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语法研究

2016-02-01 05:59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高 杨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 450064)



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语法研究

高杨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450064)

摘要:语料库为语言研究提供大量的自然语言材料,有助于语言研究得出客观的结论,具有观测性和验证性,语料库发展需要人们的内省和语言学理论支撑。认知语言学强调心智是体验性的,认知是无意识的,思维具有隐喻性。功能语言学认为,交际和交流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强调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交往、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相似重合处较多,均承认体验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只是研究角度不同:认知语言学探寻人们的心理感知、认知推理,重视心理因素;功能语言学重视社会功能,强调语言意义是一套社会潜势功能。在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借助语料库,分析研究词汇语法层面的语言现象,挖掘语言学现象背后的理据。

关键词: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功能语言学;词汇语法

一、引言

语料库语言学近六七十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语料库语言学提供了技术支持。语料库为语言研究提供大量的自然语言材料,得出的客观结论具有可观测性和可验证性。认知语言学形成于欧美20世纪80年代,强调心智是体验性的,认知是无意识的,思维具有隐喻性。人们的概念系统是通过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体验经认知加工而成的。功能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交际和交流是语言的基本功能,认为语言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交往、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

语料库发展需要人们的内省和语言学理论支撑,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相似重合处较多,均承认体验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只是研究角度不同。认知语言学探寻人们的心理感知、认知推理,重视心理因素;功能语言学重视社会功能,强调语言意义是一套社会潜势功能。在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借助语料库的研究工具,不仅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而且为语言学理论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有助于各种语言学理论的融合和互补。

二、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语法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认知隐喻、像似性、认知推理和心理构建在词汇和语法层面有较强的解释力,而功能语言学在句式、人际和语气方面有较强的揭示力。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以语料库作为工具,分析词汇语法层面的语言现象。

(一)语料库视角下词汇语法层面的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互补性

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认知隐喻认为,人的思维是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有相似性投射,这种投射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Halliday 提出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形式。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把句式分为“一致式”和“非一致式”,隐喻不突出的与人们的客观世界相对应的语言表达是“一致式”,而对真实世界的理解方法不一致的语言表达,称为“不一致式”。认知隐喻通常认为是“从下往上”,把隐喻看成一种给定的表达在意义上的变化;而语法隐喻是“从上往下”, 把隐喻看成一种给定的表达在意义上的变化。如图1[1]。

图1

隐喻不仅包括名词隐喻,还包括动词隐喻、形容词隐喻、副词隐喻、介词隐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对隐喻构建和隐喻词性变化解释力较强。例如,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隐喻无时不在,无所不在。认知隐喻“从下往上”看的分析方式对词义分析和一词多义有较强的解释力,以foot为例[2]来说明。

① a.脚:have a light foot(脚步轻快)——基本义(中心义)

b. 最下部,底部:at the foot of a page(在一页)——引申义(隐喻意义)

c. 支配:at sb’s feet(在某人的支配下)——引申义(隐喻意义)

d. 害怕:have cold feet(害怕,胆寒,临阵畏缩)——引申义(隐喻意义)

e. 恢复健康,经济独立:on one’s feet(恢复健康,经济独立) ——引申义(隐喻意义)

由例①可知,当一个词含有不同意义时,不同意义间有联系,属于同一个范畴,只不过是典型(原型)和非典型的区分。认知隐喻理论和认知范畴理论密切相关,认知范畴中的原型是基本意义,而通过人们隐喻思维使基本意义延伸出不同的相关意义。

通过分析语料库中的大量词汇特征,有助于弥补人工收集语料的局限性。比如,在英国国家语料库 (British National Corpus)中检索单词“foot”在各个体裁中的分布状况,fiction(小说)体裁里面的foot出现频率为2108次。研究者需要利用认知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仔细分析总结foot的特征,还可以通过各个体裁中foot出现频率和含义总结出不同体裁用词特征。单词foot在fiction(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且隐喻意义也最多,其次是spoken(口语),再次是magazine(杂志)和newspaper(报纸),出现最少的是academic(学术领域),隐喻意义也最少,说明foot的隐喻意义出现在日常语言中比科技学术领域多(图2):

