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晓 彭
(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明代宗藩诗人及其诗歌述论
张 晓 彭
(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明代宗藩诗人是明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诗歌创作群体,有明一代,宗室有传诗文集者共160人计221种,现存36人51种,对整个明代文学创作和学术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在特殊的文学创作生态环境下,宗藩诗人积极参与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创作了大量诗歌。其诗作拓宽了诗歌创作领域和题材,多维度、全方位关注个体命运和社会现实,诗风诗貌多样化。一方面追求风华和婉、温柔敦厚、雍容典雅、文辞优美的盛世之音和清新淡雅的隐逸之风;另一方面又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诗风逐渐回归现实主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学成就。
明代宗藩诗人;著述辑考;诗歌创作;复古运动;文学成就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开始设置屏藩,至二十四年(1391),24个儿子都封为王。到明亡时,他的直系子孙有几十万人,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宗藩诗人就是从这个特殊群体中孕育而出的。良好的宗室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和文坛才俊。笔者翻检《明史》《国朝献征录》《四库全书》《列朝诗集小传》《静志居诗话》《千顷堂书目》《明诗纪事》等文献,辅以地方志,稽考出有明一代160位宗藩诗人计221种诗文集。宗藩诗人分布详见表1。
表1 明代宗藩诗人分布表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明代宗藩诗人分布呈现很强的府系性和地域性。从地域性来看,封藩于河南、江西、山东、山西、陕西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藩国,人才辈出;从府系性来看,宁、沈、周、唐、鲁五府为盛,奕叶连翩,群星璀璨。宗藩诗人大致可以分为藩王和宗室两种类型。其中藩王诗人74人,以秦简王朱诚泳、周宪王朱有燉、蜀成王朱让栩、肃靖王朱真淤等为代表。宗室诗人86人,以周藩奉国将军朱安侃、宗正朱睦,宁藩奉国将军朱拱樋、朱多煃、朱多炡、朱多煌,镇国中尉朱多、朱多、朱谋、朱谋、朱谋境、朱议霶,沈藩镇国中尉朱恬烁、辅国将军朱珵圻,唐藩镇国中尉朱硕爋、朱器封父子等人为代表。
由于受到良好文化教育培养和文艺熏陶,明代许多藩王及其后裔支属,常常世代尚文,累叶崇光,出现一门数代皆能诗善文的现象,工诗文者不胜枚举。秦简王朱诚泳日赋一诗,积三十年,成《小鸣稿》,藩王工诗者,首推朱诚泳。周定王朱橚善诗属文,尝作《元宫词》百章;宪王朱有燉作《诚斋集》,音律谐美,雅正平和,梅花、牡丹、玉堂春,动辄百咏,才思不穷,被誉为宗藩之隽,是明初诗坛的代表人物。镇国中尉朱睦,覃精经学,尤邃于《易》《春秋》,其诗文有《陂上集》20卷,文尤典雅可诵。奉国将军朱安侃素精明理,延纳词人,声誉大著,与朱睦齐名,人称睦为“大山”,安侃为“小山”。蜀藩自蜀献王朱椿以下,四世七王好学能文,皆有文集行世。晋藩朱表栿、朱知焝、朱新坯三世俱能诗。沈藩朱胤梃,渊郁负俊才,与宗人衡府朱载玺、周府朱睦、襄垣府朱俊噤、晋府朱康衢、秦府朱玉华齐名。沈藩朱珵圻,与宗室朱珵埦、朱珵塯、朱珵鍢4人结社,日相赓和,沈藩于是称多才。唐藩朱硕爋(字孔炎)博雅工词,与子器封并以词章名海内,号“南阳父子”,“万历戊子,吏科给事中张应等疏诸藩文行堪宗正者,周则安侃、勤、勤炽,赵则载、载堆、载鈗,襄则载、载垶,楚则英熿,南昌则多樻、多炡、多煃、多圻,于唐则孔炎父子,论者荣之”[1]。鲁藩朱当与子健根、孙观、观炜及曾孙颐琢、颐厓皆好学工文,被服有礼,各有文集行世;朱颐贫而好学,能为诗赋,与颐,高洁自守,迹远尘嚣,读书著书。宗藩之诗,宁府为盛,诸王孙以诗名者,多炡、多,其著者亦多,“明藩王之工诗者,当以秦简王诚泳称首,王孙之工诗者,当以瑞昌中尉多为称首”[2]。
独特的政治身份,残酷的藩禁政策,使得宗藩诗人们将精力和才华转向文化活动,钟情文学创作,在文坛上尽情展现文化才情,全身避祸于当时,留声扬名于后世,实现了自我价值,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明代宗室子弟从事诗歌创作者代不乏人,诗文集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传诗文集者共160人计221种,但遗憾的是流传至今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明史·艺文志》集部未著录宗藩诗人集,《四库全书》(包括存目)著录11位宗藩诗人诗集。高儒《百川书志》著录两位宗藩诗人4种诗文别集。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100位宗藩诗人100种诗文别集,陈田《明诗纪事》著录69位宗藩诗人100种诗文别集。据笔者考证,160位宗藩诗人中,目前仅存36人51种诗集。其他人的诗集多散佚难踪,唯剩若干诗歌散见于明清诗文总集中。张豫章等编纂的《御选明诗》收录64位宗藩诗人222首诗;朱彝尊编纂的《明诗综》收录57位宗藩诗人145首诗;《明诗纪事》收录60位宗藩诗人127首诗。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受藩禁政策限制,宗藩诗人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虽然也交游结社、开展文学创作活动,积极参与明代诗文复古运动,但更多的是囿拘藩国,交游之人多限于宗室子弟和府中文人,诗歌流传受制,外界阅读者不多,能得诗坛盟主推誉而广播者更属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是由于宗藩诗人特殊的身份,在当时政治高压下,一般文人和地方官员都不愿意刊刻宗藩诗人的诗集,又加上宗藩后人不肖者众,很少对先哲的诗集进行重刊。明清易代之际,宗藩诗人受到严重政治迫害,生命朝不保夕,无暇编纂刊刻诗集,大部分人的诗集毁于战火而湮灭不存。
