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林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6-02-02 14:24吴泽民王嘉楠
中国城市林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吴泽民 王嘉楠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合肥 230036

城市林业的机遇与挑战

吴泽民王嘉楠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合肥230036

摘要:城市森林建设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文中对城市林业的一些概念性问题进行简要阐述,主要从城市森林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森林模式,以及城市乡土和外来树种应用、城市森林管护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供城市森林建设实践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城市林业

亚洲目前集中了全世界53%的城市人口,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增长地区。快速的城市化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同时带来很多生态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城市森林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和这些影响[1],因此发展城市林业成为世界各国城市管理者的优先选择。《首届亚太城市林业发展论坛》就是在这个形势下召开的。本文是作者在论坛上的发言,现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1 城市林业发展与城市化密切相关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这个因果关系在我国显得更为明确。20世纪60年代,城市林业概念在北美出现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3%左右。尽管有学者很快就将这个术语引进了国内,但一直未引起关注。90年代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林业的概念始终未走出学术界,而且受到许多质疑;1994年城市化水平达到28%,城市环境问题成为热议的内容,“城市森林分会”应时而生,推进了相关的理论研究;2004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将城市森林建设从理论探讨推向了实践应用,这一年城市化水平达40%,我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之后的10年,我国有96座城市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还有170余座城市正在积极创建。2015年,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支持绿色城市、森林城市建设,此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56%。可见,城市森林及城市林业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市森林在我国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必将愈来愈重要。

2 正确理解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

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城市森林定义为城市及周边的森林,但世界各国对城市森林的理解各不相同,基本可归纳为2种观点:其一,城市森林是城市内部及周围所有木本植物及与其相伴植物[2],包括个体树木及各类成片的林地;其二,城市及其周边具有一定密度的片状林地为城市森林[3]。对城市森林地域范围同样有2种认识:一种认为城市森林是从市内到郊区的连续体;另一种仅把郊区的林地看作为城市森林。

我国对城市森林的理解兼有上述2种不同的观点,因城市行政区划和管理的特点,各地对城市森林范围的把握也不相同。有的把整个市域范围的森林都确定为城市森林,事实上扩大了城市森林的地域界限;有的以市区为界,却把郊区城市森林排除在外[4]。这种理解上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城市森林科学规划、经营管理及客观评价,因此有必要开展进一步讨论以深入理解城市森林的内涵,明确城市森林的地域范围,特别是所谓的城市周边的具体概念,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城市森林分类体系。同时,要建立城市林业体系。城市林业是“经营和管理城市森林和树木,为城市社区提供生态、社会、经济及美学效益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是林业的一个分支”, 简单说来是对城市森林的经营与管理。今天,在我们积极建设城市森林的同时,自然应赋予城市林业以法律地位。

3 城市森林建设面临的挑战

3.1 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森林建设是城市森林的经营目标。城市森林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它反映了价值、美化与精神服务多种功能,同时反映城市居民生活以及现在与历史的精神面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可持续发展就是能维持陆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潜在生产力,永恒地为人们提供相同质量和数量的产品和社会服务,因此应从产品和社会服务多方面考虑可持续的内涵[4-5]。一般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森林定义为,“在城市环境中的自然或人工营造的森林,它们在系统的经营下不仅为现在的居民、也将为未来的居民持续提供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效益”,强调利用管理者的作用,维持城市森林健康及功能并发挥为城市社区所需要的长期效益[6-7]。

实现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1)构建具有合理结构的城市森林,持续发挥最大的功能。这需从量与质2个方面考虑,如树木覆盖率达到能改善环境、获得适宜的小气候条件的水平。任何类型的城市森林都不能只用少数的几个树种,异龄林具有合理的种群和年龄结构,能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树种的应用,充分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支持,树林斑块面积不等且分布比较均匀,维护残留自然森林的生物关系,维护野生动物进出城市的通道。2)根据城市森林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特点,通过有效方法获取及更新城市森林信息,调整管理措施,与城市所处的整个区域资源管理协调。3)建立系统管理体系,科学经营城市森林。所有的城市森林均有经营计划并得以实施,有专业人员从事城市森林管理,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现有树木资源,降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森林的损害以获得最大效益,同时确保树木对公众有最大的安全性。4)城市森林建设及经营应考虑当地居民的意愿,居民积极参与,政府、居民、产业对建设城市森林有共同的认识,都能从城市森林获得利益[8-9]。

3.2 构建健康的城市森林

在许多城市开展大规模营建城市森林的今天,提出城市森林的健康问题十分必要,因为健康的城市森林是构筑结构稳定、持续发挥功能的基础。

健康的城市森林可从3个尺度来进行评价:1)特定类型的树木健康评价。主要通过对树木生长状态、树冠饱满度、树干损伤、病虫害危害情况的观测,应用健康指数来比较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木的健康状况,目前多应用于行道树。2)对树木群体的评价,即研究林分结构,同时评价组成树种及树木总体健康状况,了解树种之间的生态关系,最终以发挥的效益说明,目前多应用于公园等。3) 整个城市森林系统的健康评价,在调查城市森林结构基础上评测全部树木的健康状况。

3.3 维护城市森林群落的相对稳定

城市森林受城市化干扰与影响大,环境污染、环境胁迫,居民日常活动,经营方式都可能是导致城市森林不稳定的因素。城市森林群落不稳定,不仅影响其潜在效益的发挥,还因必须实施各种调控作业而大大增加投入和消耗。城市森林不同于自然森林,不能简单地应用评价自然森林群落稳定性的方法、原则来评测,必须通过分析影响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稳定的主要原因,从系统平衡、景观功能、生态效应以及人为影响等方面考虑,而人为因素往往是主要原因。