CONTEXTALLSPOKENFICTIONMAGAZINENEWSPAPERNON-ACADACADEMICMISCFOOT714587921088277566673251583

图2

②a. The stream snakes through the small village.(这条小溪蜿蜒地流过这个小村子。)

b.She elbowed her way through the crowded people.(她从人群中强行挤出条路。)

c.His room was flooded with moonlight.(他的房间充满了月光。)

例②a、b、c中的动词snake、elbow、flood来自于相同的名词,体现了名词的特征,动词隐喻的含义就是名词的特征的含义。

③ He plowed through the foreign papers.(他辛苦费力地阅读外文文献。)

动词隐喻没有相应的名词源域时,始源域缺失情况下,需从动词意义中推导。句③中的plow原本是在土地上耕作的含义,这里指阅读文献费力辛苦。辛苦耕作比喻阅读外文文献,突显了两者的相似性。

大量隐喻意义与字面意义的词性不同,如忽视词性变化将导致隐喻模式研究的不完整。例如,同一单词的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的语法区分在语言各个层面都存在。语料库检索中发现,动词能解释几乎一半隐喻,而形容词和副词共解释不到5%,单个名词的隐喻用来证明隐喻理论仅占5%。Goatly研究认为,名词隐喻更具有标记性,因为名词的主要功能就是指称,非常规指代明显,如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s(你是我最喜欢、最关心的人),apple不是通常使用的字面意义。动词隐喻用法也可以有标记,但取决于对非常规语境感知,而不是非常规指称,从而可以修饰通常不与之连用的名词,如dry and thirsty hair,thirsty通常修饰生命体[3]。Alice Deignan研究身体部位heart和shoulder发现,它们的字面意义都是典型的名词,而隐喻意义是其它词性。Shouler(肩膀)表达隐喻意义多是动词,heart(心)的一项隐喻意义限制在目标域中的形容词。隐喻意义在句法行为方面与字面意义不同。例如,名词heart在字面意义中是可数名词,而在隐喻意义中是不可数名词[4]。

④ 以“生气”含义为例[5]:

a.Billy’s a hot head. (Billy头发热——体热。)

b.When I found out, I almost burst a blood vessel..

当我发现时,我的血管几乎要爆裂——(体温和血压的升高导致脸和脖子部位变红,这种转喻表明生气。)

c.He got red with anger.(他生气而变红——激动。)

e.She was shaking with anger.(她生气而颤抖——正常感知的紊乱。)

f.She was blind with rage.(她生气几乎看不到东西。)

g.He was filled with anger.(他愤怒满腔。)

h.She was brimming with rage.(她充满了愤怒。)

I.Try to get your anger out of your system.(试着把愤怒从身体中释放出来。)

例④的隐喻表达都是通过生理反应来表达生气的含义。生理效应的通俗理论特别强调“热”是生气隐喻的普遍表达基础。这种隐喻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液体,另一种是固体。当生气应用到液体上时,Anger is the heat of a fluid in a container(生气是容器中液体散发的热)。这种特殊动机由通俗理论的热、内部压力、激动构成;当生气应用到固体时,Anger is fire(生气是一团火),是由生理效应的通俗理论的热和红构成。从日常用语表达来看,液体更能够表达生气,因为存在于我们的普遍概念中。一个词不仅有不同的意义,一个意义还可以用不同的词类表达,这是不同词性隐喻发挥的作用。例④的a中hot、b中burst、c中red、e中shake、f中的blind、h中的brim、I中的out of,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和介词,体现了隐喻意义。

隐喻通过一个概念理解另一个概念,对语言基础层面的词汇的意义分析已经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而Halliday的语法隐喻则是用一个语义结构表达另一个语义结构而体现的语义关系,或者说是认知事物的另一种方式。认知隐喻是静态和共时的,语法隐喻是动态的和历时的,与语境意义密切相关,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潜势系统。Halliday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又包括过程变换和名物化;人际隐喻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概念隐喻的过程变换包括六类:物质、心理、关系、言语、行为、存在。过程中包括动作者、目标、感知者、方式等,它们代表了过程、参与者及环境成分。如:

⑤a. is impaired by alcohol

a’. alcohol impairment

b. They allocate an extra packer.

b’. the allocation of an extra packer

c. They were able to reach the computer.

c’. their access to the computer

d. some shorter, some longer

d’. of varying length

e. Technology is getting better.

e’. advance in technology[6]

