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保护与开发

2016-02-02 08:19燕,王
南都学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武侯祠南阳市南阳

曲 燕,王 亚

(1.南阳市博物馆,河南 南阳 473000;2.南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河南 南阳 473000)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保护与开发

曲燕1,王亚2

(1.南阳市博物馆,河南 南阳 473000;2.南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河南 南阳 473000)

一、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

南阳卧龙岗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的“十年躬耕地”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发生地,南阳武侯祠坐落其中,是全国武侯祠中建祠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4A景区,河南省文明旅游风景区。武侯祠内现有180多间殿堂厩苑等古建筑、400余通历代碑刻以及150余幅匾额楹联。院内绿树葱郁,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将近200棵。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建筑艺术堪称一绝,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群体布局和谐,建筑形式多样,构思精妙,环境优美。祠内被誉为“卧龙碑林”的历代碑刻,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其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宋代抗金名将岳飞手书的《出师表》草书碑刻,笔法苍劲峭拔,为后人所推崇。武侯祠殿堂上悬挂的匾额楹联,汇总了历代凭吊者对历史的感悟和对诸葛亮高风亮节的崇拜之情,不仅内容丰富,书法雕刻也是一绝。南阳武侯祠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已经成为南阳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在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最有效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自身价值,形成新的优势,使城市的文脉得以延续、继承和发展。这是一条符合科学发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也是建设特色博物馆取之不尽的宝藏。

二、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历代保护与开发

(一)唐代至民国时期对南阳卧龙岗的保护与修葺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建祠、祭祀活动始于魏晋时期,此后,修葺、祭祀活动不断。唐代刘禹锡的诗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使南阳诸葛草庐名扬天下;元朝时南阳武侯祠得到了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元至大二年(1309)春,敕建诸葛书院,命名“武侯祠”;明嘉靖十八年(1539),驸马都尉邬景和奉旨祭拜诸葛武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南阳知府罗景重建了以诸葛草庐为中心的“卧龙岗十景” ;民国期间,武侯祠也多有修葺。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开发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对武侯祠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修建围墙,重建道房院,扩建卧龙潭,恢复卧龙书院,拆迁、治理周边环境,形成占地240余亩的古建筑群。近年来,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我们立足新历史时期的发展观,明确提出诸葛亮文化概念。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继承、恢复了历代祭祀活动,成为弘扬诸葛亮文化的重要纽带。南阳市充分发挥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文化资源优势,以卧龙岗武侯祠为“龙头”打造文化产业链,2012年,河南省发改委批准成立“南阳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前南阳卧龙岗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

1.立足本土,挖掘历史文物资源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既有历史名人“智圣”诸葛亮及与之相关的三国历史文化资源,又有丰富的汉代历史文化资源及历代名人对武侯祠的祭祀、凭吊等文化资源,还有众多的碑林石刻等文物资源。这些宝贵的人文历史资源是卧龙岗开发和建设的核心所在。南阳市博物馆在政府的支持下,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诸葛亮躬耕地、刘备三顾茅庐情景再现、诸葛亮读书台、诸葛亮观星台、诸葛草庐、汉文化苑及卧龙碑林等景点。在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还融入了诸多汉文化元素。如汉代乐舞戏表演、汉代风格的建筑特色,集中反映了汉文化的遗风。

2.贯彻文物保护方针,完善武侯祠基础设施

南阳市博物馆先后投入两千多万元,完善武侯祠基础设施。抢修文物古建,对武侯祠大门的进出口、山门墙面粉饰整修,牌坊加固,大拜殿月台延伸铺设,《出师表》廊坊屋顶修葺翻新,草庐屋顶覆盖的茅草翻新,门楣、柱子、围栏油饰,对古柏亭、躬耕亭等进行科学测绘,严格按照文物维修工程的规范和要求,落实修旧如旧的文物维修原则,对每一个构建进行登记编号,分类存放。对诸葛亮淡宁读书台落架大修,道房院的二十多间房屋进行翻建、重修等;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聘请省内外的林业专家和植物病虫害防治专家、土壤技术专家来馆指导古树名木的保护,根据古树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特点,进行输液、复壮。建立古树档案,测定树龄、编号、挂牌,安装保护栅栏及支撑架。强化园林建设,恢复园林生态,提升园艺环境品位,栽植侧柏400余株、松树200株、竹子200株,种植草坪60000平方米、月季2000余棵,维修卧龙潭,改造假山布局,着力营造古建、园林、人文和谐统一。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卧龙岗武侯祠周边进行大规模的园林、景观改造,做“大”做“精”,把文化融入景观园林中,把静止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曲径通幽的园林特色,彰显古建筑文化内涵;增强观众的可参与性、观赏性,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让观众和游客有一种常游常新的感觉,不断引导和提高观众的文化品位。

三、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保护与开发的策略

(一)让静止的文物“活”起来

让武侯祠“静止”历史文化“活”起来,发挥其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譬如,我们可以采用以多种形式把单调乏味的文物碑刻变为知识性、趣味性的展品展现出来,也可以由专业人士教给观众临摹和制作的方法,让观众以参与的形式进行互动,这样就把静止的历史文物给“活、动”起来,会给观众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另外,“诸葛亮文化”是儒家文化和军事文化的高度结合,武侯祠内的匾额、楹联也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它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有儒家文化又具有战争文化的特点,比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诸葛亮文化”可以说是儒家文化和军事文化结合的一个最好的典型。我们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利用诸葛亮文化现象大力开发,古为今用,让观众在参观游览名胜古迹、凭吊一代

贤相智圣诸葛亮时,感受多元文化的熏陶。坚持知识性与娱教性、文物藏品与历史生活场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专业展览与通俗展览相结合,使静止的文物“活、动”起来。

(二)以古宛城文化特色为目标,彰显南阳悠久的历史

作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文化的打造者,我们应该开阔视野,把以往固化的宣传模式再扩大整合为“一山一水一龙岗(武侯祠)”,即南阳八百里伏牛山、贯穿南阳市区的白河水、白水岸旁的名胜卧龙岗。南阳人民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就是灵山灵水造就孕育了地灵人杰的南阳人。南阳人长期生长在伏牛山下、白河水岸旁,喝着白河水,看着逶迤连绵青青的伏牛山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更始帝刘玄当年在白河旁筑坛祭拜,光武帝刘秀起兵发迹在南阳。一方秀水沃土养育造就了一方英才,据《后汉书·刘隆传》记载:东汉时期南阳人在京城为官者多达195人,官至三公的27人,九卿的38人,有“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之说;南阳城是“王侯将相、宅第相望”。我们完全可以凭借南阳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南阳卧龙岗武候祠文化融入南阳的山水文化、汉文化之中,从而打造南阳自己特有的品牌:打造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绿城、水城、生态园林城,突出古宛城遗址文化,彰显南阳悠久的历史。

猜你喜欢
武侯祠南阳市南阳
过武侯祠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南阳市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武侯祠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谒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三国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开发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