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超 彭骄夏
1.桂林市公安局国保支队,广西 桂林 541000;2.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国保支队,重庆 400021
从变换的笔迹特征探究伪装的书写习惯
唐 超1彭骄夏2
1.桂林市公安局国保支队,广西 桂林 541000;2.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国保支队,重庆 400021
书写习惯是书写人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且具有高度自动化、书写准确程度高和协调稳定性等特点,它能直观地反映书写人的书写水平和技能。可以说,书写习惯像一面镜子,通过分析我们能探究书写人的文化程度、书写技能水平和潜藏在笔迹之下不为人知的秘密,尤其是在笔迹鉴定工作中对于侦破掩盖书写习惯的笔迹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识书写习惯,我们须先从认识笔迹入手。笔迹是人利用书写工具书写的文字符号,是书写动作形成的痕迹,是书写习惯的直观体现。我们在侦查工作中发现,由于书写习惯的形成背景和笔迹书写形成差异,导致笔迹间纷繁复杂,尤其伪装笔迹因缺乏稳定性而呈现出辨识度高、伪装程度低等特点。可见,认识书写习惯,是我们对书写人逐步认知的逐步深入过程,对于我们分析书写人的文化程度、书写心理和年龄阶段等辅助作用。
(一)书写习惯“三阶段”
书写习惯的形成可以分为初学、提高和定型三个阶段,我们通常把小学到初中划分为书写习惯的初级阶段,初中到高中划分为书写习惯的提高阶段,在高中之后逐渐进入书写习惯的定型阶段,也就是说书写习惯已处于稳定不易变化时期。
(二)“三阶段”的特点
一是初学阶段。这阶段处于接触书写动作和文字的初始阶段,在不具备书写技能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呈现出易受影响和可塑性强等特点;二是提高阶段。这阶段在掌握一定书写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摹仿、仿写等活动,加以不断练习和强化,书写技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质的提高;三是定型阶段。该阶段是书写技能不断强化后,书写活动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表现出笔迹熟练程度高、变化中有稳定和书写习惯自动化等特点,大多数书写习惯定型后,笔迹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一)稳定性
书写习惯从书写动力定性的建立,逐步发展到固定的书写技能,需要经过摹仿学习、自主练习和发展稳定的长期过程,一旦书写习惯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受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影响较小。
(二)差异性
书写习惯受书写人的生理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不同书写人即使在相同书写条件下,也会形成不一样的书写形式。书写人的神经类型和书写习惯多样化,造就书写技能的千差万别。
(三)多样性
书写人受生理、生存环境和学识阅历等因素影响,书写活动在熟练程度、书写水平上有明显差异,尤其是长期书写活动中形成的书写习惯,反映出不同的动作特点和在书写技能上呈现出个人特有的书写形式。
(一)内在因素
书写习惯的形成是复杂的生理过程,由大脑与各器官协调配合完成,再通过长期实践和生活积累,不断强化,从而形成固定书写习惯和技能。
(二)外部因素
书写习惯不同于生活习惯,它的形成外部条件不尽相同,受到个人的学习方法、社会经历和从事职业等方面的影响。
(一)改变速度笔迹及特点
每人都有固有的书写习惯,在一定速率下书写文字在可辨识和认定范畴内。改变速度是通过故意慢写和强行快写来实现,主要体现在:一是故意慢写。这类笔迹通过故意压低书写速度,通过拼凑来实现,它的特点是:运笔呆滞抖动、熟练程度降低、运笔连贯性较差和不时出现停笔,字体协调性较差;二是强行快写。就是超出正常速度快速书写,笔迹表现出连笔增多且紊乱和字迹潦草等特点。
(二)改变字体形态
字的形态是指汉字字体和字形,我国以隶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较为常用,字形以长形字、圆形字和扁形字较为常见。主要体现在:一是改变字体。我们要注意发现改变字体书写时笔迹特征变化,找出原有书写习惯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字体特征;二是改变字形。因书写人自身字形形态被改变,笔迹特征也跟着有所变化。辨析这类笔迹,我们可从笔画间关系、笔迹形态特征和相对稳定笔迹特点来选择,尤其在不易受到字体、书写速度变化影响的特征中找出相同点,从相对稳定的写法、笔顺等特征分析,发现差异特征。
(三)更换书写器官
左手书写受到左右肢体构造、书写视觉矫正障碍、汉字书写规则等因素制约,左手笔迹主要是针对不习惯用左手书写的人,出于某种原因改用左手形成的笔迹。辨析这类笔迹,我们在明确样本无夹杂其他伪装手法前提下,尽可能搜集到左手笔迹样本,从字的结构、运笔方向等方面研究。
(四)混合伪装笔迹
混合笔迹是在同一检材上运用多种手法书写或两个以上人交互书写而成的笔迹。这类笔迹作为特殊伪装笔迹出现概率不大,它的特殊性是表现在同一份检材中伪装笔迹采用多种不同伪装手法或多人采取轮流书写方式形成。辨析这类笔迹,我们应先判断一人混合书写还是多人伪装,从相对稳定特征中列选笔迹变化规律,找出差异点和共同点。
(五)摹仿笔迹
在实践中,我们对摹仿笔迹统称为伪造笔迹,主要是书写人仿照他人书写笔迹形成的笔迹,其主要手法一般分为:观摹笔迹、临摹笔迹和套摹笔迹三种,这类笔迹反映出书写水平较低、运笔动作异常、存在修饰重描和文字结构、布局呆板等特点。辨析这类笔迹,我们可以从摹仿笔迹的书写动作要素、字的结构、分布特征和比例、笔顺等方面综合考究,从书写人要改变书写习惯必然会在书写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入手,根据检材文字的起笔、收笔、行笔和笔画、单字相互搭配比例等特征中寻找鉴定的依据,找出摹仿笔迹与被摹仿笔迹的结构异同点,为确定真实笔迹和摹仿笔迹提供依据。
在实际的笔迹鉴定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利用伪装书写习惯摹仿他人笔迹作案的案例,对伪装书写习惯的深入研究,对于新时期的笔迹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入分析了解伪装书写习惯,是我们进行科学、客观的笔迹检验,得出正确的检验结论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深入分析了解伪装书写习惯,是我们准确选取和评判笔迹特征,合理解释正常笔迹与伪装笔迹的异同点,得出正确检验鉴定结论的证据支撑;三是深入分析了解伪装书写习惯,是我们了解和掌握伪装笔迹特点、笔迹变化规律及检验要点,为有效打击和遏制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笔迹鉴定技术后盾。
[1]李永清,柯昌林.文件检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198-201.
[2]王冠卿.笔迹鉴定理论与实践新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80-188.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