例⑤a、b、c、d、e是一致式,而a’、b’、c’、d’、e’是对应的非一致式。a、b、c、d表示过程的动词impair、allocate、reach置换为a’、b’、c’中的名词impairment、allocation、access,动词转化为名词,d、e中表示特性的形容词shorter 、longer、better置换为名词of varying length和advance,过程和特性变为名词重新范畴化,动态过程变为静态,人们的认知方式发生了改变。Computer、one extrapaker和technology分别进入介词短语作access、allocation和advance的定性语,动名化后的名词短语包含修饰成分多,容纳信息量大,起到了浓缩精炼的作用。名物化后的名词短语省去了人称代词,施事者被虚化,句子客观性增强。

⑥ She handled a difficult argument skillfully.(她巧妙地应付了一场艰难的辩论。)

从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理论分析例⑥,不仅能体会到认知隐喻argument is war,还能体会到隐喻的动态变化过程:argue: process→argument: thing。

⑦a. 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on the third day.(他们第三天登顶了。)

b. The third day saw them at the summit..(第三天看到他们登顶了。)

语法隐喻的概念隐喻分析句⑦,如图3。

Theyarrivedatthesummitonthethirdday

动作者物质地点环境时间

一致式的分析

感知者心理:知觉现象 环境地点

隐喻式分析

图3

例⑦的一致式中the third day是时间环境变为隐喻式的感知者,一致式中的arrive物质过程变为隐喻式的心理知觉过程,一致式中的动作者they变为隐喻式中的现象。语法隐喻的一致式和隐喻式的对比分析,参与者、感知者、现象、环境一目了然,展现了隐喻变化的过程,动态感历时感强。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比认知语言学的认知隐喻静态分析词义的研究范围广,具有社会意义功能。

⑧a. The performance began before he arrived.(他来之前,演出开始了。)

a’. The performance proceeded his arrival.(演出在他来之前开始了。)

b.There was earthquake. And in the meantime there was tsunamis.(有地震,同时也有海啸。)

b’.Earthquake was accompanied by tsunamis.(海啸伴随着地震。)

c.Because he was careless , he fail the exam. (因为粗心大意,他没通过考试。)

c’.His carelessness caused his fail in exam. (他的粗心大意导致考试没通过。)

d.If you work hard, you will get promoted. (如果工作努力,你将会晋升。)

d’.Your promotion depends on hard work.. (你的晋升取决于努力工作。)

例⑧a、b、c、d是“一致式”,a’、 b’、 c’、 d’是“非一致式”,“一致式”的时间状语从句、并列句、原因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跨越小句的及物系统,而“非一致式”的动词proceed、accompany、cause、depend体现了时间、因果和条件关系的动态过程。

⑨a. You can go home now.(你现在可以回家。)

a’. You have got my permission to go now.(现在,你获得我的允许可以回家。)

b. That’s what you should do.(这就是你应该做的。)

b’.It is your obligation to do that.(做这个是你的义务。)

c. I must do it.(我必须做它。)

c’.It is my responsibility to do it.(做它是我的职责。)[7]

语法隐喻的人际隐喻有评价作用,通常以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表示,但在“非一致式”中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置换为名词,评价转化为事物。例⑨的can表示能力,should表示义务,must表示责任,语气不同,建立的交际关系也不同。情态动词置换为名词显得严肃正规。

⑩ I think he is going to come, isn’t it?(我认为他会来,是不是?)

例⑩的附加问句为什么不是don’t I与主语I think对照?根据语法隐喻的情态隐喻可以解释这个语法现象。当评论说话人的观点有效性,不是在小句中编码情态成分,而是编码为主从复句中的一个独立小句,I think就是基本独立小句,是隐喻“非一致式”,相对应的“一致式”是It probably is, 所以例⑩的“一致式”是It’s probably going to come, isn’t it?,而不是I think he is going to come的第一人称对等形式。

认知语言学的认知隐喻在词汇层面有较强的解释力,而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在句式、人际和语气中有较大的解释力,动态感强,物质和思维的运动过程清晰明了。语料库充分的语料为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提供了实证研究,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客观性。例如,语义韵是指检索词项与周围的词汇共同表达出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的立场态度或语用含义[8]。语义韵为句式中的语气和态度提供了实证材料。如图4中cause的语义韵:

图4 cause的语境共现行

观察可知,cause常与不好的事件连用,如damage、problem、eruption、death等。

(二)语料库视角下词汇语法层面上的认知范畴研究

人们对感知的世界范畴化,语言的各个层面也具有范畴化特征,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范畴理论应用在词汇层面的研究较为广泛,本文不加赘述,而侧重论述语法中的范畴。例如,名词teacher和table是名词中具有完美代表人和物的两个单词,而doorway和sky也是名词,但不能触摸,抽象,所以具有的名词典型性特征不如teacher和table,而year、red、height和happiness是更不具有典型性特征的,位于名词边缘范畴。又如:

①a.Tom’s house(汤姆的房子)

b. Tom’s intelligence(汤姆的智力)

c. the dog’s bone(狗的骨头)

d.the secretary’s computer(秘书的电脑)

e.Tom’s ship(汤姆的船)

Taylor对原型范畴的典型所有格构造划分了八条属性[9]158:

其一,典型的所有者是一个特指的人。

其二,典型的被所有者是一个无生命的实体,通常是具体的事物,不是抽象的东西。

其三,典型的所有关系具有排他性。

其四,典型的所有者有唯一权利使用被所有物,其他人只有得到所有者允许之后才能使用。

其五,典型的被所有者是有价值的事物,所有者对被拥有的事物通过诸如购买、赠与或继承等授权方式获得所有权。

其六,典型的所有者对被拥有的事物负有责任,应作好保管和维修工作。

其七,典型的所有者对被拥有的事物行使权力时,两者在空间上应靠得很近,有时被所有者可能是永久性地或经常性伴随于所有者身边。

其八,典型的所有关系具有长期性,以年月来计算,而不以分秒来计算。

例①a具有上述八条属性,是所有格的中心成员。b违反了第二条,intelligence是抽象的东西。c违反了第一条,所有者应是人不是dog。d违反了第三条,secretary使用的电脑或许是公司配备的。e违背了第三、五条,Tom可能是乘船,而不是拥有船。a~e构成了所有格范畴,a是典型所有格。

②a. We made a big fire.(我们点起了旺旺的火。)

a’. We made fire.(我们生火。)

b. We ate the meat from slaughtered buffalo.(我们吃的肉是屠宰的水牛。)

b’.We ate buffalo meat.(我们吃水牛肉。)

c. Meet the new president of the society.(遇到协会的新任主席。)

c’. He was elected president.(他被选为主席。)[10]

句②a中的fire是名词,而a’中的fire和made构成了动词词组make fire(生火),所以,a’中的fire属于名词的去范畴化。b中buffalo是典型名词,b’中的buffalo修饰另一个名词,不具有非典型的特征。c中president是典型的名词,c’中president并不特指,而是社会的一个角色。

③a. John said that Peter would leave.(约翰说彼得要离开了。)

b. John enabled Peter to leave.(约翰使彼得离开。)

c. John persuaded Peter to leave.(约翰劝说彼得离开。)

d. John forced Peter to leave.(约翰迫使约翰离开。)

e. John insisted on Peter leaving. (约翰坚持彼得离开。)[10]

例③a表示的意义是从Peter出发的一个自主的事件,独立于John的建议行为。b表达的含义是John能够使Peter离开,c表示John劝说Peter离开,d表示John迫使Peter离开,e表示John坚持Peter离开。从a到e构成一个范畴,都含有John让Peter离开的含义,但是从a到e体现了John使Peter离开的决定力越来越强。

Halliday把语气系统划分为直陈语气和祈使语气,直陈语气包含陈述句和疑问句,祈使语气是祈使句。陈述句说明事实或看法。疑问句提出问题。祈使句表示请求、建议和命令。感叹句表示说话时的感叹、惊讶、喜悦、气愤等情感。但是,这些语气句型范畴边界是模糊的,互有交叉,Halliday把通常的语气表达称为“一致式”,如疑问句表示询问,而当疑问句表示建议、感叹、问候、惊讶、愤怒等时被称为“非一致式”,即语气隐喻,语气的“一致式”和“非一致式”边界模糊属于同一范畴,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范畴理论能够给予充分的解释说明。如:

④ She is so beaubutiful.(她是那么漂亮!)——陈述句表示感叹

⑤ You worked here? (你在这工作吗?)——陈述句用升调表示疑问,介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之间

⑥ 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tea?(再喝点茶?)——疑问句表示建议

⑦ Isn’t it a beautiful?(那个建筑真美!)——疑问句表示感叹

⑧ What exactly is Tom up to?(汤姆到底想干什么?)——疑问句表示惊讶

⑨a. He is at school.(他在学校。)——陈述句的典型例子

b.He is at school, I think.(我认为他在学校。)

c.He is at home, right?(他在学校,是吧?)

d.He is at home, isn’t he.(他在学校,是不是?)

e.Is He at school? (他在学校吗?)——疑问句的典型例子

例⑨a~e构成一个范畴,从a到e疑问语气特征越来越强,e到a肯定语气特征越来越强。

⑩a. Pass the ball!(把球传过来。)——原型祈使句

b.Please pass the ball.(请把球传过来。)

c.Please pass the ball, would you please. (请你把球传过来。)

d.Would you please pass the ball?(你能把球传过来吗?)

e.Could you please pass the ball?(你能否介意把球传过来吗?)

f.Can you please pass the ball?(你能否把球传过来吗?)

g.Do you see the ball?(你看到球了吗?)

h.Is there any ball around?(周围有球吗?)—(原型疑问句)

例⑩a到h可以构成一个范畴,a是最具有典型性的祈使句,而h是最具有典型性的疑问句,而从b到g的祈使语气越来越弱,而疑问语气越来越强。

(三)语料库视角下像似性原则对词汇语法的认知解读

1.修饰语的认知解读

功能语法理论根据名词词组的经验结构对名词词组的语序做出解释:指称语-数量语-特征语-类别语-事物。识别名词词组的语序取决于识别潜势的明确性大小。名词词组的指称语是与小句的主位原则相似,是消息的出发点,首先明确告诉“讲话人要指向的哪一个”,指称语识别力最强。在具体语境中,事物的属性越稳定,识别力越小,相反识别力越大,稳定性越弱。数量语不稳定,紧跟在指称语之后。特征语可以有比较级和强调修饰成分,有程度的区分,而类别语没有比较级和强调修饰成分,属性最稳定,所以,特征语排列在数量语后面,类别语排列在特征语后面。

功能语法理论仅仅从识别力和稳定性讨论了名词词组语序,但是为什么会有识别力和稳定性的大小之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认知语言学的像似性原则能够给出明确的解释。例如,My two lovely small wooden ship.(我的两只可爱的小木船)。Ship(船)是客观物质,wooden表示船的物质属性,最客观,所以,直接修饰船。而lovely和small分别表示主观判断和经验判断,客观性不如wooden,离名词ship较远。Small是根据事物的经验判断,也表示了事物的某种品质,比lovely的主观判断具有客观性,所以,small离名词ship比lovely距离近。数词two是对事物数量的客观描述,但不属于物质含有的本身属性,而lovely和small虽有主观性但仍描述了事物的属性,所以,two与ship的关系比lovely和small远,my不是参照中心词ship定位的,而是以另一个人定位,所以离中心词较远。认知语言的距离像似性原则解释了客观性和主观性与功能语法理论的识别力和稳定性是一致的,人们容易对事物客观性强的特征感知已成了规约性,识别力降低,而对事物客观性弱的特征感知敏感,识别力强。事物客观性强的特征稳定,客观性弱的特征相对不稳定。

2.句式解读

Halliday认为,如果没有特殊理由要选择其他策略,那么通常总是使用“无标记”策略。现实语言,人们会遇到突出的带标记的语言,比如标记主位。功能语言学的标记主位理论可与认知语言学的标记像似性原理结合分析语言现象。标记主位通常指主位和主语不一致。标记像似性原则指有标记像似于额外意义,处理话语的时间和努力较大,无标记像似性可预测意义、常规意义,只需最小推理[9]559:

①a. What time is it?(几点了?)

b.It’s seven o’clock.(七点钟)

c.The clock has just struck seven.(时钟刚过七点。)

d.The sun has risen.(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e.The postman has come.(邮递员已经来了。)

f.Look at the crowded street.(看大街上的人群。)[9p:562]