笔者勾陈文献,考辨版本源流,辑录现存36位宗藩诗人51种诗集。宗藩诗人现存诗集详见表2。
表2 宗藩诗人现存诗集一览表
续表2
续表2
“大抵诸藩优游文史,黼黻太平。修学好古,则河间比肩;巾箱写经,则衡阳接席”[3],明朝宗藩诗人热衷文化事业,著书立说,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成就了众多文采卓著的诗篇,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在明代文坛上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宗藩诗人的诗作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一方面,天潢贵胄的身份和雍容典雅的奢靡生活,使他们生活面比较狭隘,创作了大量的宫词和闺怨诗,追求温柔敦厚、风华和婉的王者之风和盛世之音。另一方面,残酷的政治斗争,又使他们关注个人命运,向往自然山水,追求隐逸生活,醉心佛老,崇尚玄学,创作了许多咏物诗,这类诗歌语言清丽质朴,诗风清新淡雅。易代之际,国家日趋衰亡,矛盾不断爆发,促使宗藩诗人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表现视角下移与日常化,诗歌逐渐回归现实主义。
作为皇室贵胄,宗藩诗人在政治上坚定不移地维护明朝政权,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创作了大量的应制颂圣之作。此类诗多属于四言诗,对偶工整,音韵和谐,追求温柔敦厚之风和比兴讽刺之旨,诗风古雅玄妙、肃雍庄严。朱季堄《昭王碑诗》曰:“高皇奉天,大正四海。肃肃昭王,维皇之子。……呜呼祖考,陟降在天。锡盐垂祚,裕我后昆”,他热情讴歌了朱元璋缔造大明之功和楚昭王朱桢治理楚国的功绩,渴望先祖之德泽被后人、恩德万世。朱诚泳曾作《愍祖》《隐祖》《僖祖》等诗,歌颂祖辈开藩立国之功,“赳赳仪容,桓桓英武。……肇造秦邦,惟我始祖”(《愍祖》),“兢兢持己,翼翼小心。靡奢靡纵,不骄不淫”(《僖祖》),热情赞颂祖辈治理秦地的功劳和后人无上的荣耀。
第二,隐逸情怀与清新秀丽淡雅的诗风。“靖难”是明代藩禁政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此前,宗藩诗人大都积极参与政治、渴望建功立业;之后,他们远离政治、全身避祸,醉心佛老、向往自然,创作了大量的咏物诗和山水诗,诗风逐渐转向清丽淡雅。结交高僧、礼待道士,参禅论道,唱和作诗,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最典型的是朱权,作为“靖难”的功臣,之前他胸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之后面对严酷的政治,无奈之下,他只好结庐囊云、退隐修玄,与张三丰、周颠等人歌咏酬唱,宣泄郁闷。“紫宸肃肃开黄道,万岁声声拜玉皇”(《宫词》),诗人想象力十分丰富,描写了天宫早朝的盛大气象,是典型的大手笔、大气魄,但面对残酷的政治斗争,诗人无奈抛去功名利禄,慕仙学道,“小斋非岭上,弘景坐相看”(《囊云诗》),消极悲愤之情充斥诗中。朱诚泳经常出入长安名寺,与高僧道士谈禅论道,唱和作诗。“山人只在山中醉,醉爱白云深处睡”(《送道士还山》),一位洒脱自然的仙家形象跃然纸上,“凌空一跃仙人杖,拄倒来时旧铁桥”,诗人对这种无所羁绊、闲淡自然的神仙生活十分向往。朱诚泳崇道而不佞佛,十分礼遇高僧,“落纸争求怀素字,逢人多诵贯休诗。大颠曾致昌黎老,参寥更与坡翁好”(《寄暹日华上人》),诗人将日华上人比作怀素、大颠等得道高僧,将两人的友谊比作大颠与韩愈、参寥与苏东坡之间的深厚感情,表示自己“因缘早现国王身,有发何妨持五戒”的尊敬之情和对佛法的信仰。诗歌语言平实质朴,读来亲切自然。沈藩毗邻佛教圣地五台山,宗室子弟多潜心佛老,常与高僧交往酬唱。朱胤栘素嗜谈禅,醉心佛学,常与高僧赋诗唱和,从而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情的愉悦。他结识了不少禅僧,懒云上人就是其中的一位,其诗《和懒云上人韵》曰:“幽径断行路人踪,浮图对元峰。结冰坚碧沼,凝雪老青松。双树下开讲,千灯中现容。天空雨花遍,门外白云封。”诗中赞扬懒云上人达到的高深修炼境界,“天空雨花遍,门外白云封”一联创造了一种幽静闲淡的意境,融会贯通了佛教经义,达到了一种心境澄明、摒去一切尘世杂念而虚以待物的境界。“此作妙于禅语,使王摩诘见之,亦当心服。若宁献王臞仙、周宪王诚斋,虽皆嗜诗,相去悬绝矣。”[4]
