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角度的河北省托老养老产业发展问题

2016-02-01 01:51赵桂玲,周稳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



基于需求角度的河北省托老养老产业发展问题

赵桂玲周稳海1

(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河北保定071000)

关键词〔〕需求角度;托老养老

1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第一作者:赵桂玲(1971-),女,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商业保险、养老保险、农业保险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河北省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加剧,养老服务问题也将愈加凸现。周康等〔1〕建议以公建民营和民办公助为主要模式,保留一定比例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以高端群体为对象的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适度发展。傅玳〔2〕结合杭州实际情况认为,可以在城乡结合处集中开发大规模的老年社区,并配有老年公寓、老人食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等设施,使老年既有居家氛围又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齐潘云等〔3〕对大庆市区托老院所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课题组〔4〕对湖南城镇居民养老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湖南城镇居民养老供需矛盾突出的结论。没有赡养人、子女赡养有实际困难的老年人及不愿在家中忍受寂寞的老年人集中到托老所等托老养老机构,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多层次的需要,将成为解决河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1河北省托老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5月18日,张家口市首家社区老年人、残疾人日间照料站——桥东区红旗楼“阳光家园”爱心托养服务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由桥东区依托红旗楼街道办事处与家政服务公司合作成立,将为辖区内的居家“三无”老年人、60岁以上的特殊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无偿、低偿的日间照料服务。这不仅意味着居民在家门口有了自己的社区“托老所”和“托残所”,还开启了社区养老和社区家政的新模式。2012年10月30日,河北省省会新华区宁安街道“日间照料中心”正式举行揭牌仪式,这个中心不仅是新华区的首个,也是石家庄市的首个专门服务居家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中心。在日间照料中心,辖区的老年人们不出社区就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中心既能解决老人们的日间照料问题,也能解决子女们的后顾之忧,重要的是“恋家”的老人们不用远走就能找到自己的活动天地,白天到中心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但是目前托老养老资源匮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

2影响托老养老需求的因素分析

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职业、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居住地、居民的身体状况,对托老养老的认知程度,对当前法律制度的看法等,然后分别对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邯郸、廊坊等河北省的6个地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92份,其中男256人,女336人,年龄25~65岁,愿意接受托老的为56人。25岁以下112人,25~39岁108人、40~54岁120人、55岁及以上252人。

2.1年龄因素最能就接受托老养老方式的是年轻人,而老年人认可度较低。是因为年轻人中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与老年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较大的差别,在思想上更加开放,接受新事物的程度较高;而老年人在面临着家庭养老和托老养老的抉择时,往往会沿袭着传统观念选择家庭养老,对于托老养老这种新兴的事物在心里上往往不好接受。所以托老养老方式在现实的条件下不能够大范围推广,被老年人接受,但是,随着年轻人的成长需求量将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25岁以下愿意接受托老的人数31人,25~39岁14人,40~54岁6人,55岁及以上5人。

2.2职业因素在职业对托老养老的需求数据分析中,在职人员〔30人(54%)〕的接受程度是较高的,在职人员中多是能够依靠自己的现有储蓄或退休后的养老金养老,对于传统的养老方式——养儿防老的模式本身没有思想上的依赖性,托老养老方式于他们而言更加自由和灵活,所以这样的养老方式能够为大众接受。其次为学生〔14人(25%)〕、个体工商业者〔9人(16%)〕,相对比而言,最不能接受这种养老模式的是农民〔3人(5%)〕,在传统的观念中,享乐天伦是他们为之奋斗一辈子的目标,这种目标中必然就包含着享乐子女的照顾,所以,传统观念较强而且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对托老养老模式有着很大抵触情绪。

2.3收入因素51.01%的人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2 000~3 999元占24.32%,4 000~5 999元占17.57%,6 000~7 999元占4.56%,8 000及元以上占2.54%。在以上几个分组中,接受托老的比例分别占各收入人数的29.80%、32.64%、68.27%、48.15%、60.00%。不接受的分别占43.04%、31.25%、19.23%、18.52%、13.33%。无所谓的分别占27.16%、36.11%、12.50%、33.33%、26.67%。通过这些数据得出收入水平高的人对托老需求相对比较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他是否能交得起入托费。人们的收入越高,生活水平也就越好,有了更多可支配的现金,才有能力支付托老养老的一些费用,所以收入影响人们对托老养老的需求。

2.4文化程度因素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愿意接受托老养老的人群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60.5%无学历(2%)、小学(12.5%)、中学及高职(25%)。可见托老的接受程度和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对于托老养老是存在排斥的,这与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关联。往往低学历的人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其入托意愿,而学历较高的人,受过高等教育,认识事物、接受事物的能力一般也较强,文化程度因素与托老养老需求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目前中国已经在农村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随着接受教育的人群扩大,托老养老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2.5居住地因素农村人口占调查总人口的42.40%,城镇占57.60%。农村人口中有77.69%的人不接受托老这种养老方式,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农村的家庭结构都是老年人-中年或年轻夫妇-孩子这么三代人一起生活,从而形成了在家养老的生存格局。在农村中,有正式工作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外出打散工或是务农,对于务农的人来说,时间相对自由些,所以能分出时间来照顾老年人,而且对于机构养老,本身在农村覆盖面就很低,所以农村的人们还是倾向于家庭养老。而在经济水平发展高一点的城镇,接受托老的人数要比不接受托老的人数多一些。这是因为城镇的居民生活水平较高,接触新事物机会较多,思想比较超前,所以托老养老方式更容易接受。再者在城镇中从事事业性、企业性工作的人一般都有养老金,对养老要求一般较高,对新兴的托老养老方式将会有更多的需求。