例①a是问句,主位是what time,b~f是答句,b和c的主位分别是it、the clock,都是回答七点钟。而d~f没有给出明确答案,问和答句关联性小,需要标记像似性语境推理。d~f的暗含意义是:

That the sun has risen is what time it is.(太阳升起来的时间是询问所指时间。)

That the postman has come is what time it is.(邮递员来的时间是询问所指时间,邮递员来送晨报。)

Looking at the crowded street is what time it is.(大街上的人群是是询问所指时间,早上人们要出来工作)

d~f在语用语境中暗含主位是the sun has risen、the postman has come、looking at the crowded street,也是等价主位。a~f的关联性越来越小,而像似性和主位的标记性越来越大。

②a. Who was that woman?(那位女士是谁?)

b.That woman was my father’s wife.(那位女士是我父亲的妻子。)

例②a中的who是无主位标记,b中的字面意义分析that woman是无标记主位,是无标记性等价主位,等于My father’s wife was that woman.但是,从标记像似性的语境推理,a和b有弱关联性。b的语境含义:That woman that was not my mother was my father’s wife.(那位女士是我父亲的妻子,但不是我的母亲),暗含主位:That woman who was not my mother was my father’s wife.也就是My father’s wife was that woman who was not my mother.

③a. The man shot the hare.(那个人射中了只野兔。)

b.As for the hare, the man shot it.(对于野兔,那个人射中了它。)

c.The hare was shot by the man.(野兔被那个人射中了。)

d.The hare was shot.(野兔被射中。)

例③a~d,施事者逐渐弱化,话语标记逐渐增强。根据功能语法理论,a~d是施受主题化级阶,从a到d施事者的主题化程度不断减退,像似于施事者意义逐步弱化。同时a到d的受事者主题化程度不断提高,标记性逐步增强,像似于受事者意义逐步得到强化。

(四)认知推理对功能语法理论的认知解读

1.“有界”和“无界”对特征语和类别语的认知解读

功能语法把名词前的修饰语划分为四类:指示、数量、特征和类别。而特征又包括经验特征和人际特征。类别语没有比较级和强调修饰成分。

①a. 类别语+名词: electric ships(电力船)、 passenger ships(客船)、 wooden ships(木船)、toy ships(玩具船)

b.特征语+名词:long ships(长的船)、blue ships(蓝色的船)、fast ships(快的船)、splendid ships(壮观的船)

例①a中的ship(船)前面的修饰语都是类别词,没有比较级和强调修饰成分,不能说a more electric/passenger/wooden/toy ship(一只更电力/客/木/玩具/的船)。例①b中的ship(船)前面的修饰语都是特征语,既有经验特征语(long、blue和fast),又有人际特征语(splendid),这些特征语都有比较级和强调成分。如,a more long/blue/fast/splendid ship(一只更长/蓝/快/壮观的船)。为什么类别词没有比较级和强调成分,而特征语有比较级和强调成分?功能语法理论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而认知语言学的认知推理能够给予补充说明。

认知语言学的认知推理认为,有界事物是异质,没有伸缩性,有重复性;无界事物同质,有伸缩性,没有重复性[9]。例如,椅子是有界物质,异质构成,切分后不成为椅子,有重复性而没有伸缩性,如一把、两把、三把……椅子等。油是无界物质,具有同质性和伸缩性,如添加或减少油的数量,油的质量变了,但没有重复性。句①a中的electric ships(电力船)、 passenger ships(客船)、wooden ships(木船)、toy ships(玩具船)都是有界事物,是异质的,如果切分,就没有了电力船、客船、木船和玩具船的整体外观;也没有伸缩性,不能任意变换尺寸;但是,有重复性,如一只、两只……电力船/客船/木船/玩具船。但类别语没有程度差异,如不能用a very/more electric ship(一只更电力的船)、a very/more passenger ship(一只更客船)、a very/more wooden ship(一只更木船)和a very/more toy ship(一只更玩具船)。句①b中特征语可以有比较级和强调成分修饰,如a very/more long ships(更长的船)、a very/ more blue ships(更蓝的船)、a very/more fast ships(更快的船)和a very/more splendid ships(更壮观的船),与原级特征语表示的船long ships(长的船)、blue ships(蓝色的船)、fast ships(快的船)、splendid ships(壮观的船)相比较并无船的本质区别,具有无界事物的伸缩性和同质特征。因为,ship(船)前面的修饰语都是特征语(long、blue、fast和splendid),long、blue和fast表示事物的性状。long相对短而言,有各种不同程度的长,如很长、有点长、中等长度等。Blue可以不同程度的差别,如浅蓝、灰蓝、宝石蓝和深蓝等。Fast相对慢而言,有不同程度的快,如飞快、比较快和稍快等。splendid表示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也有不同程度差别如非常壮观、很壮观、有点壮观等。特征语的程度差异体现了无界事物的伸缩性。但特征语没有重复性,如不能说two very/more long ships(两更长的船)、two very/ more blue ships(两更蓝的船)、two very/more fast ships(两更快的船)和two very/more splendid ships(两更壮观的船)。

