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岩 黄思成
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川 成都 610000
制毒过程中引起人员死亡的案例
李 岩 黄思成
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川 成都 610000
2014年9月21日早上9时5分许,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保和乡杨柳店南路9号“杨柳小区”东侧无名道路上停放的一辆车牌号为川AXDXXX黑色帕萨特车内,两男子被发现死亡。
经初步勘查,现场位于成华区一条偏僻无名道路上,过往路人极少,四周荒凉。车牌号为川AXDXXX的黑色帕萨特轿车,车头向东南方向斜靠于无名道路东侧路基。轿车四扇车门门锁完好,汽车门锁呈未锁关闭状态;车内发动机呈启动状态,空调开于制热最大档;车外应急灯呈开启状,照明灯呈开启状。在副驾驶位置座位上发现一具男尸,呈坐姿状态,全身赤裸,周围发现有背心、衬衣、长裤、内裤、皮鞋、袜子、手机、提包等物。在驾驶位置的后排座位上亦发现一具男尸,呈坐姿状态,衣着完好。
尸检见两死者头面部多处烧伤痕(头发,睫毛及胡须末端卷曲),全身散在擦挫伤,四肢裸露部位可见多处水泡,局部伴有水泡破溃;两死者体表及内脏均未见致死性机械性损伤及机械性窒息改变。烧伤痕及水泡可提示死者生前处于高温环境,但损伤面积及程度尚不足以导致两人的死亡。
从现场初步勘查情况来看,无财物损失无打斗痕迹、无自杀征象,中毒的可能性极大。勘查人员在帕萨特轿车手刹位置储物箱内发现一张印有“柏仕公馆”字样的停车卡,通过对这张停车卡的摸排走访,很快突出了这两名死者在“柏仕公馆”小区的暂住地,由此发现一个刚发生过轻微爆炸燃烧的制毒窝点。
两名死者的暂住地为两室一厅结构,门窗完好,爆炸破坏不明显。里侧厨房为爆炸燃烧的主要区域,厨房门玻璃破碎,上方石膏吊顶坍塌,墙上发现有大量的烟熏痕迹,地面被破碎物品覆盖。在厨房的狭小空间内,勘查人员按照分层、网格化原则仔细的展开勘查,确保无一遗漏。最终在厨房灶台一个铁锅内提取了棕黑色液体,并且在卧室柜子里搜索到了大量的无色透明晶体。
通过毒物分析鉴定,房间内发现的无色透明晶体中均检查甲基苯丙胺成分,两死者心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均远低于致死量,检出较高浓度的甲基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血浓度已超过致死血浓度。
(一)样品制备
取血液1毫升于15毫升离心管中,加入内标工作液,混匀,加去离子水4倍稀释,离心25min,取上清液全部,加入2毫升0.1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6.0),振荡30s待检。固相萃取柱:BondELute CertifyⅡ柱(3cc,60mg);活化3ml甲醇、3ml去离子水;淋洗1.0mol/L乙醇溶液1毫升,去离子水3毫升(抽真空或离心3min);洗脱:3毫升二氯甲烷:异丙醇:氨水(78:20:2V:V:V)混合溶剂;收集洗脱液于5毫升尖嘴玻璃试管中,40度下吹干,100ul甲醇溶液定容,备检。
(二)仪器
Agilent 6890/597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四极杆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参考条件。
进样体积:1 μL;进样口温度:280oC;载气:H;柱流速(恒流):1.0 mL/min;分流比:50:1;色谱柱:HP-5MS石英玻璃毛细柱(30m×0.25mm×0.25μm);温度程序:90oC(2min)-15oC/min-280oC(5min);传输线温度:280oC经定量分析,两名死者的血中甲基苯丙胺浓度分别为4.2umol/100g和4.7umol/100g。
两死者存在高温损伤,但损伤面积及程度尚不足以直接导致死者死亡,死者心血中检出甲基苯丙胺及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血浓度尚未达到致死血浓度,甲基苯丙胺中毒血浓度已达到致死血浓度,综上所述,两死者的死因符合急性甲基苯丙胺中毒死亡。
后经挡获制毒案件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三名犯罪嫌疑人共同制毒,在“柏仕公馆”小区出租房厨房内制毒过程中因为门窗封闭,通风不畅,有机溶剂蒸汽造成全身的多处烧伤,且在制毒过程中有不断“试药”的过程,待感到身体严重不适的情况下一同驱车前往空旷地带,试图“吸氧”以缓解症状,但由于吸入大量甲基苯丙胺和有机溶剂,两名嫌疑人死亡。当发现两名同伙死亡后,另一人弃车独自潜逃。
[1]翁传波,钱若兵,傅先明.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01.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