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性家乘《三原焦吴里梁氏家乘》的特点及价值刍议

2016-02-02 01:13杨一铎
陕西古代文献研究 2016年0期
关键词:梁氏墓志铭墓志

杨一铎

叙述性家乘《三原焦吴里梁氏家乘》的特点及价值刍议

杨一铎

家乘,通常有两种词意:一指私家笔记或记载家事的笔录。如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即创制了我国古代首部“成熟、定型的私人日记”《宜州乙酉家乘》①杨庆存:《中国古代传世的第一部私人日记—论黄庭坚〈宜州乙酉家乘〉》,《理论学刊》1991年第6期。,陆游《老学庵笔记》卷3对此有所叙述:“黄鲁直有日记,谓之《家乘》,至宜州犹不辍书。”罗大经《鹤林玉露》卷10亦载:“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乘,取《孟子》‘晋之乘’之义。”而现代作家孙犁在《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中说“日记,如只是给自己看,只是作为家乘,当然就不能饱后人的眼福”,这更为清楚地表明家乘即为私家笔记之意。一指家谱、家史。此意源于春秋时晋国以“乘”名史的方法,以示家乘与国史的区别。如1920年太原出土的北魏太昌元年(532)石刻家谱《代郡刺史薛孝通历叙世代贻后券》云:“河东薛氏,为世大家,汉晋以来,名才秀出,国史家乘,著先光华者历数百年。”而明代高启《梦松轩记》亦云:“近代卿相之后有不数传,其谱牒尚明,家乘犹在,而子孙已失其业。”其中“家乘”一词即指过去盛行于世的家谱、家传、家记一类的谱牒著作。②杨冬荃:《〈辞海〉“家乘”条补证》,《档案工作》1990年第4期。

作为旧时记载一姓一族的氏系来源、世代系统、重要人物及主要事迹的谱牒著作,家乘最晚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并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家谱”是其中使用最多、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据统计,此种家乘谱牒类文献还曾被称为:谱、谱牒、族谱、族系录、族姓昭穆记、族志、宗谱、宗簿、宗系谱、家牒、家史、家志、家记、百家集谱、世录、世家、世本、世纪、世谱、世传、世系录、世家谱、支谱、本支世系、枝分谱、帝系、玉牒、辨宗录、偕日谱、系谱、图谱、新谱、星源集庆、列姓谱牒、血脉谱、源派谱、系叶谱、述系谱、大同谱、大成谱、氏族要状、中表簿、房从谱、维城录、谱录、祖谱、联宗谱、真谱、渊源录、家世渊源录、源流考、世典、世牒、世思录、家模汇编、乡贤录、会谱德庆编、私谱、传芳集、本书、系谱、清芬志、家传簿、先德传、续香集、房谱、祠谱、坟谱、近谱、会谱、全谱、合谱、统谱、通谱、统宗谱、宗世谱以及总谱等。①宋春明:《家谱档案探源》,《兰台世界》2009年第23期。如此繁多的称谓更说明家乘谱牒类文献数量的庞大。对此,上海图书馆经九年编纂,最终于2009年7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家谱总目》,首次将全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家谱汇编成目,全书1200万字,共10册,收录了中国家谱52401种、计608个姓氏,是迄今为止收录中国家谱最多、著录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专题性联合目录,较完整地揭示了海内外各地区收藏的中国58个民族姓氏家谱的基本情况和存世的中国家谱姓氏状况。②http://baike.baidu.com/view/938355.htm?fr=aladdin。

和其他古籍文献不同,家乘体例特殊,一般可分为图表式、叙述式和综合式三种类型。图表式家乘所记载内容极为简略,或以简要文字叙述族内成员姓名;或以错落有致的形式纵横排列本族内成员名字,以标示血统、行辈关系。叙述式家乘不似图表式家乘一目了然,但其资料丰富、内容生动,结构大致包括序文、凡例、题辞、目录、正文、附录以及跋文等,正文记录颇为详尽。综合式家乘则图表、文字叙述兼备,二者相得益彰。③卢光绵等:《家乘过眼刍议—〈兼谈韶山毛氏族谱〉》,《图书馆学研究》1990年第4期。