咏物体怀、歌咏自然山水是宗藩诗人诗歌的又一主要内容,这类诗歌题材十分广泛,语言平淡质朴,诗风清丽幽雅,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境。竹枝词是由民歌演变而来的文人诗体,对后世影响很大。朱有燉《竹枝歌》云:“春风满山花正开,春衫女儿红杏腮。侬家动桨过江去,为问阿郎来不来。巴山后面竹鸡啼,巴山前头沙鸡栖。巴水巴山到郎处,闻郎又过石门溪。”这两首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把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描写得惟妙惟肖。诗歌语言清新活泼、朗朗上口、亦俗亦雅,一扫温柔典雅之风,营造了一种清丽自然的优美意境。朱诚泳诗学陶渊明,追求平淡清新俊逸之风。他的律诗语言清新秀丽,意境优美,颇有陶诗韵味。“绿瘦摇风柳,红酣带雨花。小桥流水外,茅屋两三家”(《村行》),这首诗虽然只有20字,但是“桃红柳绿”“小桥茅屋”“流水人家”展现出一幅清新闲适的春日画卷, 传达了一种优美的意境。
第三,关注社会人生与现实主义诗风回归。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战事不断,严酷的社会现实,促使宗藩诗人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在他们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画卷,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疾苦,看到作者的人生理想,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朱诚泳和朱真淤的边塞诗,真实再现了明代西北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朱诚泳的边塞诗是边地生活真实的反映。“万里奔驰陇头水,日夜呜呜乱人耳。黄沙白草两茫茫,怕听水声愁欲死”(《陇头吟》),一曲陇头吟气魄豪迈,万里奔腾的陇河水、苍茫无际的大沙漠,只有大西北地区才有这样的景象。与生活在八百里秦川的朱诚泳相比,就藩兰州的朱真淤就更能感受到大西北的浩瀚雄阔和苍凉悲壮,在他的诗中战事气息十分浓厚,壮美的自然风光,充满了神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也反应了诗人渴望投身沙场、报效国家的雄伟抱负。“天山青控戍楼中,画角呜呜咽晚空。沙碛雨颓逢箭镞,战场风急转河蓬”(《塞上》一),“天山”“戍楼”“沙碛”等几个鲜明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浩渺无边、画角呜咽、长风横度的塞外战事图。
明代北边战事不断,宣府、大同两镇是防御蒙古南下的主要地段。万历三年(1575)冬,明朝征民兵修宣府至大同二百里边墙。仅山西一省受役民兵4000余人,死是役者有1500多人。朱胤梢作《七哀诗》,真实记录了这一惨痛事件。“长城万里连云开,去年筑巢今已颓”,修筑长城是一项残酷的劳役,造成许多悲惨事件,“朔风吹倒天雨雪,杵声橐橐何时歇。别时相约秋早归,岂料无衣骨将折。人生有命向谁说,河水溅溅为呜咽,呜呼南望心成绝”,千百万老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赴劳役前夫妻依依惜别,约定完工后相会,谁知竟然命丧工地。诗人将人民的苦难表达得淋漓尽致,妇人绝望无助的呼声,愤怒的控诉,凄凉悱恻,怨可通天,字字都是血泪凝成,令人不忍多闻。如果说朱胤梢是对危机重重、国势飘摇大明王朝的无限忧虑,那么朱议霶的诗歌则是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是一曲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悲歌。明亡后,朱议霶隐姓埋名,奔走他乡,隐山林避灾祸,“初以力耕久为客,因时避乱还成村。窗间无数桂花叶,屋里一株桃树根。山口竹林响清昼,远林尽归组茶人”(《石冠》),国破家亡山河在,昔日的天潢贵胄,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下船舂米先冬办,傍屋犁田入夜还”(《下桥》),耕田采茶、犁地插秧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诗歌质朴无华,简洁平实,显现出历尽劫难之后的纯净美。清顺治十二年(1655),朱议霶回南昌探望,历经战乱,满目疮痍,兄妹12人仅剩两人,其余均死于战乱,“兄弟何尝鲜,死亡如此频。十年家国事,空有泪沾巾”(《书愤》),诗人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飘零的哀痛融合一气,悲壮苍凉,寄托了深深的亡国之痛。
作为一个特殊的诗歌创作群体,宗藩诗人积极参与明代诗文复古运动,践行复古主义理论,进行诗文创作,为诗文复古运动做出很大贡献。其诗歌拓展了创作领域,丰富了创作题材,诗风诗貌多样化,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在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拓展新领域,丰富传统诗歌创作题材。宗藩诗人创作了大量宫词和宫怨诗,在丰富传统诗歌题材、扩大创作视野方面具有很大贡献。明代宗藩诗人是宫词创作的重要力量,作品高达600余首,占整个明代宫词的1/5强。这些宫词以宫中行乐和宫怨为主,或叙述纪事, 或抒情写怨,集中反应宫廷生活,对于研究明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朱橚的《元宫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整个元代社会重要的文献资料。“然要知一代之事,以记其实,亦可备史氏之采择焉。……故予诗百篇皆元宫中实事,亦有史未曾载,外人不得而知者,遗之后人,以广多闻焉。”[5]宗藩诗人创作的宫词,揭露了宫女的悲惨命运,映射封建人伦制度的罪恶。朱让栩的《拟古宫词》百首,真实地描写了宫廷中幽囚的宫女们的哀怨,是研究明代宫廷文学的重要资料。