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史 琰 包志毅
1 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贵州遵义 564300 2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浙江临安 311300
杭州西湖湖滨景区游人行为规律观察结果与分析*
王丹1史琰2包志毅2
1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贵州遵义564300 2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要: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为对象,采取行为观察法从游人活动时间、游人空间利用、游憩活动类型3方面对游人行为进行研究,总结湖滨景区的游人行为规律,以期更好地引导游人的游憩行为。
关键词:游人行为,行为观察法,西湖湖滨景区,杭州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是联合国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杭州西湖的门户,是杭州城与西湖的交汇地段,起到了空间过渡的作用。该景区景观空间多样,游人行为活动也非常丰富。因此对此地段的游人进行观察分析对整个西湖风景区的保护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对规划设计类似该景区的景观空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采用行为观察的方法,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的游人行为进行记录调查。将湖滨景区按景观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包括小广场、纪念性空间、餐饮、林荫休闲场所等。2014年1月至12月每月选择天气晴朗、适合游览的工作日2~3天和周末1天以及节假日1天,从7∶00至19∶00每隔2小时对这些空间中游人参与的游憩活动及行为特征按区域分别进行观测并拍照,记录每个观测空间的游人数量、性别、年龄段、活动内容、活动时长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游憩活动时间
通过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非节假日与节假日的游人行为进行观察得知,景区内游客数量、游憩活动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在研究该景区游人游憩活动规律时分为节假日与非节假日2个部分进行分析。
2.1.1 非节假日游人行为活动特征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非节假日游人活动时段特征见表1。
表1 非节假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游人活动时段特征
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季节,湖滨景区上午7∶00—9∶00主要杭州本地市民在此参与各项健身运动,包括散步、健走、跑步、打太极、体操等;同时也有一些文娱活动,如唱歌、舞蹈等。在这个时间段参与这些游憩活动的主要为中、老年人。
杭州西湖春季开花植物种类丰富,而且各个景区主题明确。周一至周五工作日西湖景区人流虽不是很密集,但大多是观花的游人。游人分布规律主要与植物花事相关,如太子湾樱花、郁金香,花港观鱼牡丹、芍药等。湖滨景区则是进入这些景区非常重要的门户之一,所以游人数量非常庞大。9∶00以后,晨练者逐渐散去,西湖景区游览观光的游客开始增多,主要为中青年群体、儿童或旅行团。游人数量上升至14∶00后保持恒定,达到全天高峰时段。14∶00—15∶00游人保持稳定的数量,活动内容也趋于多样化。16∶00以后游客数量有所下降。17∶00以后,多数游人离开风景区。到19∶00湖滨景区换为夜游西湖的游人。赏花是西湖景区春季游人的主要游憩活动之一,同时也有野餐、摄影写生、亲子活动、踏青、喝茶、滨水坐憩、划船、林下休憩、躺在林缘晒太阳、骑自行车等各种游人行为。
夏季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9∶00晨练者散去后,外地游客以旅行团的形式进入西湖景区的居多,同时也有部分散客观光游览。9∶00—11∶00形成一个人流量小高峰。11∶00后游客量逐渐减少,直到下午15∶00以后又开始上升,至17∶00开始下降,游人逐渐离开景区。19∶00开始部分游人重新进入景区,参与赏夜景或乘凉等活动。游客中各种年龄阶段的游客都有,主要参与的活动内容为休闲类与文化类活动。赏荷、亲水、划船、摄影写生、骑自行车、野餐者居多,坐憩等多集中在树荫、长廊、凉亭等地。
西湖风景名胜区秋色绚丽,赏秋色也是吸引游客秋季游览西湖的重要动机。总体来说,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湖滨景区游人数没有夏季多,在西湖的游憩活动种类依然丰富多样。同样,9∶00左右晨练者散去以后,别的观赏活动上演,一直到19∶00游客逐渐散去。