《三原焦吴里梁氏家乘》(以下简称《梁氏家乘》)即为一种叙述式家乘文献。该书属明刻本,由明代陕西三原龙桥镇人梁希贽辑录,现藏于陕西省图书馆。全书共1册,约3万字,不分卷;书衣深蓝色,书签题“梁氏家乘”;书衣中下方有长条形蓝色印章,标有“陕西省图书馆藏书”及“书号208.8”、“登记号00400”,印章右上角加红色小圆印章,标明“善本”,印章字体皆为简体;装订页以毛笔题“梁氏家乘同治壬戌裔孙经先装订”,原书名页则题“三原焦吴里梁氏家乘不肖希贽谨集刊”。该书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每半页9行,行18字;版心依据正文刻有“家乘”及其他文字。该家乘以墓志行状的文字形式记载了明代盐业大贾陕西三原梁氏的世系资料,收有明代陕西及外邑名士大族和梁氏族人为梁家六世到八世祖孙三代人撰写的墓志、铭、赞、跋以及行状等文字20篇,包括温纯所撰2篇、来复和李维桢各4篇以及乔因阜、来俨然、陆君弼、薛大中、王希烈等各1篇,另有梁氏族人梁文明所撰1篇、梁尔升3篇及梁希贽1篇。

依据《梁氏家乘》,结合《三原梁氏旧谱》④清梁嵀等修,清嘉庆九年刻本复制本,一册,现藏陕西省图书馆,为综合式家乘文献。,可知《梁氏家乘》的辑录者梁希贽为梁氏九世孙。据《梁氏家乘》所收来复《明梁母刘太孺人墓志铭》,“希贽,先名应坤,有孝名”,来俨然《明太学竹亭梁君墓志铭》载,“君中风,诸药莫可疗。男希贽泣而露祷,割骨肉和药以进”。综合以上文献,可简述《梁氏家乘》辑录者梁希贽生平如下:希贽,梁氏九世孙,本名应坤,炜(即关中太学生梁汝实)长子,字君参,号宰玄,廪贡生,授武英殿纂修;配袁氏,继王氏,又继李氏;生有六子,即铉、钺、锜、镪、镳、镡。

《梁氏家乘》所录文字,既有它作为家乘个案的独特之处,更具一般叙述性家乘的共有特点。其独特之处在于善本的完整性、撰述者身份的重要性以及文字史料的珍贵性。本书与其他家乘文献共有的一些基本特点可总述如下:

首先,墓志、行状由谱主同族亲属、朋友或有名望的人士撰述,但具体成文又各有分工。一般来说,谱主生前行状常由其同族同辈或晚辈撰写,所述事迹皆为撰者亲历见闻,因此情真意切、生动形象。而谱主墓志常由其生前朋友或有名望的人士撰述,他们通常依据谱主行状,择要连缀成文,用语力求客观,以成盖棺之论。《梁氏家乘》包括行状类文字6篇,或名为行括、行状、述状,或名为实述、外传,其中4篇为谱主同族晚辈所撰;该家乘另有墓志铭11篇,撰者均为谱主生前好友或当时名士。这些墓志大都是谱主晚辈先致行状,撰者在接到谱主行状后,以行状为基础来勾勒谱主生平。如温纯所撰《明寿官仁庄梁公配王氏继李氏墓志铭》开篇即有交代:“公子国子生选楩,持若季父信庄公所为状造温子,挥涕请铭。”来复所撰《明故郾城知县敬甫梁公暨元配乔孺人合葬墓志铭》亦是如此:“太翁寓书余巴蜀,弟文学、文焞辑其状,属余铭墓。余辱好公三十余年,申之同社兄弟谊,知公宜铭者莫如余。”