2.6身体状况因素对于老年人而言,身体状况是其影响托老养老需求的重要因素。身体状况好的老年人,性格上更加开朗,较容易与人接触,而身体状况较差,尤其是那些不能够接受身体状况恶化的老年人对于家人更加依赖,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再者由于养老院有些职员的素质较低,虐待老年人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对于任何养老制度都难以接受,从而影响到托老养老的需求。有劳动能力,能自理的能够接受托老占39.2%、无劳动能力,能自理的50%、不能自理的10.8%。

2.7对托老养老的认知程度在实地调查中,有很多人都不明白“托老”这一个词语的意思,托老这一新生事物,发展的时间较短,所以大家对于它的了解都是微乎其微。我省的托老所又寥寥无几,更加导致了人民群众对于托老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导致了托老养老产业的发展缓慢。

2.8法律制度因素在调查问卷最后的“您认为现在的养老制度有什么缺陷?”这一问题中有8.5%的人提出养老院中存在虐待老年人的现象,部分养老院没有专业的护工人员等不良现象。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从而使百姓们更加信任养老机构,也能让人们在遇到困难时有法可依。只有这样人们才可能接受托老养老方式,从而增加托老养老需求。

另外,附近是否有养老机构、是否有养老资金保障及是否在意他人的态度等也是影响托老养老需求的因素。如果附近没有养老机构,那么他们的家人就不能更加方便地让别人代替自己来照顾老年人,就会增加托老养老的需求;如果人们有养老资金保障,那么对支付入托费就有了更多的保障,更容易选择托老养老这种方式;我国大多数人们的养老观念都是“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往往将送老年人进养老院常与子女不孝联系在一起。对子女来讲,送自己的父母到养老院等机构养老是不光彩、丢面子的事情。在此观念影响下,子女再忙再累也会选择把父母留在其身边生活〔5〕。如果想要对老年人进行托老养老,就将不为大家所接受。很多人都是因为怕亲戚朋友说不孝顺,才不选择这种养老方式。

3发展河北省托老养老产业的对策建议

3.1多与群众沟通,从而提供能满足各阶层的托老服务由于各阶层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接受程度不同,应该量体裁衣,使各阶层的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托老养老服务。多与群众沟通,走到群众中去,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群众想要的是什么,才能使托老养老产业满足各层次人们的需求。

3.2提高收入水平,增加养老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托老养老需求将增加。城乡收入的不平衡,农村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因此要统筹经济发展,缩短贫富差距,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入托费,从而促进托老养老产业的发展

3.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托老意识社会在进步,思想也要进步,不能再停留在那个只有养儿才能防老的年代了。由于我国的人口格局发生了变化,更应该开展新的养老方式来满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所以应该积极宣传托老养老的优势,做到让每个人都了解到托老养老的便民之处。提高托老意识,可以直接走到群众中去宣传,还可以派发公益广告,定期的开办相关讲座。采取一切能采取的措施来增强人们的机构养老观念,从而为我省的养老贡献一份力量。

3.4增加政府对托老所的资金补贴托老所属于福利性机构,同传统的养老院有所不同,办托老所的条件比较简单。因为不留宿所以用房面积不必太大,有三、五间房间,有一点活动场地,备一些简单家具,购一些文娱体育用品即可,投资不多。工作人员也不需具备什么特别的专业知识,有一、二人略懂医务常识即可应急,时下不少身体健康、热心为老年人服务的下岗人员即可胜任。 老年人进托老所的优点在于收费不高,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可承受。大多数托老的费用低,为了保证它能正常的运转,鼓励大家发展托老产业,政府应该适当地给予托老所补贴。马静〔6〕对吉林省城镇养老服务体系产业发展进行的研究,也提出了应加强政府扶持这一建议。

3.5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服务质量如果政府不能发布相关的法律制度来约束,要求托老所,那么人们将会对托老所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尤其是目前出现的护工人员虐待老年人现象等负面影响,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托老养老需求。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规来规范托老所,使其在一个既能保证托老需求,又能维持社会稳定的环境下成长。

参考文献4

1周康,邢伟.“十二五”时期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7(4):66-70.

2傅玳. 杭州老年养老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3;26(14):35-6.

3齐潘云,蔡葆晨. 关于大庆市区托老院所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大庆社会科学,2005;24(1):49.

4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课题组. 湖南城镇居民养老需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国情国力,2012;11(3):32-7.

5李超,成新轩. 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现状调查——以保定市为例〔J〕.市场论坛,2012;34(2):13-4.

6马静. 吉林省城镇养老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7.

〔2014-11-27修回〕

(编辑杜娟)

通讯作者:周稳海(1973-),男,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商业保险、养老保险、农业保险、证券等相关领域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河北金融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JY201303);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 (No.HB15YJ091)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1-0227-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1.104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瑞士人“搭伙养老”