有时,一个词即可作特征语又可作类别语,如v+ing+名词,fasting ships和workingpeople。功能语法理论利用名词前特征语和类别语的划分方式,区分v+ing+名词中的v+ing是动名词还是现在分词。传统语法认为,动名词修饰名词时表示该名词的用途和性质,而现在分词修饰名词表示该名词的行为或动作。如,彭勃(2012)提出利用功能语法理论的类别语和特征语区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如working people,如果working是类别语,表名词的用途和性质,表示劳动人民(working people),而如果working是特征语,表名称的行为和动作,表示工作的人(working people)。功能语法理论的类别语和特征语分类对区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固然简洁,但是没有解释现象背后的理据。认知语言学的认知推理的有界和无界给予了很好的解释力。

2.时态的认知解读

时态误用的原因是时态的意义和形式匹配上的混淆使用。语料库研究发现,时态习得受到语境意义毗邻的其它时体影响。如,现在完成时误用为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如果知道时态形成背后的理据,会加深时态构成的理解,减少时态误用。

功能语言学认为,动词词组的逻辑结构体现时态系统。功能语言学划分三种基本时态:现时态、过去时态和将来时态。定式动词词组的经验结构是由定式操作语和事件构成的。

①I have a speech next Sunday at that time.(我下周六的这个时候有个报告。)

例①的现在时have为什么能够与将来时间next Sunday at that time连用,根据Langacker的心理空间模型(时态反映的时间概念可以看作空间概念,这个空间概念指主观空间,即心理空间),一般现在时所代表直接存在是主观建构的,当一般现在时表示计划的行动时,说话者把计划的、未来的、潜在的存在当作了正在进行的、直接的存在,因为计划的行动是主观打算和主观建构未来事实,拉近了与将来事件的距离。

② If had enough money,……(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

③a. I wish I knew the answer. (我希望我知道答案。)

b. It would be nice if I knew the answer. (如果我知道答案就好了。)

④a. Suppose we went to see her.(提议我们去看她。)

b. It’s time we went to see her.(到了我们去看她的时间了。)

⑤a. I thought Tom was married.(…but he apparently isn’t) (我以为汤姆结婚了。)

b. I had the impression Mary knew.(…but it seems she doesn’t) (对玛丽知道这件事,我是有印象的。)

⑥ But I thought the football match began at 8, didn’t it?(但是,我认为足球比赛在八点开始,不是吗?)

例②到③表示讲话时刻的非现实性,并非表示讲话以前的时间。例②中的讲话者讲话时,并没有足够的钱。例③中,讲话者讲话时并不知道答案。例④的过去时表达将来行为的建议。例⑤表达的是讲话者获得的信息导致对Tom is married和Mary knows产生怀疑。例⑥中, didn’t it表示质疑当时讲话时的命题。英语的过去时态不仅仅表示过去发生的事,还表达了非现实性、将来的建议、质疑等含义。

⑦a. Excuse me, I want to ask you something.(对不起,我想向您询问些事情。)

b. Excuse me, I wanted to ask you something. (对不起,我本想向您询问些事情。)

⑧a. Was there anything else you were wanting(你想要一些别的东西吗?)

b.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help me.(我想知道你是否能给予我帮助。)[10]

⑨a. Can you help me?(你能帮助我吗?)

b. could you help me? (你能否帮我一个忙?)