其次,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先志后铭。墓志以散文记叙谱主姓名、字号、籍贯、官阶、世系、功德事迹等;铭则用韵文对墓志进行概括,并对谱主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梁氏家乘》所含11篇墓志铭的结构、内容莫不如此。以王希烈所撰《明处士义庄梁公墓志铭》为例,该文开篇先述墓主姓名、字号、籍贯、世系:“公姓梁氏,字国用,名一仓,陕西三原人,世居邑之龙桥镇。始祖曰福;高曰惟让;曾曰 ;祖曰志廷,世有隐德。志廷生汉,号野庵,配马氏,生公。”之后,以主要篇幅叙述墓主的生平事迹:“公生而敦敏慱大,幼涉乡塾,读书知大义。会野庵举盐筴河东,倦游思归,公遂往,代服贾事……”再后,交代墓主的生卒、婚配、子嗣、葬日及所葬方位:“公生弘治癸丑九月初六日,没隆庆辛未三月十一日,享年七十有九。配袁氏,继配周氏。生男七……”最后为铭文:“铭曰:汉治京兆,周宅岐丰。民到于今,有古遗风。我闻梁公,先民是则。孝友其行,长厚其德。世儒矜矜,或啬于伦。亦有禄仕,膏泽下屯。公独皇皇,强仁慕义。虽曰未学,展也良士。躬则寿考,后则隆昌。作善者祥,视此铭章。”

最后,墓志、行状内容具有一定的重复性,用语表现出程序化倾向;整体上看,有溢美、夸大、空洞之嫌。因为墓志是在行状的基础上概括而成,有关谱主生平事迹的内容难免重复雷同。又,家乘旨在隐恶扬善、为尊者讳,用语便极易流于粉饰美化,甚至出现不实之词。作为浸淫、产生于传统文化之中的古代典籍,《梁氏家乘》自然不脱窠臼。家乘中凡是同一谱主的墓志、行状的内容,无一例外都高度雷同。如来复所撰《明梁母刘太孺人墓志铭》简直就是梁希贽完成的《先妣刘孺人述状》一文的缩写。而书中各篇用语也溢美夸大、流于俗套,写男则“笃学醇行”、“颖秀沈雅”;写女则“生而婉嬨”、“德容工言”等,这些都影响了家乘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但是,作为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家乘在其功用从“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到“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再到“尊祖、敬宗、收族”的转变过程中,它与正史、方志又一起勾勒着一个区域的历史总貌。①刘耀国:《家谱的写作》,《应用写作》2013年第4期。特别是叙述性家乘,它保存着历代特定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可为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民俗学、人口学等学科研究提供翔实史料,因此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梁氏家乘》作为刊于明代的一种记录当时家族谱系、行状及墓志的文献,当然也具备这方面功用,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明代陕西商人及地方经济史研究。《梁氏家乘》虽为墓志行状,但近十位撰述者又以眼见身历之实,生动勾勒出明代三原盐业大贾梁氏家族业盐发家的轨迹和事迹,为今天明代陕西商人研究及陕西地方经济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该家乘的历史学及经济学价值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已有人开始对此进行探讨,如陕西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郎菁即撰文《馆藏善本探秘:明刊〈三原焦吴里梁氏家乘〉及清刊〈三原梁氏旧谱〉记载的一个陕西盐商家族发展史》(《当代图书馆》2008年第1期)。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刚起步,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第二,有助于明代陕西作家,特别是三原作家群的研究。《梁氏家乘》所录墓志行状的作者皆堪称名家,如温纯、薛大中、来俨然、来复等都是明代陕西三原名士大族,与梁氏宗族中梁文焕、梁文烨、梁尔升等皆有文名,各有诗文集行世。与之相联系的文学文化事件,包括发起耆英社、共结诗社、编纂明代陕西诗歌总集《周雅续》16卷等。但有关明代这一时期三原作家群研究的论著至今尚未出现,而上海师范大学杨挺于2007年完成的硕士论文《陕西明代作家研究》甚至并未意识到三原作家群的存在。