朱诚泳《小鸣稿》中有大量的纪事诗,《公无渡河》《甲辰岁关中大祲》《丁巳雷雨大作》《弘治辛亥夏久雨》等诗,记录了当时发生的社会事件,对于研究明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宗藩诗人创作的大量咏物诗,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动辄百咏、联翩不绝的咏物诗是宗藩诗歌的常见现象。朱宇温一歌一咏,朱弥钳咏梅一韵至百首,朱厚煜亦有大量歌“便面”之作。在朱有燉诗集中,更是芍药、牡丹、梅花、玉堂春百咏充斥华章。奢华的皇家生活在宗藩诗人的笔下写到了极致,筝、琵琶、笙、笛、箫、箜篌、胡琴、鼓、水仙花、樱桃、杏花、梅花、雁字、雁影、孤雁、闻雁、柳絮、白兔、金钱菊、杨妃菊、二色菊、书马、红牡丹、白牡丹、黄牡丹、春恨、春池、春归、暮春、游春、春雪、映水芙蓉、冬日牡丹、酒家、渔家、桂花、阶前珠、病鹦鹉、理发美人、步月美人、点唇美人、红杏、绯桃、飞雪、晚霞、落日等在他们的诗作中,比比皆是。这不但拓展了诗歌创作领域,丰富了诗歌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也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
[1]焦竑.国朝献征录[M].台北:学生书局,1965.
[2]王鸿绪.明史稿.[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
[3]叶德辉.书林清话[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4]陈田.明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傅乐淑.元宫词百章笺注[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李法惠]
Study on the Ming Dynasty vassal poets
ZHANG Xiao-pe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7, China)
Royal clan of Ming Dynasty poem crowd is a unique poem writing group of the Ming Dynasty literature.Ming Dynasty, imperial clan has passed poetry collection a total of 160 meter 221 species, 51 species of extant 36 people, which has an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Ming Dynasty literary creation and acade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has a unique position and valu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of Ming Dynasty. Under the special literary ecology environment, the suzerain vassal poe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iterature retro movement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create a large number of poems. their poems broaden the field of poetry writing and subject matter,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ate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al reality with multi dimension and omniberaing, which shows diverse styles. They pursue gentle and elegant sound of flourishing age heyday and fresh style. On the one hand, they also actively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reality and the suffering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oem style gradually returns to realism, which has a unique aesthetic value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s.
The Ming Dynasty vassal poets; writings series test; poetry creation; restoration movement; literary achievements
2016-02-20
张晓彭(1981—),男,河南省内乡县人,《南阳日报》社中级编辑,西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文献学和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
I207.227
A
1002-6320(2016)05-00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