⑩a. Will you help me? (你会帮助我吗?)

b. Would you help me? (你会帮我一个忙吗?)

b. Tom might know. (约翰或许知道)

b. You should work harder. (你应该更加努力吧。)

在向别人询问私事方面,例⑦的b的过去时比a的现在时的表达体现更多的委婉性和技巧性。例⑧a和b有时过去式与进行时态连用表委婉作用。例⑨b和例⑩b表达没有a直接。例b比a的表达更具有不确定性。例b仅仅提供建议,而a具有命令语气。

b. Well, I was expecting an hometown phone call…(好啊,我刚才正期盼家乡来的电话。)

上述例子中,过去时态并不表示过去时,而表示虚拟语气、语用的委婉建议和回答等,称为过去时弱化现象。过去时态的弱化现象复杂,涉及双重隐喻:首先,根据空间识解时间域的隐喻,过去时间久表示远距离,不久的将来表示近距离;其次,应用远距离和近距离图式到参与事件域中的隐喻(图5):

通过LOBTAG和FLOB语料库,检索被动语态,分析构成范式。图6是be+said的语料检索部分结果:

观察分析said的被动使用范式,近40%是it+be+said从句或不定式。

3.情态的认知解读

意向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人们通过对相似关系的多个实例反复感知和体验、不断进行概括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抽象的框架结构,是介于感觉和理性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11]。

英语中情态动词多,代表性的如must、may、can:

①We must obey rules.(我们必须遵守规则。)

②He may be back tomorrow.(他可能明天回来。)

图5

图6 提取be+said的语例图式

③They can complete the task.(他们能够完成任务。)例①中,must表示“义务”和“责任”, 例②中may表示“允许”,例③中can表示“能力”。用作用力图式来分析三个情态动词,分别表示“强大的、不可抗拒的作用力”、“潜在或缺失的障碍力”、“有效的能力”。例①中must表示某种外力(来自上级或权威)的影响,听话人必须按照这种外力指引的方向行动,不能违背,没有选择。例②中may表示障碍力移除或潜在的障碍力暂时缺失,听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的选择。例③中can表示外力强大,但这种外力没有例①中must表示的外力强大而需要听话人无条件服从。

借助语料库分析情态动词的语用范式,如了解must表示什么语气,有哪些语用功能。图7和图8是来自伦敦青少年口语语料库(Corpus of London Teenagers)的must语料检索的部分结果:

观察must的搭配数据结果发现,must在口语中多用于主观判断和意向功能,即认知情态意义,含义是“想必是”;其次是义务功能,含义是“必须”。

三、结语

图7 must搭配词词频表

图8 must的语境共现

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理论指导下词汇语法层面的研究,使认知、语言、意义、现实融为一体,扩大了语言学发展空间,且促进了语料库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为语言学及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对外语教学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2]新英汉词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Andrew Goatly.ThelanguageofmetaphorsI[M].New York: Routledge,1997.

[4]Alic Deignan.Acorpus-basedstudyofsomelinguisticfeaturesofmetaphors[D].Birmingham: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1997.

[5]Lakoff, G. & 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6]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7]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83-90.

[8]何安平.语料库辅助英语教学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9]John R. Taylor.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 linguistic theor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149-168, 559-562.

[10]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1]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367-380.

编辑:黄航

The Lexico-Grammatical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Functional Linguistics Based on Corpus

GAO Yang

(Zengzhou Shuqing Medical College,Zhengzhou Henan450064,China)

Abstract:Corpora can provide language study with a lot of natural language materials and are helpful to draw the objective conclusion that can be observed and verified, however, corpus development is always in need of introspection and linguistically the oretical support.Cognitve linguistics stresses on embodied mind, cognitive unconsciousness, and metaphorical thought.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inks communication is the basic function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is the social phenomen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n and man, man and environment.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functional linguistics have many similar 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both of them agree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embodiment and meaning, and are only differ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search.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alyzes and explores people’s psychology perception, cognitive reference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Functional linguistic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ocial function and regards language meaning as a set of social potential function. The mutual suppleme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functional linguistics based on corpus will help explore the motivation behind language phenomenon of the lexico-grammatical level in the language.

Key words:corpus 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functional linguistics; cognitive-functional linguistics; lexico-grammatical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2-0122-012

作者简介:高杨 (1974-),女,河南新乡人,讲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料库视角下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2014-QN-592)

收稿日期:2015-07-30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特征和发展研究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现代汉语“为”字句感情色彩义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