冬季周一至周五期间,不论是晨练的市民,亦或是游客,在西湖风景区内数量明显减少,游憩活动种类也没有春夏秋季丰富。但湖滨景区中老年人文娱活动一直比较突出,形成了湖滨热闹的景象。
2.1.2 节假日游人行为活动特征
节假日与非节假日相比,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人流密度明显上升。周末以本地及杭州周边地区的游客为主,多数游客是多次到访西湖。举办主题展览期间,游人数会剧增,景区人流密度很高,游人量也存在高峰时段,来西湖的游客主要以杭州本地市民为主,游憩资源也能够满足游人游憩活动需求。清明节、五一、国庆以及元旦节期间,游人数量比周末更多,但以外地游客为主,多数游人第一次到访西湖。
在游憩资源方面,整体来说,西湖的游览资源能够满足周末游人的需求,游憩空间也是足够的。直观观察发现,清明节、五一、国庆、元旦节期间相对于杭州西湖游憩资源来说,已经不足以满足游客需求。第一次到访西湖的游人多倾向于游览西湖的传统景点,如断桥、白堤、苏堤、雷峰塔等,导致西湖核心景区游客爆满、游人数量不断刷新纪录。湖滨景区游憩资源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休憩空间不足、座椅不够、道路拥挤、自行车与电动车不方便通行、交通拥堵等,景区游人已经超出景区的承载力。
在游憩活动内容方面,节假日与非节假日没有明显差异。9∶00前中、老年人晨练活动为主;9∶00后转变为旅行团、散客的观光游览活动,以团体、家人为单位的活动居多,包括文化瞻仰、赏花、亲水、参观展览、野餐、坐憩、摄影写生、亲子活动、躺在林缘晒太阳、喂鱼、喝茶等;到下午17∶00游人开始离开景区;19∶00左右少量游人夜游西湖,观看演出等。
在景区内,节假日游人年龄组成不同于非节假日,节假日游人多以中青年以及儿童为主,而非节假日以中老年人为主。
2.2 游人空间利用特征
游憩环境决定游人行为。景观空间为游人行为提供了场所,它是游憩行为产生的基础[1]。因此,只有具有良好的景观空间,游人才可能停留,才有参与各种游憩活动的动机以及可以充分利用的空间[2]。在进行公园设计时,对游人行为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场所真正满足人的需求,真正有利于游憩活动的开展[3]。
湖滨景区是迎接杭州西湖游客的“城市客厅”。景区紧邻杭州城区,是景城过渡区域,地理位置独特。湖滨景区成功地将人流和车流分开,形成连续的、完整的步行系统,为游人提供各种亲水活动空间;通过利用不同的地平标高结合植物景观,精心组织休息座椅和观景平台,营造出变化丰富、具有生活舞台气息的生态休闲空间;同时也使杭州城区与景区自然渗透,可达性好。游人在此可进行的游憩活动包括运动类活动、休闲类活动、体验类活动、主题类活动等。
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于西湖风景区其他景点来说,湖滨景区不论在节假日还是非节假日都是游客密度最大、数量最多、活动类型最丰富的景区。直观调查发现,湖滨景区的景观空间利用率非常高。
7∶00—9∶00为中、老年人的晨练活动时间。9∶00—18∶00游人络绎不绝,在这些休闲空间中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在小广场空间多进行歌舞、武术、健身操等活动,在纪念性空间多进行参观展览、欣赏风景、娱乐互动等活动,在林荫休闲场所多进行扑克游戏、书法、武术等活动。路过游人自行停留围观形成一个特殊的舞台,参与这些活动者多为退休老人。观察发现,周一至周五湖滨景区由退休老人带小孩游玩的情景随处可见,景区座椅无虚席。周末和节假日游客量很大,已经超出景区承载力。湖滨景区3公园湖面音乐喷泉长126 m,周一至周五每天9场(白天10∶00,13∶00,14∶00,15∶00,16∶00,晚上18∶00,18∶30,19∶00,19∶30),周六、周日每天11场(白天时间同上,晚上增加2场,分别为20∶00,20∶30。白天每场15分钟,晚上10分钟。夏季晚上播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9∶00,19∶30,20∶00,20∶30,周六、周日在21∶00和21∶30增加2场。观察发现,不论是非节假日还是节假日,每到喷泉开始时观众席座无虚席,围观的游人非常多,多进行拍照、录影等活动,观赏者多为外地游客,中青年群体居多。
2.3 游憩活动类型
游憩活动类型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4-5]。本研究按照活动目的的指向性划分为运动类活动、体验类活动、休闲类活动以及主题类活动4种类型。运动体验类活动包括散步、跑步、骑自行车、健走、健身操、太极拳、跳绳、踢毽子等,观光体验类活动有赏花、亲水、欣赏风景、参观展览、喂鱼,休闲体验类为放风筝、划船、野餐、野营、喝茶、打扑克、下棋、看书、晒太阳、歌舞、乐器、书法等,主题体验类如摄影写生、相亲速配、与恋人独享清幽等。
表2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主要游憩活动类型
以上这些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在空间上相互关联,并不是孤立的[6]。因此在进行场地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游憩活动之间的关系和游人的需求,真正引导游人的游憩活动开展[7]。
2.3.1 不同类型游憩活动在非节假日与节假日的差异
