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思维的培养

2016-02-01 09:40李莉莉
法制博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法律思维法官公众

李莉莉

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论法律思维的培养

李莉莉

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法律思维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法律教育界没有给予法律思维这一概念足够的重视,以致法律思维一直也没有引起足够高的重视,更不要说作为法律教育培养的核心来看待。然而法律思维是一个法律人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在任何一种教育中,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有其特性,我们都不能用其他行业的思维方式来从事相关法律的工作。因此,法律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关键词:法律思维;学生;法官;公众

一、法律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一)法律思维概念的几种观点

法律是一门极度理性的学科。而理性学科的运行离不开思维,从这方面讲,法律和思维关系密切。因此,“法律思维”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我国学者主要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法律思维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基于司法、立法、守法和执法这一角度来思索和评论存在我们周边的万事万物,好坏、善恶都有条条框框的断定;另一层是指说、想或做一件事的时候都牢记法律的要素,自觉和法律相联系。第二,法律思维,指的是生活在法制大框架下的所有人们对法律的一种认识、态度,以及人们站在法律的角度上,感知、思考、认识社会的各种方式方法,而且还包括在这一活动中,人们根据自我储存的法学知识,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现实问题、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

通过对以上概念的分析,我们对法律思维这一概念含义的把握,不仅要从法治理念的角度去加以规定,而且要注意法律地方性文化对法律思维的影响,既强调法律思维的价值取向性,又要揭示普遍性存在于法律思维可操作性中的内容。

(二)法律思维的特征

1.法律思维是逻辑性、规范性思维

理性职业者须严格遵循理性的公共原则,凡事以公共原则为准绳,法律职业者即是理性职业者,所以必须遵循公共原则。然而公共理性原则集中体现在法律规则,所以,对法律人的规范分析应该是对法律规范分析的出发点。法律人在其思维过程中离不开逻辑方法,依据法律人对逻辑的把握和运用的程度高低来区分实力的强与弱,所以逻辑与法律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法律思维这一过程就是用脑海里已有的法律规范对身边一切法律现象和事务所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

2.法律思维适用的中介性

法律工作者在不同法系中扮演的中介性角色大有不同。由于其成文法传统,大陆法系的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思维一边指向具体的社会法律现象,另一边指向法律渊源,在特定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现象间架构起逻辑通道是法律工作者的任务。由于其判例法传统,普通法系的法律工作者,特别是法官群,假如个案与已有判例兼容,即在已有判例法与个案间架构起逻辑通道和桥梁。

3.法律思维是法律结果指向性的思维过程

法律思维的法律结果指向性是法律思维至关重要的又一特征,无论是在法律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则之间的往返穿梭,还是对各种法律方式方法的运用,都是在进行必要的前提性准备,目的只有一个:法律结果的做出。毫无疑问,一个正当的法律思维,定是指向其结果。

二、法律思维的培养

(一)法学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法学学生是中国法治的花骨朵,法律思维对于依法治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需要做好法学学生的法律思维培养工作。

1.注重法律思维培养的教学理念

教育机构要转变教学观念,应紧跟时代潮流,树立一种既注重知识的传输又注重法律思维培养的新型教学理念,摒弃那种只注重理论教学,把学生束缚在法律条文下,只会纸上谈兵的旧理念。亲口尝梨知酸甜,亲身下河知深浅,实践出真知。

2.课堂上引进案例教学法

要想激发学生法律思维的火花,须抓住课堂的每一分钟,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要对法律案例进行深度剖解,提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引起学生日常认识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进行自我思维。教师不应该把案例仅仅当做是法律原理和规则的解释。

(二)法官法律思维的培养

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法官在其职业思维中,必须考虑整个社会的价值结构和社会正义理想及其秩序结构。

1.法官应当具备丰富的法学知识

法律思维方式得以生成的基础性要素是法律概念、法律原理等一系列的知识系统,各种法律知识是铸就法律思维的基石,可以这样说,离开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根本是空想。一般来说,主体的法学知识越丰富,概念体系越系统越完善,相应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也就越高深。法官不仅要掌握各类法学书籍上的单纯的原理、理论,而且更应当具有法律生活方面的亲身体验。

2.法官应当具有正义的价值观

法官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必须与最基本的法律价值保持一致性,不能相违背。如果法官每一个具体的价值判断与社会基本价值体系不保持一致性,相反背道而驰,必会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动荡。法官在作出具体的价值判断时必会受到个人喜好、经验、社会主流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能够使法官尽可能作出公正的判决,法官法律思维中的正义的价值观就必然是一项重要内容。

(三)公众法律思维的培养

法治社会处理法律问题需要法律思维的培养。这将有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的,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1.改变普法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以法律思维的培育为其重要的价值指向。走过场和形式主义在普法工作中极为普遍,法律只停留在口头,没有付诸于实践。法律与生活、工作严重脱节,导致老百姓对法律十分陌生,更不要说是认同感。因此,社会公众不仅要加强法律及其相关知识的这种书面、文字上的学习与把握,还要积极参与各种法律实践活动来积累法律经验,学法懂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完善立法与改变执法、司法现状

奠定法律思维生成的良好基础,加强现代性法律体系建设。法律概念就好像法律语言的最微小细胞,所以法律概念是法律思维的基本载体。然而法律概念以法律规则为依据。社会主体的法律行为离不开法律规则的引导、规范、约束。因此法律律规则成为法律思维的具体、基本依据。法律原则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直接主导着法律思维的价值取向。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执法和司法领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我们努力采取各种可行性措施提高执法、司法者的自身法律素质,规范其执法行为。使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逐步提升老百姓对法律的认同感、认知度。

[参考文献]

[1]陈金钊.法律思维及其对法治的意义[J].法商研究,2003(6).

[2]赵文英.论法官的法律思维[J].政治与法律,2005(2).

[3]黄文艺.论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之培养[J].道德与法研究,2006(10).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4-0225-02

作者简介:李莉莉(1990-),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法律思维法官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