共鸣技能,可以使歌唱家的歌唱更加持久,例如,意大利的著名歌唱家吉利和澳大利亚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琼.萨瑟兰在六十五岁高龄的时候才刚刚告别舞台,他们的经历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头腔共鸣的重要性。
头腔共鸣也被叫做面罩共鸣,例如,当声音进入面罩后,就会在嗓子眼和软腭处形成反射,这就好比是在嗓子眼处放了面镜子,镜子的反射作用就能把演唱者的声音反射到前面去,在歌唱的时候,只有声音进入到了面罩内,才能使声音经过反射变得更加具有穿透力,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利用头腔共鸣,可以让演唱者的声音更加统一,在咬字清晰的同时也能在高音区辗转自如。头腔共鸣技能能够帮助歌者找到合适的发音点,只有找准位置才能稳定的进行演唱,高位置演唱对歌者来说十分重要,只要声音处于高位置,歌者就能灵活的掌控自己的声音,无论是在高音区还是低音区,歌者的声音都能优美、流畅的呈现出来,成为声音的控制者,为听众带来一场近乎完美的表演。
近几年来,我国的声乐演唱越来越受广大听众的欢迎,为了满足这些听众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要求,演唱者需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寻找声乐演唱的技能。在整体共鸣中,头腔共鸣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它在声音的形成和传播方面,比其它的共鸣都相对容易、快速一些,可以有效的帮助演唱者完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表演。本文对头腔共鸣在声乐演唱技能中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究,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歌者,让他们早日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技能,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表演。
[1]吴盛.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头腔共鸣[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20~122.
[2]丁鑫.高音区的头腔共鸣与咽壁力量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1(02):36~38.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