对杭州西湖湖滨景区游人进行的游憩活动统计发现,非节假日期间的主要活动类型主要为健身散步、歌舞乐器、书法以及文化瞻仰等,参与这些活动的群体多为中、老年人,以群体性活动居多,并且场所较为固定。节假日期间的游憩活动类型更加多样化,包括欣赏风景、骑自行车、散步、野餐、亲子活动、摄影写生等,参与活动人群主要为中、青年,活动在固定场所进行得较少。
2.3.2 不同类型游憩活动参与者的差异
通过对湖滨景区游人活动进行观察发现,节假日期间参与游憩活动的主要为中、青年及儿童群体,活动以主题类与体验类为主,活动场所通常随机分布;非节假日期间游人主要为中、老年群体,活动通常在固定场所及相同的时间段进行,以运动类和休闲类为主。
3 结语
通过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景区的游人行为观察得知,风景区内游客数量、游憩活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进行景区管理时应加强湖滨景区各景观空间的管理,控制节假日期间游人量,实行游人分流[8];对部分游人超载的空间进行重点养护,增加维护人员与维护设备。在进行公园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发挥景观空间的可能性,不仅要使空间具有设计时定位的功能,更要挖掘给游人提供各种游憩活动的可能,要充分考虑游憩活动之间的关系和游人的需求,真正引导游人的游憩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罗杨,董丽,田艳春,等.北京植物园3个空间植物环境与游人行为特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4):36-39.
[3]陈宏玲,张卓文.城市广场环境对游人行为心理的影响及其人性化设计探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4]覃杏菊.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5]王忠君.基于园林生态效益的圆明园公园游憩机会谱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6]余汇芸,包志毅.杭州太子湾公园游人时空分布和行为初探[J].中国园林,2011(2):86-92.
[7]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21-331.
[8]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ourist Behaviors along Lakeside Area in Hangzhou West Lake
Wang Dan1Shi Yan2Bao Zhiyi2
(1. College of Fine Arts,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56300, Guizhou,China;2.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Zhejiang Agriculture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 3113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Lakesidearea along Hangzhou West Lake is selected to research the tourist recreation behavior in terms of the time of visiting, spatial utilization and types of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ourist behavior observation. The behavior rules of tourist in the area were concluded with the view to better guiding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of tourists.
Key words:tourist behavior, behavior observation, lakeside area along Hangzhou West Lake, Hangzhou
收稿日期:2016-01-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类管理行为对园林绿地碳平衡影响的生命周期研究”(31400607)
作者简介:王丹,硕士,遵义师范学院学院美术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景观设计,E-mail:308663524@qq.com
通信作者:包志毅,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博导,从事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6.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