第三,有助于明代盐商私家教育及科举制度的研究。据嘉庆《两淮盐法志》卷49《科举志》统计,陕西人在明代两淮进士中占30名,其大部分又为三原泾阳人,包括来俨然、来复父子以及影响较大的王恕、王承裕、温纯等。①郎菁:《馆藏善本探秘:明刊〈三原焦吴里梁氏家乘〉及清刊〈三原梁氏旧谱〉记载的一个陕西盐商家族发展史》,《当代图书馆》2008年第1期。从《梁氏家乘》可以看出,作为盐商巨贾的梁氏家族对子弟的教育一直非常重视,他们从六世发家,就投资“延师教孙”,八世梁文烨更是广资财而“延名士为师”。对此,梁炜还总结说:“吾家自乡饮宾公,世业贾而饰之儒,贾何害儒也!”正是梁家以贾养儒,最终赢得“儒与贾冠秦楚间”。这一个案不仅对我们研究明代盐商私家教育的教育心理及科举制度的影响颇有借鉴意义,更是陕人重视文化教育,讲究耕读传家或致富后重视教育的历史传统的佐证。

第四,有助于明代官商之间以及商人之间联姻交往的社情及民俗的研究。从《梁氏家乘》所述的梁家子弟的婚配世系可以看出,子女的娶嫁极为重视门第相对,作为盐商大贾,他们联姻的对象一般非商即官,尤其是在梁家借业盐发家、子孙读书习儒之后,不大出现结亲于穷门小户的现象。如梁氏七世渭溪公选槚即婚配永兴王宁远县主,又如《明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鹤亭梁公暨元配王孺人墓志铭》所述八世鹤亭公梁烨子女的婚配:

五子:长应奎,辛卯举人第七人,娶贠维新女;次应壁,太学生,娶光禄署丞郭绍善女,继贠维新女,再继太学生贠贲仕女;次应基,甲午举第二人,娶太医院吏目薛缨女;次应坊,郡诸生,娶太学生李集女;次应场,侧室王氏出,娶布政使李承式女,继太医院吏目孙原汉女。

女五:适贠惟聪子诸生文开、袁克孝子儒生凤鸣、光禄署丞高侑子行太仆主薄自道、布政使阎士选子太学生汝魁、礼部郎中张世才子孝廉恭烛。

也就是说,梁烨10个子女姻亲在当时非官即儒,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就连梁烨自己,其孺人亦为明代重臣王恕之五世孙女。如果我们对于这种联姻结盟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挖掘、辨析明代官商之间互惠互利的社情和民俗背后的社会学动因。

第五,有助于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如从《明寿官仁庄梁公配王氏继李氏墓志铭》所涉“输粟甘凉”、“守支两淮”的介绍可以引申当时明代边防军事布局及粮草供应问题的研究;从《征仕郎梁公配李儒人墓志铭》记载的梁选櫲业贾淮扬时所做的为众人称道的事迹,可以引申对陕西儒商讲求智仁信义的儒家传统文化的研究;从《梁氏家乘》所录当时名士为人撰写墓志铭的风气,引申对明代文人文化审美、文化心理以及时兴文风的研究等。

总之,《梁氏家乘》作为一种叙述式家乘文献,它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明代陕西三原业盐大贾的代表梁氏家族从发家到衰落的历史来管窥明代陕西商人的经商史,更能为我们对于明代陕西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提供多个参考和视角,并开拓新的研究天地。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梁氏墓志铭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梁氏情境应激箱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诱导作用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定州梁氏兴盛原因研究
《尹源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美国梁氏文化交流基金会白内障复明项目已惠及百余名患者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