许多研究表明,构建近自然城市森林是实现群落结构稳定的有效方法。关键是考虑群落的种类组成与它们的生态关联性、组成种生态位与群落生境的关系、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水平与垂直结构与当地自然森林群落的相似性,越接近地带性植被类型群落的结构越稳定。另外,必须考虑社会反应与公众舆论,认真研究近自然的经营模式是否会失去或降低城市森林的观赏或游憩价值。城市居民对严格意义上的自然式城市森林持保留态度,一般比较喜欢经人工管理的,树干通直、林下灌木少、无枯倒木的林内景观,或较偏爱经适度经营的自然型组团的森林群落景观。因此,需区别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程度的自然经营措施,在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基础上实施近自然经营的基本原则。

4 城市林业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如何正确评价城市森林的效益。树木的效益与树种、树木生长状态、群落结构及城市森林分布格局密切相关。而由于城市植物区系的复杂性,至今对许多城市树种的生长特点并不十分了解。如果不能预测树木生长,就不能准确估计其效益与价值。因此,需要广泛开展城市树种的生理生态研究。

2) 我们的种植究竟是建造了碳库还是恰恰成了碳源。在自然状态下树木吸收CO2、森林成为碳的储存库是没有歧义的。但是在城市中,有些绿地由于必须采取强度管护才能维持其景观效果,而每年生物量增长对碳的吸收可能远低于因管护而消耗能源的CO2排放,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竭力避免的。

3) 选择更为合适的评价指标。现在通常用森林覆盖率、林木覆盖率、绿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来评价城市绿化环境。但所有这些指标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一片绿地或森林的质量,比如拥有不同郁闭度的林地在森林覆盖率的计算上是一样的,但其功能却明显不同。国外趋向于应用树冠覆盖率来衡量,这是一个相对值,比较容易测算,方便不同城市之间的比较。我国的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已应用了道路的树冠覆盖率,应推广至城市的各类用地类型。

4) 城市森林效益及价值的评价方法与技术。能否客观估算及评价城市森林的效益与价值主要取决于各类数据的采集。目前一般采用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然而这一方法需进一步规范,如制定分类体系、设定调查内容、统一调查技术等,以便统计与比较。

5) 城市森林的更新及生态恢复。城市具有残存的天然林地、衰退的人工林分,城市环境条件又导致城市树木有较高的死亡率[10]。因此,如何在维持城市森林景观整体水平的前提下实现更新,是城市林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内容。

6) 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应用。城市森林建设强调应用乡土树种、实现自然经营,但城市植物区系的特点却是外来植物多[11]。因为气候变化、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内部的立地环境有可能更加适合一些外来树种生长,而城市居民偏爱更具特色的引进树种,苗圃又习惯培育外来树种。因此在实现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栽植计划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统筹考虑和平衡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应用。

7) 建立城市森林经营与发展战略。这需要应用城市森林生态学的理论与知识,而这一方面依然是我们所缺乏的,深入研究城市森林生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森林建设所必须。

总之,我国现阶段城市快速发展为城市森林建设带来了机遇,而我国城市环境、植被资源、土地利用格局以及城市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又使城市林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需深入研究建设城市森林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应确立及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城市林业体系,从法律上给予经营与管理城市森林合法地位,促使城市森林与城市树木的管理健康有序。

参考文献

[1]NOWAK D J,CRANE D E,STEVENS J C.Air pollution removal by urban trees and shrubs in the United States[J].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06,4(3):115-123.

[2]MILLER R W.Urban forestr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urban greenspaces[J].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8.

[3]LUDUJA K.Legal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urban and peri-urban forestry and greening[R].Rome:FAO,2005.

[4]刘滨谊,温全平,刘颂.城市森林规划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城市林业,2008,6(1):16-21.

[5]DWYER J F,NOWAK,NOBLE M H,et al.Sustaining urban forests[J].Journal of Arboriculture,2003,29(1):49-54.

[6]CLARK J R,MATHENY N P. A Model of urban forest sustainability:application to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Arboriculture 1998,24(2):112-121.

[7]NOWAK J R,WALTON J T.Projected urban growth (2000-2050) and its estimated impact on the US forest resource[J].Journal of Forestry,2005,103(8):383-390.

[8]NOWAK D J,TWARDUS D.Urban forest health monito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C]//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Annual 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 Symposium,2004.

[9]NOWAK D J,S M,RANDLER P B,et al.Sustaining American’s urban trees and forests: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NRS-62[R].2010.

[10]吴泽民.城市森林经营管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城市林业,2005,3(5):17-19.

[11]吴泽民,黄成林.合肥城市森林结构分析研究[J].林业科学,2002,38(4):7-14.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Our urban forestry

Wu ZeminWang Jianan

(Forestry and Landscapinginstitute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bstract:It is apparent that the urban forest development can be a logical result of Urbanization, and its particular true in this country. The authors gave an outline of discussion on some conceptual issues of urban forestry, and indicated that right understanding of urban forest and urban forest is need. Meanwhile, sustainable model of urban forest development, rational use for both of native and introduced tree species, urban forest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were discussed as well.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forest, urban forestry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简介:吴泽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景观生态、森林生态、城市林业、树木学的教学和研究,E-mail: zeminwu@gmail.com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6.02.002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